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切《幽暗之地》中的共同体思想

来源 :文学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aimin1430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暗之地》是库切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由《越南计划》和《雅各·库切之讲述》两部分组成.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讲述了尤金·唐恩参与设计越南战争和荷兰裔殖民者雅各·库切“远征”南非内陆的故事.两则故事,情节、人物、时代、地域迥异,但都将边缘群体噤声,使抵抗话语缺席,折射出强烈的欧洲中心主义意识.库切所描述的殖民故事没有呈现种族融合、和谐发展或多元共融的真实共同体景象,反而映射出强权政治、暴力武装、资源掠夺、经济压迫以及伪善文明.
其他文献
亨利·詹姆斯早期小说《美国人》中的主要人物具有原型特征.主人公克里斯多夫·纽曼是美国亚当和替罪羊的原型,贝勒加德夫人是可怕母亲的原型,崔斯特瑞姆太太是一个撒旦式人物.本文主要从原型批评角度解读《美国人》中的人物原型特征.
鲁镇作为鲁迅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一个意象,早已超越了静止的建筑或故事的叙事空间背景而成为了一个有“意味”的空间,事实上,鲁迅笔下的“鲁镇”世界,集中展示了当时广大乡村(市镇)在变革前夕的愚昧麻木、陈腐闭塞、封建落后的普遍面貌.本文从空间文化的角度对鲁镇的公共空间、私性空间进行分析,明确了这两种空间的地理特征和文化内涵,同时结合其文化内涵分析鲁镇的受压迫者、反抗者与压迫者的心理空间特征,对鲁镇这一有“意味”的空间进行另类阐释.
作为一位对时代思潮极为敏感和推崇独立人格的散文家,梁遇春对五四落潮后的人的精神领域展现出极大关注,在常人极少关注的生活碎片中再现怀疑主义的光芒,于诙谐中再现对人类认知深度的质疑、对理性和体系的反叛和对个人意志的内省,从而呈现出怀疑主义的内涵.本文试图从怀疑主义角度切入梁遇春的散文创作,辩证分析和解读散文在发散式联想中的精神机制和怀疑的外现,为其文学作品的研究与探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进一步探索怀疑主义渗透中其深邃理性思考的时代价值.
《南瓜灯博士》是美国新现实主义作家理查德·耶茨的短篇代表作,收录在《十一种孤独》中.整篇小说充斥着难以名状的孤独感.主人公文森特的孤独,根源于残缺的原生家庭,在同辈人的集体排斥中得以凸显.敏感自卑的文森特对普赖斯小姐产生了极端扭曲的爱慕与憎恨.在这种矛盾的情感氛围中,文森特为他的孤独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在我爱你的这座城》是当代美国华裔诗人李立扬的第二部诗集.特殊的家庭背景以及流落漂泊经历,使李立扬的写作独具风格.本文从流散视角解读《在我爱你的这座城》中的个人家庭记忆、物质文化记忆以及精神文化记忆,指出李立扬对家人、对故国的情感从未发生改变.通过书写记忆,诗人李立扬实现了自己的“归家”情怀.
《拯救溺水鱼》是谭恩美历时五年辛苦创作的心血结晶.在小说中,通过对南夷部落的种族历史创伤书写,谭恩美打破个体的界限,观照人类苦难及生存困境等普世性思想,思索人类的普遍生存状态,进一步探讨了社会、文化、历史等问题,流露出作者本人对生存的感悟.贯穿于作品中的创伤性是《拯救溺水鱼》震撼人心的原因之一.
十八至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塑造了一系列身患“世纪病”的主人公,《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中的奥克塔夫堪称经典.本文将从“世纪病”的概念出发,通过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分析“世纪儿”奥克塔夫的患病经历与爱情悲剧,以剖析该作品的深层内涵与意义.对“世纪病”的研究必将有助于了解动荡时期人们普遍的精神状况,促使我们以史为鉴,重视当今青年一代的精神粮食.
《布登勃洛克一家》向人们生动详细地描述了吕贝克望族布登勃洛克家族四代人随着社会变迁、时代变幻由兴旺鼎盛逐步走向衰败没落的过程,透过家族在发展过程中遭受的垄断资产阶级的强势打压、野蛮排挤等现象,折射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性.这部经典作品突出的现实主义风格,被人们视为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艺术缩影.不过,由于这篇作品的创作者--托马斯·曼深受尼采等哲学家理念的熏染,缺乏反抗精神和竞争意识,对于强势野蛮的帝国主义,托马斯·曼并未采取积极有效的反抗手段,而是持消极态度,对于势单力薄的自由资产阶级,只能在哀婉之
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站在女性的立场上,用细腻而冷峻的笔法再现了当代犹太女性生存的艰辛与坚韧.并用女性视角和儿童口吻的叙述,将以色列女性遭到不公对待的处境做了有力地控诉,深入挖掘了当代犹太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奥兹的小说作品,借助女性话语建构了想象中的女性心理和女性世界,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男性视域下的女性群像图.
英国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拉开了整个世界向工业化社会转变的帷幕.《德伯家的苔丝》中工业文明与身体之间产生了一种对抗关系,身体在这一对抗中居于劣势.与此同时,操控机器的男性与女性身体之间也存在着另一种对抗,女性面临着机器与男性的“双重压迫”.本文将运用身体理论并结合维多利亚时代中期工业发展状况,解读维塞克斯的机器意象以及机器与身体的对抗关系,从而揭示哈代对生命自由的向往,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现代社会的悲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