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形成价值观念与思想认知的重要时期,历史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学科,在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文章首先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为研究切入点,结合现阶段社会责任感与初中历史教育展开问题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展开培养策略探讨,旨在基于初中历史课堂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初中教育;历史课堂;社会责任感
  一、 引言
  社会责任感作为传统美德之一,强调社会整体意识。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严重缺乏,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重要阶段,应结合历史文化实现针对性社会责任感培养。但结合实际教育发展来看,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教师并未重点结合历史教学内容进行责任感培养,在特定情境下教学问题的得以暴露,因此围绕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展开研究是极有必要的。
  二、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
  社会责任感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面对消极沮丧等负面情绪,人们可在社会责任感引导下借助集体的力量克服困难,并逐渐形成坚定意志与高尚道德,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正是社会发展急需资源,由此可见社会责任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历史教学中具有丰富的人物传记与史料典籍,基于初中历史课堂更易结合优化文化展开学生责任感培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实践意义,具体分为以下两点:第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中指出,初中历史教学应以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史料实证为核心素养,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尤其在家国情怀培养过程中,可结合情感态度、思想观点展开责任感引导。与此同时,历史文化中的人文追求则是对社会、国家的高度认同,社会责任感是家国情怀的重要体现,便于学生结合自身发展理念,将个人情怀上升至社会责任,以此培养民族情怀;第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便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结合历史典型事件与人物培养学生自尊自强、孝敬父母、团队协作、奉献社会的正能量情怀,在历史教学丰富的人文情感引导下,借助生动形象的历史典故实现情感共鸣,继而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三、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存问题
  在現代教育事业发展中,强调教学活动的德育渗透。社会责任感作为德育重要内容,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展开教学活动调整,以此实现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但结合教学实践来看,仍存在一定提升空间:第一,现阶段教师结合教材展开社会责任感培养主要从抗日战争等近代史入手,借助爱国情怀带动学生产生社会责任感,对古代各朝代历史典故与人物事件运用较少,导致学生仅依据单一化情感难以建立持续的社会责任感。第二,教师在实际历史教学中,主要以教材内容为主,并未结合社会环境与地区特色展开教学调整,学生与历史间有距离感,导致无法真实理解历史中的责任感元素,继而阻碍了初中历史课堂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第三,在新课改过程中,追求教学方式创新。在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已结合多媒体实现了初步教学创新,但从课堂主体与形式来看,仍以讲授式课堂为主,导致历史教学中,学生无法结合真实情景实现情感共鸣。第四,近年来随着教学领域发展,对于初中教学提出实践课程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并未结合教学内容增设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受到历史课堂禁锢,无法结合实际活动感悟历史,继而使学生无法根据亲身经历了解历史,不利于学生从历史知识中提取社会责任感元素。第五,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主要以教材为主,并在教学进度限制下,讨论等环节较少,无法借助拓展性问题深化学生认知,继而导致学生无法切实理解历史教学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导致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效果下降。
  四、 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为更好地借助历史课堂资源实现社会责任感培养,可从教材资源深度运用、运用当地特色资源、情景教学激发共鸣、社会实践感悟历史、拓展延伸问题深化五个方面展开教学活动。
  (一)教材资源深度运用
  历史教材中具有众多正能量典故,在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可结合历史教材进行教学,同时随着朝代更迭,社会背景发生变化,教师可根据不同社会环境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引导。例如,部编版初中历史《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一课中,主要学习动荡的春秋战国与百家争鸣,在此背景下,教师可深度挖掘历史教材知识,借助历史人物与典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结合子路“百里负米”典故深化学生对于孝敬父母的理解,并结合孔子“仁者爱人”、墨子“兼爱非攻”等流派思想,增强学生集体责任感,与此同时,面临国家危难时刻,赵国重臣廉颇与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国家大义多次避让,教师可结合“负荆请罪”典故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史前时期: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学习中,虽为形成统一化、系统化的社会体系,但其社会责任感元素众多。例如,舜帝“孝感动天”彰显家庭责任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则是对个人情感的升华。面临严重水患,大禹首先考虑集体利益,将社会安危放在首位,是典型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教师进行历史教学时,可在知识点讲授过程中适当穿插历史典故,不仅能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兼顾正面价值引导。
  (二)运用当地特色资源
  在不同历史背景下会产生不同地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不同地区特色进行调整,运用当地特色资源丰富历史教学的同时,起到知识积累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地区举例下,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更具代入感,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增强家乡认同感,继而实现社会责任感培养。例如,部编版初中历史《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中,教师可结合战国七雄进行拓展教学,以战国形势图资料为依据展开讲解:燕国首都蓟城为现代北京;赵国首都邯郸在历史发展中得以流传,现作为河北省地级市存在;魏国首都大梁则为现代河南开封,被称之为七朝古都;韩国首都新郑现为郑州县级市,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齐国故都临淄,随着历史变迁已成为山东淄博下属区域;楚国首都则为当下荆州。教师可结合战国纷争与社会变化,了解七国纷争中的爱国情怀与民族大义,以此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当地环境适当调整教学资源。例如,学习部编版《秦一统中国》一课中,西安地区可借助兵马俑深化学生对于中央集权的理解,并在秦朝“大一统”过程中“统一度量衡”等集权化展开思考,了解秦朝为社会统一实施的措施;浙江地区学习《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一课时,可适当讲述当地特色丝绸文化,以此增强学生家乡自豪感。
  (三)情景教学激发共鸣
  情景教学法作为新课改过程中认同感较高的学习方法,将其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可基于历史教学知识营造学习氛围,学生可在特定氛围环境下深入学习历史事件内涵。例如,学习部编版初中历史《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文景之治”编设情景短剧,学生可自选角度进行演绎,从虚怀纳谏、修改刑法、强化军权、安定边疆等方面进行编排。学生在情景剧设计与编排过程中,能够深化历史知识,并在角色扮演与模拟基础上感受历史人物的社会责任感,以此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情感共鸣,继而促进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社会责任感培养。
  (四)社会实践感悟历史
  对于历史知识而言,体验远比听讲更为有效。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借助教学创新契机,积极开展历史社会实践,并结合特定实践场景引导学生感悟历史。例如,可在教师带领下参观历史博物馆、古建筑、长城、兵马俑、历史遗址等历史元素较为浓厚的地区,教师凭借深厚的歷史知识储备进行课外历史讲解,在社会实践中走出校园,学生思维得以发散。在参观访问体验中,不同时期特色的文化遗迹,建筑遗址可带领学生充分感受辉煌历史,在古人智慧与创造力下,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继而实现社会责任感培养。除此之外可与当地博物馆、文化遗迹等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志愿者活动,并由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志愿实践,在特定文化氛围的体验下,学生可进一步感悟历史,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奠定基础。
  (五)拓展延伸问题深化
  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环境均有所不同,教师基于历史课堂展开社会责任感培养过程中,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课堂问题,并结合小组讨论、辩论赛的形式进行问题深化。例如,针对秦朝“焚书坑儒”与西汉“尊崇儒术”设定问题,采取辩论赛方式展开。秦朝与西汉作为辩论双方,学生需结合秦朝与西汉不同社会背景分析中央集权表现形式,各自阐述观点过程中可实现历史知识深化,同时站在历史角度下思考问题,学生更易理解各朝各代中央集权措施,面对统治者的选择,学生更易理解社会责任感内容。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巩固价值思想的重要时期,教师采取讨论、辩论等方式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结合历史发展与实际问题展开拓展延伸,在教师长期思想引导下实现社会责任感培养。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而言,初中历史课堂为最佳载体,尤其在当下德育渗透教育主张指导下,结合历史教学展开社会责任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意义,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教材资源,并结合当地特色进行情感引导,在新颖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运用下深化学生认知,联系社会实践感悟历史情感,借助适当历史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情感带动下实现社会责任感培养。
  参考文献:
  〖1〗〖JP2〗孙怡.肩负历史使命为“中国梦”奋进:谈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财富时代,2020(8):200-201.
  〖2〗王逸凡,张玮.历史维度下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及其培育探微 .现代交际,2020(13):42-43.
  〖3〗丁水清.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重庆与世界,2018(10):73-75.
  作者简介:
其他文献
科技发展离不开物理这门学科的推动。学习好物理这门学科,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更好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投入到人类发展这一事业中来。初中物理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初级阶段,如果能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学习习惯的话,会给他们未来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初中物理的核心素养以及其对物理教学的影响进行相关的讨论,希望可以总结出相关的理论和经验。
物理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其不仅可以实现对学生的物理知识启蒙,还能够让学生在物理知识探究和学习过程中,完成对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然而,从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很多教师过于注重分数、考试,这让学生失去了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性学习机会,不仅会影响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还不利于他们的创新能力提升。为了更好地实现初中物理素质教育目标,做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解题思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吸收,以及提高学生语言组织的严谨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处在贪玩好动的年纪,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显然十分困难,为了落实国家新课改教学计划,提高学生道德素养这一教育方针,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改善以往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就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解题思路这一理念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复杂性,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难度比较大,学习欲望不高。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尝试采取情景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景,指引学生在情景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感知,并在此过程中做好数学知识的应用,强化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摘 要: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努力缩小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差距,合理统筹城乡学前教育的科学发展;加强学前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学前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相互协作,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政策引导,初步建立起完善的评价体系,制订了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的有效对策,努力实现农村学前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夯实基础。  关键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数学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有逻辑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等。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初中数学课堂游戏的科学开展策略。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物理学科作为理科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一直被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所重视。但当前物理学科的教学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物理核心素养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目标。我们需要把知识的教学与科学探究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与科学责任,同时发展自身的物理科学思维和物理观念。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解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讲,形成较强的解题能力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轻松起来,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发现数学知识的魅力、更加积极地展开学习活动。因此,本文将针对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方式展开深入分析,并且提出几点培养策略。
概念图属于可视化的知识结构图,学生可以通过绘制概念图的方式,整理函数知识点,及时发现不懂的问题,是有效的教学工具。在概念图的实践过程中,整体的应用效果不佳。由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函数知识的学习占据着稳固的地位,也属于常量数学转变为变量数学的关键点。所以,本文从概念图策略下的初中函数教学应用优势展开探究,将概念图策略引入到初中函数教学中,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课程,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责任。思想政治教师的责任重大,不仅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还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一粒扣子。“读思达”教学法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是实现初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方法,具体表现在通过优化阅读输入培养学生阅读文本能力;重视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提升辩证能力;关注课堂表达让初中生把知识内化素养,从而确立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