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猫”长爪

来源 :航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wenj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7月28日,第31舰载战斗机中队(VF-31)的一架F-14D战斗机在“罗斯福”号航空母舰(CVN 71)上完成了最后一次弹射起飞,标志着“雄猫”永远告别了美国海军的航母甲板。当年9月,F-14正式宣告退役。在F-14“雄猫”退役十周年之际,我刊编辑部特地组织了本期“封面故事”,以纪念无数航空迷、军事迷心目中这架最美的战机。
  作为美军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征兵广告片,电影《壮志凌云》不仅让阿汤哥一炮而红,也让观众对F-14“雄猫”战斗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并在全世界军迷中赢得了不少拥趸。
  作为世界上首款3代机,F-14从1974年服役起,一直到2000年,都是美国唯一一款拥有上百千米外多目标攻击能力的机型。赋予该机如此超强空战能力的,是美国海军专为拦截苏联轰炸机编队而研发的远程截击武器系统。
  这套远程截击武器系统,最早是为F-111B研发的。F-111B下马后,美国海军又围绕该系统,重新研发了兼顾远程截击和近距格斗性能的F-14战斗机。该系统的组成包括:AN/AWG-9脉冲多普勒搜索/截获/跟踪/制导雷达、红外搜索跟踪装置、数字计算机、两具显示器和各种控制装置,以及AIM-54“不死鸟”空空导弹。AN/AWG-9雷达和AIM-54“不死鸟”导弹构成了系统的核心。
  AN/AWG-9脉冲多普勒雷达
  脉冲多普勒雷达(简称PD雷达),是一种应用多普勒效应在强背景(地/海面)杂波下发现运动目标,并测量其位置和相对速度的脉冲雷达。
  AN/AWG-9脉冲多普勒雷达由休斯公司研发,采用直径为910毫米的平板缝隙天线,发射功率8~10千瓦(峰值),系统体积0.78米3,全重612千克。
  由于传统的抛物面天线不能很好地控制副瓣,因此不能用在对副瓣电平要求非常苛刻的PD雷达上。各国早期研发的PD雷达,多倾向于使用倒置卡赛格伦天线。这种天线副瓣电平较低,天线效率较高,带宽也容易做得比较大,加工要比平板缝隙天线容易得多,还使机械扫描角度减小到波束扫描的一半,同时减小轴向尺寸,有利于机头的气动设计。
  AN/AWG-9之所以在PD雷达中率先使用加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的平板缝隙天线,是因为这种天线体积小,利于雷达作快速大范围扫荡,有利于剧烈格斗空战中快速截获目标。同时,该天线还可利用阵面照射功率幅度加权抑制旁瓣,使用比较灵活。
  为了实现远距离搜索功能,AN/ AWG-9发射机采用了栅控行波管,从而降低了对调制器的要求,增大了输出功率。接收机中采用了微波功能块的固态组件,提高了接收机的性能。
  AN/AWG-9雷达可做为远距和中距脉冲多普勒探测器使用,能从地面或海面杂波干扰背景中识别和跟踪低空飞行目标,或作为远距和超近距的普通脉冲雷达使用。它有7种工作模式:脉冲多普勒搜索(PDS)、脉冲搜索(PS)、脉冲多普勒单目标跟踪(PDSTT)、脉冲单目标跟踪(PSTT)、边测距边搜索(RWS)、边跟踪边搜索(TWS)、空战机动(ACM)。
  使用PDS模式时,AN/AWG-9只能获得前方65°空域内目标方位信息而没有其他参数,无法引导武器发起攻击。但这种模式下,AN/AWG-9探测距离最远。图-95之类的目标,如果在315千米之外、向F-14迎面飞来, AN/AWG-9将有很大的截获概率。F-14在战斗巡航时,常使用PDS模式。
  使用PS模式时,AN/AWG-9雷达并没有利用多普勒效应,与PDS模式一样,只能获得目标方位信息,而不能获得其他参数。和PDS模式相比,PS模式的最大探测距离只有前者的一半,但却能避免前者的一些盲点,如与自身同向同速目标、横越航迹目标等。因此,F-14使用PS模式,主要是为PDS补盲。
  PDSTT模式,是AN/AWG-9雷达能够发起攻击的模式里作用距离最远的。PDSTT的跟踪距离,就是F-14的最远交战距离。对典型的轰炸机目标,PDSTT的跟踪距离超过200千米;对苏-27一类目标的跟踪距离达167千米。
  PSTT模式与PDSTT模式的关系,与PDS和PS的关系类似。虽说最大作用距离缩短了一半左右,但如果没有PS和PSTT模式,F-14就没法发现、攻击与自己同向、同速飞行的敌机。
  RWS模式可以提供目标距离信息、距离变化率。该模式的探测距离比PDS模式近一些,对大型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200千米。F-14是用RWS模式来分析、确认PDS、PS模式下的搜索结果,并可以用目标参数开始导弹的瞄准。但如果想发起攻击,则需要将雷达切换到PDSTT、PSTT或TWS模式。
  对机械扫描的AN/AWG-9雷达来说,TWS是一种兼顾“目标刷新率”与“空域扫描率”的工作模式,用扫描范围的缩小来换取目标刷新率的提升,来满足AIM-54的交战要求。这是F-14实现同时攻击多个目标所必须的雷达工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AN/AWG-9可以“有条件地”跟踪最多24个目标、并引导AIM-54同时攻击最多6个目标。导弹离目标约16千米时,便用弹载雷达接替导弹控制,从而提高命中概率。
  ACM模式里,包含“驾驶员快速截获”“垂直扫描截获”与“手动快速截获”三种子模式,灵活性依次递增,操作复杂性也一个比一个高。其中,最后一种子模式只有后座雷达操作官可以使用。在遭遇电子干扰时,AN/AWG-9可以转换到“干扰源跟踪”的ACM模式。ACM模式下的AN/AWG-9最远探测距离仅10千米左右。虽说ACM模式支持AIM-54以其主动雷达导引头“直接瞄准”方式接敌,但在近距格斗情况下,与其使用硕大笨重、机动性欠佳、最小交战距离3.6千米的“不死鸟”导弹,还不如使用轻便灵活的“响尾蛇”导弹。   综上所述AN/AWG-9雷达只有在PDSTT、PSTT、TWS和ACM这4种模式下,才能使用AIM-54导弹打击目标。
  攻击单个目标攻击时的数据如下。对图-95之类的大型目标,当从高空迎头接近时,最远交战距离大约230千米;如果大型目标从低空迎头接近,由于地面(海面)杂波干扰,最远交战距离会在100~200千米之间;对苏-27这样的战斗机目标,当从高空迎头接近时,最远交战距离大约160千米;战斗机目标从低空迎头接近时,最远交战距离下降到70~140千米之间。
  AN/AWG-9引导多枚AIM-54攻击多个目标,最大交战距离是:大型目标,迎头接近,高空约160千米,低空70~140千米;战斗机目标,迎头接近,高空大约110千米,低空50~95千米。
  以上都是迎头接近的情况,如果是尾追,上述距离将缩小至迎头攻击时的1/3左右。
  对于同等大小的目标来说,AN/ AWG-9探测距离约相当于F-4J所用AN/AWG-10雷达的2.0~2.5倍,远距扫描的空间立体角范围为AWG-10的15倍。AN/AWG-9雷达在PDS模式下,可在215千米距离上发现从高空迎头接近的战斗机;F-15虽列装稍晚,但其安装的AN/APG-63同等情况下发现距离为150千米。20世纪80年代中期服役的苏-27所使用的N001雷达,这一数字仅为110千米。F-14对抗战斗机的实际最远交战距离,甚至比后两者的雷达探测距离都远。加之拥有同时代独一无二的多目标交战能力,因此AN/AWG-9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斗机火控雷达。
  AN/AWG-9雷达不但功能强大,而且技术先进。它采用了频率分集技术,提高了抗干扰性能。在发射部分,由于采用了宽频带的栅控行波管,雷达能在19个传输通道上发射脉冲多普勒搜索信号。这种多适应性的行波管能接受不同形式的调制,既适用于普通的脉冲雷达,也适用于脉冲多普勒雷达,并在高、低脉冲重复频率下都能工作。
  AN/AWG-9雷达拥有自检功能,它能自动隔离部件,并判断出故障部位,并告之飞行员雷达仍能使用的工作模式。从1971年到1973年,该雷达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从28小时提高到39小时。如此先进的雷达,价格自然不菲。列装之初,其售价就高达230万美元。要知道,这可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美元值!
  AIM-54“不死鸟”导弹
  AIM-54“不死鸟”是二战后美国研制并装备使用的第一个远距空空导弹型号,也是战后世界上最先列装的、具有主动雷达制导和多目标攻击能力的远距空空导弹。
  该导弹由休斯公司研制,弹长3.98米,弹径0.38米,翼展0.92米,重447千克,最大动力航程超过200千米,最小交战距离3.6千米。最大飞行马赫数4.5,最大使用高度25000米,最大过载22,连续发射间隔为3.2秒。
  “不死鸟”采用正常气动布局,装有一台MK47MOD0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弹体外壳材料为铝合金。弹体外涂有隔热涂料,使之能经受超声速飞行时的气动加热考验。
  该弹采用半主动脉冲多普勒雷达中段制导加主动雷达末制导。DSQ-26主动导引头组件由耐高温陶瓷天线罩、四象限微波平面阵列天线及其射频线路、天线伺服控制机构组成。发射/接收机由多通道固态器件构成的电压控制的本机振荡器、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电子组件由信号接收机、速度探测和角跟踪电路、传输网络处理器、解调器、指令译码器、逻辑电路等组成,共有8块线路板。尾部控制舱内装有自动驾驶仪、角速度传感器、液压能源及管道、4个伺服定位器,以及构成制导系统一部分的尾部天线和混频器。该天线连续接收AN/ AWG-9雷达发出的射频信号,由混频器将其转换成中频信号,传输给电子组件。该弹共有3条控制通道:俯仰和偏航控制由阻尼速度反馈的加速度指令完成,以获得稳定飞行时的最佳弹道;横滚控制由速度积分陀螺完成,以保持导弹横滚稳定并提供自适应增益控制信号。自动驾驶仪包括电子线路板、俯仰和偏航加速度计、横滚速度积分陀螺,电子线路板上的存储器和计时器提供自动驾驶仪的定时和程控功能。
  “不死鸟”导弹采用连续杆式战斗部和无线电近炸引信以及触发引信。6千克重的战斗部爆炸后,生成的环形钢杆杀伤半径约15米。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目标探测器是采用时域信号处理的K波段脉冲雷达,用来确定战斗部的最佳起爆时间和将点火脉冲传递给传爆管线路,并根据导弹与目标的接近速度计算引爆延迟时间。触发引信与无线电近炸引信采用电连接。
  AIM-54“不死鸟”导弹的作战过程分两个阶段:导弹从载机上弹射投放后,进入初段程控飞行阶段;距离目标16千米或更近距离时转入主动末制导飞行阶段。这个阶段共有4种工作方式:连续数据半主动制导,即连续照射目标并获取跟踪信号;采样数据半主动制导,即机载雷达天线边跟踪,边扫描并获取采样控制信号;全程主动制导,即导引头自主照射目标并获取目标反射信号;跟踪干扰源,即导引头自主跟踪目标自身辐射的电磁信号。在整个制导过程中,导弹采用偏置比例导引和速度跟踪方式,导引头对准目标后,向控制舱传输控制指令,向跟踪天线传输瞄准指令,使导引头天线跟踪目标。当导弹接近目标至预设距离时,无线电近炸引信动作,引爆战斗部。若无线电近炸引信因故失效,还有触发引信作为备份。
  显示器和红外搜索跟踪装置
  F-14装载的这套远程截击系统拥有两具显示器。其中一具是直径25.4厘米的圆形阴极射线管战术信息显示器,它将来自火控雷达、红外装置以及从数据中心来的各种信息处理后,用符号和数字的形式呈现给飞行员。另一具是12.7厘米见方的多工作状态与详细数据显示器,用来显示雷达和红外装置的原始信息。   F-14还装有红外搜索跟踪装置,作为AN/AWG-9雷达的补充。当AN/ AWG-9雷达由于故障或遭到对方干扰时,红外搜索跟踪装置通过被动测量获得足够的信息,以支持发射“不死鸟”导弹。由于红外搜索跟踪装置的视界并不依赖于雷达天线旋转,因此当雷达在一个方向上扫描时,红外搜索跟踪装置可通过搜索另一方向来增大机载火控系统的搜索空域。由于红外搜索跟踪装置工作在较短的波长,因此分辨率较高。一些被雷达视为集群的目标,红外搜索跟踪装置能逐一区分。
  远程截击系统的改进
  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军对F-14装备的远程截击系统进行了改进。改进的重点,自然是机载火控雷达和远程空空导弹。
  作为AN/AWG-9的后继者,AN/ APG-71其实就是前者的数字化改型,重560千克,于1988年装上F-14D进行试验。
  AN/APG-71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电子对抗技术,增加单脉冲角跟踪、数字扫描控制、超视距目标识别、袭击判断等功能;还采用了非合作目标识别技术,对雷达目标回波进行高分辨的精确考查,以完成敌我识别,避免了一般敌我识别(IFF)设备中的缺陷及混乱。该型雷达远距离覆盖性能更好;下视能力得到极大改善;扩展了速度搜索范围;可以跟踪当前扫描图形范围以外的目标,然后在继续扫描被监视区域的同时,锁定跟踪目标;其拥有的可编程电子对抗与杂波控制能力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威胁及环境。
  AN/APG-71雷达系统的外场可更换单元(LRU)由AN/AWG-9的26个减为14个。雷达天线重新设计,扫描更加灵活,消除了AN/AWG-9扫描图形不连续的某些几何限制。过去那种固定的两行或四行扫描图形并非总能同时探测到垂直方向相距较远的两个目标。而新系统可以中断原来的扫描图形,连续跟踪正常扫描图形以外的另一个目标,然后再自动恢复扫描。有效地扩大了雷达扫描跟踪区域,提高了同时进行高/低空攻击的能力。该雷达的信号处理机拥有4个处理单元,达到4000万次/秒的运算速度。数字雷达数据处理机有两个中心处理单元,每秒钟执行320万条指令。所有数据的接收和发送都通过MIL-STD-1553B通信总线。数字频率综合器作为雷达的主振器,具有宽频带、快速频率跳变及优良的电子抗干扰能力。
  不仅火控雷达性能有了一定提高,“不死鸟”导弹性能也得到了优化。
  AIM-54B是“不死鸟”导弹首个改进型号。主要改进之处是省却了液压冷却系统,成为一种无液体的导弹。该型号虽改善了可维护性,但导弹性能与基本型差不多,且研制费用昂贵,故未被美海军采用。
  AIM-54C是第二款改进型号,于1983年1月投产。其主要改进之处是:采用数字式电子组件、新型自动驾驶仪、固态器件收/发机、新型目标探测器,以及换用航空喷气公司的MK60MOD0固体火箭发动机,从而扩大了导弹的攻击范围,提高了抗电子干扰、目标识别、引信引爆性能,增强了对付远距集群目标、低空小目标、高空大机动目标的能力。
  AIM-54C导引头采用线性频率调制,使导引头在杂波干扰条件下对目标有较高的分辨率,同时由于对雷达天线罩的误差进行补偿,使导引头对目标的照射跟踪能力提高。导引头电子组件采用数字式程序处理器,并采用中/大规模集成电器。电路板容纳16层的15~20块基片的混合电路,提供自检功能,在发射前可对导弹各主要部件快速检测,提高了战备完好率。采用固态器件的收/发机,取代了原来的电子管式速调管。将原有1500个元件减少到800个。此外,导弹还改善了隔热保温技术,加装弹载加热器和冷却器,使电子组件的工作温度范围扩大为-54~ 125℃。
  AIM-54C的新型自动驾驶仪是一种捷联式惯性基准装置,用于中段制导。配合半主动雷达制导,通过伺服放大器带动4个液压作动筒驱动尾翼上的4个控制舵面。改善了导弹飞行弹道性能,提高了制导精度。
  该弹采用的新型无线电近炸引信,提高了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可靠性和引爆精度。
  优点与不足
  自从F-14服役以来,就一直以其机载远程截击系统所具备的远程多目标交战能力而著称于世。它第一次赋予了美国航母编队可靠的远程拦截能力,是苏联轰炸机挥之不去的梦魇。要知道,即便是F-15,也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获得了同时跟踪14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6个的能力。
  虽说F-14的机载雷达处于TWS工作模式时,可在不触发对方全向雷达告警设备(RWR)的情况下,在较远距离上引导“不死鸟”导弹隐蔽地发起攻击。但受到70年代的技术限制,“雄猫”的远距离多目标交战能力其实是有诸多限制的。
  “不死鸟”导弹发射前,先以AN/ AWG-9雷达的TWS模式分别锁定多个目标,解算出目标方位、高度、速度、导弹发射区与优先攻击顺序后发射导弹,其后AN/AWG-9波束仍以2秒1次的频率接触目标,轮流为每枚导弹提供目标位置,直到距目标16千米,开启导弹上的主动导引头为止。2秒1次的频率是保证中段指导精度的基础,而AN/AWG-9雷达的机械扫描天线的转动速度可是有限的。AN/AWG-9作一次范围最广的水平±65度、垂直8行的扫描,需要13秒的时间,为了保证2秒1次的接触频率,天线的扫描范围只能限制在水平±40°、垂直两行;或者水平±20°、垂直四行。显然,这只能涵盖很狭窄的空域,实战中很难有多个目标挤在这小片天空里。F-14必须将目标维持在扫描范围内,一旦目标逃出,导弹将无法及时修正弹道,当主动雷达导引头开启后,可能会找不到目标。
其他文献
送走了2016“黑天鹅”之年,2017年“过山车”一般的开局,似乎向全球的军事爱好者和观察家们宣示:这一年同样不会平静。  自从胜选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凭借其鲜明的个性和在社交平台上的口无遮拦,在国际政坛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特朗普风暴”:墨西哥修墙、炮轰F-35、“限穆令”以及由此引发的国内抗议和法律纠纷,国家安全顾问弗林的戏剧性辞职……一系列乱局,让世人在应接不暇之余,也领略到了这场“风暴”背
印度军火市场世界最忙  近年来,印度武器装备进口跃居世界首位,印度的军火市场行情猛涨,美国冲击着俄罗斯、以色列和法国等印度的传统武器供应商的地位,在这个南亚国家军事现代化进程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印度近期国防支出的主要份额是采购新型空中作战平台,未来两年的采购总额预计将超过150亿美元。美国公司目前在印度空军战斗机订单方面比俄罗斯更占优势,虽然失去了“中型多用途战机换装计划(MMRCA专案)”几十
身为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参谋长的刘亚楼,在协助林彪、罗荣桓出色地组织指挥了辽沈、平津战役之后,改任十四兵团司令员。挥师南下时,由于两大战役的连续运转,体缠沉疴,有过一段不长时间的北京休整养病。7月,病情稍有好转,即准备出发到汉口的兵团司令部迎接新的作战,忽然接到毛泽东召见的通知。  毛泽东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接见了刘亚楼。“主席,这个时候叫我,一定有重要任务吧?”刘亚楼敬礼后急切地问。  “你的感觉很敏
中航工业某型直升机完成旋翼折叠试验  直升机旋翼折叠是中航工业直升机所近年来攻克的关键技术之一。科研人员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2014年4月下旬,某型直升机旋翼折叠地面模拟试验圆满结束,标志着该型直升机完成重大的试验项目,可转入新的试验阶段。据参试人员介绍,从试验过程和结果分析,旋翼正常模式折叠/展开功能正常,故障模式折叠/展开功能正常,自动盘桨定位功能正常。试验从1月中旬启动,为满足试验需要,参试
提起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的DC系列运输机,那可是在航空史上声名显赫的一大家族。掰指头数数:DC-1/-2开创了现代民航客机之先河,劳苦功高的DC-3更是被誉为世纪经典,DC-4/-6/-7延续着螺旋桨客机的黄金时期,而DC-8/-9/-10则在大型喷气客机领域与波音的7X7系列长期抗衡……咦,夹在中间的DC-5跑哪儿去了呢?  别具一格的“小兄弟”  要找出DC家族中这位走失的“老五”,还得先从之
2014年8月4日,波音“放飞梦想”航空科普教育系列活动携手首都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举行青少年航空科普考察活动,近距离感受高效、复杂的机场运行体系。来自北京丰台区成寿寺打工子弟小学的波音少年们参加了此次航空科普活动,丰富暑期生活。暑假正值出游高峰,此项帮助青少年儿童通过直观考察机场,了解机场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与协同,并学习儿童乘机出行的相关小知识,以增进航空知识,保障暑期顺利
作为美国强大力量的象征,航母一贯是展现“山姆大叔”肌肉的急先锋。航母在扮演这一角色时,其最大助力就是舰上部署的各种用途的舰载机,特别是性能优异的舰载战斗机。在冷战白热化时代,美国海军的F-14“雄猫”舰载战斗机可谓是展现美国国力的头牌明星,尤其是随着阿汤哥《壮志凌云》的宣传,更让许多军事爱好者为“雄猫”痴迷。  正是F-14战斗机的风头一时无两,美国航母上的另一舰载机F/A-18“大黄蜂”战斗机一
在我国海军航空兵当中有一位传奇人物,他16岁参军,20岁选飞,21岁入朝作战。从陆军、空军到海军,从班长、飞行员到师长,他转战南北,多次荣立战功。离休后的他为青少年做革命传统报告3000多场,分文不收。他就是原北海舰队航空兵副参谋长姜凯。在青岛市民中,只要一提起姜凯,几乎无人不晓。  2012年新年前夕,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作为海军航空兵第一代飞行员的姜凯与本文作者畅谈新中国海军航空兵首次空战时
早在2010年5月18日,美国智库就公开发表了“空海一体战”的战役构想报告。报告指出,美军当前的作战行动面临着新兴的重大挑战,美军为了抵消新兴国家迅速增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需求一种全新的作战构想,又由于该战区以空海作战力量、太空及网络空间作战力量为主导,因此,美军将这一作战构想称为“空海一体战”,“空海一体战”(Airsea Battle)又译为“海空联合作战”,美军的报告解释“空海一体
建军90周年期问,记者走进青岛市北区某部队小区,采访了我国第一代舰载机特级飞行员、二等功臣、海军舰载航空兵某直升机团原副团长吕蕴兴。老首长身体硬朗,思维敏捷。谈起20世纪80年代两次在南太平洋打捞火箭数据舱时的情景,他感慨万千,思维敏捷,如数家珍一般地把我带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首次打捞火箭数据舱  1980年5月,一支飘扬着“八一”军旗的庞大海军编队出现在太平洋上,这是中国海军编队第一次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