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预习,是语文阅读开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正确对待课前预习,让其发挥应有的效能,是语文老师应当正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前预习摆脱“鸡肋”的窘境,变成一道营养丰富的美味大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3)26-44-2
[作者简介]胡霞萍(982—),女,苏州吴江人,本科,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预习,是语文阅读开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学科。《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就提出:“养成预习的习惯,能初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正确对待课前预习,让其发挥应有的效能,是我们语文老师应当正视的问题。再看当下,课前预习就好比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一直给人以单调、枯燥、乏味之感,不受学生和老师们的欢迎。
一、课前预习的现状
教师的预习作业设计过于模式化甚至僵化,对预习方法的指导只是蜻蜓点水。教授新课时,学生辛辛苦苦查找的资料课堂上没有呈现的机会,学生费尽心思提出的疑惑没有在课堂上得到解决。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方向及方法不置可否,导致学生渐渐对预习作业失去兴趣。对于非做不可的预习作业,很多学生更是另辟蹊径,将课外教辅材料作为自己预习时的“铺路石”,将教辅材料中的各种答案搬到课本上,更搬到课堂中。学生每当理解重点词句时,就将预习本上的答案读一遍,可合上本子后,他们又能记住多少呢?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预习方法,提高预习能力,并使之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是教师必须完成的工作。
二、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安排预习,怎么检查预习,如何使学生的预习更为有效,是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设计出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易于操作的预习任务,才能使预习真正事半功倍。
(一)因文设练,丰富预习作业的形式
小学教材中选取的课文有写景抒情的,有说明事理的,有介绍科普知识的,更有诗歌、散文等。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课文,它的教学要求不同,预习的要求也不同。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要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提出不同的要求,力求形式的丰富多样。除去朗读课文、画生词、理解词义等常规预习外,根据不同的文体,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预习作业。
学习记叙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引导学生通过字里行间对文章内容、人物形象进行感悟。学习说明文时,教师则可以要求学生借助已学过的表格等形式,来初步感受文章的写作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说理性的文章在高年级见得比较多,着重让学生寻找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论证这个观点,得出结论的。还有一些优美的散文或诗歌类文章,则以诵读为主,有条件的话甚至可以让学生交一份“有声作业”。例如,学习《黄果树瀑布》时,让学生录下自己为课文所配的朗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磅礴气势;学习《望月》,不妨布置学生搜集描写月亮的诗歌,和文中一样也来一次“望月对诗”,为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做铺垫。
(二)由扶到放,注重预习方法的引领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作为教师,更应该意识到预习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引领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翻看我们的语文书,课文后面的练习题就是每课的“预习提示”,一般从字词掌握,课文朗读或背诵,重点问题思考等方面提示老师和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预习时若带着这些信息去了解课文,分析问题,就会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在每次预习前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好预习纸,当然,每张预习纸上的内容也是逐层深入,并且是有迹可循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以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预习题做铺垫。形式如下:朗读课文,查字典识字、理解字、词义、区别形近字等,不懂的词、句子可在下面画上问号,准备课堂上发问;2划分段落,书写段意,段意可直接写在书上;3运用不同方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4学会找中心词、中心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积累,对课文中的佳词、佳句、佳段,可摘抄、熟读、背诵。此五项是必做题,另外,再设计一两道符合文体特点的题目,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则不作强制性规定。
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预习的熟练,知识底子加厚,提出的问题难度不断加大,学生对各类课文和知识就学习得更深刻,掌握得也更全面,速度也会加快。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向自学过渡。
(三)及时反馈,严把预习作业的质量
学生的有效预习,一定能促进课堂上的学习。有的教师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过于随意,没有以教学为纲设计作业,所以到教学时,学生辛辛苦苦所做的预习作业自然被弃之一边。因此,教师一定要对课前预习进行及时的评价反馈,不能让学生的预习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人都有惰性,何况年纪尚小的孩子。学生预习成果得不到教师的认可,他们就会失去预习的热情。此时,教师必须把预习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墙壁打通。在教授新课时,教师要从教学重难点出发,再兼顾学生的预习情况,使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师抽查等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同时,教师不可把预习完全当成学生自己的事,在给予必要的帮助与指导的同时还应该加以督促。为了提高班级的整体预习水平,还可以适当开展一些预习的展览与评比,这样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他们的预习主动性,让预习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我们要记住,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认识课前预习的地位作用,精心设计,有“备”而来,才能使课前预习摆脱“鸡肋”的窘境,变成一道营养丰富的美味大餐!
参考文献:
[1]何平通向语文家园的诗意渡口——王崧舟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运行模式初探[J]浙江教育技术,22()
[2]林水平创设课堂情境诱发心理活动引导自主学习[J]西江教育论丛,2(4)
[3]王忠,罗文熙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课前预习[J]教育革新,2(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3)26-44-2
[作者简介]胡霞萍(982—),女,苏州吴江人,本科,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预习,是语文阅读开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学科。《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就提出:“养成预习的习惯,能初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正确对待课前预习,让其发挥应有的效能,是我们语文老师应当正视的问题。再看当下,课前预习就好比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一直给人以单调、枯燥、乏味之感,不受学生和老师们的欢迎。
一、课前预习的现状
教师的预习作业设计过于模式化甚至僵化,对预习方法的指导只是蜻蜓点水。教授新课时,学生辛辛苦苦查找的资料课堂上没有呈现的机会,学生费尽心思提出的疑惑没有在课堂上得到解决。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方向及方法不置可否,导致学生渐渐对预习作业失去兴趣。对于非做不可的预习作业,很多学生更是另辟蹊径,将课外教辅材料作为自己预习时的“铺路石”,将教辅材料中的各种答案搬到课本上,更搬到课堂中。学生每当理解重点词句时,就将预习本上的答案读一遍,可合上本子后,他们又能记住多少呢?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预习方法,提高预习能力,并使之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是教师必须完成的工作。
二、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安排预习,怎么检查预习,如何使学生的预习更为有效,是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设计出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易于操作的预习任务,才能使预习真正事半功倍。
(一)因文设练,丰富预习作业的形式
小学教材中选取的课文有写景抒情的,有说明事理的,有介绍科普知识的,更有诗歌、散文等。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课文,它的教学要求不同,预习的要求也不同。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要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提出不同的要求,力求形式的丰富多样。除去朗读课文、画生词、理解词义等常规预习外,根据不同的文体,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预习作业。
学习记叙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引导学生通过字里行间对文章内容、人物形象进行感悟。学习说明文时,教师则可以要求学生借助已学过的表格等形式,来初步感受文章的写作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说理性的文章在高年级见得比较多,着重让学生寻找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论证这个观点,得出结论的。还有一些优美的散文或诗歌类文章,则以诵读为主,有条件的话甚至可以让学生交一份“有声作业”。例如,学习《黄果树瀑布》时,让学生录下自己为课文所配的朗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磅礴气势;学习《望月》,不妨布置学生搜集描写月亮的诗歌,和文中一样也来一次“望月对诗”,为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做铺垫。
(二)由扶到放,注重预习方法的引领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作为教师,更应该意识到预习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引领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翻看我们的语文书,课文后面的练习题就是每课的“预习提示”,一般从字词掌握,课文朗读或背诵,重点问题思考等方面提示老师和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预习时若带着这些信息去了解课文,分析问题,就会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在每次预习前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好预习纸,当然,每张预习纸上的内容也是逐层深入,并且是有迹可循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以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预习题做铺垫。形式如下:朗读课文,查字典识字、理解字、词义、区别形近字等,不懂的词、句子可在下面画上问号,准备课堂上发问;2划分段落,书写段意,段意可直接写在书上;3运用不同方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4学会找中心词、中心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积累,对课文中的佳词、佳句、佳段,可摘抄、熟读、背诵。此五项是必做题,另外,再设计一两道符合文体特点的题目,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则不作强制性规定。
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预习的熟练,知识底子加厚,提出的问题难度不断加大,学生对各类课文和知识就学习得更深刻,掌握得也更全面,速度也会加快。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向自学过渡。
(三)及时反馈,严把预习作业的质量
学生的有效预习,一定能促进课堂上的学习。有的教师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过于随意,没有以教学为纲设计作业,所以到教学时,学生辛辛苦苦所做的预习作业自然被弃之一边。因此,教师一定要对课前预习进行及时的评价反馈,不能让学生的预习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人都有惰性,何况年纪尚小的孩子。学生预习成果得不到教师的认可,他们就会失去预习的热情。此时,教师必须把预习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墙壁打通。在教授新课时,教师要从教学重难点出发,再兼顾学生的预习情况,使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师抽查等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同时,教师不可把预习完全当成学生自己的事,在给予必要的帮助与指导的同时还应该加以督促。为了提高班级的整体预习水平,还可以适当开展一些预习的展览与评比,这样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他们的预习主动性,让预习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我们要记住,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认识课前预习的地位作用,精心设计,有“备”而来,才能使课前预习摆脱“鸡肋”的窘境,变成一道营养丰富的美味大餐!
参考文献:
[1]何平通向语文家园的诗意渡口——王崧舟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运行模式初探[J]浙江教育技术,22()
[2]林水平创设课堂情境诱发心理活动引导自主学习[J]西江教育论丛,2(4)
[3]王忠,罗文熙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课前预习[J]教育革新,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