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扬与继承策略

来源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ywy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民族声乐在发扬和继承的过程中结合了不同民族的语言特点,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此同时,还加入了大量的优秀西方音乐元素。文章以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扬与继承的重要性进行开展,分析在发扬和继承中的问题,给出一些实施策略作为参考。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发扬与传承;实施策略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文化的底蕴,其中蕴含了种类多样又深厚的民族历史发展文化。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下,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已经有了新的发展成果。其中民族声乐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些民族特色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一、民族声乐艺术发扬与继承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民族声乐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在发扬与继承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发展理论依据。因此,在我国民族声乐发扬和继承的过程中,不仅仅要保留民族声乐艺术中的精髓,开发出更加具有意义的内容,还要对其的演唱方式和表演形式进行大胆的创新,参考西方表演艺术,改变以往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方式,实现在新时代里的深入传承。与此同时,在我国民族声乐的发扬与继承中,将中华传统美学和民族思想融入其中,彰显中国民族声乐的独特而又深刻的中心内涵。中国民族声乐更加注重语言声调的指引作用,以此来凸显民族语言的特色;声乐风格也可以彰显地域民族特点,通过演绎者表演风格的加入呈现出多样又具有民族个性的声乐艺术特色。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扬和继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民族声乐艺术发扬与继承中的问题
  (一)民族声乐理论研究不完善
  就目前而言,还存在着声乐理论研究不同的问题。首先,在实际的民族声乐发展实践中,虽然已经得到显著的效果,但背后的理论依据并不是很全面。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在进行民族声乐的教学中,缺乏高质量的教材参考,多数教师是依据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经验进行教学的,缺少对声乐艺术特点进行全面的理论研究,进而对民族声乐艺术的教学造成直接影响。其次,在发扬与继承过程中,缺少与网络技术的有效结合,存在着不良言论、片面认知,进而民族声乐艺术的发扬与实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需求存在差距,影响民族声乐艺术的发扬与继承。
  (二)民族声乐教育工作不系统
  当下民族声乐艺术传承过程中,教育工作本身就存在着不系统的问题。首先,民族声乐艺术的表演要做到音调准确、吐字清晰、真情流露,是具有科学标准的。但是在当下民族声乐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非声乐专业的教师,在民族声乐艺术标准不明确的情况下开展的教学活动,严重影响了民族声乐教学工作的质量。其次,这些民族声乐艺术的学习者,也缺少舞台实践的经验,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大多数人在学习民族声乐的过程中,在缺少专业的理论指导下,缺少舞台表演的机会,十分影响学习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
  (三)民族声乐艺术审美不大众
  在时代快速发展、社会经济飞速增长的背景下,大众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现在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了,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进行新的创作和改编。在当前的民族声乐作品进行品鉴欣赏时,很多的人会认为这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不应进行大众化的发展,审美标准存在差异性,造成民族声乐艺术在传播的过程中,相较于其他音乐作品更为困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标准进行大众化的改变,让其成为与时俱进的艺术表现形式,感染新时期的每一个人。
  三、民族声乐艺术的发扬与继承的策略
  (一)增强民族声乐艺术的理论建设
  建立完善的民族声乐艺术的理论依据是发扬和继承的重要基础。首先,相关部门要全面了解并深入分析传统民族声乐的演唱方式的科学性,作为一种与时代紧密结合的演唱形式,但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演唱方式一度受到社会的质疑和否定,认为它是演唱方式上的一种缺陷。但在现实中,民族声乐的演绎方式反映了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和审美标准,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中,是表现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环境,具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应当被充分认可和发扬,对其进行科学的理论研究。此外,要充分发挥传统民族声乐的包容,有效结合西方优秀的音乐元素,凸显自己独特民族文化特点,结合现代音乐的优势,协调促进自身的发扬。例如,当代摇滚音乐与华音阴老调融合交织,创造出新的声乐魅力,同时也为民族声乐的发扬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二)树立大众化民族声乐审美标准
  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中,人类的思想特征和日常生活发生了改变,对于美的欣赏和追求也与之发生改变,而对民族声乐的发展和传承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在民族声乐的传播过程中,需要根据其特点和形象结合现代化发展趋势再创作,符合大众化的审美标准,满足现代人的音乐追求。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在进行大众化和多样化的创造与改编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审美活动是由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所創造的,就审美来说,不同的人在看到、听到民族声乐时的感受不尽相同,只有认可民族文化的个性,才能真正符合审美主体的追求。以往的民族声乐艺术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系统和文化色彩,经过一系列多样的审美标准,并以此标准来增强自己的感染力。就审美主体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会不同的,尤其是加入现代文化,人们的审美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例如,一些人喜欢原创的民歌,而其他人则喜欢纯粹的美声唱法或流行歌曲。每个人对美感受本身就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的审美主观标准的一致的,欣赏美时所产生的心理活动与审美标准也是相一致的。因此,民族声乐艺术的不断创造与再创造,结合大众喜欢的标准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发扬和继承。
  (三)创新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技巧
  在进行民族声乐艺术表演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实现声乐表演艺术的大众化传播效果。首先,要理解歌词和配乐的创作时代背景,并加上现代人的审美追求,对词曲进行再创造,做到声情并茂,有感而唱。还可以去了解不同的声乐作品的特点,进行传统民族声乐的创新,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民族声乐的表演效果。 比如结合现代摇滚音乐, 对传统的民族声乐进行作品的创作改编, 不仅更符合年轻群体的接受心理, 也是对民族声乐艺术的一种创新探索。随着民族声乐艺术的创新与发展,通过新的创作和对传统声乐作品的再创造等方式,将这些民族声乐的优秀作品走向大众,从地方走向世界,使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实现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发扬。像沂蒙地区的红色民族声乐文化是无法复制的,是在特定的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产物,并不适合用现代文化发展方式进行传播。沂蒙地区是红色老革命地区其红色民族声乐文化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变革,以充分发挥其政治思想和教育功能,避免沦为商品经济的产物。目前,众所周知的红色革命歌曲的改编,将红色歌曲以现代潮流音乐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来,更加贴合音乐市场的需求。虽然这样民族声乐艺术的改编目的是让这些红色民族声乐更加具有丰富的变现力,与当下现代人代的审美追求相一致,但实施情况却与之不相同,还有一些红色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再创造,不仅没有提升传统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性,反而降低了它的欣赏价值和红色文化的内涵。这些非僧非俗的再创造的红色民族声乐艺术作品,不仅缺失了沂蒙地区的文化精神,还使这些体现思想感想和时代发展的民族声乐被商业气息所污染。显而易见,这样的艺术再创作和世俗的发展与沂蒙地区的红色民族声乐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相违背。所以,对于红色民族声乐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探索,我们要保持理性的认知和观念,不能过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满足现代音乐市场的需要,而是寻找红色民族声乐文化和现代音乐发展的衔接处,在沂蒙红色革命老区的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基础之上,开辟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   (四)推动我国民族声乐教育的普及
  民族声乐教育应当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以及更新的教育理念突破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最大程度的发扬与传播。比如,借助互联网平台,呈现民族声乐艺术中各种音乐风格、演绎特点,在不同表演者的演绎过程中,将对民族的情感融入其中,体现出民族声乐艺术的魅力,将其与世界艺术完美的融合到一起,从而推动民族音乐艺术更好地发展和传承。实际上,民族声乐教学是传承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根本,专业音乐院校在这方面将能够起到发展和传承的重要作用,而非专业院校同时也是发扬和传承,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国青年在民族声乐艺术方面的了解和挖掘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加大民族声乐艺術宣传力度刻不容缓。因此,在我国推进民族声乐艺术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各类高职院校都要考虑“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要培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杰出人才的民族声乐,应该知道如何更好地弘扬和继承中国声乐艺术,同时,不要忘记大胆创新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在明确的发展目标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民族声乐的认同和欣赏能力。再来,我们还应当采取“开放”的具体措施,通过其旋律、唱腔、意境等让世界人民认识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艺术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中西方声乐艺术交融与发展,从而利好我国民族声乐教育发展,将我国独特的民族声乐艺术带到世界舞台中央,带到世界各地。
  四、结语
  民族声乐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承载着发扬中华名族精神的伟大任务,我们在讨论民族声乐教学是应当结合新时代特点,对“原生态”的艺术进行保护、挖掘,并结合现代科技的手段应用,将民族声乐艺术的美感染到世界各地,让更多世界人民认识和了解民族声乐艺术,体现出民族声乐的独特的魅力,在新时代里发扬与继承。
  参考文献:
  [1]石尧尧.传统与创新——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理念的省思与构想[J].当代音乐,2020(12):15-17.
  [2]田雯雯.新时期民族声乐传播存在的困境及发展对策[J].四川戏剧,2021(02):117-119.
  [3]王小林.秧歌在民族声乐艺术中的融合探索与创新发展分析[J].音乐生活,2021(04):79-81.
  [4]陆伟,余志鹏.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借鉴[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12):153-155.
其他文献
摘要:前书写是学龄前儿童用笔及其他替代物,通过感知、涂写、涂画来模拟应用符号文字的方式,并运用图画图形、文字及其符号表达信息、交流思想、情感和经验的一种游戏和学习活动。在本文的论述中,作者注重从规范幼儿前书写习惯、培养幼儿前书写兴趣以及增强幼儿前书写技能三个方面论述,旨在促进幼儿前书写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大班幼儿;前书写能力;问题及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幼儿
期刊
摘要:人文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如今的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相一致。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文精神也逐渐成为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重要一项内容。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是其文明程度高低的表现,且历史学科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但现如今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只是机械式地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历史素材的挖掘也不到位。本文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展开
期刊
摘要: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初中学生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尤其是随着现代化教学的不断推进,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不过化学课堂中想要利用课本知识促进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提升相对困难,需要教师合理运用前沿教学手段和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初中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通过深度研究初中化学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创新意识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
期刊
摘要:在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各学科教师的研究重点。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侧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使其可以运用前后所学知识,自主破解学习疑惑,实现自我能力以及素养的全方位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立足实际,运用全新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更为深入的知识,实现他们综合能力以及素养的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
期刊
摘要:在我们学习指南的过程中,数学领域目标提出: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育建议方面,强调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注重探究过程,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我们可以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多个方面入手,帮助中班幼儿理解
期刊
摘要:为增强我国初中生的法律意识,使之拥有良好的文明守法行为,教育部为初中学段的学生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该学段的学生对社会充满好奇,但又不具备分辨能力,所以需要将法律意识的培养工作提升到其该有的重要位置,在初中生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护和引导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该科目没能与学生的生活做到较好的融合,本文主要围绕该问题,研究了该学科的教学现状,并提出几點提升初中生法治意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初中时期生物课程教学的基本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让学生在与实际生活关联较强的学科学习中提高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成长。为此,生物教师要让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位,从生物核心素养的几大内容细化切入,一一对应地完善教学模式,从而为生物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保证,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对策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升级创新,沟通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对双方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通过沟通不仅能增进双方之间的感情,还能加深印象与认识。在初中阶段,学生往往正处于在青春期时期,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对班级展开管理时,应该重视沟通的艺术,切实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自身的职责并不仅仅是日常的教学工作,还有日常管理班级的任务,因此积极利用良好的沟通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持续发展,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分析其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提出以发散性思维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策略,保障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展。本文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够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初中生核心素养培
期刊
摘要:语文是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最主要的课程之一,也是小学生在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路上的“指南针”。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指导小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从而在生活中更好地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学以致用。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是小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对学生其他知识的学习起铺垫作用。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不同阶段小学生语文学习培养的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