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感动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动是一种深化了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语文课堂是文本、教师、学生多向合作的主阵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成“人”教育的大舞台。如果文本与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火花,就会获得很多感动。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是生动活泼的,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是极富效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文本中感动情感的开发。
  语文教学不只是技能的传授,更是生命的对话。由此而知,语文课堂应该是诗意与感动的课堂,语文教师应当是诗人,带给学生一个诗意的画卷,指导学生诗意的生活、思考。
  如何做到这些,如何让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感动呢?
  首先,我们需要乐于思考的教师,富有激情的教师。他们能够以自己生活的广泛和学习的深度,带领学生学会思考,用自己的对生命的热情感染着学生。其实,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往往不在于教师命令学生做了什么,而在于教师本身是什么样的人。其实,面对经典文本,老师不必花太多的技巧,只要把学生带进文本的世界,他们就会被吸引,就会产生多种奇妙的阅读快感。传统的课堂教学,似乎少了我们最最原始的阅读。多读,一遍一遍的读,慢慢从中领悟精髓,然后教师稍加点拨即可。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心灵相通,是超越语言的。同样,教育对心灵的滋养,也是超越技巧的——太多的技巧是教育大打折扣的“根源”。直接的带领学生去读伟大的作品,让他们自己直接去经历最美好的事物,这是教育所能给予学生的一种最美妙的“高峰体验”。
  请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学生,当你发现面前的老师还是一位诗人的时候,你会作何感想?你也许和老师之间默默地发生了心灵的交流吧,沉眠于你心底的那点对文学的热爱的种子也许被催醒了吧。总之,你或许突然觉得,自己与老师、与语文(文学)建立了某种令人激动的精神联系。
  我们需要这样的老师,他的举手投足,只言片语,都是文学,文化的魅力在自然流淌,因而对学生产生了不可抗拒的教育磁力。“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一个语文老师恒久不衰的精神吸引力,也是一个语文老师所能拥有的最好的教育气质。
  其次,我们需要创设一个环境。即通过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真正的焕发生命的灵气和人性的活力,从而真正的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课程的准备阶段,不仅是教师的备课阶段,还应是学生的预习阶段。我们的互联网如此的快速,我们的书籍如此之繁多,我们的媒体如此的包罗万象,那还有什么不能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呢?比如讲诗歌,除了课文中的那几首,我们的学生完全可以找出同一作者或者同一题材的许许多多的诗歌来阅读来欣赏。此举既开阔了视野又丰富了课本,何乐而不为?
  课堂上,建构我们的知识也需创设一个环境。新课程非常关注教学方式的转变,课程结构的调整和教学内容的变化,这让无数课堂充满了活力与温度。但要保持这可贵的温度,还需要教育具有相当厚度乃至深度,这厚度乃至深度从何而来?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年轻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语文课堂应该是激情洋溢的。当我们的学生埋怨语文无趣时,我们教师是否应该考虑如何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体验更多的“感动”与“诗意”呢?
  文本的感动源语文课堂上,学生心灵的感动离不开文本。因为文本是作者面对大自然,面对社会的纷繁复杂,面对事业的追求所产生的心灵感动的精湛例子,是浓缩的人生精华,是典型的求真、求善、求美的步履的心迹。每一篇文章,至少有那么几个词、几句话、一两个语段,倾注了作者的心血,凝聚了作者生活中的感动。这就需要老师用敏感的心灵走进文本,用智慧的眼光解读文本,从而挖掘出文本中的“感动源”,然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感动源,吮吸感动的乳汁。
  再次,我们可以用细节来感动学生,用细节来获得语文课堂的高峰体验。经典的文学作品多使用细节,主人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成就了他的独特之处。文学是感性的,教师也应该是感性的,将感性的人物用我们感性的话语分析出来,将感性的生活用我们的感性的心灵体味出来,那么语文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我们的心灵在一次次升华,学生也将一次次的获得曾经或未曾得到的情感体验,兴奋自不必言说。
  感动,是挂在心之天空里的一抹绚丽的彩虹,是盛开在心灵阳台上的一束红艳的玫瑰,是飞落在心之山崖边的一条磅礴的瀑布。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感动,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与文本深度交流而与撞击出的火花,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感动的时刻就是幸福的时刻
  (河北省鹿泉市实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语文课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语文作为中职文化基础课程之一,具有独特的作用。遗憾的是,教学中遭遇其它文化课同样的尴尬和困境。学生不学、厌学,课堂上睡倒一大片,甚至有意识捣乱。  学生的厌学、不学导致教师无心上好课,两方面的消极态度导致语文学习的恶性循环,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效益的低下、甚至零效益。不管对于学生还是老师,语文课都变成了可有可无,可上
期刊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思考,让学生掌握方法,具有自学能力。什么是自学能力呢?自学能力是由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一般指学习者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不依赖于他人而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  由此不难得出这样结论:自学能力的实质是独立思维。看一个学生有没有自学能力,只要看他能否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
期刊
当前,学习效率不高是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学习效率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循着高效学习者的认知心理结构,可以相应地提出培养一个高效学习者的方法。  一、选择性注意的培养  选择性注意是指学习者,将注意集中于有关学习信息或重要信息上,抑制干扰或无关信息,对学习材料保持高度的觉醒或警觉状态。高效学习者对分心物抑制能力强,所以在对目标作出反应时,不被庞杂的信息、枝节问题、次要概念所迷惑,善于选择吸
期刊
高考数学试题中经常会出一些抽象函数问题,虽然抽象函数没有具体的函数解析式,学生解题是感到无处下手,但大量的抽象函数都是以中学阶段所学的基本函数为背景而得,解题时,若能以研究抽象函数的背景入手,根据题设中抽象函数的性质,通过类比,猜想出可能属于某种函数。从而获得解题思路。下面谈几类抽象函数问题及其解法。  1、 线性函数型抽象函数  线性函数型抽象函数是由线性函数抽象而得到的函数。  例1.已知函数
期刊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学会不如使学生会学。因此政治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政治概念、原理等知识外,更重要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作为能力培养的核心。  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即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借助老师和同学提供的信息帮助,利用教材、时事等必要的学习资料,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
期刊
目标教学在我校实施了将近一年。作为此改革的践行者,我深深地体会到目标教学法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优化了课堂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让学生学得有目标,学得轻松。  什么是目标教学呢?目标教学就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实施和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它的实施不仅有利于进一步端正教学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变应试教学为素质教学。而且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克服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克服教学评
期刊
新世纪之初,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教育也发生着巨大变革。前教育部长陈至立为此撰文指出:“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占据了这个山头,谁就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位置。”  因此,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引进课堂是势在必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至今已进入了多媒体网络化交互式教学阶段。网络化教学是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利用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注重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从评价模式的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基本采用满堂灌的方法,不管学生听不听得懂,反正讲了,学生就该仔细听,课上
期刊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师原有的一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受到了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如何更好适应课改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总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下面具体谈谈个人的一点肤浅看法.  一、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一方面,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关注学生,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意识,真正把学生看成是生动活泼的
期刊
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调控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