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更是中国优秀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备受重视,也早已渗透在家庭及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在学校中对学生开展良好的孝文化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品德素质,也为学生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做出积极地贡献。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渗透孝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孝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上的渗透进行浅要分析。
关键词:孝道文化;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渗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5-0008-02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不仅是社会道德系统的奠基石,对于提升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孝文化也是学生成人和进行学习活动的根本。只有学生自身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的实现全面发展。初中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中渗透孝文化则成为了当前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中渗透孝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孝文化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在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孝文化教育是培养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提高道德素养的必然要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下,越来越多外来观念开始进入中学生的视野,在缺乏相对成熟的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加持下,种种不良价值观念在对中学生的思想和自身发展产生着重要的负面影响。而学校作为教育学生的主要场所,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优秀的人格特质,就需要借助孝文化的力量,在道德与法制课堂进行德育教育的基础上渗透孝文化知识,促使学生产生团结友爱、合作协助等思维意识与价值观念,并延伸到生活中,在家行孝道,在校尽爱心,在外传美德。
2.当前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渗透孝文化的现状
在当前的初中孝文化教育过程中,大多数学校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首先,对孝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大多数学校的教育机制仍然采用应试教育机制,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学生无法得到良好的孝文化知识的熏陶;其次,学校开展孝文化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部分学校尽管实现了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中渗透孝文化教育,但是采用的教学手段较为落后,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无法开展多层次的孝文化教学,从而导致学生接受知识过慢且较难理解深层含义,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
3.孝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上的渗透
(1)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中加大孝文化的宣传,形成浓厚的孝道氛围
孝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来的繁荣发展与传承过程中,除去对社会公众开展孝文化教育这一重要途径之外,离不开宣传的推动作用。因此,要想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中渗透孝文化教育,学校和教师就需要加大在课堂中对孝文化的宣传,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孝道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从而完成自主学习和探索活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制的教材中,关于孝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学生无法从中获取到更多的相关信息和知识。没有孝文化的知识来源,渗透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中渗透孝文化工作前,教师就需要将孝文化的相关知识通过教材副本或者是打印资料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其中包括孝文化的基础知识(如孝文化的来源、孝文化的发展过程、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化的意义、传承孝文化的原因)等方面,给学生提供接触孝文化知识的来源和途径,奠定学生进行孝文化学习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制第四单元《守护生命》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更好的宣传孝文化知识,在课堂中营造浓厚的孝道氛围,可以在班级内创建以“守护生命”为主题的孝道故事宣传栏,用来展示收集到的古今关于守护的孝道故事或者是优秀的视频故事,如(深呼吸,静静的与自己的心同在)、(守护父亲朱晓辉)等,引起学生的共鸣,强化学生对于孝文化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搜索、询问长辈、查阅文献等方式来收集与“守护”主题相关的孝道故事,在课堂中开展“故事分享会”,学生对自己收集到的故事进行朗读和解析,较为优秀的故事则在宣传栏中进行展出,从而提升学生对孝文化探索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孝文化的宣传。
(2)利用好多媒体的正确导向优势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动力,当前,越来越多的信息设备广泛进入各大校园和课堂,为教师的备课与教学提供了便利,同时也节省了时间,提升了教学效率,为学生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环境和来源。另一方面,当前的新闻媒体具备较强的时效性,能够对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良好的新闻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孝文化,从而形成正确的孝道思维;反之,负面的新闻则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不利影响,扭曲学生对于孝文化的看法,促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想意识。因此,教师要发挥出多媒体的正确导向作用,通过展示具备正能量的孝文化新闻或者播放相关视频来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为学生接触和学习孝文化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制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爱在家人间》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和故事,如播放《感动中国》中的人物事迹,“一个四川的小姑娘,家中父母雙亡,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去山里捡柴,爷爷奶奶生病之后竭尽全力的照顾他们,然后每天7点还要准时上学,学习成绩非常好”,“在一个单亲家庭里,男孩儿的母亲离开了他们,他和爸爸相依为命,但是爸爸由于意外导致下半身瘫痪,于是这个小男孩虽然仅仅只有12岁,但是却肩负起了照顾家庭照顾父亲的重担”等等,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无不彰显着家庭的爱,散发着孝文化的气息。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探索孝文化内容的兴趣,也能对学生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更能正确认识孝文化。
(3)积极开展孝道实践活动 无论是孝文化还是道德与法制教学内容都与社会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其诞生于社会,又通过公众行为回馈社会。在熟悉和掌握了孝文化的基础理论知识后,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一个实践过程和场所检验和落实孝文化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场所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家庭和社会环境。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为了教育学生尽其所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就需要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中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孝敬父母的活动,并鼓励学生自主去探索新型的孝道方式,让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生活小事开始,礼孝父母长辈,在言行中体现孝爱美德,让孝亲敬老成为自己一种生活习惯;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带领学生定时在社会环境中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孝道。
例如,教师在开展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下册《关爱他人》一课的教学时,需要布置课后孝文化作业,鼓励学生在家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主动承担家务,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等,同时做好《感恩德育作业》:一是为父母捶背、递茶;二是对父母常说问候话;三是经常主动做家务:四是给父母写封感恩书信;五是给父母制作礼物等,并把有关内容在课堂上分享。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艰辛,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在活动中将孝亲、敬老、感恩从认识上内化到具体的行为中;其次,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主动让座;带领学生去看望、帮助敬老院的老人;组织学生瞻仰烈士陵园,追思先烈爱国情思,深化爱国情结;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知大自然的无私馈赠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孝道行为,也能把感恩之情转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回报家长、回报老师、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4.总结
总而言之,孝文化教育是促进中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構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中,教师要探索多样化的孝文化渗透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接触和掌握相关孝文化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瑛.当前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23.
[2]耿金堂.浅谈对中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18(20):65-66.
[3]熊雪莲.中学语文教育中孝文化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47-48.
[4]曾晗,杨淞婷.中学加强孝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及实现路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4):17-18.
关键词:孝道文化;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渗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5-0008-02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不仅是社会道德系统的奠基石,对于提升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孝文化也是学生成人和进行学习活动的根本。只有学生自身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的实现全面发展。初中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中渗透孝文化则成为了当前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中渗透孝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孝文化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在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孝文化教育是培养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提高道德素养的必然要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下,越来越多外来观念开始进入中学生的视野,在缺乏相对成熟的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加持下,种种不良价值观念在对中学生的思想和自身发展产生着重要的负面影响。而学校作为教育学生的主要场所,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优秀的人格特质,就需要借助孝文化的力量,在道德与法制课堂进行德育教育的基础上渗透孝文化知识,促使学生产生团结友爱、合作协助等思维意识与价值观念,并延伸到生活中,在家行孝道,在校尽爱心,在外传美德。
2.当前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渗透孝文化的现状
在当前的初中孝文化教育过程中,大多数学校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首先,对孝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大多数学校的教育机制仍然采用应试教育机制,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学生无法得到良好的孝文化知识的熏陶;其次,学校开展孝文化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部分学校尽管实现了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中渗透孝文化教育,但是采用的教学手段较为落后,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无法开展多层次的孝文化教学,从而导致学生接受知识过慢且较难理解深层含义,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
3.孝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上的渗透
(1)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中加大孝文化的宣传,形成浓厚的孝道氛围
孝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来的繁荣发展与传承过程中,除去对社会公众开展孝文化教育这一重要途径之外,离不开宣传的推动作用。因此,要想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中渗透孝文化教育,学校和教师就需要加大在课堂中对孝文化的宣传,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孝道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从而完成自主学习和探索活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制的教材中,关于孝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学生无法从中获取到更多的相关信息和知识。没有孝文化的知识来源,渗透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中渗透孝文化工作前,教师就需要将孝文化的相关知识通过教材副本或者是打印资料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其中包括孝文化的基础知识(如孝文化的来源、孝文化的发展过程、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化的意义、传承孝文化的原因)等方面,给学生提供接触孝文化知识的来源和途径,奠定学生进行孝文化学习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制第四单元《守护生命》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更好的宣传孝文化知识,在课堂中营造浓厚的孝道氛围,可以在班级内创建以“守护生命”为主题的孝道故事宣传栏,用来展示收集到的古今关于守护的孝道故事或者是优秀的视频故事,如(深呼吸,静静的与自己的心同在)、(守护父亲朱晓辉)等,引起学生的共鸣,强化学生对于孝文化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搜索、询问长辈、查阅文献等方式来收集与“守护”主题相关的孝道故事,在课堂中开展“故事分享会”,学生对自己收集到的故事进行朗读和解析,较为优秀的故事则在宣传栏中进行展出,从而提升学生对孝文化探索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孝文化的宣传。
(2)利用好多媒体的正确导向优势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动力,当前,越来越多的信息设备广泛进入各大校园和课堂,为教师的备课与教学提供了便利,同时也节省了时间,提升了教学效率,为学生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环境和来源。另一方面,当前的新闻媒体具备较强的时效性,能够对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良好的新闻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孝文化,从而形成正确的孝道思维;反之,负面的新闻则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不利影响,扭曲学生对于孝文化的看法,促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想意识。因此,教师要发挥出多媒体的正确导向作用,通过展示具备正能量的孝文化新闻或者播放相关视频来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为学生接触和学习孝文化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制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爱在家人间》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和故事,如播放《感动中国》中的人物事迹,“一个四川的小姑娘,家中父母雙亡,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去山里捡柴,爷爷奶奶生病之后竭尽全力的照顾他们,然后每天7点还要准时上学,学习成绩非常好”,“在一个单亲家庭里,男孩儿的母亲离开了他们,他和爸爸相依为命,但是爸爸由于意外导致下半身瘫痪,于是这个小男孩虽然仅仅只有12岁,但是却肩负起了照顾家庭照顾父亲的重担”等等,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无不彰显着家庭的爱,散发着孝文化的气息。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探索孝文化内容的兴趣,也能对学生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更能正确认识孝文化。
(3)积极开展孝道实践活动 无论是孝文化还是道德与法制教学内容都与社会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其诞生于社会,又通过公众行为回馈社会。在熟悉和掌握了孝文化的基础理论知识后,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一个实践过程和场所检验和落实孝文化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场所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家庭和社会环境。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为了教育学生尽其所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就需要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中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孝敬父母的活动,并鼓励学生自主去探索新型的孝道方式,让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生活小事开始,礼孝父母长辈,在言行中体现孝爱美德,让孝亲敬老成为自己一种生活习惯;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带领学生定时在社会环境中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孝道。
例如,教师在开展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下册《关爱他人》一课的教学时,需要布置课后孝文化作业,鼓励学生在家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主动承担家务,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等,同时做好《感恩德育作业》:一是为父母捶背、递茶;二是对父母常说问候话;三是经常主动做家务:四是给父母写封感恩书信;五是给父母制作礼物等,并把有关内容在课堂上分享。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艰辛,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在活动中将孝亲、敬老、感恩从认识上内化到具体的行为中;其次,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主动让座;带领学生去看望、帮助敬老院的老人;组织学生瞻仰烈士陵园,追思先烈爱国情思,深化爱国情结;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知大自然的无私馈赠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孝道行为,也能把感恩之情转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回报家长、回报老师、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4.总结
总而言之,孝文化教育是促进中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構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中,教师要探索多样化的孝文化渗透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接触和掌握相关孝文化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瑛.当前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23.
[2]耿金堂.浅谈对中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18(20):65-66.
[3]熊雪莲.中学语文教育中孝文化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47-48.
[4]曾晗,杨淞婷.中学加强孝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及实现路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