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勘查地球化学作为一门年轻的科学,几十年以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当前在找矿工作已经被广泛应用,这不但能对找矿的效果能够提高,还能降低找矿工作的成本,同时,使用这种方法还发现了许多大中型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床。将勘查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找矿方法配合起来,对找寻未露出地表的盲矿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地质找矿;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P62文献标识码: A
一、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概述
地球化学测量是近些年来随着化学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勘查技术而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技术体系,在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发现土质中的异常,并评价和解决其中存在的异常状态来进行找矿工作的。对于地球化学背景而言这种异常状态又存在着不确定性与特殊性,所以在工作中对地球化学异常的研究是整个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在找矿工作中,在矿区或者未曾受到矿产元素的影响,区域内的天然元素以及地质条件没有出现明显的地球化学变化,则这一区域被称之为地球化学背景。
二、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的应用意义
矿产资源作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主要物质基础,在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人类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经过多年的矿产开采和勘察,使得在目前的矿产勘察中新的矿产产地的寻找越来越困难,大型矿床的勘察更是存在着巨大的隐伏性和机遇性。根据多年的矿产勘察实例进行分析,采用化学测量方法进行矿产资源勘察与开采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在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勘察中,其效果表现的尤为明显。在金、银、铂等珍贵金属矿产的勘察历程中,这种方法的应用已成为一种见效快、成本低的技术手段,同时在地质样品分析技术不断完善与改进的新时期,地球化测量方法中对于微弱矿化的直接接受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不断的提高,对于辨认矿产种类、发现矿产储量提出了更加丰富的技术依据和理论基础。
三、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找矿的基本原理
(一)残坡积层次生晕的形成方式以及形成原理
基于土壤的形成是由于岩石的风化以及成壤发生化学风化、生物理风化以及生物风化的作用。因此,在土壤中蕴含了丰富的有机质以及矿物质。生物化学以及生物作用在土壤的垂直剖面上会随着深度的递增而呈逐渐递减的趋势,这样就造成了土壤分层现象的发生。一边情况下,土壤的分层可以分为A0层(主要是所被分解的植物残体)、A层(即为淋溶层,主要包括了Mn、Fe、 Al 粘土質点以及氢氧化物)、A1 亚层(主要由粘土、有机质的砂以及粉砂等)、A2 亚层(主要由大量的砂以及少量的松散且粘性差的粘土构成)、B层(即为淀积层,主要源自于淋溶层各种矿物质元素的沉积)、C层(即为母质层,A层以及B 层主要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及D层(即为还未风化的岩层)等。
(二)矿床次生分散晕的形成机理
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一般情况下,在矿床次生分散晕的形成、演变过程之中,矿物质元素会通过以下途径发生迁移成晕:首先是水层分散方式,它是一种对硫化物矿床的矿床次生分散晕的形成具有典型性的方式,其迁移的方法是矿石之中的组分在表生的作用之下,在水之中以分子、胶体、离子以及络离子等形式发生迁移现象。再者就是以机械分散方式,矿物质元素主要呈固相迁移,尤其是对矿物质 Ti、Sn、W、Au以及 Cr等矿床次生分散晕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还有就是生物迁移的方式 生物迁移方式最终所生成的晕叫做生物成因的晕,它的主要媒介是植物的根系,植物的根系能够将矿质土壤之中的微量元素吸入植物体内,但是当植物的叶和枝干发生脱落的时候,被分解的植物残体就会在 A0 层发生元素的沉积,当这些枝干和树叶逐渐的发生腐烂,这些矿质元素就会部分被植物再次吸收,另外一部分则转移到地下水以及地表水之中,并由淀积层之中的Mn、Fe、粘土矿物以及氢氧化物将矿质元素所粘附,或者是集中于腐殖层,这样就使得一些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发生聚集,最终形成分散晕。
(三)残坡积层中矿床次生分散晕的主要特征以及基本原理
根据实践证明,在残破积层之中,矿床次生分散晕的特征根据它的形成方式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具体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指示元素的含量特征。一般情况下,矿体以及该种矿质的原生晕会成为影响矿床次生分散晕的含量的主要因素,并且矿床次生分散晕的含量会随着矿体以及该种矿质的原生晕含量的升高而成递增的趋势。再者就是矿床次生分散晕受到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因素的影响,同一矿床原生晕与矿床次生分散晕指示元素相比之下,较为富集,这样就是指形成了贫化与富集的差异性。其次就是组分特征。原生晕以及经过了风化的矿体是矿床次生分散晕组分的主要来源,进而造成了原生晕与矿床次生分散晕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而两者在组分的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于表生改造所造成的。
(四)控制矿床次生分散晕形成以及产出的相关因素
原生矿物抵御风化的能力由弱到强主要表现为:硫化物、碳酸盐、硅酸盐及氧化物。一般情况下抵御风化能力较弱的,如硫化物等,矿质元素迁移方式主要以水迁移为主,并且在土壤质地较细的地带是丰富元素的聚集地。反之,抵御风化能力较强的,如氧化物,矿质元素的迁移方式主要以机械迁移为主,并且在土壤质地较粗的地带是丰富元素的聚集地。并且矿床次生分散晕的含量与规模直接受到矿体品位高低以及规模大小等因素的影响。而Eh值以及PH值是调控矿质元素在水中沉淀以及溶解性的重要物理化学条件。
四、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地质找矿实践之中的具体应用
(一)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地质找矿实践之中的具体应用条件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地质找矿土壤地球化学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作为矿区详查、区域化探异常检查、地质矿产普查以及矿点检查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一般在找矿实践之中被广泛的应用于残破积层的半覆盖区以及覆盖区。借助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能够根据测得的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变化以及特征,推断出在半覆盖区以及覆盖区松散层之下的岩石空间分布情况以及岩石的类型,进而找出不同地质之间的界限,明确断裂构造的具体位置所在,进而为找矿提供条件。再者就是为寻找和预测隐形矿体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了解矿物质的结构、类型以及矿化的规模。
(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在地质找矿实践之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一般在应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的时候,要有效的避免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对于外来物覆盖区,在进行取样的时候,一定要穿过外来覆盖,即穿过冲积层,这样才能提升找矿的效率,否则取得的样品只是冲积层上的,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检测效果。再者就是对残坡层进行取样的时候,一般选择在沉积层提取样品,而不是在淋溶层。其主要原因是金属在淋溶层容易发生贫化,抑或是在生物聚集的作用之下发生非矿的异常现象。
结语
综上所述,地球化学是研究地壳化学过程的科学,对于科学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要想掌握该项技术,就要求相关部门要熟悉该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 不断探索该领域找矿的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这项技术用好,真正为科学找矿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真正提高找矿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房,王荣社,刘松,张欢欢.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小秦岭西部找矿中的应用[J]. 西部探矿工程,2013,05:151-152+155.
[2]王子正,唐菊兴,郎新海.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隐伏矿体勘探中的应用[J]. 西部探矿工程,2007,03:92-95.
[3]成杰.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陇宝地区金矿勘查中的应用及找矿效果[J]. 价值工程,2012,10:286-287.
关键词: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地质找矿;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P62文献标识码: A
一、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概述
地球化学测量是近些年来随着化学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勘查技术而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技术体系,在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发现土质中的异常,并评价和解决其中存在的异常状态来进行找矿工作的。对于地球化学背景而言这种异常状态又存在着不确定性与特殊性,所以在工作中对地球化学异常的研究是整个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在找矿工作中,在矿区或者未曾受到矿产元素的影响,区域内的天然元素以及地质条件没有出现明显的地球化学变化,则这一区域被称之为地球化学背景。
二、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的应用意义
矿产资源作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主要物质基础,在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人类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经过多年的矿产开采和勘察,使得在目前的矿产勘察中新的矿产产地的寻找越来越困难,大型矿床的勘察更是存在着巨大的隐伏性和机遇性。根据多年的矿产勘察实例进行分析,采用化学测量方法进行矿产资源勘察与开采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在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勘察中,其效果表现的尤为明显。在金、银、铂等珍贵金属矿产的勘察历程中,这种方法的应用已成为一种见效快、成本低的技术手段,同时在地质样品分析技术不断完善与改进的新时期,地球化测量方法中对于微弱矿化的直接接受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不断的提高,对于辨认矿产种类、发现矿产储量提出了更加丰富的技术依据和理论基础。
三、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找矿的基本原理
(一)残坡积层次生晕的形成方式以及形成原理
基于土壤的形成是由于岩石的风化以及成壤发生化学风化、生物理风化以及生物风化的作用。因此,在土壤中蕴含了丰富的有机质以及矿物质。生物化学以及生物作用在土壤的垂直剖面上会随着深度的递增而呈逐渐递减的趋势,这样就造成了土壤分层现象的发生。一边情况下,土壤的分层可以分为A0层(主要是所被分解的植物残体)、A层(即为淋溶层,主要包括了Mn、Fe、 Al 粘土質点以及氢氧化物)、A1 亚层(主要由粘土、有机质的砂以及粉砂等)、A2 亚层(主要由大量的砂以及少量的松散且粘性差的粘土构成)、B层(即为淀积层,主要源自于淋溶层各种矿物质元素的沉积)、C层(即为母质层,A层以及B 层主要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及D层(即为还未风化的岩层)等。
(二)矿床次生分散晕的形成机理
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一般情况下,在矿床次生分散晕的形成、演变过程之中,矿物质元素会通过以下途径发生迁移成晕:首先是水层分散方式,它是一种对硫化物矿床的矿床次生分散晕的形成具有典型性的方式,其迁移的方法是矿石之中的组分在表生的作用之下,在水之中以分子、胶体、离子以及络离子等形式发生迁移现象。再者就是以机械分散方式,矿物质元素主要呈固相迁移,尤其是对矿物质 Ti、Sn、W、Au以及 Cr等矿床次生分散晕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还有就是生物迁移的方式 生物迁移方式最终所生成的晕叫做生物成因的晕,它的主要媒介是植物的根系,植物的根系能够将矿质土壤之中的微量元素吸入植物体内,但是当植物的叶和枝干发生脱落的时候,被分解的植物残体就会在 A0 层发生元素的沉积,当这些枝干和树叶逐渐的发生腐烂,这些矿质元素就会部分被植物再次吸收,另外一部分则转移到地下水以及地表水之中,并由淀积层之中的Mn、Fe、粘土矿物以及氢氧化物将矿质元素所粘附,或者是集中于腐殖层,这样就使得一些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发生聚集,最终形成分散晕。
(三)残坡积层中矿床次生分散晕的主要特征以及基本原理
根据实践证明,在残破积层之中,矿床次生分散晕的特征根据它的形成方式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具体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指示元素的含量特征。一般情况下,矿体以及该种矿质的原生晕会成为影响矿床次生分散晕的含量的主要因素,并且矿床次生分散晕的含量会随着矿体以及该种矿质的原生晕含量的升高而成递增的趋势。再者就是矿床次生分散晕受到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因素的影响,同一矿床原生晕与矿床次生分散晕指示元素相比之下,较为富集,这样就是指形成了贫化与富集的差异性。其次就是组分特征。原生晕以及经过了风化的矿体是矿床次生分散晕组分的主要来源,进而造成了原生晕与矿床次生分散晕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而两者在组分的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于表生改造所造成的。
(四)控制矿床次生分散晕形成以及产出的相关因素
原生矿物抵御风化的能力由弱到强主要表现为:硫化物、碳酸盐、硅酸盐及氧化物。一般情况下抵御风化能力较弱的,如硫化物等,矿质元素迁移方式主要以水迁移为主,并且在土壤质地较细的地带是丰富元素的聚集地。反之,抵御风化能力较强的,如氧化物,矿质元素的迁移方式主要以机械迁移为主,并且在土壤质地较粗的地带是丰富元素的聚集地。并且矿床次生分散晕的含量与规模直接受到矿体品位高低以及规模大小等因素的影响。而Eh值以及PH值是调控矿质元素在水中沉淀以及溶解性的重要物理化学条件。
四、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地质找矿实践之中的具体应用
(一)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地质找矿实践之中的具体应用条件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地质找矿土壤地球化学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作为矿区详查、区域化探异常检查、地质矿产普查以及矿点检查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一般在找矿实践之中被广泛的应用于残破积层的半覆盖区以及覆盖区。借助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能够根据测得的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变化以及特征,推断出在半覆盖区以及覆盖区松散层之下的岩石空间分布情况以及岩石的类型,进而找出不同地质之间的界限,明确断裂构造的具体位置所在,进而为找矿提供条件。再者就是为寻找和预测隐形矿体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了解矿物质的结构、类型以及矿化的规模。
(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在地质找矿实践之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一般在应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的时候,要有效的避免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对于外来物覆盖区,在进行取样的时候,一定要穿过外来覆盖,即穿过冲积层,这样才能提升找矿的效率,否则取得的样品只是冲积层上的,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检测效果。再者就是对残坡层进行取样的时候,一般选择在沉积层提取样品,而不是在淋溶层。其主要原因是金属在淋溶层容易发生贫化,抑或是在生物聚集的作用之下发生非矿的异常现象。
结语
综上所述,地球化学是研究地壳化学过程的科学,对于科学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要想掌握该项技术,就要求相关部门要熟悉该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 不断探索该领域找矿的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这项技术用好,真正为科学找矿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真正提高找矿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房,王荣社,刘松,张欢欢.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小秦岭西部找矿中的应用[J]. 西部探矿工程,2013,05:151-152+155.
[2]王子正,唐菊兴,郎新海.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隐伏矿体勘探中的应用[J]. 西部探矿工程,2007,03:92-95.
[3]成杰.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陇宝地区金矿勘查中的应用及找矿效果[J]. 价值工程,2012,10: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