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策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nimm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都是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来开展的.有效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使他们能积极、主动、持久地投入探究之中.有效的问题需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它是使学生对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其原有认知水平感到不和谐、不平衡时急需解决的心理状态.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时,除了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氛围,最重要的是使问题具有诱发性,即能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营造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悬念.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有很多,有利于产生诱发性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列几种:
  一、在矛盾中引发问题
  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这一教学内容时,教材的编写是简单的,没有阐述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以及伴随的科学研究方法.把这一内容作为给学生的情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有一位学生问:大量的实验事实可以证明物体下落的速度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只有少量实验证明物体下落的速度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这是为什么?周围不少同学笑道,这还用问?不就是空气阻力作用的缘故吗?我首先肯定了该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问题的思维方式是科学的、积极的、严谨的,应该大力提倡,然后要求大家寻找合理的实验方法解决该同学提出的问题.这种强烈的矛盾反差,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探究其中的缘由.
  二、以变式引发问题
  在研究牛顿第二定律时,当一个较胖的一个较瘦的滑雪者同时沿着平缓的斜坡从同一高度下滑时,他们的时间应该是一样的.这是因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到的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所以,无论胖瘦,他们受到的沿下滑方向的合力(即重力、摩擦力和支撑力)与其质量的比值是相同的,因而加速度一样,速度也相同.至于下滑时由空气产生的阻力,在这种速度较慢的情况下是微不足道的.这种变式打破了学生认知心理的协调性,从而产生探究欲望.
  三、通过对比引发问题
  例如,当学生学习了牛顿第三定律和动量定理之后,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物理问题.日常生活中打鸡蛋时,如果左手握住一只鸡蛋不动,右手拿一只鸡蛋去撞它(两只鸡蛋都是一样的坚硬,并且是用同一部分互相碰撞),哪一只鸡蛋更容易被撞破?是被撞的那一只呢,还是去撞的那一只?或者两只被撞破的几率相同?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解释的问题,因而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研究撞蛋问题很有现实意义.因为在交通事故中车里人脑的损伤状态与那只“运动着的蛋”颇为相似.一旦头部受到强烈撞击,脑髓就要撞击颅骨内侧,因此很容易引起脑震荡或脑血肿;即使颅骨不破裂,脑髓也会受到损伤.
  四、借助演示引发问题
  例如让学生感受大气压时,取一个空的铝质易拉罐及一盆冷水,罐口缠上铁丝并固定,而且将铁丝拧成柄状(要有一定的长度和强度),往易拉罐中加入少量的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并继续加热数十秒,迅速(持铁丝柄)将易拉罐倒扣到冷水中,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此时易拉罐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扁且发出巨大的响声.出乎意料的现象使学生欢呼起来,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原因的探询和验证之中.
  五、生活实践引发问题
  引发问题应以现有高中物理教材为根本,但同时又要保持较大灵活性.以教材为本,并不等于必须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案例,而是应该吃透课程标准在教材中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如可以适当地将一些与课本知识密切相关、与现代科技密切相关的内容纳入课堂研究.如有种说法:触电时人被电吸住了,抽不开.实际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我们知道,不论是否存在电流,在一般情况下导线中、电器中的正、负电荷的电量是相等的,对外的静电作用是相互抵消.即使局部地方偶尔出现少许正、负电荷不相等,其静电引力也是微不足道的.如若不然,就会出现下列奇特现象:用手去移动台灯引线,即使不被“吸住”,至少也会明显感到这种“吸力”,照明电线,特别是高压裸线,会“吸住”大量尘土从而形成粗长的尘土柱.事实上,这些现象都没出现.
  但是问题出现了,人手触电时,为什么有时不能把手抽回来?难道不想抽回来?显然是“被吸住了”抽不回来.对这一提问可用电流的生理效应来解释.人手触电时,由于电流的刺激,手会由痉挛到麻痹.即使发出抽回手的指令,无奈手已无法执行这一指令了.调查表明,绝大多数触电死亡者,都是手的掌心或手指与掌心的同侧部位触电.刚触电时,手因条件反射而弯曲,而弯曲的方向恰使手不自觉地握住了导线.这样,延长了触电时间,手很快地痉挛以致麻痹.
  如果手的背面触电,对一般的民用电,则不容易导致死亡,有经验的电工为了判断用电器是否漏电而手边又无电笔时,有时就用食指指甲一面去轻触用电器外壳.若漏电,则食指将因条件反射而弯曲,弯曲的方向又恰是脱离用电器的方向.这样,触电时间很短,不会有危险.
  总之,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问题情境诱发应根据不同的介质,采用不同的策略,这样就能把物理问题自然呈现,从而增强研究性学习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责任编辑:易志毅)
其他文献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十种最危险的驾驶习惯,告诫公交驾驶员安全驾驶必须走出以下误区。
《中国古代文论》课程所遭到的冷遇和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讲授者相对固化的知识背景和审美旨趣,导致过分受束于自身的学科视野,完全背离了传统古文论借鉴西学和关注现实文学
摘 要: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的启蒙和基础.由于教学时间短、任务重,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以教兴趣 以言激趣 以情激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人逢喜事精神爽”,愉快的心境,对
情系乘客,爱洒车厢,石家庄公交驾驶员隋银志十四年来兢兢业业,火热心肠,在公交服务行业中树立了标杆,赢得了荣耀。隋银志,1997年从部队退伍分配到石家庄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从
课堂板书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控制教学进程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是课堂教学中传输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沟通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作用。精巧的板书更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创造,它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和发掘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一、板书设计的重要性    1.板书的和谐统一,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教学艺术  板书讲究和教学思路的和谐统一,是一种比较高级
本文从对比研究的三个维度和三个研究层面,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的词语编码机制的差异,认为英语重"音义结合",而汉语则重"音形义结合";为了扩大编码范围,英语用语法化了的前缀、后
简·奥斯汀的六部长篇小说都是描写适龄少女的爱情婚姻。她把故事背景放置在乡村,当时的女性由于经济原因只能被动的接受婚姻,但这并不阻碍女性的成长和女性主体意识的浮现
“十一”长假,国内各大旅游景区爆满,我不想只宅在家里,有朋友推荐锦州红海滩景区,说值得一去,于是上网查了红海滩相关资料,当看到照片中那接天连日的一片片紫红色的海滩时,我被深深
大赛将发布新能源公交客车最佳节油率(电耗值)、平均节油率(电耗值)、碳排放减少值、车辆运行成本、最佳奖车辆节油率等指标,引导公交企业根据政策环境,因地制宜合理选用。
近年来,内地院校创办民族班教育是支边工作一项新的重大举措。这对于办班院校自身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系统阐述了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对援疆五年制医学大专班(简称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