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话年画:感受弥足珍贵的浓浓年味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_love_s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画 新风情
  
  随着新年的到来,各类色彩丰富、风格各异的年画开始势不可挡地走进收藏市场,来到我们的眼前。
  年画在我国历史悠久,它是民间迎新春、祈丰年的一种民俗艺术品。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中国著名的四大“年画之乡”是:绵竹年画,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深受城乡人民喜爱。此外,上海有“月份牌”年画,其他还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艳、气氛热烈愉快,题材广泛,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为题材,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目前见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见盛行。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收藏年画正当时
  
  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火爆,带动了多种门类的收藏品,年画就是其中的一类。广州嘉德拍卖行曾专门推出过“年画专场”拍卖会,其中一对《尉迟恭沥粉金门神》和《秦琼沥粉金门神》天津清初木版年画共拍出了9.02万元高价,开创了我国年画拍卖纪录。而在2010年的各地艺术品拍卖中,也均有年画拍出不菲的价格。
  其实年画收藏的兴起,并非偶然,早在三十年前,海外对中国年画的收藏已经先行一步。当时就有台湾和新加坡的画廊来祖国大陆收集历代年画。海外华人的传统审美取向带动了欧美人对东方艺术的好奇与注意。
  在国际上,许多图书馆、美术馆,如版画之乡的荷兰图书馆、德国莱比锡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就专门收藏中国年画。中国河北省武强县年画博物馆中有20多幅年画复制品,这些年画的真品现在收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及美国部分博物馆,在中国国内已成为绝版。
  前苏联收藏中国的木版年画最多,其中有一件辽金时代的《四美图》是有记载的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国际美术界的重视、全球收藏界的投资,更加大了年画的供求缺口。
  相对而言,直到近些年,国内才逐渐发现了木版年画的收藏价值。传统精品年画正成为国内外收藏界的“新宠”。
  
  新年画中的老戏出
  
  自清代以来已经出现了许多戏曲题材的木版年画,至民国的石印年画,其表现形式和内容已极为丰富。如清代杨家埠的木版戏曲年画《快活林》(图1)、民国时期天津三立成画店出版的戏曲年画《黄鹤楼》(图2)、民国时期月份牌画的老前辈杭稚英精绘的戏曲年画《霸王别姬》(图3)等等。这些以描绘舞台演出情景、并细腻刻画演员所表演剧中人物的年画,都深受百姓的喜爱。在人们的业余生活中,看电影、看戏是最美的艺术享受,是最开心的事。当人们在家中看着贴在墙上的戏曲年画时,就会想到所描绘的戏剧情节,一出出引人入胜的戏曲故事来。
  新中国成立后,戏曲艺术教育得到了政府的扶持。1950年在北京建起第一座全国性的戏曲艺术教育机构“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我国戏曲事业空前繁荣,京剧、昆曲、评剧、越剧、沪剧、粤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百花齐放,这给年画工作者带来了丰富的戏曲素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戏曲年画均以百姓家喻户晓、人人熟知的剧目为题材,故深受广大百姓喜爱,如描绘北宋仁宗时,佘太君亲自挂帅,率领杨家老少女将和重孙杨文广一同出征杀敌的《杨家将》(谢幕连作)(图4);描绘宋代陈世美离家中状元而不认妻及子女,谎称未婚被招驸马,妻秦香莲携子女进京告陈,陈终被包公处决的故事《秦香莲》(朱沛霖作)(图5);描绘英雄武松起解途中在十字坡打店,误会中结识张青、孙二娘故事的《十字坡》(张锡武作)(图6);描绘姚氏爱女厌媳,常无故令子打其妻,姚女不满其母所为,经百般劝说,婆媳终于和睦的故事《小姑贤》(王百顺作)(图7)等等。这些戏曲年画采用舞台全景,全面刻画出形象生动的人物,作品以纯熟细腻的绘画技巧,明亮瑰丽的色彩还原舞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描绘以打渔为业的肖恩,屡次受渔霸欺压,忍无可忍,下决心反抗,与女儿前往复仇故事《打渔杀家》(陆泽之作)(图8);描绘白娘娘与许仙新婚后美满生活的《白蛇传》(金梅生作)(图9)等等。这些作品以舞台近景、人物特写的表现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与心态,人们在欣赏年画的同时,更加回味无穷。
  “文革”(1966-1976年)期间,由于传统戏曲被批判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封建毒草,均被禁演,许多老艺人遭受迫害,甚至永远离开了热爱的舞台。戏曲年画在“文革”期间自然也遭到重创,难逃厄运,将此前的新年画均视为宣扬“封、资、修”的“黑画”,被付之一炬,如金梅生创作的《白蛇传》,在当时被批判为“该黑画为宣扬色情,宣传闺房之乐,叫人们不去关心国家大事”。就是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批判”,使一些年画画家遭到灭顶之灾。而十年动乱,戏曲舞台则是“八亿人民八出戏”,《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等八个“革命”样板戏在十年中反反复复演出,其戏曲年画则是这些样板戏的剧照,紧密地配合了现实政治的需要。
  1978年以后,京剧及其他地方戏曲传统剧目终于重返舞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此时新年画重又获得了新的生机。1982年,文化部、中国美协召开了“全国年画工作座谈会”并发出《关于加强改进年画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使创作队伍不断壮大,新年画空前繁荣,显现出百花齐放的绚丽局面。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戏曲年画精品层出不穷,有取材于《三国演义》中吴国太相亲的《甘露寺》(潘恩春作)(图10);描绘杨六郎派大将任棠惠暗中保护焦赞,投宿义士刘利华夫妇店中而引起一场误会的《三岔口》(金梅生作)(图11);描绘《三国演义》中吕布与貂蝉故事的《吕布戏貂蝉》(于振波作)(图12);描绘寇准脱靴暗中随郡主而行,诓杨六郎挂帅出征的故事《寇准背靴》(赵彦东作)(图13);描绘贫农董永卖身葬父,巧遇七仙女并成亲,后被天王拆散的故事《天仙配》(徐福根作)(图14);描绘木兰替父从军,屡立战功并荣归故里的《花木兰》(刘志谋作)(图15);描绘杨宗保为救孟良、焦赞盗取降龙木,却被穆桂英擒拿,孟、焦二人也被穆打得落荒而逃的故事《穆柯寨》(赵祥林作)(图16)等等,举不胜举。这些戏曲年画恰以绘画技巧表现中国戏曲的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艺术,完美地表现了演员的表演技艺、化妆、服装、舞台道具等姿态万千的内容,保持了戏曲的特色。这些戏曲年画取材于京剧、越剧、评剧、沪剧、粤剧、琼剧、豫剧、黄梅戏、秦腔等剧种,可谓百花竞艳,万紫千红。
  更为有趣的是,戏曲年画里还有一部分以儿童来扮演剧中角色而绘成“娃娃戏”,其诙谐幽默、生动传神的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深受广大群众,特别是儿童的喜爱。如描绘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先后三次遇见白骨精装扮成人形,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白骨精故事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张鸾作)(图17)等。
  戏曲年画的表现形式和规格除最常见的两开单幅外,还有四扇条屏,俗称“四扇儿”,即4张长四开的画构成一套完整的选题,即完美又统一和谐,更加引人入胜。如描绘穆桂英、花木兰、梁红玉、杨排风四位女杰形象的《巾帼英雄》(申同景作)(图18);还有以四部戏曲《玉堂春》、《连环计》、《红拂传》、《虹霓关》组合的《戏曲集锦》(赵梦林作)(图19)等等。
  此外,一些戏曲年画还以中堂画的形式予以体现。“中堂”亦称“板屏”,宜贴在客厅。中堂画系由一幅画加上两侧的对联组成,形成年画与诗和谐统一的“诗画配”,其气氛强烈,耐人寻味。如描绘兵部侍郎程浦的次女雪娥与故友之子穆居易之间的一场误会终被消除,最终二人完婚,共度花烛之夜的《凤还巢》(宗万华作)(图20),画面配以对联:“吉日同舒双凤翼”、“良辰共誓百年心”,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戏曲年画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原因是其深深地植根于广大人民精神生活的土壤之中。年画之美为人们留下最真实的感动和记忆。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至今,新年画的作品逐渐减少,走向衰微。但具有时代特征鲜明、艺术风格浓郁、绘画技巧完美,又具收藏价值、欣赏价值、文化价值、史料价值的戏曲年画正逐渐凸显。随着时间地推移和收藏群体的逐年增加,戏曲年画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并成为人们追逐的收藏目标。
  总之,年画这种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与民俗、民风综合体现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祖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中不可缺少的篇章,从一张张色彩鲜艳、形态逼真的年画中,既可以看到华夏几千年民俗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更能感受到那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和弥足珍贵的浓浓年味。(责编:李禹默)
  
  雅昌艺术网年画拍卖排行
  序号 名 称 成交价(RMB) 拍卖公司 拍卖日期
  1 桃花坞刻百寿图年画等四种(四轴) RMB39,200 中国嘉德 2010-03-22
  2 新年画选集 好光景(二十六幅) RMB34,720 雍和嘉诚 2010-06-02
  3 新年画选集(二十七幅) RMB33,600 雍和嘉诚 2010-06-02
  4 新年画选集 参军图系列(十六幅) RMB22,400 雍和嘉诚 2010-06-02
  5 清 群芳邀饮藕香榭木版年画 RMB19,800 北京翰海 2004-01-11
  6 新年画选集 RMB16,500 中安太平 2006-09-11
  7 清 唐诗木版年画 RMB16,500 中国嘉德 2004-11-07
  8 京剧年画 RMB3,200 上海国拍 2008-06-01
  9 潍坊色纸年画社 民间年画(共六幅) RMB11,200 北京华辰 2009-11-21
  10 杭州民间故事年画 RMB11,000 上海国拍 2008-06-01
  11 任伯年画集 RMB10,080 中国嘉德 2008-03-23
  12 群仙祝寿图木版年画 一轴 RMB9,900 北京翰海 2004-06-27
  13 清末 三英战吕布年画 RMB7,700 北京翰海 2002-06-30
  14 现代 新年画选集(一函三十五页) RMB7,15 上海嘉泰 2005-06-05
  15 1915年 新年画选集 RMB7,000 上海国拍 2000-12-13
  16 新年画选集 RMB6,380 中安太平 2006-09-11
  17 清未 戏曲年画 RMB6,050 北京翰海 2005-12-11
  18 杨柳青年画资料集 RMB5,824 雍和嘉诚 2010-12-03
  19 清末 夜战马超年画 RMB4,950 北京翰海 2002-06-30
  20 民国 麒麟送子年画 RMB4,400 中国嘉德 2001-11-04
  21 解放区木版年画 RMB4,400 上海国拍 2008-06-01
  22 戏曲年画 RMB4,400 北京翰海 2005-06-19
  23 清末 西游记年画 RMB4,400 北京翰海 2002-06-30
  24 民国 孔子讲学年画 RMB4,400 中国嘉德 2001-11-04
  25 年画《红楼梦》(一张) RMB3,920 泰和嘉成 2009-06-26
  26 年画《谢庭咏絮》(一张) RMB3,584 泰和嘉成 2009-06-26
  27 杨柳青年画资料集 RMB3,584 北京歌德 2009-05-27
  28 木版套印年画 RMB3,360 富彼国际 2008-12-10
  29 潍县年画(一套六幅) RMB3,360 雍和嘉诚 2010-06-02
  30 木版套印年画 RMB3,360 富彼国际 2008-12-10
其他文献
素肌玉骨、沉静典雅的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博得了中外人民的共同喜爱。中国的青花瓷器经过元代的发展,至明代进入全盛时期,它的制造技术也随着青花瓷的外销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东方国家以及伊朗等地,最后传到欧洲,形成了一个绵远流长的青花大家族。在这个花团锦簇的家族里,尤以朝鲜、日本、越南青花最为引人注目,从中也不难看出中国青花瓷的深远影响。它不仅表现在工艺层面上,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在文化的
期刊
常德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北接鄂南连荆襄,西临湘西接川黔,东南毗益阳通长沙。自古为“湘西门户,川黔咽喉”。清代晚期,常德的商业,日益繁荣;经济贸易,更趋活跃。作为常德民间金融机构的商号和钱庄,得到了长足发展。除常德官钱局发行钱票投入流通外,民间各大钱庄和商号也纷纷发行钞票,当时称之为“花票”,外埠则称之为“常德花票”。  笔者珍藏有数张大清光绪年间常德商号发行的花票,其票幅格式与明清宝钞、官票相似,为
期刊
清人彭翰孙、沈秉成、周作、朱镜清四家书跋墨迹,笔者于1988年见于他人的藏箧(小箱子)中,因主人嫌此四人比诸书跋墨迹的作者“名头”冷僻,愿以廉价(人民币20元)出让。其实,在此墨迹作者中,除彭翰孙的书跋因墨迹上的落款仅署“翰孙”,钤“南屏”一印,而一时难以查考其姓氏及生平事略外,沈秉成、周作、朱镜清三家,在吴昌硕的《石交集》中就均有他们三人的《传略》和为他们刻的印章或作的诗。再则,笔者细审四人书跋
期刊
与当代画坛流行的那些大写意画家相比,孟喜元在人物画上精雕细琢,是一种很不讨巧的做法。我记得苏东坡论画,曾说:“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盗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由此可见,孟喜元在人物画上的功夫是一种笨功夫,也是一种真功夫。  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绘画创作越来越边缘化,前卫化,甚至绘画方式
期刊
画画如做人,看画就知道一个画家现在是处于怎样的状态。  在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美术馆举行的“岭南风范·杨天颐水墨作品展”上再见杨天颐君新作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位岭南画派少帅的绘画风格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大气、厚重,笔墨技法的创新更加老到和游刃有余。  美是简单的  对于时下艺术圈对抽象艺术的追捧,杨天颐君一直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他执着甚至“顽固”地坚守着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不少人不太了解岭南画派
期刊
在清代末期,有四位封疆大吏格外显眼,他们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时至今日,他们的书法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价格屡有上佳的表现。这四位封疆大吏就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持之以恒的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他是中国清代最具影响力的传奇人物。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世,他的
期刊
致力于高古陶瓷收藏或研究的人士几乎都知道,古代川窑(包括邛窑系及黑白各瓷窑系)陶瓷的杰作之一就是著名的省油灯。一提起四川的省油灯,就不能不说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公元1125-1210年)对省油灯的研究和文字记载,他写道:“照书烛必令粗而短,勿过一尺。粗则耐,短则近。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见《陆放翁全集·斋居纪事》)并在《老学庵笔记》卷十中说:“宋文
期刊
张杨  男,汉族。1957年生于河南省郑州市。从事过教师、记者、广告人、古玩鉴定师等职业。涉足古代艺术品收藏、经营、研究三十多年。收藏有各个历史时期、各个窑口的各类陶瓷及标本上万件,其中单就完整的宋金红绿彩瓷俑就有五百多件,在国内乃至世界宋金红绿彩收藏界其数量之多、档次之高、品种之全、独一无二。2009年4月,张杨收藏的战国黄金面具和宋金红绿彩俑通过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再次走进大众视野,成为
期刊
编者按:  由中国名家收藏委员会主办、中国《收藏界》杂志社承办的“上海收藏大家许四海藏品北京鉴赏会”,于2月19日在北京“收藏界艺术馆”举行,约40位专家学者出席,品鉴了许四海先生带来的书画、陶瓷、紫砂壶等精品50余件。许四海收藏的历代陶瓷、紫砂精品以及吴昌硕、李可染、傅抱石、黄胄等大师的8幅书画作品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评价。本刊现将鉴赏会中专家学者们的品鉴精华摘录出来与广大读者分享。(根据录音
期刊
一、被“误读”的一座里程碑    2007年是中国当代油画市场最火的一年。12月,陈丹青1980年作的《西藏组画·牧羊人》在北京匡时从700万元起拍,以高出估价5倍的3584万元成交,创个人价格新纪录,位列年度油画单价第五名。该画2003年曾在中国嘉德以187万元成交,短短四年内涨幅近20倍,让人瞠目结舌,而业内人士称:“此价格是实至名归”。  《西藏组画》为什么如此被市场热捧?  该组画是中国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