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印度是中国在南亚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经济往来频繁,两国双边贸易不断增长。在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下,贸易摩擦成为双方贸易健康增长的障碍。为应对印度不断升级的贸易保护措施,中国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以在贸易交往中获取有利地位。
关键词: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中印贸易
当今世界的复杂经济环境中,印度与中国有着最为相似发展背景。近年来印度一再对中国发起贸易保护调查,成为自金融危机后,世界贸易组织中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国家。其发展策略,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
一、中印两国贸易概况
(一)中印两国贸易发展迅速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印贸易保持年均接近40%的增长。中印贸易总额从2004年突破100亿到2008年突破500亿美元大关,仅用了5年时间。2000至2009年,中国对印度顺差增长了77倍,中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印度则成为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9年中印双边贸易总额为433.8亿美元,同比下降16.3%。其中中国对印度出口296.7亿美元,同比下降6.1%;自印度进口137.1亿美元,同比下降32.3%。中国顺差159.6亿美元。
(二)印度对华贸易救济实施频繁
印度采取贸易救济,通过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得以实施。2001年至今,各国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印度居首位,平均每年9起上下,占对华反倾销调查总量近15%,粘印度对外发起的反倾销案件总数的近50%。仅在2010年中,印度对中国出口产品共发起了14起反倾销调查,大部分的反倾销调查对象,为纯碱、吗啉、氮二甲酰胺等化工原料产品,是中国出口印度的主要产品之一。①
(三)其他保护措施和贸易限制政策相继出现
除了对华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外,印度还频繁推出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贸易歧视措施,对一些中国出口商品采取不公平的进口限制措施和加重征收进口税。并且,印度保持着整体较高的关税水平,农产品约束水平更是高达100%~300%不等,平均约束关税为114%,形成了中国等其他国家农产品和加工食品进入壁垒,对中印经贸造成极大的困扰和不便。除此之外,印度市场准入审批程序繁琐冗长,存在不合理的安全审查过程,阻碍了中国企业进入印度市场进行直接投资的计划,降低了中国产品在印度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二、中印贸易商品结构及摩擦原因
(一)产品竞争性与互补性
根据2009年中印进出口的统计数据②,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纺织品等,机电产品占53.3%的比例,化工产品15%;而印度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矿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和纺织品原料等,其中矿产品占51.1%,贱金属及制品10%。这表明,中国向印度出口的多是制成品,而印度向中国出口的多事矿物原料产品,虽有一定的竞争性,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互补性的。所以中印生产禀赋的相似并不能很耗地解释中印矛盾频发的问题。
(二)两国贸易处于低层次
中印间贸易额较大的产品集中在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矿产品、贱金属及其制成品、纺织品等领域,种类和产品都相对单一,都属于较为低水平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因此,一方某类产品大量的贸易顺差,无疑会增加另一方在一定程度上的恐慌。同时,印度带有保护主义倾向的贸易政策,会放大竞争性产品对本国的威胁意识。
(三)中国消极的应对态度
由于对印度当地救济法律制度并不了解,再加上高昂的应诉费用,很多被调查企业往往选择不进行调查准备。这样消极的应对态度,只会导致被征收反倾销税的结果。基于高税负的压力,很多企业被迫放弃印度市场。对于单个企业来说,仅仅是失去了一次或几次的交易额,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却失去的却是一个市场。
三、中国应对印度贸易保护措施的建议
我国应该采取主动的方式解决中印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应对贸易救济措施上,应从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寻求突破
1、国家层面上,增进两国的理解信任,消除中国威胁论的潜在心理至关重要。通过有好的政治文化往来,增进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变竞争为互补,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
2、充分利用国际组织法律文件的权威性。根据WTO的国际贸易原则,中印双方企业和产品应该公平享有"无歧视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我们可以诉求WTO争端解决机制在法律上的高度权威性和强制性加以解决。
3、行业层面上,应形成有力的行业组织,代表行业利益,进行涉外贸易谈判,组织进行贸易保护调查应对。通过民间的经济友好往来,尽量使得价格、销售等贸易问题民间化,避免政治力量介入,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二)在贸易结构规划上,应优化贸易结构,扩大产品产业内贸易
1、优化中印制成品贸易,扩大商品贸易互补性,可以通过出口退税政策、税收减免政策来实现。具体的,中国对印度的出口产品,多为机械及运输设备、化学成品等,中国可以在保持发展传统产品贸易同时,鼓励我国比较有优势的有机化工、家电等产品对印度出口,缓慢微调我国对印度产品出口结构,变竞争性贸易为互补性贸易,降低贸易摩擦的程度。
2、积极拓展对印度的直接投资。中印双方贸易的竞争性导致对中国产品频繁反倾销和设置了大量的贸易壁垒,着严重阻碍了中印贸易的发展,削弱了中国具有竞争优势产品的出口。中印贸易规模增长迅速,但是两国的直接投资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突破现有阻碍,在印度当地进行投资设厂,可以绕过贸易壁垒,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互补生产,扩大国际市场。
(三)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争取下次面对贸易摩擦问题时取得胜利
中国面对的贸易摩擦问题已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试图通过行政参与来解决微观经济体的利益冲突问题,如果中国不能通过合理的途径增强自身在贸易摩擦方面的应对能力,综合对外实力将会出现很大的缺陷,容易受到更多的国外冲击。因此,消极逃避不是长久之计,积极选择面对才是突破障碍的唯一方法。无论是政府或是企业,都应该在每一次的问题中总结经验,观察市场动向,调查商品信息,这样才能合理预测出贸易前景,评估出当下的贸易状况,以避免有可能发生的贸易摩擦问题。
四、结语
中印两国都处在经济飞速增长的阶段,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地区,经济交流中困难和问题难免出现,贸易摩擦也不可避免。但是,作为一个大国,要有"唇亡齿寒"的远见,而不能"以邻为壑",以损害同伴的利益来谋求发展。作为主要的发展中国家,中印加强合作,携手并进,是历史的趋势,是必然的结果。中国也要积极为两国交流合作作出努力,以求和平共赢的发展环境。
注释:
①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http://gpj.mofcom.gov.cn/
②数据来自国别数据网
参考文献:
[1]杨宏玲.印度对华贸易措施新特征及其应对之策.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0,(8).
[2]管彦芳.中印制成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性分析.价值工程,2010,(5).
[3]王进.中印贸易互补性实证分析.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0,(1).
作者简介:贺睿莹(1990-),女,河北石家庄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08级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周青(1990-),女,四川乐山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08级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罗佳(1989-),女,重庆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08级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
关键词: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中印贸易
当今世界的复杂经济环境中,印度与中国有着最为相似发展背景。近年来印度一再对中国发起贸易保护调查,成为自金融危机后,世界贸易组织中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国家。其发展策略,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
一、中印两国贸易概况
(一)中印两国贸易发展迅速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印贸易保持年均接近40%的增长。中印贸易总额从2004年突破100亿到2008年突破500亿美元大关,仅用了5年时间。2000至2009年,中国对印度顺差增长了77倍,中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印度则成为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9年中印双边贸易总额为433.8亿美元,同比下降16.3%。其中中国对印度出口296.7亿美元,同比下降6.1%;自印度进口137.1亿美元,同比下降32.3%。中国顺差159.6亿美元。
(二)印度对华贸易救济实施频繁
印度采取贸易救济,通过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得以实施。2001年至今,各国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印度居首位,平均每年9起上下,占对华反倾销调查总量近15%,粘印度对外发起的反倾销案件总数的近50%。仅在2010年中,印度对中国出口产品共发起了14起反倾销调查,大部分的反倾销调查对象,为纯碱、吗啉、氮二甲酰胺等化工原料产品,是中国出口印度的主要产品之一。①
(三)其他保护措施和贸易限制政策相继出现
除了对华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外,印度还频繁推出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贸易歧视措施,对一些中国出口商品采取不公平的进口限制措施和加重征收进口税。并且,印度保持着整体较高的关税水平,农产品约束水平更是高达100%~300%不等,平均约束关税为114%,形成了中国等其他国家农产品和加工食品进入壁垒,对中印经贸造成极大的困扰和不便。除此之外,印度市场准入审批程序繁琐冗长,存在不合理的安全审查过程,阻碍了中国企业进入印度市场进行直接投资的计划,降低了中国产品在印度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二、中印贸易商品结构及摩擦原因
(一)产品竞争性与互补性
根据2009年中印进出口的统计数据②,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纺织品等,机电产品占53.3%的比例,化工产品15%;而印度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矿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和纺织品原料等,其中矿产品占51.1%,贱金属及制品10%。这表明,中国向印度出口的多是制成品,而印度向中国出口的多事矿物原料产品,虽有一定的竞争性,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互补性的。所以中印生产禀赋的相似并不能很耗地解释中印矛盾频发的问题。
(二)两国贸易处于低层次
中印间贸易额较大的产品集中在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矿产品、贱金属及其制成品、纺织品等领域,种类和产品都相对单一,都属于较为低水平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因此,一方某类产品大量的贸易顺差,无疑会增加另一方在一定程度上的恐慌。同时,印度带有保护主义倾向的贸易政策,会放大竞争性产品对本国的威胁意识。
(三)中国消极的应对态度
由于对印度当地救济法律制度并不了解,再加上高昂的应诉费用,很多被调查企业往往选择不进行调查准备。这样消极的应对态度,只会导致被征收反倾销税的结果。基于高税负的压力,很多企业被迫放弃印度市场。对于单个企业来说,仅仅是失去了一次或几次的交易额,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却失去的却是一个市场。
三、中国应对印度贸易保护措施的建议
我国应该采取主动的方式解决中印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应对贸易救济措施上,应从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寻求突破
1、国家层面上,增进两国的理解信任,消除中国威胁论的潜在心理至关重要。通过有好的政治文化往来,增进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变竞争为互补,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
2、充分利用国际组织法律文件的权威性。根据WTO的国际贸易原则,中印双方企业和产品应该公平享有"无歧视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我们可以诉求WTO争端解决机制在法律上的高度权威性和强制性加以解决。
3、行业层面上,应形成有力的行业组织,代表行业利益,进行涉外贸易谈判,组织进行贸易保护调查应对。通过民间的经济友好往来,尽量使得价格、销售等贸易问题民间化,避免政治力量介入,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二)在贸易结构规划上,应优化贸易结构,扩大产品产业内贸易
1、优化中印制成品贸易,扩大商品贸易互补性,可以通过出口退税政策、税收减免政策来实现。具体的,中国对印度的出口产品,多为机械及运输设备、化学成品等,中国可以在保持发展传统产品贸易同时,鼓励我国比较有优势的有机化工、家电等产品对印度出口,缓慢微调我国对印度产品出口结构,变竞争性贸易为互补性贸易,降低贸易摩擦的程度。
2、积极拓展对印度的直接投资。中印双方贸易的竞争性导致对中国产品频繁反倾销和设置了大量的贸易壁垒,着严重阻碍了中印贸易的发展,削弱了中国具有竞争优势产品的出口。中印贸易规模增长迅速,但是两国的直接投资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突破现有阻碍,在印度当地进行投资设厂,可以绕过贸易壁垒,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互补生产,扩大国际市场。
(三)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争取下次面对贸易摩擦问题时取得胜利
中国面对的贸易摩擦问题已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试图通过行政参与来解决微观经济体的利益冲突问题,如果中国不能通过合理的途径增强自身在贸易摩擦方面的应对能力,综合对外实力将会出现很大的缺陷,容易受到更多的国外冲击。因此,消极逃避不是长久之计,积极选择面对才是突破障碍的唯一方法。无论是政府或是企业,都应该在每一次的问题中总结经验,观察市场动向,调查商品信息,这样才能合理预测出贸易前景,评估出当下的贸易状况,以避免有可能发生的贸易摩擦问题。
四、结语
中印两国都处在经济飞速增长的阶段,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地区,经济交流中困难和问题难免出现,贸易摩擦也不可避免。但是,作为一个大国,要有"唇亡齿寒"的远见,而不能"以邻为壑",以损害同伴的利益来谋求发展。作为主要的发展中国家,中印加强合作,携手并进,是历史的趋势,是必然的结果。中国也要积极为两国交流合作作出努力,以求和平共赢的发展环境。
注释:
①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http://gpj.mofcom.gov.cn/
②数据来自国别数据网
参考文献:
[1]杨宏玲.印度对华贸易措施新特征及其应对之策.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0,(8).
[2]管彦芳.中印制成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性分析.价值工程,2010,(5).
[3]王进.中印贸易互补性实证分析.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0,(1).
作者简介:贺睿莹(1990-),女,河北石家庄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08级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周青(1990-),女,四川乐山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08级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罗佳(1989-),女,重庆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08级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