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ECF方案联合射频热疗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zhe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改良ECF(mECF)方案联合射频热疗治疗胃癌腹膜转移(GCP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GCPM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mECF方案(表柔比星50 mg·m-2,静脉给药,第1日+顺铂60 mg·m-2,腹腔灌注,第1日+卡培他滨1000 mg·m-2po bid,第1~14日)化疗4个周期,21 d为一个治疗周期.治疗组在mECF方案基础上给予腹部射频热疗.治疗4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通过卡氏功能评分(KPS)和疼痛数值量表(NRS)评价临床获益情况,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27%(8/30)和53%(16/30),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KPS高于对照组[(73.5±8.6)分vs.(69.0±7.2)分)],NRS评分低于对照组[(2.0±1.1)分vs.(3.4±1.8)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Ⅲ~Ⅳ级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7%(8/30)、23%(7/30)和20%(6/30)、20%(6/30),2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ECF方案化疗联合射频热疗治疗GCPM疗效优于单纯mECF方案化疗,且Ⅲ~Ⅳ级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监管科学发展,我国监管科学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已初步形成,新监管态势将会对药品监管人员提出新的和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研究监管科学的本质和新时代下监管科学功能和特点,结合国外对药品监管科学人才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人才重点培养方向以及具体实践内容,为我国监管科学人才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提出建议.
1985年我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1-2].三十多年来,我国政府,特别是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3].吴尊友[2]对中国艾滋病防治模式的变化做了三个阶段的划分.第一阶段(1985-1994年),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工作基本没有开展.从第二阶段(1995-2003年)开始,针对部分高危人群开展了艾滋病预防干预的试点工作.第三阶段(2004-至今),大规模的预防干预措施开始落实,特别是针对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
社会组织依据其自身特点和优势,在艾滋病社会防治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1].2015年7月国家建立“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用于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2].五年来,云南省在项目管理机制和社会组织扶持等方面开展探索,在既往的工作基础上进行强化培训和提升,形成了以云南省防治艾滋病局为核心,各级防治艾滋病办公室为支撑的行政支持体系和以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指导的技术支持体系,在进行项目管理实践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为推动中国药品注册申报资料递交标准与国际接轨,提高药品注册和审评审批效率,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国ICH M4模块一文件制定及实施的关键考虑.通过梳理分析国外先进监管机构M4模块一文件特点,基于药品注册申报科学高效管理的考量,制定形成中国M4模块一文件的要求.与ICH M4中涉及药物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技术资料的其他4个模块相比,M4模块一是中国行政管理要求的文件和信息,应当体现产品信息和申请信息两大方面,其中产品信息涉及说明书、质量标准、临床试验方案、检查检验信息、药物警戒计划等内容;申请信息涉及申请状态
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是我国当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新发感染和传播的最主要群体之一[1].近年来,MSM HIV感染率从2011年的4.4%上升到2020年的13.5%[2-4].由于目前并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HIV感染,所以对MSM实施有效的监测和干预措施是预防和控制MSM中HIV感染的最重要方式.如何做好MSM艾滋病监测干预,成为遏制和减少艾滋病在MSM中传播蔓延的一项紧迫工作
目的 研究创新药物疗效风险分担协议的应用经验,为我国创新药医保准入中引入疗效风险分担协议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西班牙以及中国台湾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软件建立114个协议的基本信息库和协议核心要素库,从协议的适应证分布情况、协议类型、实施维度、监测指标、数据来源与风险分担措施六个指标对样本进行分析.结果 114个协议样本涉及129个适应证,其中110个适应证属于抗肿瘤治疗领域,占样本85.3%.基于结果付款(PbR)协议、基于证据发展的报销协议和附条件的连续治疗协议分别占比64.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联合α-酮酸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疗效,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将80例CK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谷胱甘肽(每次4片,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α-酮酸(每次4~8片,每日3次),2组均治疗6个月.评估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检测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红蛋白(Hb)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目的 观察利福平的肝药酶诱导作用对右美托咪定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肺大疱手术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经利福平治疗9~12个月拟行结核性肺纤维板剥脱术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2组均采用全身麻醉,右美托咪定0.2 μg·kg-1·h-1静脉输注10 min后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予1.7%七氟烷吸入,瑞芬太尼0.2 μg·kg-1·min-1、右美托咪定0.2 μg·kg-1·h-1静脉维持.采用序贯法测定右美托咪定抑制插管应激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C50)及其95%置信区间(CI).观察2组平均动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胸腹腔镜术后静脉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全身麻醉胸腹腔镜手术后使用氢吗啡酮复合氟比洛芬酯或氢吗啡酮复合右美托咪定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患者资料,共纳入患者70例,右美托咪定组34例,氟比洛芬酯组36例.镇痛液配方右美托咪定组和氟比洛芬酯组分别为右美托咪定2 μg·kg-1或氟比洛芬酯3.0 mg·kg-1复合氢吗啡酮0.12 mg·kg-1和托烷司琼8.96 mg.评估2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行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双侧胸横肌平面(TTP)阻滞对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身麻醉(全麻)组(C组)、0.375%罗哌卡因TTP阻滞联合全麻组(R1组)及0.25%罗哌卡因TTP阻滞联合全麻组(R2组),每组20例.气管插管后,R1组和R2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TP阻滞,每侧分别注入0.375%或0.25%罗哌卡因20 mL,C组未行阻滞操作.3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术后均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记录3组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