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薛建明,成都市总工会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成都市电影评论学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诗歌、散文、小小说、评论、杂文等作品散见于《民族》《四川民建》《机关青年》《成都工运》《成都晚报》《精神文明报》等刊物。曾获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全国影评大赛二等奖。电影《坚强》出品人之一。
摘要:心理重建对灾后重建工作来说远比永久性住房的建造艰巨和漫长,对家庭的修复体现了最核心、最本质的心灵重建。影片《坚强》全方位展示了各个层面对特定人群情感修复的理解和支持,对人在非常时期心理扶助的重视和践行。它在最及时、最适当、最准确的时刻填补了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情感空白,促进了人们对重建工作的完整性思考。
关键词:《坚强》;心理重建;人生姿态
我脚下的这块黑土地,两年前曾遍布瓦砾。
震魔的肆虐席卷了她往日的妩媚,也带走了她的生机。只给我们留下一片狼藉,满目疮痍和无边的伤痛。
大灾次日,都江堰,铅灰色的天空阴云密布,压得人们无法呼吸,在这个没有色彩的黄昏里,我们参与对生命的拯救、道路的疏通、灾情的反馈,亲眼目睹了这场惨烈灾难的疯狂。只是一瞬,千万人的生活轨迹和人生际遇就此转向。残垣断壁、屋斜楼塌,眼里是生灵的消逝,耳边是伤者的哀鸣,这就是电影《坚强》的真实背景。
人说:“生命之脆弱,宛如一茎风雨飘摇中的芦苇。”然而,人的生命却是一茎有思想的芦苇!唯其如此,他才能雄踞天地之间,不因地动山摇而畏惧,不为千难万险所屈服。
电影《坚强》所反映的是涅槃重生中的心理和情感问题;是遭受灭顶之灾后,自我修复破碎心灵,面向新生活的一段融冰之旅。它讲述一个从废墟中站起,抖落满身尘土,揩干身上血迹,背负至亲至爱离去的锥心大痛。在战胜自然灾害的同时,战胜心灵重创,战胜自身脆弱,选择一种美丽的人生姿态继续前行,去拥抱未来的可敬群体。
《坚强》把目光投向灾后重建庞大系统工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焦点——残缺家庭的重组及精神家园的重建,始终强调“人”这个重建工程的本质和核心,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心理层面上推导出人的情感生活远远大于物质需求,并决定物质生活的生成和创造这样一个道理。毕竟失去住房与失去亲人是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概念。或者说,要首先从心理阴影的泥淖中挺立起来,才有家园重建的可能。有勇气生活下去,有信心面对未来,才有可能全身心投入地去重建故乡美景。这一切都要求当事人,无论是在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必须选择坚强,而这个心理疗伤和痊愈的过程,正是我们全部重建工作的核心。
其实,男女主人公以及两个残缺家庭重组的故事,仅是这场巨大灾难痛楚石缝中,顽强抽芽吐绿的一株新苗,是许多重灾区重组家庭的缩影。这种重生的意义在于,她是更加广义、更加博大的情感关怀;她为“爱”加上了一些神圣和悲壮的因素;她也为遭受灭顶之灾的生命走过情感的霜期、回归美好温馨的精神家园奠定了基础。
就灾后重建的全部工作而言,心理重建的任务远比永久性住房的建造艰巨和漫长,对家庭的修复体现了最核心、最本质的心灵重建。影片全方位展示了各个层面对特定人群情感修复的理解和支持,对人在非常时期心理扶助的重视和践行。因此,《坚强》实在是在最及时、最适当、最准确的时刻,填补了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情感空白,促进了人们对重建工作的完整性思考。
七百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当我们再次置身于两年前的废墟之上,你看到的是天蓝云白、气爽风清,菜花吐蕊、大地披金。田畴之上,阡陌纵横、渠水淙淙、蜂蝶嗡嘤。错落有致的欧式民居点缀其中,线条明快,多彩多姿。轻风徐来,哪家炖煮腊肉的鲜香飘然而至。远处暮归的人们行色匆匆,脚步敦实,面带喜色从你眼前掠过。这一派平和安宁,让人肃然起敬。坚强的灾区人民,毁损的山河因你的勤劳而重塑,崭新的生活因你的坚强而美丽。
一如电影《坚强》结尾所蕴涵的寓意一样,风雨之后,彩霞满天。由自助而天助的人们,明天的美好正是对你们坚强人生的最好报答。
摘要:心理重建对灾后重建工作来说远比永久性住房的建造艰巨和漫长,对家庭的修复体现了最核心、最本质的心灵重建。影片《坚强》全方位展示了各个层面对特定人群情感修复的理解和支持,对人在非常时期心理扶助的重视和践行。它在最及时、最适当、最准确的时刻填补了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情感空白,促进了人们对重建工作的完整性思考。
关键词:《坚强》;心理重建;人生姿态
我脚下的这块黑土地,两年前曾遍布瓦砾。
震魔的肆虐席卷了她往日的妩媚,也带走了她的生机。只给我们留下一片狼藉,满目疮痍和无边的伤痛。
大灾次日,都江堰,铅灰色的天空阴云密布,压得人们无法呼吸,在这个没有色彩的黄昏里,我们参与对生命的拯救、道路的疏通、灾情的反馈,亲眼目睹了这场惨烈灾难的疯狂。只是一瞬,千万人的生活轨迹和人生际遇就此转向。残垣断壁、屋斜楼塌,眼里是生灵的消逝,耳边是伤者的哀鸣,这就是电影《坚强》的真实背景。
人说:“生命之脆弱,宛如一茎风雨飘摇中的芦苇。”然而,人的生命却是一茎有思想的芦苇!唯其如此,他才能雄踞天地之间,不因地动山摇而畏惧,不为千难万险所屈服。
电影《坚强》所反映的是涅槃重生中的心理和情感问题;是遭受灭顶之灾后,自我修复破碎心灵,面向新生活的一段融冰之旅。它讲述一个从废墟中站起,抖落满身尘土,揩干身上血迹,背负至亲至爱离去的锥心大痛。在战胜自然灾害的同时,战胜心灵重创,战胜自身脆弱,选择一种美丽的人生姿态继续前行,去拥抱未来的可敬群体。
《坚强》把目光投向灾后重建庞大系统工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焦点——残缺家庭的重组及精神家园的重建,始终强调“人”这个重建工程的本质和核心,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心理层面上推导出人的情感生活远远大于物质需求,并决定物质生活的生成和创造这样一个道理。毕竟失去住房与失去亲人是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概念。或者说,要首先从心理阴影的泥淖中挺立起来,才有家园重建的可能。有勇气生活下去,有信心面对未来,才有可能全身心投入地去重建故乡美景。这一切都要求当事人,无论是在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必须选择坚强,而这个心理疗伤和痊愈的过程,正是我们全部重建工作的核心。
其实,男女主人公以及两个残缺家庭重组的故事,仅是这场巨大灾难痛楚石缝中,顽强抽芽吐绿的一株新苗,是许多重灾区重组家庭的缩影。这种重生的意义在于,她是更加广义、更加博大的情感关怀;她为“爱”加上了一些神圣和悲壮的因素;她也为遭受灭顶之灾的生命走过情感的霜期、回归美好温馨的精神家园奠定了基础。
就灾后重建的全部工作而言,心理重建的任务远比永久性住房的建造艰巨和漫长,对家庭的修复体现了最核心、最本质的心灵重建。影片全方位展示了各个层面对特定人群情感修复的理解和支持,对人在非常时期心理扶助的重视和践行。因此,《坚强》实在是在最及时、最适当、最准确的时刻,填补了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情感空白,促进了人们对重建工作的完整性思考。
七百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当我们再次置身于两年前的废墟之上,你看到的是天蓝云白、气爽风清,菜花吐蕊、大地披金。田畴之上,阡陌纵横、渠水淙淙、蜂蝶嗡嘤。错落有致的欧式民居点缀其中,线条明快,多彩多姿。轻风徐来,哪家炖煮腊肉的鲜香飘然而至。远处暮归的人们行色匆匆,脚步敦实,面带喜色从你眼前掠过。这一派平和安宁,让人肃然起敬。坚强的灾区人民,毁损的山河因你的勤劳而重塑,崭新的生活因你的坚强而美丽。
一如电影《坚强》结尾所蕴涵的寓意一样,风雨之后,彩霞满天。由自助而天助的人们,明天的美好正是对你们坚强人生的最好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