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的障碍及对策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yuy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三年级已步入中年级阶段,应用题内容广泛,信息量增多,结构复杂,解题步骤变多,不同的数量交织在一起,学生解题必须经过多重分析、概括才能确定解题方法,所以小学生在应用题的学习过程中,困惑更多,困难更大。再加上小学生因没有社会阅历和对现实生活更多的体验,对应用题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作者立足实践理性分析了小学三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的障碍,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实用对策。
  关键词: 小学三年级 应用题教学 障碍 对策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小学三年级应用题内容广泛,信息量增多,结构复杂,解题步骤变多,不同的数量交织在一起,学生解题必须经过多重分析、概括才能确定解题方法,所以小学生在应用题的学习过程中,困惑更多,困难更大。再加上小学生因没有社会阅历和对现实生活更多的体验,对应用题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一线教师普遍感慨,无论怎么讲,学生都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笔者立足自身教学实践,初步作了分析与探究。
  一、实践中小学三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的主要障碍
  (一)客观原因
  1.题目结构和叙述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能力
  应用题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它反映了数学事实中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它又是实际生活事例的抽象化。有的数量作为“已知条件”提供给学生,有的数量则成为“所求问题”,需要学生根据数量间的关系,通过思维活动(有的时候是复杂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那么,如果应用题的题材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是学生熟悉的内容,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对应用题的畏惧心理就会减轻。题目结构和叙述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当题目的结构与事件发生的顺序一致时,解答起来就比较容易,反之,当题目结构与事件的发展顺序相反时,那么理解就比较困难。
  例1:“某山上有135只猴子,比野鸡多65只,野鸡有多少只?”这是应用题的一种反叙形式,需要学生把“比野鸡多65只”转化为“野鸡比猴子少了65只”,把它重新整理为顺向思维题,这种“反叙题”便迎刃而解了。
  2.生活经验不足认知程度不高给小学生造成解答应用题的困难
  每个学生的知识面和智力、情商的发展是不一致的,加上有些应用题又超出学生的生活实际体验和知识程度,因此他们对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有理解性障碍。
  例2:年月日知识中,计算经过的时间,对于一些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6月1日到6月5日学生可以用扳手指的方法解决。但是教材21页有这样一道题目:下面是云岗小学红领巾试验田几种农作物播种和收割的时间记录。算出每种农作物的生长期各是多少天?
  实践中笔者发现要顺利解答本题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颇不容易,一是学生对农作物的生长期不了解;二是对于学生来说跨越很多个月计算天数确实没有在生活中接触过;三是对于大小月的天数必须烂熟于心。
  (二)主观原因
  学生在审题时有注意力的分配,主观能动性,也就是思维的积极性和倾向性。思维的可逆性和独立性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解题能力。
  1.视觉注意力障碍
  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往往凭着经验对题目的审视一闪而过,走马观花便匆忙下手,浮躁的心理使他们内心烦躁不安,总做错题,不是数字抄错就是看错数量关系。
  2.听觉注意力障碍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抗干扰能力是很弱的,同桌的嬉笑声,送水工的开门声,同学的笔盒落地声……这一切都会干扰到学生,学生很难抗拒这些干扰和诱惑。
  由于上述障碍,小学三年级学生解答应用题时极易出现审题错误、数量关系理解错误、计算错误、数字抄写错误等。
  二、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应用题解决能力的对策
  (一)强化审题思维训练及还原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
  例1中理顺了思维方式,变“反叙题”为“顺向题”后,该应用题就迎刃而解了。例2中首先就要“改头换面”,把农作物生长期换成爸爸出差这种熟悉的场景,对于日子是怎么过的要有现实经验或模拟经验,时间是往后一天天过的,让学生举例说明。然后分段计算每个月的天数并累加。这样就把一道生僻的综合应用题用小步子政策像庖丁解牛般逐个击破。
  (二)课堂强化学生的视觉、听觉注意力
  课堂上针对小学生视觉注意力障碍,笔者通常是这样训练的:除了划关键句,圈重点词外,常常进行题组对比训练。例如在学习完平均数应用题后进行题组对比练习:
  (1)一艘货轮,第一天航行80千米,第二天航行90千米,第三天航行100千米,平均每天航行多少千米?
  (2)一艘货轮,第一天航行80千米,第二天和第三天都航行110千米,平均每天航行多少千米?
  (3)一艘货轮,第一天航行80千米,第二天上午航行60千米,下午航行50千米,平均每天航行多少千米?
  (4)一艘货轮,第一天航行80千米,第二天和第三天共航行190千米,平均每天航行多少千米?
  (5)一艘货轮,前两天航行180千米,后三天航行290千米,平均每天航行多少千米?
  (6)一艘货轮,前两天航行181千米,第三天航行290千米,平均每天航行多少千米?
  看似类似的题目,其中的数量关系千差万别,这样的题组训练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视觉注意力,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开拓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更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尊重并缩小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通过分析比较,寻异求同,抽取题目的本质属性,使之与其他属性分开,又将同类题目的相同属性结合起来,抽象概括出每类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
  课堂上针对小学生听觉注意力障碍,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只要做出小小的改变就会有很大的收获。比如在三年级乘法应用题中,可以根据条件想问题,但是出题形式是听的方式,老师说:一页上有21行,每行27个字,可以提什么问题。在除法应用题中可以听条件:一共有224本书,有2个书架,让学生回答老师说了什么。为了防止有些学生滥竽充数,可以让学生把问题写在本子上。这样的训练不仅克服了学生注意力涣散、不耐心思考的毛病,还抗拒了干扰,集中了注意力,使解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把握应用题解答的关键部分——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应用题解答的关键部分,分析数量关系也是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要求在已知条件和需求目标中间寻找空隙和差距,通过合理联想、类比和交换,确定数量关系。
  (四)逐步建立数学模型并求得结果
  在理解应用题题意的基础上,综合应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方法,寻找科学的解题思路,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将试卷上的实际问题简单化和符号化,即尽量把应用题转化为一个比较熟悉而又相对简单的问题,将问题中的数量和数量关系用字母符号表示出来。这样一个应用题就转化成为一个比较熟悉的纯数学问题,即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后,按照拟订的计划推理、计算、求解,得到结果。
  (五)确定最佳解题策略
  解题后对当前策略的执行情况、问题向目标的进展情况、解答的有效性等做出评估,确定该解题策略是否可行,是否最佳,此阶段还包括求得答案后将结果返回到应用题实际情景中,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是否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 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方法多种多样,文章提出:明确教学目标;抓知识的形成;抓课堂练习,精讲精练;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等。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  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是一个重要课题。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授课教师都有自己的见解,依据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但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培养学生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精神科病房中的运用.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病房收治的93例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常规组与康复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结果:康复组依从性高
兴趣是人们学习成功的秘诀,兴趣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泉源,兴趣是人们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数学跟语文等其他科目相比,常常因枯燥无味而不受学生喜欢,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素质都还不够健全,如果让他们学一种他们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学习数学感到厌烦。  我担任的是大同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老师。我发现好奇、好动、容易走神是低年级
教育心理学指出,数学阅读能力是阅读主体根据已有旧知,在一定阅读动机的驱使下,依托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将文字语言转变成数学符号语言,并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能力。听名师上数学课,感觉名师对数学阅读非常重视,借鉴名师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读书,培养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有师易,无师难”局面的一个重要手段,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
数学课本中的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对例题合理地分析和解读成了每位教师的基本功.教师不能单纯地教例题,而应该从学生的学出发,用例题来教,方能显现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uhe decoction on the behavior and levels of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s in different brain regions in a depression rat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探究式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对活用资源,开展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进行了研究,希望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 活用资源 小学数学教学 探究式教学  1.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方种教学资源,如教材、课外读物、多媒体、互联网教学等,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9月22日,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绿色发展研讨会在山西省运城市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主办,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民丰收节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研讨乡村绿色发展的路径与举措,为进一步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实现农村地区全面可持续发展集聚智慧和力量。  专家认为,绿色已成为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主旋律,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期刊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成长进步、整体发展出发,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了解学生的感知能力、接受能力,创新教学策略、整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创设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乐园,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会必要的数学技能,使学生学会学习、科学学习、乐于学习,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关
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军政大学四川省校史研究会和成都市校史研究会,于7月29日联合召集在蓉的“两会”常务理事、正副秘书长学习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研究了如何将校史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