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韵绵长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肌玉骨、沉静典雅的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博得了中外人民的共同喜爱。中国的青花瓷器经过元代的发展,至明代进入全盛时期,它的制造技术也随着青花瓷的外销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东方国家以及伊朗等地,最后传到欧洲,形成了一个绵远流长的青花大家族。在这个花团锦簇的家族里,尤以朝鲜、日本、越南青花最为引人注目,从中也不难看出中国青花瓷的深远影响。它不仅表现在工艺层面上,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在文化的层面上。
  
  一、清新动人的朝鲜青花瓷
  
  中国文化很早就传入朝鲜半岛,并在典章制度、民俗风习、思想学术、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对朝鲜半岛保持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倍受世人喜爱的青花瓷也不例外。
  据目前所发现的文献资料,朝鲜青花的出现应不晚于十五世纪中期的李朝早期。据史书记载,宣德三年(1428年),明朝使节尹风献青花瓷给世宗(在位1418-1450年),青花瓷就成了李朝宫廷用瓷。朝鲜史籍《经国大典》记载:世祖时,帝王酒器用金、银和青花、白瓷器,并禁庶人使用。李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成侃也在其作品《慵斋丛话》中云:“世宗朝御器专用白瓷,至世祖(在位1455-1468年)朝杂用彩瓷,求回回青与中国,画樽、杯、觞,与中国无异。”这段记载说明此时李朝皇家用瓷中已有本国官窑烧造的青花瓷,但其制品全面模仿明初青花瓷的造型和装饰,所用青料也来自中国,实物资料也证实了这一记载。如收藏于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的15世纪时的青花缠枝番莲纹盘(图1),高22.7厘米,其器形、胎釉以至器足的切削与明代初期青花瓷大盘几乎一样,盘内的缠枝番莲纹和盘沿的波涛纹也和永宣器毫无二致。再如该馆收藏的青花卷枝番莲纹罐(图2),肩部与底足边沿的莲瓣纹和元末明初的装饰风格也很相似。李朝青花最早的纪年器,现藏于韩国东国大学博物馆的“弘治二年”款松竹纹梅瓶(图3),不仅器形、胎釉、器边纹饰及绘画风格与明代永乐、宣德青花难分伯仲,其纹饰内容也契合中国文人所崇尚的“四君子”题材,构图疏朗舒展,笔力雄健,画风严谨写实,青料青花色泽浓艳稳重,既衬出白瓷的洁净又隐喻着儒教君子的高风亮节。李朝早期青花瓷的纹样中还有中国传统题材如龙(图4)、鱼(图5)等寓意富贵吉祥的图案,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深。
  15世纪后半叶李朝官窑青花器逐渐采用李朝的绘画形式,器物上的边沿图案逐渐简化以至消失,仅留主题纹样,表现出李朝青花瓷独特的风格,但松竹梅等中国传统题材仍然是这一时期青花瓷的主要表现对象。收藏于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的青花松竹梅纹罐(图6),画面主体是一株梅树,虬曲的树干,桠杈上点画含苞欲放的梅花,展示出梅花傲雪凌霜的气节,与梅相映衬的三竿修竹,枝叶旺盛,迎风挺立,经冬不凋。梅、竹是中国画的常见题材,文与可画梅、竹、石题:“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这件罐体的画面剔除了边沿图案,画面主题突出,散发着浓郁的文人气息,是李朝青花瓷中的一件精品。
  17、18世纪时的李朝青花瓷已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情调,器物造型多带棱角,口沿薄巧,青花色调淡雅,绘画运笔轻盈,画面凝练集中,留有较多的空白,散发出一种朴素、飘逸的诗意,但其画面内容依然蕴含着浓郁的中华情结,梅兰菊竹、潇湘八景、高士、鱼隐等中国青花瓷上常见的题材依然是这一时期李朝青花瓷画面的主题,并且经常采用中国陶瓷装饰中习见的“开窗”样式。如收藏于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的青花开光梅花纹罐(图7),优雅端庄的器形,器壁大片留白,只在腹部两个菱形开光内绘老干虬枝上几朵梅花,枝头上点染几个花蕊,淡淡的色调,稚拙的笔致,给人以洁净幽寂的美感。此馆收藏的青花山水人物纹角瓶(图8),器身方形扁平状,两侧画梅竹纹,主题纹样一面绘周敦颐爱莲图,远山近水,莲花怒放,楼阁内高士倚栏赏莲;另一面画陶渊明爱菊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在画面中油然再现。青花山水纹双耳扁壶(图9)上画的是潇湘八景图中的洞庭秋月图,以大片的留白来表现如银的月色和风息浪静的湖水,人物、小舟则以简单的线条勾勒、点画,青色也是淡淡的,简朴的画面散发出的却是飘逸的诗意,这也与明末清初民窑青花的写意画法极为相似。韩国涧松美术馆收藏的青花钓鱼纹深腹罐(图10)敛口、硕腹、平底。画面一侧画出洞石兰草,一童子坐在木凳上垂钓,余皆留白,逸笔草草,显示了文人学士追求乡村野趣的审美取向,而这种画面也常见于明清民窑青花瓷的装饰中。
  
  二、精致淡雅的日本青花瓷
  
  关于日本青花的始烧时间,一般认为是1616年,那一年朝鲜陶工李参平在九州西北部的有田泉山发现瓷土,便在上白川天狗谷开窑,首次成功烧制出青花瓷器,这些青花瓷被称为“伊万里青花瓷”。初期伊万里青花(1646-1640年)仿制李朝青花风格,纹样多画简练的松、竹、梅、菊、柳、葡萄、卷草或山水等,笔调粗放,画法写意。釉色白中透青,青花呈色灰蓝。器型以碗、壶、瓶为主。日本MOA美术馆收藏的青花花卉纹小口瓶(图11)是一件仿李朝青花风格的成功作品,瓶小口、折肩,器身向下逐渐膨大,至底足部缩进,圈足,造型端庄大气,轮廓线婉转流畅。瓶的肩部画如意云肩纹,笔法简练;器身以凸起的双线筋纹分割为八个装饰区域,分绘青花梅、菊花、树木、蔓草等纹样,相邻两组以白地间隔,形成四幅独立的花卉小品。整器画面青白相间,互相映衬,蕴含着淡雅幽远的东方美学情怀。
  1624年后,中国青花瓷输入日本,伊万里青花中出现了完全仿制明代青花瓷的作品,如户栗美术馆收藏的青花双耳扁壶(图12)造型、装饰完全仿制永乐青花扁壶。同时,受明代天启青花和所谓“祥瑞”器的影响,伊万里青花瓷纹样出现了简洁、疏朗或通体装饰两种倾向。青花山水纹钵(图13)就具有明显的天启青花山水风格,体外壁以轻佻的笔触,写意的笔法,不事雕琢地描绘出远山、近水,还有那些影影绰绰的小桥、树木、花草、人物、飞鸟,画面空灵悠远,给人以无限遐想。而松冈美术馆收藏的青花凤凰纹八角盖罐(图14)可说是通体装饰的典范,上至盖钮,下至底足,花纹布满了整个罐体,腹部饰展翅的凤凰立在岩石上,四周花团锦簇,盖面也绘同样的图案,颈、肩及近底部都饰有连续花纹,画面繁缛华丽,布局密不透风。整器高大端庄,气势宏伟,做工精致,釉色白净,青花发色浓艳,是一件仿中国漳州、汕头等南方出口青花瓷(日本称作吴州染付)的佳作。京烧代表人物永乐保全创作的青花祥瑞手花瓶(图15)也明显受到景德镇民窑出口青花瓷“祥瑞瓷”的影响。
  在模仿中国青花瓷的同时,伊万里青花瓷也融进了日本陶工的创意。如大和文华馆收藏的青花山水纹钵(图16)就是一件既受中国景德镇青花影响又有本民族风格的佳作,折沿上画景德镇青花常见的波涛纹和缠枝葡萄纹,但将这两种纹样画在同一件器物的口沿上却又是中国青花瓷不常见的。钵内的山水画法也有细微的不同,山峰都画成锥体状,且都独立存在,互不相连,好似大海中的岛礁,画法是不勾线条,直接用笔锋皴擦而成。这些差别可能与日本身为岛国的地理环境有关。
  17世纪中期,正值中国朝代更替之际,天下大乱,景德镇瓷业也受到破坏,一向从中国进口青花瓷器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因很难从中国买到瓷器而改收日本瓷器。而此时的日本由于吸收了中国的制瓷工艺,技术日益成熟,有田瓷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日本出口青花瓷造型优美,胎质细腻,釉色闪白或闪青,纹样按荷兰的要求多仿中国明代万历年间的外销瓷,即将器物装饰面分割成规则的几何空间,然后在其上画花卉、鸟兽、人物等重复或连续的图案,有的盘心还有英文字母V.O.C组成的图案,日本称之“芙蓉手”。如土耳其托普·卡普·萨莱博物馆收藏的两件此类大盘,一件器壁分割成八个梯形开光,内绘不同的山水纹样,盘底中心绘盆花,两侧站立两只白兔,画面华丽繁缛(图17)。另一件的盘壁的几何空间内人物与植物间隔排列,盘心绘小桥流水,人物树木(图18)。
  17世纪晚期的伊万里青花除大量出口外,还供国内的宫廷或王公贵胄所用,纹饰多以江户等地的版画为样本,但青花色调似受康熙青花的影响,色调自深到浅有丰富的渐变,与精心留出的空白成对比。如这件青花窑厂风物图大盘(图19),借丰富的青花层次表现出画面景物的远近关系。
  锅岛青花和蓝九谷是最具日本民族风格的日本青花瓷。蓝九谷与初期伊万里相比,瓷色更白,器形精巧,绘工精致,如这件青花山水纹瓶(图20)腹部的山水纹以江户时代的版画为素材,青花发色优美,留有一定的空白,蓝白映衬,情调高雅,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锅岛青花瓷作为佐贺藩主的御用器,选用有田泉山最优良的瓷土为原料,由手艺最高的技工精制而成。品种有白地青花(图21)、青瓷青花(图22)、青地白花(图23)等。
  
  三、洒脱奔放的越南青花陶
  
  从贸易记录和考古发现推测,越南最早的青花可能产于14世纪后期,至15世纪前期的后黎王朝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藏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普·萨莱博物馆铭款“大和八年”(1450年)的青花牡丹唐草纹天球瓶(图24),就是后黎王朝时的越南仿制元明青花并销往国外的最早纪年的制品。瓶高54.9厘米,球形瓶体布满了缠枝牡丹,勾勒细致,用笔严谨,色彩鲜丽,气势浑厚,是越南青花高峰期的代表作。收藏于日本松冈美术馆的青花鲶藻纹盘(图25)、双龙纹大罐(图26)、竹鸟纹大盘(图27)、青花牡丹唐草纹罐(图28)等,都是仿制14、15世纪中国青花瓷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上的装饰题材如鱼、龙、花鸟、牡丹、莲、菊等都是深受国内外喜爱的中国青花瓷上的纹样。越南青花陶虽然在装饰构图和纹样题材模仿来自中国的元明青花,但在描绘用笔上却秉承了越南铁锈花的传统,风格洒脱奔放,不拘细节,而这也是越南青花陶与中国青花瓷的不同之处。
  越南青花陶的市场主要在东南亚,因此在造型方面也有独特之处,如龙形壶(图29)、凤凰形水注等。特别是其寺院用品别具特色,如日本德川美术馆收藏的青花云龙贴塑香炉(图30),釉下青花云纹围绕着贴塑的无釉四爪飞龙,构图大胆,气势雄浑,展示了越南青花陶粗犷豪放的独有风格。
  朝鲜、日本、越南都是儒家文化圈内的国家,与中国文化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这些国家青花瓷的发展可说都是由直接仿制开始,然后逐渐融入本民族的审美取向,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成为青花瓷苑中与众不同的一员。
   (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自2010年12月中国泥人博物馆展陈项目组与《收藏界》《鉴宝》杂志及十家专业收藏网联合发起,进行网络征集中国泥人博物馆泥人藏品活动以来,征集活动得到了广大收藏网友的鼎力支持和积极行动,相关的泥人藏品信息不断涌现和反馈,更多网友发来藏品照片,很多藏品得到泥人业内专家的认可和肯定。没想到网络的影响力如此巨大,看到了很多很有意思、很有特色的泥人佳作。目前网络泥人藏品征集信息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杭州、山
期刊
古董和茶一样,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的。  在各样的古物中,我最喜欢小巧的古玉佩件。闲来在家,独守一隅,泡一壶清茶,临窗而坐,在一把陈旧的摇椅上,细品着一件件的小玉佩:这一块是某次出差时在一个寒冷的北方小城淘来的,那一枚是一个远方的朋友送的,另外一块是老公出差带回来的。每一枚玉都是一个温暖故事,握在手心里有如握着淡淡的幸福,任心底细细碎碎的心事,随年华流转。  茶越品越香,玉亦是如此。不说百遍,就说
期刊
在过去两三年时间里,艺术品市场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奇:持续飙升的价格、无比诱人的回报率、令人神往的财富神话……但同时也引发了无尽的遗憾:“亿元时代”背景下,艺术品投資的门槛越来越高,于是有相当一部人被挡在了艺术品收藏和投資的门外,只有“眼馋”的份儿。  这一切当然逃不过資本市场的敏锐嗅觉,于是一系列“艺术金融产品”面世了: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艺术品“股票”……这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投資艺术品的机会
期刊
2010年2月19日,上海收藏大家许四海藏品鉴赏会在北京举办,40位专家学者出席,品鉴了许四海先生收藏的书画、陶瓷、紫砂壶等精品50余件。  许四海是我国著名的壶具收藏家,紫砂壶艺大师,人称“江南壶怪”。由他创建的“四海壶具博物馆”曾被评为我国十大民间博物馆之一,馆藏的邵大亨代表作“掇只壶”为镇馆之宝物(央视四套2007年8月2日《国宝档案》之《寻找紫砂壶王》专题介绍),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去世前曾
期刊
“点化”,是智者的行为。有大师言,“用佛性点化一切缘起”。人可以通过文字的书写实践,去除文字意义,深化人格修持,彻悟永恒的究竟,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故禅宗不立文字,讲究践行,透入切实的经验及情感。绘画也因此为禅宗所用,其书写性的绘画实践也就成为自我人格的印证。  丙午年,李照东出了一本山水画册,题为“雪泥鸿爪”。本名不过取其人生之“印迹”而已,而我却从李照东的画中生发出另一感慨,即他的笔墨特征,正
期刊
湖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图1),高44.9厘米,口径22.6厘米,底径14.2厘米,造型优美,大口外撇,筒状长颈,溜肩鼓腹,胫部内收,足底外倾,二层台圈足,白釉底上青花双圈。胎质坚硬,胎体厚重,青花呈色灰蓝,釉质莹润光亮、白中闪青,器身描绘寻访高士和高士寄情于山水的画面。其独特的价值在于腹部有题记,注明了准确的烧造时间“康熙壬寅年季秋月吉旦立”,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辨识真伪、判定
期刊
“你是想博位吗?你想把烦恼引来?要低调啊。”当挚友知道笔者要写一篇关于端平铁母的文章时这样说道。后来他听说笔者意已决,又来短信道,最好投稿于国家权威钱币季刊《中国钱币》云云。笔者笑了笑,立即写了首诗过去:“初恋情结《收藏界》,端平铁母露芳容。若能掀起泉界浪,高调一回又何妨?”以上权当正文前小序吧!  老资格古钱币爱好者都知道,南宋铁母“端平通宝”背“惠伍·东中”铜钱为名誉品,这是泉界不争的事实。钱
期刊
“泰和通宝”,金代章宗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始铸,至金末元初官方仍有铸造。据华光普先生著《中国古钱大集》所录,在“泰和通宝”中折二、折三多为元代初期所铸。当然,由于都是官铸,而且铸量很少,即使是元代铸币也很珍贵。  “泰和通宝”为楷书,仿“瘦金体”,有平钱、折二、折三和折十共四种。钱文书法华美,制作工艺精良,具有宋代“政和通宝”和“宣和通宝”的风范。  据有关资料记载:金章宗之母是宋徽宗之外孙
期刊
笔者主藏花钱,早在2000年,我征集到一造型独特的异形花钱,钱本体系仿“大定通宝”折二钱,外径27.5毫米,厚2.2毫米,钱径与钱文与正用品雷同,唯外缘较宽。钱文仿瘦金书,融刚劲秀丽于一体,因久经自然磨损而失清。钱本体上方连着龙首,实际上是金龙的前视图,龙的眼、鼻、角、须、唇以及身躯、龙尾均历历在目。高浮雕,两面鼓起,形象相同,立体感极强。通高45.6毫米,重19.5克,水红铜,铜质细腻精良,包浆
期刊
四月的古城西安,花红柳绿,莺歌燕舞,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由国家文化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暨西安文化遗产博览会”于7日至11日在西安如期举办。本届博览会与首届博览会一样,最大的亮点有以下三个:全国民办博物馆藏品博览会、大唐西市海外回流文物展、民办博物馆发展西安论坛。    第二届全国民办博物馆藏品博览会    “首届全国民办博物馆藏品博览会”于2010年4月在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