从“天下无贼”到“天下有贼”和“天下少贼”

来源 :青少年犯罪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mei2007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下无贼》是一部反映职业盗窃之间斗争和列车上反扒的影片。在电影中傻根的眼里:“天下无贼”。王丽为了不让傻根失望,为了让“天下无贼”的天真观念永远保存在傻根的世界理,可谓费尽苦心,拉上同伙兼男友的王薄与另外一个职业盗贼集团展开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天下无贼”表达了一种质朴的愿望,希望天下永远太平。但是生活在现实世界的我们知道,这种“天下无贼”的愿望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理想。犯罪是根植于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是犯罪人个体和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存在着各种各样问题的我们生活的现实社会里,天下无贼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天下有贼”是一种必然现象。面对象影片中描述那样“天下多贼”的社会现实,面对导致或诱发犯罪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的存在,要想达到“天下无贼”的桃花源,看来只能是一种奢想。
  为了我们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想办法尽量让“天下少贼”。如何达到“天下少贼”呢?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可以从电影《天下无贼》中得到启示。《天下无贼》实际上给我们揭示了天下贼多的原因,我们只需针对这些原因做一些必要的防范工作,“天下少贼”就不是什么难事。
  《天下无贼》在为我们揭示列车上职业盗窃犯罪的职业性、集团性、专业性、计划性、暴力性、疯狂性和反侦查性等特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它还有意无意地给我们揭示了我们社会存在的在犯罪预防方面的黑洞。这些黑洞的存在促使了我们当前社会犯罪问题严重和治安形势恶化的状况。我们走出作为艺术的电影,走入我们现实的社会,可以对照找出我们社会存在的犯罪预防的漏洞,以期为我们每个人的安全和社会治安提供一些警示和参考。
  首先,傻根是我们当前社会犯罪被害人的典型代表,是理想的潜在被害人。我们当前社会,由于仔在大量的像傻根这样缺乏被害防范意识的人,而促进了盗窃、诈骗、抢劫、抢夺等这些常发性犯罪案件多发。在傻根看来,天下是太平的,是无贼的,社会就是民众“甘其实,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的世外桃源。然而,现实社会恰恰相反。是故,王薄主张要让傻根知道贼是存在的、不要“目中无贼”,也就是警告傻根要现实地生活,要生存就了解社会。现代犯罪预防理论认为,现代犯罪预防,不仅要从犯罪行为和犯罪人着干,而且还要关注被害预防,即从被害行为和被害人的角度预防犯罪。实践证明,从被害过程、被害情景和被害人角度进行犯罪预防的效果是明显的,是立竿见影的。从犯罪被害预防的视角来看,王薄从犯罪人的视角来警告傻根要“目中有贼”是有道理的。犯罪学理论研究表明,犯罪人总是选择那些存在被害因素的被害人,而相应地被害人之所以沦为犯罪被害人总是自身存在一定的被害性,即或者由于被害人自身的弱点而容易被犯罪人选为被害人,或者由于被害人自己的过失、过错或习惯性行为而容易被犯罪人选为被害人。从这一理论来看,傻根认为“天下无贼”的天真和纯朴的世界观、缺乏防范意识及其暴露财富的行为使其必然地成为了列车上盗窃犯罪集团争而食之的理想被害人。从情感上来说,我们喜欢傻根,喜欢傻根的纯朴,喜欢傻根身上散发出的“性本善”的人性味(这也许是作者名其曰“傻根”的初衷吧)。但是,我们从理性上来说,我们应该“衷其不幸、怒其不争”,那些以傻根为代表的、缺乏被害防范意识的社会民众实际上间接地促进了犯罪的发生、发展和严重化趋势。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从社会安全和个人安全的角度来考虑,傻根应该是我们批评教育的对象,呼吁其多一点防范心眼,要“目中有贼”,而且要尽可能地主动采取一些被害防范措施,这样个人也就会更安全一些,犯罪人也就少了些可乘之机,犯罪案件也会少一些,社会治安也会更好一些。
  其次,《天下无贼》反映出了我们社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社会管理存在的漏洞直接促进了犯罪的发生和发展。其一,社区防范存在问题。在社区防范方面,社区保安形同虚设,出入口控制不严。电影中王薄开着敲诈来的高级轿车出入小区,没有任何手续,而且保安不管不问,只知道敬礼表示对“上帝”的尊敬。难道“上帝”的安全没有礼仪的尊敬重要?我们再看看现实世界,入室盗窃层出不穷,小区机动车辆屡屡被盗,自行车丢失司空见惯,犯罪人闯入校园挥刀砍伤多名学生,幼儿同被精神病人入侵并造成多名儿童受伤……这都是社区防范不足的结果。“贼”就像藏在草丛中的狮子一样,总是在不停地猎求合适的猎物(被害人)和下手的机会,因此,我们稍一放松警惕,就有可能成为“贼”的猎物。其二,社会控制存在漏洞。在电影中的具体表现就是网上追捕的犯罪人都带着管制的犯罪工具安全地上下火车,并在全国到处流窜。其三,警服警具管理不严。电影中,黎叔犯罪集团预备的有警服和警具,以备关键时刻作犯罪工具使用。在要逃跑的关键时刻,女犯罪人身穿警服,铐上黎叔要蒙混出逃。艺术是现实的反映。在现实中,警用棉大衣处处皆是,假警官证、假警车遍地开花,等等,这些都助长犯罪的因素。社会治安的好坏与社会控制力的强弱有密切关系,譬如说吧,日本严格管理枪支等暴力性工具,所以暴力犯罪的发案率较低;美国是一个枪支管制松散的国度,枪击案就比较多发。当前我国暴力犯罪的多发同样也与枪支等涉暴工具的管理漏洞有很大关系,君不见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大部分案件都涉及多支枪支吗?因此,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所亟需的,好的社会治安形势必须要有严格有效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措施。
  再次,《天下无贼》反映了我们现实社会存在刑罚不确定的现象。刑罚确定性,又称为刑罚的必定性或刑罚的不可避免性,意思是只要实施了犯罪行为,就要必然地被判处刑罚。古典刑法学派大师贝卡里亚指出:“对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残酷性,而是刑罚的必定性,这种必定性要求司法官员谨守职责,法官铁面无私、严肃认真……即便是最小的恶果,一旦成为确定的就总令人心有余悸。”(《论犯罪与刑罚》,第59页)也就是说刑罚只有是确定的,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犯罪与刑罚之间这种必然的、肯定的联系,是增强刑罚威慑力的重要因素。在电影中,便衣警察最后放了怀孕的王丽。王丽作为一个职业盗窃犯罪人,是批捕在逃的犯罪嫌疑人,作为主办案件的警官在职责上应该将王丽缉拿归案,然而他没有。贝卡利亚指出:“法律应当是铁面无私的,每一个具体案件中的执法者也应当是铁面无私的。”(《论犯罪与刑罚》,第60页)无论是出于人道也好,出于同情也好,还是出于敬佩也好,这位办案警官都错了,一方面有违于职责,另一方面有违于法律,甚至已构成犯罪。当然,我们观众喜欢这样的结果,也更愿意接受这个结果,王薄的牺牲已经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遗憾,如果王丽再被抓走进监狱,我们的心理怎么承受得了?这样的结果给观众以心理安慰:好人最终会有好报。这也许就是王丽和王薄为孩子积德的结果吧。这种结果也是导演取得观众共鸣和认可的最好选择。大凡描述犯罪的电影,为迎合观众崇拜权威、崇尚豪气、崇尚义气的口味(这是犯罪亚文化,尤其是帮伙犯罪亚文化的表现),导演大都把犯罪人刻画为英雄形象,以期引起观众的共鸣,典型代表如美国电影《教父》、《美国往事》,香港电影《英雄本色》、《赌神》等。在现实中,这些电影的主人公实际上都是犯罪人,而导演的意图使观众忘却了这一点,改变了观众的价值评判,从而促使观众尤其是未成年人产生了对这些犯罪人的喜爱、崇拜,甚至效仿,甚至导致现实犯罪行为的发生。然而,在理性上,这是刑罚不确定的表现,不利于刑罚效果的实现,不利于刑罚预防犯罪目的的实现。我们当前社会存在的毒品犯罪、腐败犯罪和经济犯罪的严重现象,与我们刑罚的不确定性不无关系。这些犯罪的利润高,而刑罚的不确定性又降低了被惩罚的风险,于是侥幸心理使他们一再铤而走险,这样就导致了犯罪的严重化趋势。
  总之,“天下少贼”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就我们自己而言,在不成为侵害他人权益的犯罪人的同时,也要多些防范意识,时时提防自己不要成为犯罪的被害人,这样不仅个人安全了,而且社会也多了一份安宁。就我们的社会管理者而言,恪尽职守,科学地、合法地、合理地管理我们的社会,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能力,尽可能地堵住社会存在的漏洞,防范犯罪于未然,这样我们的社会会少一些犯罪,社会也就多了一份安全。就我们社会的执法者而言,严格公正执法,不辱维护人民群众安全的使命,在保障人权的前提下打击和预防犯罪,这样我们社会也会更安全一些。依此,实际上我们构建了我们社会预防犯罪的三道防线:个人被害预防、社会管理预防和司法机关的打击与预防。长此以往,我们的社会就会太平了,即使达不到“天下无贼”的境界,也会出现“天下少贼”的社会治安大好形势。我们期待“天下少贼”,梦想“天下无贼”!
其他文献
中国法学会少年审判专业委员会成立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继续呈现增长趋势,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的需求日益突出,社会各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呼声不断高涨,国际社会对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今天在此间召开的少年审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指出。“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少年审判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可谓生逢其时。”沈德咏说。  沈德咏强调,少年审判专
期刊
犯罪学研究犯罪问题,这一点在学界应该说是不存在什么异议的。但是到底怎样开展对问题的研究才是合适的?近年来,不少学者也许是有感于我国的犯罪学研究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还不为社会所重视之事实,而力求从学科研究本身来寻找原因和谋求突破,如一部分人认为,我国犯罪学研究呈现出上述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研究模式陈旧、老套,即沿袭着从“犯罪现象论犯罪原因论一犯罪控制论”这样一种传统的三段论式来进行着所谓的研究
期刊
受人敦促,续写微博,于是便想到那个萦绕心头的题目——“公共恶俗之源的讨论”。当下,从官僚阶层的结构性腐败,到国民素质的集体性堕落,其颓势更不可当,换言之,尚没有足够的社会资源可以阻止这种颓势。这也是本人从事犯罪学和越轨社会学研究的一点心得。  公共恶俗让我们不再懂得尊重别人,同时也不再尊重自己;让我们什么事都敢干,什么钱都敢拿;让价值没有了定向,让规则没有了底线,让良知不再神圣。中国人已不再是知耻
期刊
【内容摘要】 品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一个人性格特征的特定事件、单一或多数证人的意见或评价。实践中被作为品格证据使用的非羁押措施可行性评估报告、心理测试结论不具有证据资格,不属于品格证据。社会调查报告虽然有证据资格,但不等同于品格证据。可以把社会调查报告分解成品格证据、其他行为证据和品格背景证据以确定其可采性,然后根据其证明对象是定罪事实还是量刑事实分别在定罪程序和量刑程序里进行质证。  【关键词】品
期刊
[摘要]被告人身份的认定,是法院刑事审判工作中一项常规的、极其重要的审查活动,特别是在流动人口犯罪多发地区。然而,由于被告人谎报、瞒报身份,加上身份调查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多客观障碍,使得这一审查日趋复杂,并已演变成为困扰刑事审判活动的一大难题。本文拟对被告人自报身份现象作一简要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并就一些衍生性问题进行粗浅探讨,以期为解决被告人身份认定这一司法难题提供思路。  [关键词]未成
期刊
[摘要]通过对2008年1月—2010年3月T市公安机关破获的四川省凉山州彝族吸贩毒盗窃团伙中的53名男性HIV+吸毒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入访谈、观察法和文献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对团伙成员的犯罪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加强对HIV+吸毒者管控工作改善其社会处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吸毒;艾滋病;盗窃犯罪  [中图分类号]D916.7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中国
期刊
【内容摘要】  西安市合适成年人参与刑事诉讼在服务对象、范围、条件、权利、义务、程序等方面有其特点。其优势是:方向明,服务热情高,参与程序科学,注重监督。但仍存在政府支持偏弱、经费不足、社会参与不充分、专业社工偏少等问题。完善合适成年人参与机制需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提高社会参与度、吸纳专业司法社工、保障合适成年人权利。  【关键词】合适成年人 刑事诉讼 指南针社工中心 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司法社工  一
期刊
【内容摘要】  作为全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检察工作的发源地,上海检察机关对保护处分制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创新。本文以M区2016-2017年罪错少年违法情况数据统计为研究样本,从保护处分的基础理论、实践探索、制度设计、配套体系等角度,探索研究未成年人保护处分制度建立和完善的相关问题,从建立触法少年情况的信息反馈共享平台、设立分类处遇流程,配套强制性保护处分措施的司法审查和检察监督机制等方面健全多样化
期刊
【内容摘要】在目前进行的刑事诉讼修法中,社会事实引起的社会关系的变化是刑事诉讼法修订增设未成年人特殊程序的内因。在外部因素方面,则面临着“条约必须践守”的压力和动力。在增设的未成年人特殊程序中,特殊程序的模式、立法的方式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当然,无论是模式还是方式,都是依靠具体原则和制度予以支撑,这是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基石和框架。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修改未成年人特殊程序 原则与制度模式与方
期刊
【内容摘要】 腐败是当今社会的一大肿瘤,对社会的危害极其严重。权力污染、信用污染和环境污染被称为中国社会的三大污染,而其中腐败又是与权力有关的最大污染。控制腐败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多年来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从国外廉洁制度和国家控制腐败的措施入手来探讨全球腐败控制的基本要素,可得到许多启示,并更好地借鉴他国经验,促进和完善我国控制腐败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 腐败控制腐败域外借鉴制度建设  2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