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你比美国大学生落后几步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g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由我玩4年,无聊才看书
  美国只读兴趣书,何必进大学
  
  在中国,一试定终身,学生熬过了中学,考进一所大学,终于可以摆脱教科书与参考书的纠缠,有了松一口气的机会。因此才有了大学university又有“由你玩四年”的别称。
  进了大学之后,许多人倒是有了充裕的时间和机会可以去大学图书馆读一读自己在中学时没能接近的书籍。大学固然也有教科书,但是广泛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名正言顺。
  至少我曾经这样以为,可事实告诉我:我的想法大错特错。
  早在2001年,有人针对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3个地区20岁以上的民众做过一次阅读调查。
  那次调查中有一个题目是探寻大学生阅读的动机。调查发现,在阅读动机中,“训练独立思考能力”这个原因普遍不受重视,大学生阶层因为“无聊/打发时间”而选择阅读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职业阶层。
  看了调查分析,美国一个朋友立刻写了封e-mail,以好奇的语气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大学生的阅读动机里,有那么高成分的‘个人兴趣’?你们那里的大学生居然还可以为‘无聊、打发时间’而阅读?”
  我也很好奇地反问他:“这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他回答:“在美国,大学生连教授指定的读物都读不完,几乎没有什么时间读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更何况是为了无聊、打发时间,太不可思议了!”
  那时,我才认真地思索中国和美国的大学生在阅读这件事上重点顺序为什么正好形成对比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后续影响。
  中国的中学实行的是六年学制,学生被老师塞了整整六年的教科书与考试用书。
  相对于中国学生,美国中学生的六年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相反,美国学生一旦决定要进大学,头一两年必定是通识教育,接下来的主修课程才真正需要你进行主修阅读。美国大学生脑子里有这样的观念:如果没有和专业课程相关的阅读,光是在图书馆看一些社会畅销书籍,咱们何必要费尽心思进大学呢?
  
  中国书籍任我选,只读休闲书
  美国读书有专攻,让书选择我
  
  有一位美国作家生动地形容了美国年轻人的读书观。费迪曼在《一个年轻作家的读书经验》中写道:“过了17岁以后(有的人会延后一两年)就是书来选你,而不是你去选书了。你必须在某种限制之下去读书,阅读成了一种计划,成了大学课程中的一部分,或成为获取某一种学识的工具……”
  可是中国年轻人的阅读习惯中却有太多极具讽刺意味的现象。在中国,不知到底是大学生的幸运还是不幸,我们的大学很少给学生阅读的压力。再加上大学生大多由于高考考试分数的驱使,不是基于自己真正兴趣而选择大学的某个专业,所以从踏入大学的那一刻起,已经注定欠缺主动积极求学意愿的命运。
  20世纪,大量的学科在新生、在分化、在细化。于是全世界的大学教育都在为学问的细化与窄化而苦恼,所以美国大学教育立刻出了新招:大学头一两年必须加强补充一些通识教育。实际上,中国大学生面临的学问细化与窄化的问题比美国严重多了。中国在20世纪里延续着近百年来中学、西学之分,理科、文科之分,许多年轻人即使进了大学,也很可能会成为一个牺牲者—因为文理学院之间的阅读重点根本不同,即使是同样的文学院之间,中文系与外语系的阅读也基本谈不上贯通。
  我接触过很多中国大学生,他们的老师并不是没有看到这些问题,让学生放任自流,事实上,不少老师會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列出满满当当的阅读书目,只是没有几个学生会在一个学期内认认真真把这些书借来读完。
  如果你还在毫无压力地凭着个人兴趣选择看书,你已经远远落后于美国大学生了。至少,和你处于同一年级的他们正在被“有用的书”填满。
其他文献
我出了趟差,两个月后才回家。我看见隔壁一直空着的房子窗户里透出白色的灯光。  新邻居是个胡子拉碴的中年人,不爱搭理人,喜欢站在我的窗前讲电话。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他关门的声音很大,震得我心都要跳出来了。他出门时把门带得很响,进门关门时也把门碰得山响。后来,我发现他是一名铲车司机,上的是三班倒。如此,遇到他上大小夜班,我在睡梦中也会被他狠命的摔门声惊醒。  那天,我正构思一篇文章,文思泉涌之时,突然隔
期刊
见到他在大年初三拖着垃圾车是第二个年头了,心里很疑惑。  他很像我的校友,早听说他是发达了的。大学毕业考研考博很顺利,尔后又听说他就职于上海某外企,薪水是我们小城里工作的人想都不敢想的。他怎么现在蹩脚得出来拖垃圾?是不是认错人了?上一年春节时我以为肯定不是他,想也没想就走了。  我又仔细地看一眼。他身着一件旧夹克,外面罩着清洁工黄色的背心,裤管上有些许泥灰,与普通清洁工不同的是那副度数有些深的眼镜
期刊
安详是一种优良的生命质地,是一块智慧的美玉。它与豁达宽容结伴,同宁静慈怀为伍,以成熟丰富为内涵。一个人能以安详的心态,从容地看天空云卷云舒,看地上花开花落,看世间人聚人散,这便是一种平和安详,也是一种永恒。如果用一句话作赞语,我以为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详。   人们喜欢用怡然、笃定、包容、恬淡、清明、平和等词汇来形容安详。的确一个人假如拥有安详平静的气质,表明他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洞悉人生的
期刊
小时候,有一次我在一瞬间突然在心里悄悄地感到“真开心啊”。  那是在一个黄昏,雨哗哗地下着,但是爸爸已经结束工作回家来了,家里人都在,连牧羊犬也进了屋,灯很明亮,我和弟弟坐在饭桌旁,等着妈妈把饭做好。我心里非常安宁,因为“大家都在一起,大家都在家里”。爸爸对妈妈说了一句什么话,妈妈看着爸爸笑了,我们也笑了。我从心里感到快乐。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近20年来,我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去了许
期刊
一个夏日的傍晚,阳光很灿烂。   上网查了下天气预报,下午4点到6点间的降水率为10%。于是,我很放心地揣了钱包,赤手空拳去一个超市买东西。  不料走了一会儿,阳光如同爱伤感女子,渐渐地变得稀薄而暗淡。我有点儿后悔没有带伞。  四处寻找,最后找了个商店的屋檐,躲在下边避雨。  这时,有四五个非常年轻的女孩子,有的顶着皮包,有的顶着杂志或报纸,叽叽喳喳地叫嚷着,也跑过来跟我挤在一起躲雨。  20多分
期刊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  从那一刻起,到5月15日下午,时间已整整过去了3天3夜。  这3天3夜,对所有中国人而言,意味着悲伤的黑色!  这3天3夜,有许许多多拯救生命的恸人瞬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他身下死死地护着  4个学生    5月13日上午,德阳市汉旺镇。  妻子张关蓉正在仔细地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脸上的每一粒沙尘都被轻轻拭去;细细梳理蓬乱的头发,梳成他生
期刊
外婆的葬礼一如她的风格,不合时宜却绝不按常理出牌。  本该是悲伤的时候,送葬的车内偏偏响起了《阿里巴巴》的“芝麻开门”,搞得众人同泣变成了众人同嘻。  没有人真正为外婆哭泣,她也不稀罕他们的眼泪。没有人真正喜欢外婆,她也不稀罕他们的爱。  外婆自有她的世界,自有她喜欢的人。她活着的时候,常回忆她在圣约瑟学院当校花的日子,她娇俏的身段,她那蓝色的阴丹士林旗袍,她和一帮姐妹淘去汉口民众乐园看的戏,她收
期刊
那年,我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拍摄风光片时,意外捕捉到了一段动人心魄的真实画面。  那天傍晚,一群野牛正沿着河岸缓缓前行,而在前方不远处,六七头狮子,正藏在草丛里,等待着猎物的到来。有两只野牛带着一只小野牛,却不知道,前方杀机四伏,它们欢快地向前奔跑,距离队伍越来越远,却离狮口越来越近。  没有任何征兆,埋伏的狮子们就纷纷跃起,3头野牛猝不及防,已与狮子狭路相逢。3头野牛急忙掉头逃跑,但是,狮子的速
期刊
人都在向心灵靠近。  生命产生,就在做一个离心运动,有一个离心力,在将生命推向现实的世界。生命就如同从心灵中心产生的水珠,然后不断的甩向现实。  生命,追逐物质、追求名利。而这种外在追求,就是在越来越远离心灵中心,是离心运动的具体表现。在追逐的过程中,离心灵中心越来越远。这就如同人的探索离开始的家园越来越远。  但是生命并不能够脱离心灵的线。生命就如同风筝,无论走出多远,始终都有心灵的线牵着。  
期刊
前几年,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考察塔克拉玛干沙漠时不幸遇难。这是继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神秘失踪后,葬身于“死海”中的又一勇士。从此,这片令人“谈虎色变”的不毛之地,越发显得恐怖异常。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个被称做“进去出不来”的大漠深处,一批维吾尔族人却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且活得生机勃勃。这个“死海”中的“神秘部落”,至今还很少为世人所知。前不久,笔者随一支考察队冒险闯入这里访问,所见所闻让人惊叹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