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和谐的“双人舞”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宾:
  胡忠:东芝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韦恒: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陈万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刘勇: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王志强:华澳国际会计学院院长
  童国梁:广东岭南现代技工学校常务副校长
  章建纯:三一重工人力资源副总监
  
  主持人:
  俞仲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时间:2009年11月20日
  地点: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培养人才的过程。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校企合作作为职业院校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在首届国家级开发区职业教育年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也多次强调“没有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就是一句空话”。11月20日,首届国家级开发区职业教育年会的最后一天,来自企业、职业院校、政府的各方代表就我国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各抒己见,希望探索出一条企业与学校共跳和谐“双人舞”的道路来。
  
  新模式:企企合作
  
  俞仲文:今天,我们这个座谈会的主题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与学校为何跳不起双人舞?”在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始终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存在较多的争议。对校企合作来说,现在的状况是:“学校热,企业冷;上面热,下面冷;社会热,学生冷。”还有人认为校企之所以没有合作好,其原因是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感。那么,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而言,企业与学校是不是真的不能跳起双人舞呢?今天的嘉宾既有一线学校的领导,也有教育界的专家,还有企业的代表。希望今天我们通过这种沙龙的形式,探讨出一条能够令学校和企业跳起和谐的“双人舞”的道路来。
  韦恒:我认为,让学校和企业真正跳得起“双人舞”,必须要突破校企合作的障碍:学校要像学校而又不像学校。我们应该把学校看作是企业,因此。我提出了一个观点,应该把校企合作看成为企企合作,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应该是由政府、学校以及企业强强联手。企企合作,要求我们像经营企业那样经营一所职业学校,按照企业的所需来办学校,把学校推向市场。
  俞仲文:韦院长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点——企企合作。我想请教一下胡忠先生,作为企业代表,你对校企合作以及企企合作,有什么看法?
  胡忠:我认为,职业教育必须要面向市场。因此,我很赞同韦院长提出的关于企企合作的观点。职业学校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开办。也就是说,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比如,我们公司招聘的大多数是技能型人才,所以,我经常接触职业院校。现在校企合作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企业随时能要到合适的高技能人才。现在学校输送人才的时间和企业不匹配。我们要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的毕业时间正好满足企业需要人才的时间,这样才能够确保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还需要学生一进企业就能直接上岗,或者是通过短期的培训就能够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通过这种企企合作,能够缩短学生到员工的过渡时间,从而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陈万强:学校和企业是不同的两个主体,主管部门不同,追求的利益、管理的思路等也不同。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主体,要结合在一起,是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因此,学校和企业要跳好双人舞,必须要找准两者之间的切入点。我们学院继承了厂校合一、产教结合的办学传统,利用市场机制,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相结合的办学路子,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形成了“教育与产业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的“工学四合”模式,初步形成了富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办学模式。比如,我校建立西安航空科技馆,既是学校学生的实践基地,也是企业服务社会的基地。校企合作是一个从认识到熟悉,到磨合,到再合作的过程。
  俞仲文:谢谢陈院长,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虽然学校和企业是两个不同的主体,但是只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双人舞”就可以跳得起来。那么,在寻找切入点的过程中,哪些难题迫切需要破解?怎么去破解?
  陈万强:校企合作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因此,要解决校企合作产生的问题和难题,学校和企业都要换位思考,并且在合作过程中要一件事一件事地解决,一点一点地推进,才容易达成共赢。
  
  新舞台:找准切入点
  
  俞仲文:陈院长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如果职业院校不进行换位思考,不以他方为中心,这是校企合作跳不起双人舞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下面,请刘勇院长谈谈您的见解。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被喻为“钢铁人才的摇篮”,贵校与太钢、河北承德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南京梅山钢铁公司等企业都有合作。我的问题是:你们学院是如何和这些企业,特别是冶金企业跳起了双人舞的?
  刘勇:我赞同韦院长企企合作的观点。但是,这个企企合作,必须要一步步走。我们的做法是:学院在与企业合作的时候,对已签订就业协议的应届毕业生采取“确定岗位、确定师徒”的“定岗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与企业签订提前“上岗”协议,与岗位师傅签订师徒合同,按企业制定的实训计划、实训项目在预就业岗位上实训半年,由工厂的技术人员、岗位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监督指导学生的实训过程和学生实训效果的评价考核,毕业后可直接上岗。此外,按“订单要求”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形成“按需教学”的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
  俞仲文:有人总结出我们职业院校应该是“五像”“五不像”,即:是大学又像企业,是教授又像师傅,是学生又像员工,是课堂又像车间,是作品又像产品!
  王志强:我也赞同企企合作这个观点,学校的办学模式要倾向于企业的模式。结合我们华澳学院实际的办学经验,谈谈我的见解。我们学院是华南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本着优势互补、博采众长的原则创办的中外合作本科学院。我们借鉴澳大利亚成熟的教学体系,在起步之初就完全按照国际高等教育的惯例,建立与澳大利亚同步的课程体系和考核模式,并组建了由南昆士兰大学资深教授为核心的外籍教授专家团队,这样保证了华澳学院能及时分享国际同步教学成果,确保学院能始终坚持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所取得成果很好,毕业生成绩优异,历届毕业生95﹪入职外资企业,其中有15%入职“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80﹪入职全球五百强企业,部分毕业生平均起薪近5000元/月。
  在课程上,我们有所创新,完全沿用澳洲的大学的会计系统,由澳洲大学的老师来为学生全日制地上课。学生的学习时间是三学期制。每个学期结束后都会有一批学生走进企业。从企业的反馈信息来看,我们的毕业生一致得到企业的好评。因为学生进入企业之后,不用通过培训,能够马上进入到实操工作。因此,我支持把学校当成企业来办,或者说是以企业的需求来培养学生,这同时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一些改变。
  俞仲文:我想请教王院长一个问题,您刚刚提到的是与外邦的合作。您认为澳洲的这些教材内容,本身就是从企业出发的?
  王志强:这里面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它的课程设置跟我们国内的课程设置是不一样的。他们对自己的课程设置有很大的自主权。他们做课程设置和规划的时候,基础是实践的需要,或者说是符合企业的需要。因此,在这些教材培养下的学生进入事务所以后,能够完全承担起他所从事的工作。这就是他们课程设置的特点,我觉得这很值得我们国内的职业院校借鉴。
  童国梁:我们学校办学四年,从刚刚开始的默默无闻到去年成为省重点学校,再到今年刚刚申报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可以说,我校的发展是比较快的。在这里,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企业和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切入点是什么?第一,我认为,职业院校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应该看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应模拟企业文化、企业环境。因为在这样一个模拟企业的环境中培养技能人才,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才能体会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才能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
  第二,学校要清楚企业对毕业生到底有什么看法,到底有什么不满意。把这个问题了解清楚之后,学校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办学。经过我们初步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最大的关注点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占据了70%多。而对于学生的技能关注度占据不到50%。针对这个情况,我们职业院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举个现实例子,其实我们要求学生把学校看成企业,所有人员,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必须穿工作装进入课堂,因为课堂就是车间。在这样一个模拟企业的环境中培养技能人才,让学生感觉到必须要服从企业的管理,要适应企业的文化,才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才能体会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才能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从我们对2005年到2008年毕业后的跟踪调查结果来看,毕业生受企业的欢迎程度越来越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集体观念在不断提升。所以,从我们的自身所取得的成果来看,我是赞同学校向企业倾向的这种办学模式。
  
  新举措:“企”企合作
  
  俞仲文:童校长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投其所好,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满足什么。看来,在场嘉宾很多是赞同企企合作的这个观点。有没有不同意这个观点的?
  章建纯:我不同意企企合作这个观点。为什么我反对这个观点呢?实际上,我是从企业中来的,因此有切身的体会。我感觉在企企合作中,不能把学校等同于企业。学校是教育机构,不应该看做是企业。如果我们办学校是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化,这是不对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追求利润。而对于职业学校而言,其社会责任是为社会培养具备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韦恒:我们提出的企企合作并不是说把学校变成一间企业,而是指学校和企业有共同的资源、共同点,必须要进行整合。学校还是按照原来的办学轨道前进,而不是说变成了一家企业。
  俞仲文:刚刚章副总监提出了一个很鲜明的观点,指出我们的学校是教育机构,它还不能完全当是企业的。所以,我冒昧地提一个建议,您韦院长所说的企企合作,如果在前面的企加上一个引号,我相信会是另外一种意思。“企”企合作——也就是说,这个“企”,并不是真正的成为企业。在场的嘉宾,有没有人同意我这种说法?(停顿)看来在场的嘉宾,大多说同意我这种说法。
  胡忠:我认为,学校应看重社会效益,因此,学校不应唯企业马首是瞻。但是,企业可以创办为该企业服务的职业学校。最近几个月,我一直在全国各地的职业学校考察。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现在学校的企业化经营比较突出,这是一个事实。如果教师到企业去,一方面可以了解企业的需求,了解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了解自己培养出來的学生在企业的具体表现情况。通过了解这些情况,学校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
  那么,学校到底该不该像企业那样来经营学校?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企业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是,站在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的目的并不是挣钱。企业有社会责任,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它也有社会责任。现在有一些职业学校为了追求利益,忽视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技能的培养,只要哪里有企业需要,就把学生输送去。这种现象必须要杜绝。
  我相信,学校和企业,只要端正态度,寻求共同点,是可以跳起双人舞的。
  俞仲文:听了大家的真知灼见,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学校在校企合作当中,应该如何来适应企业的发展。学校不能完全看作是企业。我认为一个大企业,或者一个教育机构。它不仅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要引领社会的发展。为什么鲁昕副部长这么欣赏今次首届国家级开发区职业教育年会的口号?因为里面有一个口号非常准确地把握住了职业教育的内涵:职业教育是开发区再造生产力、再造产业链的强大动力源。但是,现在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对社会或企业的需求不是主动的适应,而是被动的适应。这是不对的。发展职业教育,应该是主动地创造需求。在这方面,我想提供一个背景材料: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模式,他们提出的“教学工厂”,为学生打造符合职业成长的学习安排,将学校当做技术中心、校企合作中心,由师生共同构造新技术,甚至为企业、国家开发新技术。他们的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韦恒:听了在座各位专家的发言,受益匪浅。职业院校只有树立起企业的需求文化,才能全方位为企业服务,这才是我们根本解决校企合作问题的有效途径。如果我们的职业教育可以去引领产业的话,到那时才能真正做到企企合作。
  陈万强:我再补充一个观点。我认为学生进入学校读书,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学生在学校有两条任务:一是学做人,二是学知识。所以,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当中,不能被动地去适应,不能无原则地去依赖企业,而应该去强化学校的育人功能。
  俞仲文:今天的沙龙讨论很热烈,我们也讨论出了结果。结论是: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中,双方可以跳出和谐的双人舞。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谢谢大家!
  (录音整理 朱守锂)
  责任编辑郑蔼娴
其他文献
一、沙藏法。备好干净河沙,用清水拌湿,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度。先在地面上铺一层河沙,宽1米左右,长度不限,然后把马蹄轻倒于沙面上,高度可堆到80厘米左右,再用湿沙覆盖
近日,曼恩商用车克罗地亚进口公司”Auto Hrvatska”向克罗地亚邮政”Hrvatska posta”正式交付了27辆邮政运输车,包括全新的曼恩TGMs和TGLs卡车。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之间关系非常密切。高职发展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与影响,市场中各类因素积极参与高职办学。通过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职教育有力地推动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高职教育不断增添活力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市场经济;技能人才;发展;创新    当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兴盛是近十几年中国蔚为壮观的事情。2008年,我国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1168所,占普
摘 要:本文对如何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创设情境,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生活化,体现计算机知识的实用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生生合作交流,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    近年来,随着中职生素质相对地下降,职业学校课堂“两多一少”现象越发普遍:讲闲话的学生多,睡懒觉的学生多,专心听课的学生少。面对这样的事实,职业学校必须要进行教
论述了微硅陀螺的发展概况,总结了微硅陀螺的几类典型结构,分析了微硅振动陀螺总体性能的影响因素.从制作工艺、材料特性、系统模型的确立及接口设计上详细分析了性能约束因
目前,随着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不断深人和“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逐步完善,军工战线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军工关键设备管理也随之出现
本文主要从情感表现和演奏方法两个方面对李斯特的《叹息》进行简要分析,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在主题构思、演奏的技术技巧以及音色和音响上的风格和特点。
航天工程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高度综合的特点。随着各传统领域技术的高度成熟,变革性的技术创新出现在跨领域的技术交界区,需要通过组织管理集中不同领域、业界的专家团队对研
2009年10月25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河北省石家庄召开。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