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校诗人制度建设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an55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驻校诗人制度是进入21世纪才出现的新生事物,2004年首都师范大学开此先河,诗人江非成为首位驻校诗人。从此,驻校诗人制度在我国逐渐为人所知,并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已经有多所高校开展了驻校诗人项目。
  10年历程回顾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是国内首个推出驻校诗人制度的学术机构。人选从诗刊杂志社评选的上一年度“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奖诗人中遴选而出。其运作模式大致如下:驻校时间为期一年,与大学的学年同步;驻校期间学校提供住宿,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诗人入校时举行入驻仪式和诗歌作品朗诵会,离校时举办诗歌创作研讨会;驻校期间有数次与学生的讲座、交流,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料等资源,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驻校期间无硬性的创作、发表任务。
  首师大所遴选的驻校诗人均为45岁以下的青年诗人。至今的10位驻校诗人分别是江非、路也、李小洛、李轻松、邰筐、阿毛、王夫刚、徐俊国、宋晓杰、杨方,他们均为目前活跃在诗坛的60后或70后诗人,驻校时的平均年龄为38.4岁。这一特点与它和“华文青年诗人奖”的绑定有关,也与其扶持青年诗人成长、为青年诗人服务的定位有关。
  驻校诗人与所驻高校之间是一种双赢的关系。驻校诗人项目及诗人在高校的活动能够扩大高校的影响、提升高校的文化形象、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驻校诗人可以通过课堂、讲座、座谈等方式,为学生带来切身的创作经验、艺术心得,甚至提供创作上的具体指导。而从驻校诗人本身的成长来看,这些诗人平时大多在外地工作、生活,该项目为其提供一年在北京生活、创作、交流的机会,可谓难得。由于这些诗人还比较年轻,创作上正处于爬坡阶段,这同时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从成效来看,近些年他们一直在诗歌写作的现场,有着持续、旺盛的创造力,如研究者所指出的,“成活率很高”。
  两种模式互为补充
  中国人民大学自2010年秋开始实行驻校诗人制度,到2014年春分别有多多、蓝蓝、顾彬、陈黎四位诗人驻校。北京大学在2011年和2012年聘请诗人叶维廉和余光中驻校,北京师范大学也在不久前迎来了首位驻校诗人:欧阳江河。
  与首师大驻校诗人侧重“青年”不同,这几所高校所遴选的驻校诗人均成名已久,侧重“著名”,驻校时的平均年龄为63.7岁。这些驻校诗人还有“国际化”特征,其中有德国诗人、汉学家顾彬,有美籍华人叶维廉,而中国台湾地区诗人余光中、陈黎,中国大陆诗人多多、欧阳江河、蓝蓝也都已进入了“世界诗歌”的范畴。这种国际化趋向,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文化自信的增强、视野的开放等不无关系,也是使驻校诗人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的有益探索。
  从驻校期间知识的输入与输出来看,首师大的驻校诗人制度是双向的,既有输入也有输出,而人大、北大、北师大的驻校诗人制度则以输出为主;从讲座的深度和对校园文化可能的影响来看,后者更好;从驻校经历对诗人创作的影响来看,前者要更大;从“驻校诗人”这一称号的性质来看,前者对驻校诗人而言有一定实质性意义,兼有荣誉性,后者则以荣誉性为主。
  两种驻校诗人模式各有优长。首师大的模式着重于扶持青年诗人,为以后的诗歌发现、培养与储备可能的人才,人大等高校的模式目的是让当前一些具有标杆意义的诗人走进校园,发出诗歌的声音,展示当代诗歌所达到的水准。
  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展望
  如果以冷静、审视的眼光对当前的驻校诗人项目实施状况进行观察,可以看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关于首师大驻校诗人的人选,来自北方的诗人多,南方的少,70年代后期及80后诗人尚未有入选者,诗歌美学、风格上似乎过于强调某种一致性,而忽视了多元、活力、新锐。其他几所高校的驻校诗人项目,实行的时间较短,其连续性、稳定性有待观察。比如,人民大学四位驻校诗人之间间隔的时间分别为半年、一年、两年。其制度设计究竟是怎样的,有没有清晰的整体设计保障其有序运行?再如,北京大学前两位驻校诗人的聘期已满,之后并未有其他的诗人入驻,该项目是终止还是暂停了?这表明,驻校诗人在建章立制、规划设计,保障其规范性、连续性运行,更好地发挥作用等方面,还有不少空间。
  中国驻校诗人在未来的平稳发展,甚或扩大阵容是可以期待的。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公众的文明素质和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精神文化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诗歌作为一种最难以被功利化、物质化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的驻校诗人项目实践已经证明了其生命力与有效性,也必将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发挥更好的效应。
  驻校诗人制度的实质是拉近诗歌与高校的距离,让诗歌走进大学校园、走近大学学生,让大学校园充盈更为丰饶的诗情、诗意。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曾指出:“在日益世俗化的当代中国,最有可能热恋诗歌、愿意暂时脱离尘世的喧嚣、追求心灵的平静以及精神生活的充实的,无疑是大学生。因此,大学天然地成为创作、阐释、传播诗歌的沃土。”“除必要的课程外,我们可以借助驻校诗人制度、诗歌写作坊、诗社以及诗歌节等,让大学校园里洋溢着诗歌的芬香,借此养成一代人的精神与趣味。”大学,应该是最为纯粹、最具理想主义、高扬精神价值、拒绝世俗羁绊的地方,而这正与诗歌内在的自由品质相契合。大学应该拥有诗歌,诗歌也应该走进大学。驻校诗人制度正是这样一种建设性举措,其对当代诗歌创作水准的提高、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及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学分制收费改革后,预缴学费普涨现象不免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但更多的学生也能理解,认为能够增加自己选择课程的自主权,还是值得的。近日,《教育》旬刊记者对学分制收费改革对学生选课有何影响做了一系列调查和分析。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开大学、山东大学、西南大学、塔里木大学、赣南师范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等部分院校,调查范围为大学本科一年级至三年级的部分大学生。具体调查内容见下表。 
若干年后,拿出毕业照,老师的孜孜不倦的身影,同学间无拘无束的戏闹如电影一般在每个人的眼前浮过,每张照片就是一段厚重的历史,照片上的每个人都是一本厚厚的故事……因此,毕业照也好,毕业纪念册也好,重要的不在它们外表的光鲜,而在于它内在的厚重。作为学校来说,每一届学生都各有其特色,是一部光辉的篇章,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是一个传奇的故事。学生毕业时,不仅是要记录下他们的外表,更要记录下他们的故事。作为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承和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价值体系、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为一体的文化形态。和谐文化建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赋予了新的使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
《教育》旬刊:中国高校基金会现状如何?  谢维和: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在2009年对我国高校基金会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在所调查的1154所高校中,只有98所高校成立了基金会。高校基金会成立的时间普遍较短,除少数的几个高校在上世纪90年代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外,大部分高校基金会都是在2000年以后才成立。而在我国2300多所高校中,未成立教育基金会或没有专门负责募捐的机构的高校占了
当前,一些高校对实验室危险物质的管理以及相关制度的执行不容乐观。诸如危险物质专人负责;严格核实用量、实验后回收并统一处理;剧毒药品应锁至保险柜,配置的钥匙由两人同时管理;仪器必须定期检查、保养、检修等一些规定,往往是靠相关人员的自律和自觉。这样的松散管理和放任自流,无疑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也造成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案例分析:爆炸来袭  据相关媒体报道,4月30日9时许,江苏省南京理工大学一个废弃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是省属高校列为第一批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单位。按照省委教育实践领导小组的部署,在省委督导组的指导下,学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积极谋划、精心组织,抓好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把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边学边查边改  根据学校党委征求到的意见
前些天,刚刚出医院的32岁年轻教师石林一直在海口经济学院行政中心的办公室里忙碌着。在7月18日下午抗击超强台风“威尔逊”中,这位32岁的年轻教师为抢救图书、转移设备和保护评建工作的重要文件资料,被门硬生生地夹断了两根手指。而伤势稍稍稳定,他就立刻回到校园,投入到灾后重建一线,被同事称为“台风中的强者”。  不顾个人安危  海口经济学院即将迎接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所以尽管时值暑假,仍有一些
2019年12月,网剧《庆余年》热播,但挤牙膏式的更新频率在开播之初就遭到观众吐槽,“加更”的呼声日益高涨。于是原本为竞争对手的两家视频网站——腾讯视频和爱奇艺为满足观众的意愿,一起“加更”了,但并非免费更新,还取了个名号叫“VIP付费超前点播”,相当于VVIP。在此模式下,12月16日19:59前,VIP用户可专享限时5天折扣价,花50元就能在更新日比普通VIP用户多看6集。两家网站双双宣称,按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2012年,笔者接手学校公认一个的“问题班”。班内66个孩子中,26位是单亲家庭子女,6位由亲戚代管。他们寄宿在学校,大多冷漠、偏激、性格暴躁,学习不主动;以致全班士气低下,学风不浓,成绩一落千丈。由于常规管理方法不奏效,所以笔者便开始摸索起集体管理的新方法。最后是小组管理救活了班级,一
9月4日,福州大学迎来7000多名新生入学,各院系的迎新学长们各司其职,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各种服务,营造温馨入学环境。图为迎新现场学长为新生运送行李。  摄影报道/姜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