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绕老母煮饭香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bin1986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梦中的场景是在老家的土炕上,大家正等待着吃饭。还是那盘熟悉的灶台,热气氤氲。母亲依旧坐在灶口前的小凳子上,一如既往地慈祥安逸。
  
  这顿饭,我们都没有多说话。我默默地吃,母亲默默地舀,父亲默默地在一旁端详。在这静谧的氛围里,我感受到了父母对我浓浓的爱意。
  
  平日早起,总要经过一番挣扎,谁不想在温暖的被窝里多待片刻?可今早起来,却是难得的惬意,我在一种温馨的氛围中醒来。今早做梦,梦境的背景是我老家的旧房子,梦中清晰可见的有我的母亲、父亲,其余人只如一些影子。梦中的场景是在老家的土炕上,大家正等待着吃饭。还是那盘熟悉的灶台,热气氤氲。母亲依旧坐在灶口前的小凳子上,一如既往地慈祥安逸。她一手拉着风箱一手拨弄着灶中的火焰,脸庞被炉火映红。饭香一阵阵袭来,这是再熟悉不过的老家除夕团圆饭——猪肉勾鸡。我不得不使劲咽下口水,可肠胃似乎实在等不及了,不断地提醒着全身各个兴奋灶。此刻,只有一个意念,快点开饭、快点开饭。母亲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挪动着她那一双裹足的小脚,慢慢地站了起来。母亲要去提起锅盖,我似乎有点担心。就在母亲提起锅盖的瞬间,一阵声响……闹表响了,我醒了。实在有些遗憾,不过鼻腔里似乎还保留着梦中的饭香。
  一整天,老家的饭香、母亲的影子始终萦绕在我身边。我的食欲呈现出少有的强烈,早饭吃了许多,还未至中午,饥饿感又阵阵涌来。安静下来,我忽然意识到,看来我是又想吃母亲亲手做的老家饭菜啦。
  于是主动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告知晚上要和二位老人一起吃饭。
  正是阴历年底,一下午事情不断,直至晚六点半才算忙完。从我家到母亲住处约需三十分钟以上车程,这时比白天约定的吃饭时间已晚了半个多小时,我迫不及待地乘上了去往母亲家的车。车子当然是平常的速度,我却觉得慢了许多。口水再次潜至舌底,我一次次使劲地咽下,仿佛已闻到了母亲厨房里飘来的饭香。
  其实,母亲做的饭并不都是可口的。我从出生至1979年上学离开父母的这十几年间,从未离开过家,母亲也从未离开过我们一天,每日三餐,均是母亲制作。猪肉勾鸡在我离家前并未吃过几顿,不过在每年过年时才有幸享得。也只有过年时,全家人才有理由奢侈一下。所以,对这顿有肉的饭菜,从家长至孩子均怀有一种神圣的感觉。母亲做得认真,先将菜刀、案板等几件厨具清洗干净,再将在凉房冰冻了多日的猪肉、鸡肉一早便取回家化冰。今日的炉灶格外地多加了一些燃料,以使屋里温度比平日提高一些。一方面冻肉可化得快一些,另一方面全家人会觉得更暖和一些。在切割的过程中,母亲像是在加工一件工艺品,鸡肉切多大的块、猪肉切多大的丁,好像有严格的尺寸。其实,要切多少块,母亲大概在心里也算计好了,她要按著全家人口来计数。一人几块必须在入锅前就安排好,因为多一块或少一块对每个孩子来说那是件顶大的事情。饭熟后,我们一群孩子的眼睛既盯着自己的那一碗,也盯着其他兄弟姊妹的饭碗,只怕自己比别人少了一块。母亲在舀菜时,会格外小心翼翼,她要维护这顿年夜饭的公正,她要让这一碗肉菜发挥出最重要的节日作用。这日,母亲也破例允许父亲喝点酒,甚至还主动为父亲烫酒并斟上。母亲是这个贫穷家庭欢乐的主要源泉,在我十四五岁后,已不再为我碗里的肉块多少斤斤计较了,我的注意力放在了母亲的碗里。母亲的一碗,几乎无肉,不过是锅底最后的一点肉汤及一些辅菜,如土豆、粉条之类。想到、说到、见到母亲时,我的眼睛每每湿润,大概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母亲给我们做的饭,其实多数不好下咽。这倒不是母亲手艺不行,而是原材料实在糟糕。主食不过是少量的玉米、高粱、糜子米,副食只有土豆、胡萝卜、白菜、粗盐。更准确点说,那时农村吃饭,其实根本不分主食、副食。一顿饭一般不过是制作一锅单一的食物。如早晨一锅粥、中午一锅土豆、晚上又是一锅粥,如此,循环反复,以至无穷。
  看着我们一个个面黄肌瘦,母亲的心里不能不焦虑。于是,便想着法儿拿这有限的原料变变花样。如将高粱炒熟再磨面,这样就成了略带香气的炒面,拌在稀粥里,既增加稠度又改善口感;将一种高粱面压成饸烙(条状,蒸熟吃),再准备一大盆酸盐汤蘸着吃,这样给自己的口舌造成一种香甜的错觉;高粱面以开水泼熟,并在锅里加热煮至糕状,称拿糕,也是蘸汤吃。玉米面可烙饼,也可发酵后蒸成略带甜味的发糕,也可加工成钢丝面,也可熬制玉米糊。过年时,还将玉米面在平锅上摊成黄,而且一摊就是一大缸,这样就是这三两个月的主要饭食。土豆是最主要的菜,或煮着吃或在炉子里烤着吃,因土豆主要成分是淀粉,入胃后很容易化合成有机酸,所以吃土豆必须要就咸菜,这样可避免胃酸过多。土豆可切成片蒸着吃,需蘸盐或汤;土豆也可切成丝炒着吃,拌糜子米米饭;夏天时,土豆泥还可拌苦菜吃;过年时,还用土豆加工一些粉条,锅里放些粉条就算高档饭菜。经母亲加工,我们还吃过甜菜叶子、倭瓜花、灰菜叶子、马齿苋等就地取材的这些类草的所谓“菜”。有段时间,我们全家还吃过细糠和麸子。为了使这些毫无黏性的东西粘在一起,母亲便将榆树皮靠里边的一层扒下来晒干、捣碎,以水稀释,拌在糠或麸子里,这些“分裂主义”食品便勉强能和在一起。
  我儿童、少年时期努力学习的动力十分简单,就是想混碗饱饭吃。所以,在1979年,我连滚带爬地参加了高考。这次,幸运女神终于眷顾了我,我居然考上了。为感谢学校老师,我们破例在过年以外的时间里——夏天,竟然做了一顿炒鸡蛋。这是我第一次可以饱吃一顿炒鸡蛋拌米饭,那个香啊,至今难忘。母亲看见我撑起来的肚子,眼里竟泪花闪闪,不过这次是幸福的泪花,因为她的儿子考上了大学。
  再往后,每个寒假回来,母亲必然招待我一顿带肉的菜。
  后来,上班有了工资,我也能略微接济一下父母了。父母的生活条件也在逐步改善,不过,母亲招待我最好的饭还是猪肉勾鸡。至今,我天南海北也走了一些地方,也吃过多种南北大菜,但最香的饭菜还是母亲亲手做的猪肉勾鸡。
  今天晚上,母亲会为我准备什么饭菜呢?我急切地期待着。还未进门时,我已闻到了一股熟悉的芳香,这是猪肉勾鸡的味道。
  进得门后,母亲早已做好了饭菜。父亲说:“这顿饭,她从下午三点钟就开始做上了。”母亲老了。才一月未见,我觉得老人家头上的白发又增添了不少,皱纹也深了些许。自我进门后,母亲手中的勺子就一直没松开过,她不时地给我加一块肉,颤颤巍巍地往来于餐桌与厨房间。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母亲的嘴角挂上了微微的笑容。为了让母亲满意,我吃下了两大碗。一开始,我还俯着身子吃饭,再一会儿,我就变成了直着身子吃饭。后来,我不得不仰着身子吃饭,我已经好长时间晚饭没有吃过这么多了。
  这顿饭,我们都没有多说话。我默默地吃,母亲默默地舀,父亲默默地在一旁端详。在这静谧的氛围里,我感受到了父母对我浓浓的爱意。饭后,母亲用手摸了摸我的前胸,轻声说道:“你穿的衣服太少了啊,出门时,一定要再加个棉坎肩。”父亲说:“怎么样,日子过得还顺心吧?”我突然想流泪,不过还是努力抑制住了,我以微笑回答着父母的问候。
  告别父母出来,一路上,我一次又一次深呼吸,我觉得空气里到处都飘散着母亲厨房里的芬芳,而且是猪肉勾鸡的味道。
其他文献
唐代清明节在寒食节的后一天,经过了人们对亲人的哀思之后,整个帝国的气氛是压抑的,需要一次情绪的大释放,而这时清明节好像就是为此而准备的,清明节成了唐代事实上的狂欢节。  “著处繁华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娇啮膝。”(《清明》)在诗人杜甫的眼里,这不正是一个狂欢节吗?这一天极尽繁华,成千上万的人都走出了家门,渡头的绿柳在阳光明媚下格外娇人,马蹄争道,人声鼎沸,好一副热闹的节日
期刊
话说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生活灰白的年代,父老乡亲们憋屈在狭小的圈子里围着日子转,镜子大多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派上用场。可是今天,天晴了,雨停了,大家都觉得自己行了。镜子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物件。芙蓉姐姐刚消停了,凤姐穿着白袜子蹬着小船鞋又上舞台了。先生女士和乡亲们对这两位自恋到登峰造极的姐姐,不知疲倦地跟踪“报道”!自娱自乐中,无论是褒是贬,细想一下,原来大家并没有在排斥她们。
期刊
男子大概从三十岁之后就开始变得不再可爱了。自从现实的责任担在肩上,他们就得慢慢改掉那些孩子气——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天花乱坠的幻想,甚至光天化日下的吹牛,还有两肋插刀的哥们儿义气。我觉得这时候他们更像是重生,把蓬松柔软的羽毛换下,再从肋下原先为哥们儿插刀的地方生出一双合适的能在风雨里搏击的翅膀。这些,不过是因为一个女子,一个跟在他们身旁需要展翼庇护一生的人。原来那个像一片蒲草无忧疯长的他们,现在被
期刊
前几日,我家与战友一家聚餐,酒过数巡,在外地大学工作的小孩说起我们这辈人的时候,专门用了一句话来概括,说我是:思想上很传统,行为上很时尚。听了小孩的这句话,自己一时不知怎么应答。  在人们的思维中,很多时候往往习惯性地把传统与时尚对立起来,总认为:传统观念极深的人的身上一般都缺乏时尚元素,说话办事会显得古板老套,生活也会守旧落伍,对新生事物缺乏敏感,似乎只有这样才符合这些人的身份和体现他们的性格特
期刊
小时候,曾与一位老妇人途经一处工地。在路边见到一个骷髅。她叹口气说:“想想,现在人死后真没意思。”  我觉得她这话很幼稚。人死后便在无尽的寂静与黑暗中,再无知觉,当然没意思。还用她如此感慨吗?我不明白,她年轻时受过很好的教育,曾是上海一所女子学校的音乐教师,先生是早年的留洋博士,她何以这般幼稚。  长大后,才知道幼稚的是我。人死后当然有“意思”。只是这“意思”不是对于死者,而是对于生者。  我愿意
期刊
国内有几座城市的关系很特别,很有意思。它们分别现在或曾经居于一省,一方是省会,一方是强势副省级城市,它们的关系很纠结——行政上既隶属又独立,经济上则几不相干,各自发展。这种既不是父子亦不是兄弟的城市关系,令生活其间的人有种莫名的情愫。     广州 VS 深圳 老眼光与新时尚    对于广州和深圳的直观印象,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深圳用“洁”来形容当无异议;广州则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这个“乱”并非
期刊
2010年早春,秉承“蝶扇·缘”的主题概念,中国顶尖时尚品牌NE·TIGER率先发布了新一季华服时装大片。    当飞翔不再是梦想,展翅流连在星宇之间,张扬飞舞着蝶一般的人生,才知,你的属性是无尽。    心灵的浅梦,游走在绚丽的绸缎间,仿佛雨敲得桃萼苏醒,吐露纯真期许,还未来得及完全释放,便期待着轻盈托举。     月光在睡莲上涂鸦,彼岸开花发如雪,蝶影翩跹,轻落于扇,开启穿越时空的缘分之门。 
期刊
你只给他看,他却要给全世界的人看…… 艳照,艳照,还是艳照。好事者热血沸腾,当事人哀怨声明,媒体像打了鸡血似的,非要“往祖坟上刨”。  粉艳程度超过AV的艳照和视频,本属被严禁的黄色制品,却在时下成为各利益团体和个人挖掘再挖掘的黄金制品,不知这是谁的悲哀?    艳照泛滥进行时  曾经有狗仔记者假扮购房者,潜入王菲在港豪宅一通猛拍,连五谷轮回之所也没放过,这次“历险”不仅拿到了第一手材料,报酬也是
期刊
《婚姻保卫战》中许小宁对陈梦,老常的“老夫少妻”型婚姻有着一个死穴的评价——高矮悬殊,年龄悬殊,胖瘦悬殊,整个“三叔”这样的论调充分体现了当下大众对美女都想嫁“老头儿”的不解,好奇甚至怀疑,这源自于没有亲身体验的人是无法了解其中苦乐的,而有了体验的人又似乎不好向外人道,这般云里雾里、神经、圣神、神秘、神乎其神的非普及型方式怎么能不叫人揣摩猜测?  从一个场景说开去    让我们闭上眼睛试想—下,我
期刊
想写下一点关于卢安克的文字,是源于两个月之前央视的《面对面》。当卢安克澄明如湖水的眼睛和淡淡羞涩渐渐从屏幕上消失,又在我的脑海不断映现的时候,我的心底不由分说,给这影像加了一个标题《天使在人间》。  这位没有翅膀的男天使来自德国,汉堡大学毕业后,选择到中国留学,然后从教,从大城市到小城市到农村,最后在广西最贫困的山村留下来,安稳地教书生活,如今十年时光已匆匆而过。  发达国家的青年,在发展中国家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