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好奇世间所有名字的故事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01
  黄执中说过一句话:“我们还很年轻,但我们的判断太老。”还记得他的意思大概是指:我们非常温顺的就接受了周遭的一切规则,这种温顺有时就意味着一种懒惰,换言之就是好奇心和创造力的缺乏,是对既有思想方式的服从。带着这句话审视自己读过的书,做过的理解与判断,恍然发现自己曾经的狭隘。于是此篇文章,不如换个角度,换种思维,带着几分好奇,几分认真,聊聊《红楼梦》里的刘姥姥,不过于寥寥数语,抒发一些感想,无非是才疏学浅之人,从刘姥姥的故事里,窥见红楼一角罢了。
  一、第一人称世界里的主角
  言及《红楼梦》多数人想到的是“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是黛玉、宝玉、宝钗之辈或是湘云、王熙凤、贾母等人,毫无疑问他们是本书的主角,时至今日我也依然乐于与他人谈论其中青春、生命与情感的纠葛。然而在我们视线可及的范围边缘,刘姥姥也经历着她的悲欢离合。然而大多时候读者对于她都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感觉,是有意无意对她的忽视,这其实是人们对于文学艺术作品中普通人的共同态度。恰如那句“惊心动魄和九死一生不一定会击垮你,但是无奈和无聊会”,介于极端的好与坏之间,刘姥姥所代表的普通人处在一个最尴尬的位置,它是暧昧不清的混沌,处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往往让人们没有理由喜欢也没有理由讨厌,久而久之就成了对其的忽视。“生活是对艺术的模仿”,相对于柏拉图的“艺术是对生活的模仿”,英国剧作家和散文家王尔德曾这样针锋相对地写道。许多人向往文学、影视作品中的生活,因为那往往足够有趣、浪漫、冒险,那里的生活也永远富有生机,永远有一种让人继续探索的欲望。人们在其中寻找快感,不自觉地把自己带入主人公的生活,感受他们生活的酸甜苦辣。可反过来讲,恰如约翰巴斯说的那样:“波洛纽斯并不认为自己是《哈姆雷特》中的小人物,《哈姆雷特》完全可以从波洛纽斯的角度加以重写。”读者眼中的龙套,在自己第一人称的世界里其实都是主角,包括刘姥姥在内的《红楼梦》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在价值,纵是芥豆之微,其生命本身也自有万钧之力。
  二、植根于土地原野的篇章
  在《红楼梦》一书里,刘姥姥曾三进荣国府,第一回是因家道艰难,在冬天即将到来的情况下却面临着断炊的窘境。万般无奈下,只得“舍着老脸”到“候门深似海”的贾府去碰一碰。古人云“积贫起盗心”,刘姥姥无依无靠,虽是借贷,但不偷不抢也是难得。第二回进贾府,则是为了报恩,她在最时运不济之时得到了贾府的二十两银子,正所谓“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第六回),“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来年粮食多了些,蔬果也算是丰盛,刘姥姥并未忘记接济她的贾家,“并未敢卖”,送去贾府,“也算是我们的穷心”。本想送了瓜菜早些出城回家,没想到二奶奶留宿,贾母也正想找积古的老人說说话,投了这二人的缘,于是随之留下,有了信口编造的故事,有了大观园中插的满头鲜花,有了牙牌令,醉卧怡红院等令人捧腹的经典故事。第三次她走进的荣国府,已是“树倒猢狲散”,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亲朋好友唯恐避之不及,落井下石者也不在少数,而此时刘姥姥走进荣国府,伸出那双富有真情、温暖和道义的手,救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刘姥姥的生命价值也从知耻告贷、感恩送菜到重义救人,从卑微走向崇高,从被救到救人再到自我救赎,实现了生命价值的跃进。她粗俗,但懂得报恩,她出身贫寒草根,但也乐观淳朴。她深深植根于原野上的沃土,带着麦苗的清香味儿和庄稼人的汗味儿,她是中华民族最真实的生命体现。英国诗人济慈写道“美即真,真即美”,刘姥姥正是因为真实而富有美感,她的生命,何尝不是辽阔土地上动人的篇章?
  三、一段经历就是一个故事
  每一个名字、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个真实动人的故事,对小说作者曹雪芹也不例外。他享受过锦衣玉食的繁华生活,有着志存高远的理想,但他又像刘姥姥一样,置身于涵养中华文化最深沉土地的底层,也曾穷困潦倒,赊酒度日,懂得生活的艰辛。他不仅洞悉了林黛玉等人的生命、情感、理想和追求,也体察了刘姥姥的生存困境,明白现实的残酷。他的世界里有大观园的千姿百态,更有辽阔土地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线,却也关注刘姥姥、唱戏的十二个女孩、醉金刚倪二等人,记得看过一句小诗形容曹公:“通晓人情和世故,写尽皇亲和走卒”,他深刻洞悉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把自己最真切的体验、情感和认识按照艺术创作的规律通过自己所塑造的形象表现出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气质美如兰,才华腹比仙”之人用一卷《红楼梦》,展现了他的境界,留给我们无限的思索。
  “第一眼故事,第二眼经典,第三眼生活,第四眼自己。”这大概就是阅读《红楼梦》最直接的感受。我们在这里读到黛玉的“花谢花飞花满天”,也读到刘姥姥的“一头萝卜一头蒜”,无论俗雅,都因真实而富有魅力,都是我们审视人生与自我的一个角度,刘姥姥或是贾母都有着丰富的故事,都在这本书里展示着她们的本色。真实,也是生命美的一部分,身为读者,我们应学会以公允的态度对待所有角色,身为人,我们也应学习以平等的视角看待所有生命。
  你会不会好奇世间所有名字的故事?
其他文献
昨天还在向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以及约翰·科特(JOHN KOTTER)这样的西方管理大师求取真经,今天,《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国学经典已经摆在了很多企业家的案头。形形色色的总裁国学班更是身价不菲,学费动辄以万计。从历史的烟尘中走来的国学,似乎突然又焕发了青春的活力。  国学虽然依托中国千年历史而生,但最早被用于企业管理,却是在国土之外。有人曾对日本的发展进行过研
摘 要:本文以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花木兰”形象为切入点,对迪斯尼动画电影《木兰(Mulan)》中“花木兰”这一中国文化符号的运用和重构进行对比分析。迪斯尼借用中国民间传说,将本土文化的原材料进行市场和价值观层面的双重“改造”,从而使“他者”文化遭遇了身份改写。  关键词:木兰诗;迪士尼动画;身份改写;美国文化  作者简介:严静(1994-),女,汉族,江苏淮安人,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1  第一次接触到《氓》是在高中的语文课本里,当时尚幼,夹杂着稚气未脱的对爱情的懵懂与向往,只为诗中被抛弃女子的不幸遭遇而感到悲伤,并没有读出诗中暴露的更为深层的时代特征。随着年龄渐长,再读此诗,渐渐品出了别样的味道。  对于诗中的女子,我是充满了敬佩之情的。那样一个果敢的女子,冲破传统社会之下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叙事视角下林语堂英译古文小品研究”,2018-ZDJH-116。  摘 要:林语堂的《古文小品译英》体现了高超的翻译功底和老到的翻译技巧。本文以《桃花源记》林译本为例,结合Mona Baker的翻译叙事理论,从时空建构、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标示式建构和人物事件的再定位的四种叙事建构策略出发,分析林语堂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和形象的策略和技巧。  关键
摘 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本文以杨宪益和霍克斯的英译本为依据,分析第28回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影响,使读者在鉴赏过程中提高翻译能力。  关键詞:《红楼梦》;文化差异;翻译对比  作者简介:王妍(1991-),女,汉族,山东省人,天津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
摘 要:翻译是不同民族相互通讯交流,相互了解的工具。人类社会以世界所有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成就而发展。这些成就,以一个语言翻译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而进行交换。那么,翻译在人类社会前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维吾尔翻译文学;文学翻译;文学译丛;翻译  作者简介:如库艳木·麦提尼亚孜(1974.3-),女,维吾尔族,新疆人,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维吾尔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摘 要:中国彩灯文化历史悠久,在现如今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下,彩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公众一直关心的问题,处于川南地区的自贡市利用自贡灯会发展起了独具特色的彩灯产业,在传统民俗的彩灯上进行了传承与创新,形成了特有的彩灯文化产业。本文通过对自贡彩灯的特点分析,展望彩灯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民俗;自贡;彩灯;文化产业  作者简介:王娜(1994-),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四川理工学院16级研究生,研
摘 要:石黑一雄的第五部作品《上海孤儿》,一经出版就广受赞誉。作为一名流散作家,石黑一雄的作品大多展示了移民群体所遭受到的生存危机和文化冲突。本文采取文本细读的方法,试图详细解读班克斯从身份的缺失,到为追寻身份所作出的努力,以及最后重建新的杂糅身份。探讨作家石黑一雄对当代人类困境的反思,揭示他对失根人群的关怀精神。  关键词:石黑一雄;《上海孤儿》;身份追寻;生存困境  作者简介:余水秀(1991
基金项目:2017年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当代维吾尔族女性文学与女性文化研究,项目编号:TDSKQN1704,申请人:文且木·买合木提。  摘 要:哈丽旦·依斯拉音是当代人维吾尔文学长河中一位传奇的女作家。哈丽旦·依斯拉音在《鸿雁湖》、《轨道》、《买合图穆素拉》等爱情、社会道德、妇女意识、婚姻、家庭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里通过祖赫拉、阿斯娅和买合图穆素拉等妇女形象给我们展现了妇女们的复杂精神
摘 要:路遥的小说创作根植于故乡热土,展示了陕北特定的地域文化风貌。在小说《人生》中,他扎根于黄土高原,以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创作心理重点讲述了陕北的地域文化内涵,使小说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了小说的审美性和可读性,为研究陕北地区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路遥;《人生》;地域文化  作者简介:卜令欣(1996-),女,汉族,山东省泰安市人,辽宁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