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展开和深入,我们意识到新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围绕这一核心理念展开数学教学。如何把握好这一理念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对新教材使用的“灵活”化
  数学教师要依靠数学教材从事教学活动。而新课标下的教材具有知识结构层次少,内容与作业量少,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内容少,而要求学生理解和探索的内容多的特点。这就使得教师绝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例如在对“估算”的教学中,教师应安排学生亲自进行调查、测量,得到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素材。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让学生发现、理解、归纳问题,直到最后解决问题。实际上,新教材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高了,因此要求教师对教材深入理解并创造性地进行深加工,灵活多变地使用教材,充分体现新教材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数学教学课堂“生动”化
  课堂是实施数学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所以要把单纯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和合作学习。数学活动包括数学游戏、数学模型制作、数学实际调查、问题探究等,也包括撰写调查报告,数学小论文及数学问题的小组讨论和争鸣。在实施这些活动时应尽可能让学生主动进行。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主导者。其主导作用体现在促进学生发挥主动精神,引导学生在体验知识的过程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数学教学课堂“问题”化
  对于问题,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在谈到数学教育时指出:“我坚信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希望作为教师,无论在讲台上,在讨论班里,还是在我们写的书或文章里,要反复强调这一点。要训练学生成为比我们更强的问题提出者和问题解决者。”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关键,它应符合以下两点:(1)创设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乐意接受问题的挑战。(2)由于学生思考数学问题更倾向于依赖直观具体的东西作支撑,因此创设的问题应具有“生活化”。这样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另外应注意:教师只需创设情境,而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由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归纳、总结,最终获取知识。通过这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其感到“我也能”,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新课标教学过程中的“人性化”
  新课标要求“情感”教学,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对知识怀有感情,使本来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人性化”。正如有人所说:“教育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数学教学中倡导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充分自由的思考,充分张扬个性。要尽量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看法多鼓励而不要轻易否定。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要分层次要求,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使每个学生在他的最近发展区发展。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让他们享受到“跳一跳摘到桃”的喜悦,增强其学习数学的自信。教师还应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理念。积极、健康的情感与态度也促进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使师生真正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育者,应立足于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力求在数学教学中使知识技能与能力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而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在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需要。创新是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人,很难在人才竞争剧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立足,更不要说发展了。而学校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所以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加以突破。在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在电工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方面的知识,提高能力,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的内容。因此,教师在电工课教学中要认真学习电工电子课教学大纲,掌握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要求;要仔细研究教材,深刻透彻地理解教材的内容。  关键词:电工课 教学改革 探索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使每一节课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付出很多的劳动,当好一名教师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但
期刊
摘要:数学不仅是我们进行学习和研究的基础,而且是一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工具。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
期刊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尽管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探究阅读教学模式,注重阅读课程的设置及材料的精选,然而,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概括文章中心不全面;猜测词语或脱离语境,或望文生义;逻辑推理不严密等。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重教师的导向作用而轻学生的主体性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其后果造成了不少学生将学习视为苦刑,或因学习一时落后而
期刊
摘要:学生只有形成有关的心智技能,才能在获得知识经验的同时,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关键词:心智技能 物质活动 物质化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使他们掌握有关的概念、原理,同时要教授心智技能,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策略,形成有关的心智技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形成和发展能力,才能在获得知识经验的同时,学会创造性地解决
期刊
数学是研究空间数量和空间图形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而“数”是“形”的量化体现, “形”是“数”的直观表示,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说:“数形本是两依依,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相助双翼飞。”因此,数形结合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条基本思想和策略。  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对
期刊
在力学问题中,对所研究的对象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力的分解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因此,使学生掌握力的分解方法和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力的分解虽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但并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具体方法。学生做题困难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国因:一方面是由于数学三角函数知识滞后;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刚接触矢量运算,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理解不够,运用不熟;第三方面是由于学生不会数理结合解决物理
期刊
摘要:劳动出版社第四版《电工学》第一、二单元的教学很容易沿循《物理》电磁学部分的老路,体现不出《电工学》的特色来。本文试图从两门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概念定律的理解、实验与实训的不同等方面来探讨其不同点,从而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更好的完成《电工学》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教学目的 学科内容 概念定律 实验实训    笔者从事技工学校物理教学多年,养成了重概念、原理,轻实践、应用;重知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责任。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更不能墨守成规,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健康的写作个性,使每个学生独特的创新能力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我们的学生作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呢?笔者就本人多年初中作文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乐于创新  首先要打消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神秘感,引导学生平
期刊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场深刻变革,新课标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与突破。新课改的任务就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中小学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教师转变角色,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改变教师的课堂专业活动方式,由以往单纯的说教者转变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