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oqing1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3.结合临县本土音乐,制定校本特色目标,对比感受西北民歌的特征
  主要教学内容
  1.《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2.音乐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特征,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教学难点:
  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学方法
  范唱法、听赏法、谈话法、分组讨论法等。
  相关准备
  多媒体设备、钢琴、《高亢的西北腔》课件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唱首歌曲,大家感知一下这首歌曲,
  并且告诉老师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歌曲?
  演唱《圪梁梁》引入民歌,介绍我国多民族文化,导入多彩的民歌。
  (1)介绍民歌、民歌的特点、类型
  在介绍民歌的特点如变异性时,就民歌《孟姜女调》和临县地方小调《光棍哭妻》让学生聆听,寻找相同点和异同点,从而以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对比,得出民歌的流传变异性,更深刻的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教学过程
  高亢的西北腔
  (一)《上去高山望平川》
  1.风格特点
  师:首先我们让我们走进青海,欣赏一首青海的“花儿”。听完后告诉我,这首民歌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哪里?
  生: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上下两个乐句的旋律线有何特点吗?
  生:上句由高而低,再由低而高,下句由低而高,再由高而低,回环往复
  师:一唱三叹,使奔放高亢的气势和沉郁顿挫的情怀融为一体,也使高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在流动的旋律中一览无余、直泻千里。
  2.采用了真假声结合的方式
  使歌曲显得格外地道朴实。另外这首歌曲寓意深刻,我们再来听一遍,大家想一想究竟蕴含了怎样的寓意和哲理呢?
  生: 好像在述说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受阻,
  生:揭露旧社会的封建势力及其旧礼教迫使人们美好生活的理想难以实现。
  师:说的很好,所以这首歌曲的情绪是如何的?深沉的。但是深沉中我们又感到了坚定的力量。鼓励人们对一切美好的事物,要勇敢地去追求、去实现。
  (二)《刨洋芋》
  1.简介
  师:接下来老师要带着大家去山西挖土豆了。你们听农民在地里一边劳动一边还有歌声传来。
  我们来感受下农民在劳作时心情是如何的?
  生:收获后喜悦的心情。
  2.思考歌词创作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特点
  生:歌词采用比兴的手法,先用“土溜溜的蚂蚱”作起兴,而后进入真正要表现的主题“刨洋芋”。用叙述刨洋芋的过程,抒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借景抒情。
  3.那在旋律上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唱一唱。(模唱)
  师:旋律可以分成几个短句呢?四个。
  那四个短句有何联系区别呢?
  生:都是以第一樂句旋律为基础,有的重复它,有的变化它。
  师:这种民间音乐创作手法就叫做合头换尾或是换头合尾。这种创作手法给人以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艺术美感。
  4.复听歌曲并请2名同学上台作表演,表现劳动的情景和收获的心情。
  5.听无伴奏女声合唱版的歌曲。
  (三)《脚夫调》
  1.最后我们再去陕西看一看,这里生活着一群特殊的人群“脚夫”。让我们听一听,当他们常年赶着牲口在黄土高原上行走时又是唱着什么歌曲。边聆听边体会脚夫赶脚时的心情是如何的?
  生:从歌词上听出寂寞惆怅、凄恻无助的心情。
  2.师:那从旋律上是如何体现的呢?歌曲上句旋律起伏较大,表现了脚夫激动的心情,下句则一起即伏,呈下行状态结束在了调式主音上,正是这种下行表现了一种低沉、压抑、愤懑的心情。
  3.歌手采用陕北方言,加了许多装饰音。
  三、总结
  欣赏了这三首歌曲我们知道了,由于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石峥嵘,蓝天下一望无际的黄色土地,自然环境恶劣。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向大自然作斗争,所以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又带着严峻和深沉。
  四、拓展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三首西北民歌,接下来是民歌展示环节,教师教学生跳舞,跟着音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起唱,一起跳。
  五、小结
  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这些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希望同学们能对民歌感兴趣,对祖国的民族文化有感情,肩负起继承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要知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其他文献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初中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中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其担负着继承与创新的使命,故教好文言文至关重要。  一、初中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首先,弘扬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国家意识的体现,而文言文是承载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形式。自“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如何处理 “收”与“放”的问题。老师们往往知道应给学生自我展示(含阅读讨论、板书练习和动手实践等)的时间,但在教学实践中总因课时紧张、内容太多、怕对知识讲解有遗漏、对学生知识掌握的不放心等多种原因,减少甚至取消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和时间。本人在教学中也常常遇到类似的问题。最近的一次课堂教学实践,让我获得了一点体会。  小学数学第10册《长方体的认识》,如按常规备课,应按“复
期刊
在和很多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中,总是听到这样的话: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这句话除了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感叹,还有对孩子德育的感叹。其实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品行的优劣却决定他的一生。对社会而言也是更需要品德高尚的人,所以我认为德育教育应作为教育的核心。  数学课上的德育教育。前段时间去参加了教材培训,在听一位老师的《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是认识人民幣的第一课,这位老师先给孩子们介绍了各国的
期刊
离园活动是指幼儿园正常教学活动结束后,幼儿等待家长接走到离开幼儿园的这一段时间。离园环节是比较散乱无序的一个环节,这无形中破坏了幼儿园在家长心中的形象,也不利于对幼儿的有效管理,因此需要教师设计开展有效的离园活动来保证离园环节的秩序和教育目标。  一、开展离园活动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幼儿的离园活动也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教
期刊
近年来,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山区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践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应以了解班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为前提,教师坚持应用因材施教以及培优辅差的教学方法,以此缓解不容乐观的英语教学现状,全面优化英语教学质量,同时,小学生的英语水平会相应提高。  一、培优辅差理论介绍  所谓培优辅差,指的是根据学生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并对教学效果客观评价。培优辅差教学策略能够为不同学生提供所需的学习需要,并以遵
期刊
从教育部于2014年3月引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结合学校开展的重点德育课题《基于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美术科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尝试在实践中整合社区资源的具有美术特色的课程,多维度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以正确的方式打开开发利用社区美术教育资源  1.通过“请进来”美术课堂教学途径,开发利用社
期刊
叶圣陶曾说过:“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对于孩子来说,能够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老师的爱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理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我们幼儿教师来说,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最直接有效的和孩子交往的方式就是融入他们,做他们的好朋友。  有一次户外活动时,张益嘉跑来问我:“老师
期刊
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玩具和结构材料进行的一种创造性造型活动。在游戏中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培养细心、耐心、恒心等优良个性品质。还能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规则意识、自制能力、动手能力、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等。如何更好地支持大班幼儿自发的结构游戏,使幼儿从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呢?通过研究,总结以下大班开展自发性结构游戏的方法。  一、提供充足的材料、场地及游戏时间,支持幼儿结构
期刊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 不只在教学技术和手段的信息化上, 更为重要的是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全面信息化, 最终实现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上, 这正是教育信息化的实质。  教育信息化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教育环境的
期刊
在“我在马路边”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去马路边观察及和爸爸妈妈外出时认识了不少常见的交通标志图案及名称。因此我们开展了“马路上的交通标志”这一集体活动,设计给交通标志分类的环节,提升孩子的经验。交通标志就在孩子生活的周围,此活动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孩子能关心周围生活,体验各种交通标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乐于去遵守。并通过对交通标志的了解、认识之后,进行经验迁移,自己来为周围生活中的一些地方设计各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