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校外心理教育模式探索实践与启示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bid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是每个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发受到国家与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但在得到的教育机会与相应支持还远远不够。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心童行”儿童心理体验系列活动(以下简称“心童行”)是华南地区首个以“儿童抗挫力培养”为主题的儿童心理健康公益体验活动,旨在帮助少年儿童学会自我觉察与调节情绪,锻炼解决问题实践能力,使少年儿童拥有正向积极的心理状态,提升他們的心理抗挫能力。
  【关键词】“心童行” 教育理论 活动特色
  一、活动简介
  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心童行”儿童心理体验系列活动(以下简称“心童行”)是华南地区首个以“儿童抗挫力培养”为主题的儿童心理健康公益体验活动,主要服务于6~12岁少年儿童及其家长。旨在帮助少年儿童学会自我觉察与调节情绪,锻炼解决问题实践能力,使少年儿童拥有正向积极的心理状态,提升他们的心理抗挫能力。同时向广大家长普及儿童心理教育知识方法,改善家庭亲子关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心童行”系列活动自2016年11月启动以来,紧扣“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亲子沟通”“家庭教养”等关键教育议题,策划及组织开展儿童脑波情绪课、儿童心理挑战课、亲子沟通工作坊、父母课堂、关爱留守儿童、关注女童保护、员工及志愿者心理体验拓展活动、心理体验系列活动总结交流会等25场次,并为24户家庭提供了8次(每次2小时)的团体心理辅导课、6户家庭提供了12次(每次2小时)的个案心理辅导。活动累计吸引了2000多个家庭报名参与,其中不乏从深圳、佛山、东莞、从化等周边城市慕名前来的家庭,直接服务儿童1000余人、家长1500余人,深受参与家庭的认可和喜爱。《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广州电视台等本地知名媒体亦对“心童行”系列活动进行了多次关注报导。
  二、心童行活动诞生背景与活动初衷
  “心童行”系列活动的诞生,基于广州市妇联及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一直以来响应社会广泛需求、服务广大少年儿童及家长的社会责任感与服务意识。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是每个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发受到国家与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但得到的教育机会与相应支持还远远不够。一方面,日益沉重的升学压力使学生课内外的时间都被各类考试与补习班所瓜分,家长与学校对心理教育的重视仍然不足,导致孩子少有机会接触。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专业教育服务仍在少数,家长与孩子即便有这方面的兴趣需求,也难以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
  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立足于前期详细调研社会公众对儿童心理教育需求,结合广州社会文化现状特点与心理专家指导建议、国内外的实践案例,联系少年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用心打造“心童行”系列活动这一心理主题亲子教育平台,服务于6~12岁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专注于“儿童抗挫力培养”,让孩子获得抗逆力的成长,以更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帮助家长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打造一个真正有利于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三、“心童行”的教育理念
  “心童行”是取“心同行”的谐音而组成,其最大的意涵是:希望孩子的心理感受与内心所想可以与外在表现的行为达到一致(心与行合一)。年幼的孩子需要透过探索与行动来认识世界,也是透过自己的体验来感知所处的环境,进而理解人际间的互动,并藉由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形成了“我”的概念。
  从心理学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婴幼儿原本是有全能与自大的偏执,会在逐渐与他人的互动中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因此逐渐有挫败感,所以此阶段的孩子会透过崇拜与模仿权威,来赋予自己更大的能量。但大约到了五六岁左右,孩子会分辨出自己与他人是不同的,也会透过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形成“我是谁”的意识,孩子会透过一次次与别人的互动与评价中,建构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也会透过他人的反馈来学会如何社会化(与他人相处)。但年幼的孩子他们仍属于用“感知”来学习,到了12岁左右的儿童,才比较具备抽象思考的能力。因此,“心童行”采用“体验式活动”的方式,强调体验先于知识,让儿童透过自身的参与经验来归纳出结果,充分将自主性归还给孩子。
  四、心童行活动特色
  (一)引导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与理解
  努力工作换来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支持,固然彰显了为人父母的无私与伟大,却未必是孩子的所需。心理学实验已经证明,对于“未经世事”的儿童来说,相较于优越的物质,父母的陪伴、关爱才是最大的渴望、最重要的滋养。此外,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不讲,同年龄段的孩子有其独特的心智发展水平与认知特点,儿童不是“小大人”,家长如果单纯以自身视角来理解、管教孩子的言行举止,容易使孩子感到挫败、受伤,乃至与父母发生冲突。因此,在“心童行”的活动中,我们始终不断创造机会让家长与孩子互动、产生心灵的连接,并从互动过程中理解孩子的视角与感受,更有心理教育专家指点方法,让家长学会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与支持。
  (二)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相较于青少年或成人,少年儿童的学习成长更加依赖具象思维与亲身体验,同样的道理听千百遍都不如一次亲身经历来得深刻,鼓励的话语听得再多,都不如发现自己真的可以做到更能增加信心。如今许多家长习惯于为孩子“保驾护航”,处处都为孩子安排好照顾好,不希望孩子犯错吃亏,这其实抢夺了孩子的责任,也剥脱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和对自己的信心。因为每一次的“协助”,其实都在等于告诉孩子“你不行”。长久以往,孩子会失去责任意识,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同时陷入完美主义和对学习生活的焦虑不安。“心童行”活动坚持把选择的权利与责任交回给孩子,给孩子最大的自由去做选择、做尝试,去在失败中学习,在自我突破中找到自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孩子的抗挫力。
  五、以“心童行特色体验活动”助亲子成长   (一)以活动体验塑造儿童抗挫力
  1.抗逆力从何而来
  抗逆力是个体遇到困难挫折时是否能积极面对处境的一种心理能力,外在环境稳定而安全的支持鼓励,与个体内在的自我效能感、积极心态是组成抗逆力的重要元素。因此,在“心童行”的活动中,课程活动设计的核心主轴就是通过一系列任务活动和团队互动,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感受到被尊重与接纳,通过自己的主动实践探索,获得成就感、自我效能感与归属感等重要的抗逆力源泉。
  2.有机会选择,才能担起责任,才会获得成就感
  选择的机会关乎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自己做主自己行动的经验,让孩子理解到自己的责任、自己的能力、自己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关系,才能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对于失败、错误,孩子认识到是自己做得不好,愿意承担并改正;对于成功,孩子会知道这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智慧所创造的成果,会发自心底地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
  “心童行”的儿童心理挑战课活动中都会以“家族”为单位结伴出行,每个家族由5~6名小朋友组成,配有2位随队老师,队伍的组成及配备的老师完全由孩子自己选择决定,因此在之后的活动中会配合得更加积极,也愿意一起承担团队里出错的责任。
  某次活动结束后,就有家长在微信群里反映,孩子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所以和孩子商量过后决定以后出发去机场或者出外游玩,都预留时间,改变角色,让孩子做计划带领全家出行,孩子非常兴奋、信心满满。
  3.以社会历奇任务引动儿童自我成长,建立自我效能感
  “心童行”其中一个备受孩子和家长喜爱的社会历奇活动“疯狂的交换”,孩子们在老师的陪伴下结队出行,需要由一张白纸开始完成一个个的“不可能”的交换任务,从陌生人手中换来纸巾、记事本、书籍乃至现金。
  对于那些甚少和陌生人接触的孩子,刚开始甚至没有勇气与陌生人开口,毕竟这样的交换听起来就很荒诞。但也有一些勇敢的孩子主动做出了尝试,尝试后如果失败领队老师会在队伍里组织队员们总结反思,刚才是不是不够礼貌、没有表达清楚,应该如何调整。而尝试后如果成功了,小朋友也会主动分享自己的心得,甚至带着还不够勇敢的同伴一起去进行下一次交换。
  活动过程中带队老师不会提供任何直接帮助,只会鼓励孩子、引导孩子讨论和反思总结,如何完成任务则完全交由孩子们自己制定和执行策略(去哪里换?找谁换?如何发问?等等)。孩子们的成长显而易见,从早上刚开始的害羞犹豫,到下午往往已经能看淡失败不断尝试,将关注点放在如何优化策略、搜寻最好的“交换对象”上。最后的交换成绩也经常出乎领队老师的意料,有的队伍甚至换到了价值不菲的茶叶、眼镜、鲜花。活动的成绩其实并不重要,更重要历程中让孩子们亲身经历突破自我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只有在自我成就的历程中,才能为孩子建立起深刻、持久的自我效能感与勇气。
  今年3月份的“心童行”总结交流分享会上,我们邀请了许多参加过“心童行”活动的家庭出席,当我们在台上向家长发问“有多少家长觉得自己能用一张白纸换来一本书、甚至是钱?”现场几乎鸦雀无声,不少家长们脸上都露出了讪笑的表情。但同样的问题转向在场的小朋友时,却有数不清的稚嫩声音大喊“我能”“我可以”,还边跳边举手想让舞台上的我们看见。很显然,他们都是参加过“疯狂的交换”的小队员,距离活动已经过去了3个月,但收获的自信心仍留在他们心底。
  4.建立连接,获得归属感
  “心童行”的儿童心理挑战课中,孩子们都会以“家族”为单位进行活动,每个家族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在家族中一般由年级最大的孩子担任“族长”,还有专门负责管理家族经费的财务官和监督保障行动安全的安全官,一路上的行动都需要彼此照顾、共同讨论决策,与团队一起面对挑战的历程也在不断加深每个孩子彼此的连接与对团队的归属感。
  对于每个人来说,找到对自己城市的归属感同样非常重要。在“回家的路”活动中,一系列的挑战任务让参与的孩子们与这座家乡城市产生更多的连接,在内心建立对广州的归属感。孩子需要自己设计路线,穿越城市登上了广州的新地标广州塔,在400多米的高空俯瞰全城,看到哺育羊城千年的母亲河珠江、看到见证历史沧桑的琶洲古塔、见到代表新时代广州蓬勃发展的珠江新城。在活动过程中还有特别的采访任务,孩子们需要找到符合条件的“老广州”“新广州”,从他们口中挖掘廣州独特的民俗文化与迷人之处。了解越多,感动越多,才能让孩子找到对这座家乡城市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5.友善接纳的氛围让孩子做自己、敢尝试、不气馁
  不可否认的是,当我们把选择与行动的权力交给孩子时,他们难免会犯错、会失败,甚至影响整个团队的进展。在生活中也一样,有的父母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往往会加以批评责备,然后接过孩子手上正在完成的任务。其实,当孩子知道这是自己的责任时,犯错本身就已经会让孩子警醒和感到挫败,如果此时剥夺孩子再次尝试的机会,那么他就无法证明自己的能力,重新找回自信。所以,“心童行”的领队老师在队伍中一直用心建立一个友善、包容的团队氛围,即便是失败和犯错,都能得到安慰和鼓励,重新投入到解决问题当中。因为得到被无条件接纳的“保证”,孩子才会有信心敢于不断尝试,承担起更重的责任。
  在“回家的路”活动中,一位财务官不小心弄丢了一部分的钱,剩下的钱并不够让大家坐地铁回程,队伍停在原地争执不停,争吵许久后,老师出面引导(不马上干预是为了让孩子们经历冲突,尝试自行解决),让大家赶紧想新的办法,利用仅有的资金回去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学会不抱怨不埋怨,而是关注如何解决问题。
  同样一次活动中,由于活动路线完全由孩子自行设计决定,就有一个家族在前往广州塔的路上选错了下车的地铁站。但为了秉承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自己负责”,老师也忍住不作提醒,而是整个家族一起承担后果,继而商量讨论正确的路线,重新出发。这样的过程对于活动组织者的我们来说,固然增添了麻烦,但对于孩子来说,确实是不可多得的教育机会,“心童行”始终愿意为孩子的成长付出更多。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最终目标。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校外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致力于为青少年打造更优质的校外教育平台,开展更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课程中,曾遇到了一些困惑。基于此,决定引进芬兰先进教育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土化、课程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芬兰教育理念综合活动
期刊
一、教学背景分析  1.与学期计划的关系  本篇是电子科技初级组第二学期第4次活动时使用的辅导方案。  2.学情分析  (1)活动对象:电子科技初级组学员(小学2~5年级学生)。  (2)活动规模:约12人。  (3)活动背景:每年11月,北京市教委、科委、科协联合举办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参赛前教师都要给学生讲解一些发明的概念、特点、意义、技法等,为了切实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发明创新能力,
期刊
一、活动依据  (一)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现场活动是一场科学探究的延展Party  1.活动背景及精品项目建设框架  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是一项市级重点科技活动,申报“三个一”之精品项目。活动已经成功举办16届,面向全市学生,是中小学生科研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阵地,每年20000余名学生参与,有深厚的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力。项目建设分为五阶,论坛活动作为项目四阶,是全年活动的特色与压轴环节
期刊
【摘要】活动针对6~9年级学生,以百年后的城市为主题进行设计的国际赛事,是2017年度学校设计、组织、参赛的案例。2017~2018大赛主题是构建一座100年后的“老龄友好型城市”,解决当今社会老年人自身存在的问题。团队设计一个100年后的香港这一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的城市进行建设,构建一体化垂直社区,将交通体系上移,地面保留绿化及人行道路,促进两代人之间的思想交流的同时,也惠及各年龄层的居民。
期刊
【摘要】北京校外棋类教育在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开展了数十年,为适龄青少年爱好者提供了多层面、多角度服务,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全面成长做出了突出贡献。棋类专业在校外教育、课外教育中占有巨大的市场,但需要进行规范的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师培训等方面研究,为摸索出培养棋类人才的新模式、新机制、新平台、新课程体系等,走出一条全新之路。  【关键词】“体教结合”棋类运动成果  一、问题提出  棋类运动源于中
期刊
【摘要】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不断地帮助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得以走上正轨。同时,校外教育也得到了教育部门的重视,但受少数民族地区所限制,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模式单一,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校外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柳州少数民族地区校外教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柳州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
期刊
【摘要】游戏的形式不仅仅是单纯的“玩”,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更好地深入活动,在“玩”中探究和认知。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作为校外教育机构,有责任为学生们搭建一个快乐成长的平台。基于此,少年宫开展了“游戏流动营”项目“活动”,通过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带来快乐的同时,使中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上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小记者活动是校外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活动载体。江西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小记者团,从2013年开始策划开展了以“感受传统文化,认识赣鄱名家”为主题的小记者团系列采访体验活动,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南昌的历史古迹、本土的赣鄱名家、传统节日习俗等方面,呈现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让小记者在参观、采访、体验等实践活动中不断进步,通过参与活动,开阔眼界,丰富了
期刊
一、活动依据  1.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本领。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员知识和技能的
期刊
【摘要】阅读是孩子最珍贵的宝藏,陪伴是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讀过程,在孩子校外阅读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好的方式之一。结合工作实践,对开展“亲子阅读”服务的必要性、推进“亲子阅读”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等作了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总结。  【关键词】亲子阅读纵深发展实践  一、积极开展亲子阅读工作的必要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