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是知识,亦是警示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nn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是对杨燕迪1990年发表在《中国音乐年鉴》上的论文《音乐学方法论综述》进行的细致分析、梳理,除了分析和梳理之外,本文也加进了笔者本人的观点,以补充论文材料,全面充实论文的观点,以及对该论文进行解释和说明。
  【关键词】音乐学方法论;分析;解释
  音乐学的明天就像音乐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一样,在历史发展中演变、发展。音乐学是“研究有关音乐的一切事物”,在实际的探讨过程中由于研究的具体对象、角度和方法的不同,分为很多不同的部门,于是便产生了学科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音乐学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如何对该学科进行科学分类,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到底是什么,学科研究的方法论是什么,学科的性质是什么……尤其是对音乐学进行分类产生了很多分类体系,这些分类体系包括比如古罗马体系、阿德勒体系、德列格体系、维奥拉体系、艾尔舍克体系,其中最著名和比较全面的体系是阿德勒体系,现今的体系是从阿德勒的体系发展而来,杨燕迪论文也是参照这个体系进行阐释的。杨燕迪的论文《音乐学方法论综述》于1990年收录在《中国音乐年鉴》上。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篇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很有预见性同时又非常全面总结音乐学方法论的重要论文,值得一读。全文言简意赅,言语诚恳,十分有效地指出了当时这些学科呈现的特点以及不足,文章也短小精悍,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前言、主体、总结。
  一、文章的结构
  全文的前沿部分,是全文的一个引子,开篇就言简意赅的对方法论这一主题进行定义,对方法论进行定义的好处是,给予读者以先见的理解。简短论述完以后,作者紧扣学科主题,方法论与元理论进行对等定义,使得全文主体部分得到了体现。但是音乐学的方法论到底是什么,在全文的前沿部分,作者说由于国外的方法论引进不足,音乐学方法论在中国并没有得到真正消化,使得其失去了往年的那种热情。其实依据笔者的看法,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无论是在哪一方面,都呈现出只注重实用性,而忽略方法性的特点,而音乐学的特点就是重视方法论。那音乐学的方法论到底是什么呢?作者并未着急论述,不过笔者在阅读作者之后的著名音乐学家俞人豪等著作的《音乐学概论》一书中全面的论述了这一问题,音乐学的方法论实质上包括实证性的和思辩性的两种,短短数语就概括了这一方法论的学科特点。比如学科中的音乐史学偏重实证性研究,体系音乐学偏重方法论的研究,民族音乐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偏重实证性和实践性的研究。
  全文的主体部分,按照音乐学的现有分类,即历史音乐学(包括音乐史学)、体系音乐学(包括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民族音乐学等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意义的学科进行综述,在1990年以前这些学科鲜有有价值的文章出现,即使有文章,也是学科的单纯的论述,很少加以展开,不像现今的音乐学论文呈现百花齐发、百家争鸣这样的特点,所以我们观看全篇论文,呈现的是单线发展的特点。
  二、文章的全面分析
  全文主体的第一部分依然延续了前言的问题展开,从两个方面诠释了外国学者与中国学者对音乐学方法论的态度,国外学者偏于宽阔与明确,国内学者偏于小心翼翼。这也显示了与外国人比起来,受中国儒释道文化影响的文人的特点,那就是“从历史上看,汉民族喜欢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不大喜欢作纯理论的探讨”,也就是说文化、政治、经济背景造就了截然相反的研究态度。文章主题的第二部分是对中国音乐学史方法论的综述“宏观与微观”、“内在依据与叙述逻辑”、“科学性与完整性”、“素质与培养”等,但也引出了一个颇为引人深思的问题,那就是对日本学者岸边成雄著作的翻译,引起中国学者的紧迫感,与外国的学者比起来,中国学者作为局内人研究本国的音乐却缺少管理规范和理性设计,这不无不是一个绝对的讽刺。面对这种压力,中国本土的音乐学研究方法迫在眉睫,好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国外的学者怎样研究,但是中华文明的根在国内,中国的音乐文化在民间,所以在杨燕迪文后中国的大量音乐文化在学者们的不断努力和研究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从各大集成的面世,从每年举行的学术会议,从学科研究的硕士点的增多,从学科体现的逐渐完善,无不彰显着中国音乐的无限魅力和生机勃勃。
  文章主体的第三部分是对民族音乐学这门学科的综述,但这一时期的民族音乐学论著或者是学术论文相比后期的专著和学术论文要少的很多,所以作者在论述时,仅仅列举了寥寥无几的几篇代表性文章,这也是有原因的,毕竟民族音乐学作为一门学科于1980年才在民族音乐学第一个年会上冠以它的学术名称,而且是从西方引进,短短的九年间也不可能有太多大部头问世,可喜的是在作者文后的一年年,民族音乐学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青睐,首先是学科的实践性强的特点,再加上学科的对音乐的全面的考察,学科的方法论除了对本学科有效,对其他学科有影响。例如对音乐行为的研究,对音乐个人的研究,音乐集体的研究,音乐历史的研究,音乐文化的研究,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很符合研究中国音乐文化的特点,那就是如项阳说的“传统音乐更多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地方社会中的存在,实际上应是中国地方社会研究中的有机组成,只不过在对中国地方社会整体把握的前提下侧重于乐者,或称是从乐的视角来研究中国地方社会,研究传统音乐文化又何尝不是在研究中国的区域社会? 这里首先是要熟悉区域社会的内涵丰富性,当然也要侧重音乐文化自身“就后者而言,应该打破壁垒,让音乐史学家和民族音乐学家共同走进田野”。虽然说的是传统音乐,却和民族音乐学对传统音乐的研究有何其的相似。
  文章的第四部分是对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的方法论的综述,从总体上说音乐美学这门学科和民族音乐学这门学科的最大不同之处是民族音乐学侧重于实践性研究,实践性研究也就是田野调查,而音乐美学侧重于思辩性研究,思辩性研究赋予音乐美学这门学科和其他学科大相径庭,依笔者所见,音乐美学学科偏重纯粹理论研究,主观性色彩比较浓厚。不得不承认,一涉及音乐美学,国内的研究不如国外的研究,作为哲学分支的美学,就像哲学一样,研究者大多是国外人,尤其是德国人在音乐学学上做出的成果较为显著。所以在音乐美学综述中,作者举例的文章都是国外的翻译文章,但可惜的是国人在翻译文章中急于求成、不追求实际的毛病,使得这一时期的翻译的文章有许多的删节与改动,并随意增添,越俎代庖,这也给我们作学术研究一个警示,时时刻刻都要保持做学术的严谨的精神。
  文章的主体第五部分将音乐心理学和音乐社会学放在一块论述,文章论述的文章也是寥寥无几,不作研究,这也和当时期的社会音乐学术状况有关,心理学和社会学在当时期并未作为一门显学。
  文章主体的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像一篇硕士论文的综述部分一样对学科进行全面论述,但也着墨不多。
  总之,这一时期的文章,从作者论述的角度来言,总体上呈现了非常少量的特点,很多学科的方法论依然不够清晰和明了,未能形成学科的特色,但是就像作者说的,这些讨论的水平和议题还有待深化,还是要加强对国外同行方法论的研究,会得到尽早、尽好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杨燕迪.音乐学方法论综述[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
  [2]臧艺兵.民歌与安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王义彬.池州傩戏的“心里疗伤”作用[J].中国音乐学,2008,(02).
  [4]罗小平.音乐价值三议[J].中国音乐学,1997,(02).
  [5][波]卓菲亚·丽莎.论音乐的特殊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6]萧梅.学术重镇——音乐研究所在20世纪中国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中的作为[J].中国音乐学,2004,(04).
  [7]张玉红.民歌体验的价值思考——以山西河曲民歌为例[J].音乐创作,2015,(02).
  [8]俞人豪.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9]叶纯之,蒋一民.音乐美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10]俞沈洽,董维松.民族音乐学译文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
其他文献
去年夏天,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先生写了幅“陈石画马”,赠送贵州画院名誉院长陈石先生。我与陈石是多年好友,知道他自幼习画,嗜画如痴,年深日久厚积功力,国画书法造诣深厚,山水画、人物画均有佳构。郑万通何以对“陈石画马”格外青睐?过去没有留意。近日品赏《陈石书画作品集》,方才品得个中三昧。  《陈石书画作品集》精选了大量山水画、人物画和书法作品,但扑眼而来的首先是马,形态万千出神入化的马。《奔马》《
期刊
一、芭蕾历史的回顾  芭蕾,是法语ballet一词的音译,是欧洲众多舞种的一种。其原生态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意大利。它的特征是女舞者穿一种特制的舞鞋,用脚尖跳舞,所以又称脚尖舞。始初,芭蕾只是群众自娱自乐的舞蹈形式,没有固定的表演场所,也没有具体的剧情。传说是佛罗伦萨公主凯瑟琳娜·德·梅第奇(Catherine de Médicis,1519-1589)把芭蕾这一舞蹈形式带入了法国
期刊
龚妮丽艺术简历  1951年生于贵州贵阳,自幼随父母学音乐,初中毕业当过下乡知青、文艺团体乐队演奏员。1989年获贵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文凭,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比较文化研究班,1990—1992年赴比利时列日大学哲学文艺系留学。现任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研究员,贵州美学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贵州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贵州音乐
期刊
【摘要】黄自先生是我国杰出的音乐家,他以艺术歌曲的创作最为代表。而黄自先生特别强调了钢琴伴奏对于艺术歌曲组成的重要性。本文是以黄自先生创作的具有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艺术歌曲《天伦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分析,归纳钢琴伴奏的弹奏方法与特点,并总结黄自先生的艺术成就与贡献。  【关键词】艺术歌曲;和声;伴奏织体;弹奏技巧  一、黄自艺术歌曲《天伦歌》的分析  (一)《天伦歌》的人文及创作背景。黄自的
期刊
【摘要】电脑音乐系统的核心是MIDI和数字音频技术。从单纯的MIDI系统扩展到集音频、音效处理、录音、MIDI、音源技术和缩混为一体的制作系统。在应用范围上也在不断扩大,已从单音音乐发展到唱片或者电影配音的制作上,已经进入了数字声音时代。为创造音乐提供了多种选择性。  【关键词】电脑音乐系统; MIDI;音乐制作系统  一、电脑音乐系统与MIDI音乐系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音乐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
期刊
【摘要】竹笛是十分古老的汉民族乐器,也是汉族乐器中极具代表性和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在民族乐队中,笛子也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它的传承主要是依靠传统的“口传心授”。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十分先进的教学方法,在中国的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在竹笛教学中,“奥尔夫教学法”也可以参考运用。本文以竹笛名曲《喜相逢》为例,阐述奥尔夫教学法在竹笛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奥尔夫;竹笛;口传心授;教学法 
期刊
【摘要】学习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要从三个角度去把握、理解:一是以整体性思维打通各形(声)态音乐的纵横向联系,把握近现代音乐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以各阶段音乐代表性人物为线,让中国的近现代音乐史立体化、活起来,好懂易记;三是不同专业的学生以各个阶段本专业经典作品的反复演奏(唱)为途径,使公共课与专业课有机统一,艺术性与技术性紧密结合。在继承中领会真谛、把握灵魂,创造创新,放飞梦想。  【关键词】整体性思
期刊
【摘要】音乐是人类的灵魂,是灌输美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有种音乐力量总会激起心潮涌起的涟漪。本文针对中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提出了“绘身绘色”的课堂实践,探讨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如何用身体表现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审美品味。  【关键词】音乐;中低年级小学生;感受。  一、我们的课堂需要绘“身”绘色  (一)我的身体会说话  其实人的身体就
期刊
【摘要】剧目教学是表演艺术类专业塑造舞台表演技能最直接最有效的综合实践训练课程,经典剧目《和平颂》凭借其深刻的主题,丰富的内容,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立体的舞台展现为教师指导能力建设提供了最佳的平台。本文在界定剧目教学中教师指导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和平颂》剧目教学中教师指导能力的进步和不足,进而提出了指导能力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对剧目教学中教师指导能力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摘要】目前,流行歌曲在声乐艺术中已经逐渐发展起来,通俗唱法随也成为新一代青年人喜爱的一种声乐演唱的表达方式。然而,在流行音乐的教学领域中,通俗唱法还没有最具专业性的理论研究来支撑它的教育发展,所以导致目前在通俗唱法的教学方式上还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通过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学习状况,以成人通俗唱法的教学过程为例,就美声与通俗唱法在结合运用中出现的问题而展开探讨。  【关键词】美声唱法;教学运用;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