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实施素质教育活动的今天,创新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在所有的教育活动之中,都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历史学科的创新教育也不例外。
关键词:历史学科;创新;教学策略;理性审视
一、创新教育实现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策略和艺术性
创新教育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是时代发展赋予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也是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需要的必由之路。课堂教学做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可以说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关历史学科创新教育实现的主渠道,以课堂教学的策略和艺术性为切入点,来谈一谈。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可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模拟教学创设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巧妙的质疑设问,用悬念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利用情感效应激发其兴趣,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历史可以深化其若趣。
创设问题情境。创新源于问题解决,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能激起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创新学习,促其进入深入探究,引导其体验创新学习的喜悦,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培养学生质疑和释疑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求学生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思维从问题开始,创新思维从发现问题开始,因此,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并自主地解决问题。教学中,一旦学生的疑点被激发之后,要结合学生实际,通过课堂历史资料的补充、引证,有效地启发等手段,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等能力,使他们能够释疑。
二、创新教育的终极目标——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个性与创造性密切相关,干人一面的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重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茇现自己,肯定自己。”学生的积极性,亦即保护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支持它站起来的精神力量就是这个答案,如果不保护,就容易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当然,历史学科教育如只关注个性发展,这也是不全面的.必须要关注的还有个性的健康发展。如果要强调个性的健康发展,要实现教育的创新,就必须改革对个体的考核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我们可以把学生的成绩评价分为考试水平测试和创新能力测试2大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探索和创新,个性才能够得到“张扬”。
三、对历史学科创新教育的理性審视
创新不是标新立异,挑战定论不是目的。从表面上看,创新肯定会突破原来的观点和理论。然而,如果把“标新立异”作为创新教育的代名词,把“挑战定论”作为追求的目标。则完全是一种误解。创新教育应首倡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准确地说,标新立异“挑战定论”只能作为手段,它有助于突破定势和权威的束缚。创新不能一味标新立异。在我们历史学科倡导创新教育时.一定要在坚持前人观点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学习来掌握方法,在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原则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历史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历史学的对象是一种历史真实,尽管我们不可能全面的再现历史,但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是历史学的全部基础,这也是历史考据学长久不衰的原因所在,虽然“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这话给人一种历史是任人取台打扮的工具的感觉,这是一种错觉,这并不能否定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原则。历史创新教育必须坚持求“真”、求“善”、求“美”,这也是所有学科追求的。所以在历史学科创新教育问题上。首要的任务是教育学生一切从历史真实出发,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此外,还必须学会科学的历史思维方法。科历史创新教育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创新教育的实践才可以说是形神兼具。
中学历史学科教育首先是基础教育,不能用创新教育取而代之。当前教育界十分热衷于创新教育.但如果就由此而认为中小学教育完全等同于创新教育,这是又一种误解。今天的中小学教育还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还是素质教育。实际上,今天强调创新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将来能发明刨造的“预备”人才,而不是现在就能发明创造的专才。当然,在这方面.我们并不排斥“个别”。因为我们还有因材施教的原则,但“少年天才”教育迄今还缺乏成功而完整的经验和理论。
中小学历史学科教育首先应继续坚持素质教育,坚持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可持续发展性原则,其次才是以培养创造力为目的的创新教育。中小学教育倡导创新教育是应该也是必须的.但决不能曲解为每一个学科都要培养学生具备刨造性的专业能力,或者说让学生取得创造性的成果。中小学创新教育的真正宗旨应当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具各的基本素质,从而为将来打下基础,这才是中小学创新教育的本质要求,这也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卫东.中外历史教科书比较与未来我国历史教科书建设[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9)
[2]郭小凌.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J].历史研究,2014(6)
[3]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2011(11),上半月刊
[4]王娟.浅谈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教育反思[J].中学课程辅导,2016,(11)
作者简介:张建学,男,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历史)。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历史学科;创新;教学策略;理性审视
一、创新教育实现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策略和艺术性
创新教育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是时代发展赋予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也是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需要的必由之路。课堂教学做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可以说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关历史学科创新教育实现的主渠道,以课堂教学的策略和艺术性为切入点,来谈一谈。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可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模拟教学创设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巧妙的质疑设问,用悬念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利用情感效应激发其兴趣,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历史可以深化其若趣。
创设问题情境。创新源于问题解决,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能激起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创新学习,促其进入深入探究,引导其体验创新学习的喜悦,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培养学生质疑和释疑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求学生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思维从问题开始,创新思维从发现问题开始,因此,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并自主地解决问题。教学中,一旦学生的疑点被激发之后,要结合学生实际,通过课堂历史资料的补充、引证,有效地启发等手段,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等能力,使他们能够释疑。
二、创新教育的终极目标——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个性与创造性密切相关,干人一面的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重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茇现自己,肯定自己。”学生的积极性,亦即保护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支持它站起来的精神力量就是这个答案,如果不保护,就容易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当然,历史学科教育如只关注个性发展,这也是不全面的.必须要关注的还有个性的健康发展。如果要强调个性的健康发展,要实现教育的创新,就必须改革对个体的考核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我们可以把学生的成绩评价分为考试水平测试和创新能力测试2大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探索和创新,个性才能够得到“张扬”。
三、对历史学科创新教育的理性審视
创新不是标新立异,挑战定论不是目的。从表面上看,创新肯定会突破原来的观点和理论。然而,如果把“标新立异”作为创新教育的代名词,把“挑战定论”作为追求的目标。则完全是一种误解。创新教育应首倡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准确地说,标新立异“挑战定论”只能作为手段,它有助于突破定势和权威的束缚。创新不能一味标新立异。在我们历史学科倡导创新教育时.一定要在坚持前人观点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学习来掌握方法,在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原则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历史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历史学的对象是一种历史真实,尽管我们不可能全面的再现历史,但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是历史学的全部基础,这也是历史考据学长久不衰的原因所在,虽然“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这话给人一种历史是任人取台打扮的工具的感觉,这是一种错觉,这并不能否定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原则。历史创新教育必须坚持求“真”、求“善”、求“美”,这也是所有学科追求的。所以在历史学科创新教育问题上。首要的任务是教育学生一切从历史真实出发,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此外,还必须学会科学的历史思维方法。科历史创新教育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创新教育的实践才可以说是形神兼具。
中学历史学科教育首先是基础教育,不能用创新教育取而代之。当前教育界十分热衷于创新教育.但如果就由此而认为中小学教育完全等同于创新教育,这是又一种误解。今天的中小学教育还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还是素质教育。实际上,今天强调创新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将来能发明刨造的“预备”人才,而不是现在就能发明创造的专才。当然,在这方面.我们并不排斥“个别”。因为我们还有因材施教的原则,但“少年天才”教育迄今还缺乏成功而完整的经验和理论。
中小学历史学科教育首先应继续坚持素质教育,坚持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可持续发展性原则,其次才是以培养创造力为目的的创新教育。中小学教育倡导创新教育是应该也是必须的.但决不能曲解为每一个学科都要培养学生具备刨造性的专业能力,或者说让学生取得创造性的成果。中小学创新教育的真正宗旨应当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具各的基本素质,从而为将来打下基础,这才是中小学创新教育的本质要求,这也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卫东.中外历史教科书比较与未来我国历史教科书建设[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9)
[2]郭小凌.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J].历史研究,2014(6)
[3]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2011(11),上半月刊
[4]王娟.浅谈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教育反思[J].中学课程辅导,2016,(11)
作者简介:张建学,男,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历史)。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