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可是,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并非易事,其中包含教学思想方面的问题,也有教学艺术技巧方面的问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让学生从对教师的亲近变为对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关注学生学习的经验基础,教学活动要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基础不好的学生也能跟得上,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对学习充满了兴趣。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学习的空间、创造的空间,让学生说想说的话,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书互动,使学生自主、愉快学习。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我先提问:“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再让学生画出描写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的神气”、“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根据句子,他们都将铁罐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了铁罐和陶罐的轮廓,让学生添画表情,顿时,学生情绪热烈,纷纷举手要求上台作画。
为了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我还让学生表演人物,学生积极选出了表演的角色,进行了表演。我鼓励和表扬了表演得好的学生,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二、把“舞台”让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时间往往被教师占有了,使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成为了一句空话,而且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也都被教师的讲解和提问挤掉了。因此,为了学生学习,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从课堂教学的主角转变成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这样就可以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那么,短短的40分钟该怎样安排呢?我认为,教师活动时间不得多于30%,学生活动时间不得少于70%。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魏书生说他很“懒”,其实这是有目的、有意义的“懒”,是为了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句话明确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强调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三、鼓励质疑,培养语感能力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任何一篇课文,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知与旧知的统一体,文中的许多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完全可以自己提出、自己分析、自己解决,作为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比较充足的独立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提倡用“我认为”、“我觉得”,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当然,学生的质疑不可能都是那么有意义、有价值的,提的问题也不可能恰到好处,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导一下。我就引导学生从句与句之间、句与段之间、段与篇之间的关系去质疑。例如,在《有个孩子叫咪咪乔》一课中,我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自己从文中寻找疑难问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课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质疑,应在课文中边学边问、学问结合,使学生兴趣倍增,收获更多。对情节发展、篇章结构安排等方面的质疑,应在课文的结尾处,有了前面知识的铺垫,提出的问题会更深入,理解也会更透彻。对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应给予提倡、鼓励,并要进行正确、灵活的评价和反馈,这是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兴趣的最内在的动力。
教师必须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尊重学生的意见为本,以表扬为主。教学遵循“主体内化”的原则,以培养语感能力为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让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投入读书活动,反复琢磨,感悟丰富多彩的言语现象,不断地积累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精思,切记体察”,古人读书无不强调主体自悟的重要性,书要靠自读,语言的巧妙运用要靠自己去悟、去积淀。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让学生从对教师的亲近变为对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关注学生学习的经验基础,教学活动要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基础不好的学生也能跟得上,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对学习充满了兴趣。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学习的空间、创造的空间,让学生说想说的话,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书互动,使学生自主、愉快学习。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我先提问:“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再让学生画出描写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的神气”、“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根据句子,他们都将铁罐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了铁罐和陶罐的轮廓,让学生添画表情,顿时,学生情绪热烈,纷纷举手要求上台作画。
为了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我还让学生表演人物,学生积极选出了表演的角色,进行了表演。我鼓励和表扬了表演得好的学生,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二、把“舞台”让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时间往往被教师占有了,使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成为了一句空话,而且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也都被教师的讲解和提问挤掉了。因此,为了学生学习,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从课堂教学的主角转变成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这样就可以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那么,短短的40分钟该怎样安排呢?我认为,教师活动时间不得多于30%,学生活动时间不得少于70%。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魏书生说他很“懒”,其实这是有目的、有意义的“懒”,是为了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句话明确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强调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三、鼓励质疑,培养语感能力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任何一篇课文,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知与旧知的统一体,文中的许多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完全可以自己提出、自己分析、自己解决,作为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比较充足的独立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提倡用“我认为”、“我觉得”,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当然,学生的质疑不可能都是那么有意义、有价值的,提的问题也不可能恰到好处,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导一下。我就引导学生从句与句之间、句与段之间、段与篇之间的关系去质疑。例如,在《有个孩子叫咪咪乔》一课中,我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自己从文中寻找疑难问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课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质疑,应在课文中边学边问、学问结合,使学生兴趣倍增,收获更多。对情节发展、篇章结构安排等方面的质疑,应在课文的结尾处,有了前面知识的铺垫,提出的问题会更深入,理解也会更透彻。对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应给予提倡、鼓励,并要进行正确、灵活的评价和反馈,这是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兴趣的最内在的动力。
教师必须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尊重学生的意见为本,以表扬为主。教学遵循“主体内化”的原则,以培养语感能力为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让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投入读书活动,反复琢磨,感悟丰富多彩的言语现象,不断地积累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精思,切记体察”,古人读书无不强调主体自悟的重要性,书要靠自读,语言的巧妙运用要靠自己去悟、去积淀。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