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孩子进入经典世界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qing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古代蔚为壮观的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诗歌是一朵引人注目的奇葩,中国的古代诗歌代表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成就,如何让学生充分领略这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线呢?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这对于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情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学习古人锤炼语言的方法,大有裨益。
  我在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后,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古诗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指导诵读,丰富积累
  古诗的韵文形式,言简意赅的文字,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小学生掌握,加强自学指导,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我在指导朗读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坚持以读促解,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孩子们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古诗的特点,体会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为了丰富学生的古诗词底蕴,我利用每天的早自习,下午放学回家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背诵古诗或其中的名句,这样,日积月累,孩子们渐渐能做到出口成诵,逐步丰富语言文字的积淀。在课余时间,有选择地抄录一些内容浅显,文字优美,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古诗,由此来激发他们的探究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领略古代诗人们独出心裁的才思,敏锐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准确地表情达意的风采。
  由于我学校位于农村,孩子们家庭条件不是太优越,也没有过多的课外阅读材料供他们学习,我就自己花钱购买了《唐诗三百首》、《宋词》等一些课外书,放在教室的图书角,让他们去学习、去讨论,使他们拓宽了视野,开阔了思路,在不断丰富积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二、赏析意境,训练美感
  所谓意境,我认为是诗中的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也就是情景交融。在古代诗人的作品中,大到“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小至花草树木、山水松石,无一不寄托着诗人对祖国壮美的山川风光、宜人的田园景色的殷殷眷恋之情。空中清风明月,眼里松竹寒梅,无一不显示出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感悟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在阅读指导中,我注意引导孩子们去赏析那优美的语言文字,抓住诗中的关键字词,“牵一发而动全身”,让他们在赏析中领略诗中所展示的意境,反复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产生共鸣,增进美感,完成《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感,陶冶情操”的美育目标。为达此目的,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
  1.丰富想象,再现事物的外在美。古诗用寥寥数言,就勾勒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创设了一个个优美的意境,在初读诗文之后,即开启孩子们的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写什么情景——此举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想象能力。通过读与思,他们知道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中写碧玉般的垂柳,如同妩媚的少女,亭亭玉立在我们面前,无数条纤细的柳条,犹如那美丽的绿裙带,在春风中轻盈的飘舞;通过读与思,他们领略到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观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体会到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与“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的凄惨悲凉;他们加入了“急走追黄碟”、“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行列,感受到了“春潮滞雨”的节奏。通过这些练习,孩子们在欣赏诗文的同时,开启了心灵的创造之门,大大促进了想象能力的发展,增强了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写作能力。
  2.咬文嚼字,体会事物的本质美。古诗语言洗练,文字精当,乃诗人斟词酌句而成,体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美。在教学“春风又绿江南岸”时,引导学生换“绿”字再加比较,使大家感受“绿”的绝妙之处,它写活了江南的春天,芳草如茵,绿满山川,充满勃勃生机,真是“诗眼”。我还鼓励学生寻找王安石反复炼句的小故事,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鼓励他们在写作中努力锤炼语言,以准确表现事物的本质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整体把握,感受诗人的心灵美。在“指导阅读,再现画面”后进行感情诵读的指导,引导孩子们从整体把握诗句中所流露出来的感情,去深入剖析诗人的内心世界,如从“但悲不见九州同”中体会诗人临终之时,爱国之心永不泯灭,至死不忘收复中原,不忘在金人铁蹄下苦苦挣扎的劳动人民;从“每逢佳节倍思亲”中体会到诗人绵长的思乡之情;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体会到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领略奋发向上的豪情壮志……孩子们在反复诵读中,不但领略到了诗的意境,而且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在读的过程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在深化我还语言的理解和感悟的同时使思想和情感得到进一步的熏陶。
  4.反复诵读,领略诗文的语言美。古诗以韵文形式展示了其音乐性极强的特点,适当引导学生了解其格律特征,在反复诵读中去感受古诗文富有节奏的音乐性语言,从中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学生只有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才能深入品味语言的内涵、节奏、韵味、美感,以读来检验对诗的语言的理解,做到诗中入境,诗中悟情。
  三、开展活动,指导运用
  古诗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局限于课本、课堂学习,我利用课外活动开展“祖国文化,博大精深”、“名诗名句知多少”、“古诗朗诵大比拼”等活动,进一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累,激发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促进语言文字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孩子们的习作中,不时出现一些古诗名句、格言警句,使文章增色许多。吴洋同学在《赏月》一文中引用“每逢佳节倍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来抒发自己对在外打工的双亲的思念之情;屈倩在《光彩夺目的春天》中引用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描述了庄稼地边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一片片嫩叶泛着点点绿光的优美画面。不仅在作文中使用古诗名句,学生还会在日常生活中用到,有一次我班的祝辉和张培为一件小事而争吵不休,罗山在他们身旁吟诵了曹植的《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使矛盾得到了化解……久而久之,全班形成了古诗积累、语言理解运用的良好氛围。
  古诗是我国语言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字字珠玑,句句闪光,是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学好古诗,对于发扬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优秀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案例主题]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综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其载体内容的多学科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其教育功能的多样性。中国古典小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高中学生
FTO (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是隶属于依赖α-酮戊二酸和2价铁离子的去甲基化酶超家族的与肥胖相关的基因。FTO相关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不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古人说:“学贵有疑,有疑则思,有思则进矣。”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字、词、句、段,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那么,在教学中怎样“须教其有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培养质疑的兴趣,让学生有问的愿望  学生提的问题,总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不着边际到有价值。对
摘 要: 语文课极容易沉闷,因此语文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激起学生对语文的热爱,达到寓教于乐、增长知识的目的,以此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语文是生活化的语文,脱离生活的语文是空洞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将语文和生活融合起来,将课本内容拉近生活,用艺术、形象、得体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既可以增添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读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流露出自己的真情,激发阅读兴趣,从而使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八个结合”。  一、
2001年秋,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及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研讨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席卷教育界,语文教改更是势在必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与要求,现略作论述。  一、重视字词的教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干扰素(Interferon, IFN)是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增强免疫功能的细胞因子,其抗病毒作用是通过诱导一系列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s)表达产生
研究了荷负电高分子物质黄原胶(XG)及类水滑石HTlc/XG复合悬浮体系的流体类型及触变性.结果发现,供试体系流变曲线都符合Herschel-Bulkley模型.在0.05~0.20 wt%范围内,随XG含量
简单介绍了硅片表面超薄(0.3~8nm)氧化硅厚度的XPS测量方法。方法根据XPS测得的元素硅和氧化硅的Si2p谱线强度,使用较简单的厚度分析公式计算。本文还介绍了厚度分析公式中两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所以,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更要能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就要求课堂不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以达到高效率教学。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