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1月24日,搭载着“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第三步拉开序幕。嫦娥五号任务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次任务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首次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经历了23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怀揣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探月工程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其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一大步。
嫦娥五号解决了取样、上升、对接和高速再入等四个主要技术难题;同时,嫦娥五号的系统设计又面临着五大挑战。
一是“分離面多”。相较于神舟飞船和嫦娥三号均只有两个部分需要分离,即2个分离面,嫦娥五号有5个分离面。这些分离面都必须“一次性成功”。
二是“模式复杂”。探测器需要经历多个飞行阶段,还需要完成月面采样、月面起飞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地球大气高速再入返回着陆等关键环节,并且设计约束多。其中,上升器与轨道器需要在距离地球38万千米的月球轨道上完成对接,在这里无法借助卫星导航的帮助,需要依靠探测器自身实现交会对接。
三是“细节严酷”。为获取月壤样品,嫦娥五号无人采样器通过采样钻头深入月球内部和采样机械臂月球表面采样两种方法,再把样品转移到上升器,由上升器与轨道器对接,最终把样品转移到返回器,整个环节必须分毫不差。
四是“温度控制”。月球表面白天温度约零上180摄氏度,夜间约零下150摄氏度,昼夜温差约330摄氏度。另外上升器发动机点火瞬间可达上千摄氏度,如何避免烧毁上升器和着陆器,是研制团队面临的又一挑战。
五是“瘦身压力”。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对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重量有严格的限制,一方面要尽可能对分系统进行“瘦身”;另一方面,因为备份产品较少,必须确保质量可靠。
1.心怀梦想,不断追逐。
从嫦娥三号、玉兔号到嫦娥四号、玉兔二号,再到嫦娥五号,探月逐梦的背后,是一群牧星耕宇的追梦人。他们从翩翩少年到白发院士,数十年如一日,矢志奋斗、永不言弃。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有理想、有追求,保持奋进的状态,不断付出努力。
2.攻坚克难,勇于挑战。
发射升空,抵达月球,采集月球物质,由月面点火起飞,再从月球轨道返回地球……嫦娥五号的每一步都牵动人心,都是航天人进行多次模拟、克服无数难点的结果。当我们碰到难题时,只有不畏惧不退缩,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勇于挑战,才能战胜困难。
3.提升实力,敢于创新。
嫦娥五号倾尽了技术团队的创新心血:研发人员不断突破现有的技术,改革新技术,研发出激光雷达、微波雷达等智能导航设备。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敢于开拓新思路,大胆设想,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凭借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奋斗,我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嫦娥奔月”,开启了探月圆梦的旅程。在向着星辰大海进发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勇于探索、协同攻坚的科研工作者,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为中国航天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步跨越注入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叙述这一伟大事件时,我们要在大致了解事件本身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关注核心内容,培养挖掘事件内在精神的能力,以此激励自己以事件背后的人物为榜样,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当然,对这一伟大事件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为写作积累热点时事的相关素材,体现我们对国家、对社会的关注,这也是新时代少年必备的优秀素养之一。
这次任务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首次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经历了23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怀揣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探月工程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其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一大步。
嫦娥五号解决了取样、上升、对接和高速再入等四个主要技术难题;同时,嫦娥五号的系统设计又面临着五大挑战。
一是“分離面多”。相较于神舟飞船和嫦娥三号均只有两个部分需要分离,即2个分离面,嫦娥五号有5个分离面。这些分离面都必须“一次性成功”。
二是“模式复杂”。探测器需要经历多个飞行阶段,还需要完成月面采样、月面起飞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地球大气高速再入返回着陆等关键环节,并且设计约束多。其中,上升器与轨道器需要在距离地球38万千米的月球轨道上完成对接,在这里无法借助卫星导航的帮助,需要依靠探测器自身实现交会对接。
三是“细节严酷”。为获取月壤样品,嫦娥五号无人采样器通过采样钻头深入月球内部和采样机械臂月球表面采样两种方法,再把样品转移到上升器,由上升器与轨道器对接,最终把样品转移到返回器,整个环节必须分毫不差。
四是“温度控制”。月球表面白天温度约零上180摄氏度,夜间约零下150摄氏度,昼夜温差约330摄氏度。另外上升器发动机点火瞬间可达上千摄氏度,如何避免烧毁上升器和着陆器,是研制团队面临的又一挑战。
五是“瘦身压力”。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对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重量有严格的限制,一方面要尽可能对分系统进行“瘦身”;另一方面,因为备份产品较少,必须确保质量可靠。
1.心怀梦想,不断追逐。
从嫦娥三号、玉兔号到嫦娥四号、玉兔二号,再到嫦娥五号,探月逐梦的背后,是一群牧星耕宇的追梦人。他们从翩翩少年到白发院士,数十年如一日,矢志奋斗、永不言弃。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有理想、有追求,保持奋进的状态,不断付出努力。
2.攻坚克难,勇于挑战。
发射升空,抵达月球,采集月球物质,由月面点火起飞,再从月球轨道返回地球……嫦娥五号的每一步都牵动人心,都是航天人进行多次模拟、克服无数难点的结果。当我们碰到难题时,只有不畏惧不退缩,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勇于挑战,才能战胜困难。
3.提升实力,敢于创新。
嫦娥五号倾尽了技术团队的创新心血:研发人员不断突破现有的技术,改革新技术,研发出激光雷达、微波雷达等智能导航设备。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敢于开拓新思路,大胆设想,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凭借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奋斗,我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嫦娥奔月”,开启了探月圆梦的旅程。在向着星辰大海进发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勇于探索、协同攻坚的科研工作者,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为中国航天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步跨越注入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叙述这一伟大事件时,我们要在大致了解事件本身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关注核心内容,培养挖掘事件内在精神的能力,以此激励自己以事件背后的人物为榜样,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当然,对这一伟大事件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为写作积累热点时事的相关素材,体现我们对国家、对社会的关注,这也是新时代少年必备的优秀素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