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过的,篇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值得我们借鉴。作为语文老师,我觉得应该认真地去领悟语文教材,在领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利用教材中的词语、句式、锻落、空白处、略写处进行发展语言的训练。让学生运用文本语言,提高语言质量,培养语文素养。
关键词:词语;句式;段落;空白处;略写处;发展;语言
常言道:“士兵的阵地在战场,教师的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作为教师,“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然而,教师教得如何,关键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小学教材内容丰富,文质兼美,集思想、知识、情感、教育于一体,字里行间蕴含着字、词、段、篇,听、说、读、写等各种语文基本训练的因素。如何利用课堂这一阵地有效利用文本,将一节课上得扎实,上到学生的心上,发展学生的语言呢?下面,我粗浅地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新学的词语帮助学生发展语言
运用新学的词语帮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通常是从仿照课文例句开始,而后逐步展开,层层深入,从而获得强化效果,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对词语的意思理解准确了,才能很好地加以运用。因此,对重点词语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准确把握。
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中的“千钧一发”一词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第一步,抓住字面解词,让学生得到初步的理解。第二步,联系文本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写“千钧一发”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千钧一发”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战士们当时的心情怎样。第三步,根据实际,深入理解,让学生用“如果……就……”造句,再用“如果不……就……”造句,让学生知道此时情况的危急。第四步,联系生活,深化理解。让学生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情形。学生们思如泉涌:洪水就要把木桥冲垮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老共产党员拉住了自己的儿子,把最后一名乡亲推上了独木桥;火蛇就要吞没屋中的小孩,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消防队员从天而降,救出了他。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词语的深刻含义,又练习了造句说话的能力。
二、运用新学的句式帮助学生发展语言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学生平时是一味地背、抄,没有真正体味句子的精妙,因此,作文中的句子总显得平淡无味,读起来毫无感情。记得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伟大的创造主要还是源于学习和模仿,即使是文学创作也应该如此。句子仿写是作文的一个分支,在训练中,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灵感以及创新的精神。它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方面明确提出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技能,融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于一炉,促使学生去回忆、筛选出平时生活中积累的点点滴滴,仿照各种句式进行遣词造句,使句子符合语法与修辞规范,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以及表达方式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适时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仿写指导。
如在《山中访友》课文中的第五小节部分,可以看出句式整齐,又有趣味性和生动性,读起来让人感到朗朗上口。指导学生熟读之后,我立即抛出话题:“作者的眼中,山中的一切已经成为了他亲密的朋友,你们愿意和大自然中的谁交朋友呢?”学生们的手举得高高的:“这校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情地跟它们打招呼:你好,高大的松树,你撑起了一把巨伞,是让我赶紧到你身下遮阴吗?你好,树上的鸟儿,你的歌声真是动听;你好,绽放的花朵,你张着笑脸,校园中飘荡着你的馨香;你好,花间的蜜蜂,歇歇吧,别累坏了身子。”通过优美的句式训练,不仅帮助学生发展了语言,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运用课文中的优美段落帮助学生发展语言
我们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克服讲练脱节等低效率状态,把练的机会留给学生,锻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草虫的村落》这篇课文时,当学生跟随着小游侠穿梭于草虫的村落中欣赏甲虫这些音乐家们的演奏会,我在指导学生充分地朗读感悟之后适时点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能欣赏到如此美妙的音乐吗?”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有的说:“知了音乐家们,它们正在聚精会神地振着美丽的翅膀,这首优美动听的音韵,像泉水叮咚一般流了出来。这时,我感受到它们演奏的音乐绝对好于人间的一切音乐。啊,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如此美妙音韵来的!”还有的说:“蝴蝶仙子们也正在全神贯注地扇动着那华丽的翅膀,那翩翩起舞的美姿,不知陶醉了多少的观众。这时,我觉得它们优美的舞蹈也绝对好于人间的一切舞蹈,啊,只有蝴蝶们才能演绎得如此美妙!”……在语音训练中,我融学生的观察、语言、思维的训练为一体,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下掌握了文章主要内容的同时,又及时地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样训练何乐而不为!
四、运用课文中的空白帮助学生发展语言
在课文中,有些地方跳跃性大,有些地方又表现得比较简单甚至出现省略的部分,这些为读者留下了“空白”,也为学生留下了自由发挥、自由想象的天地。在阅读的时候,又需要我们对这些地方作一些补充,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理解。针对课文实际,我以问题为引导,激发学生想象,再转换到语言训练上来。
例如,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时,可以在老人亲昵呼唤海鸥的省略号处设计这样的问题:“我们静下心来听一听老人与海鸥亲昵的讲话,似乎从中听到他们在说些什么?”学生们纷纷回答:“独脚,你今天的平衡感好多了。公主,饿了吧?你太瘦了,多吃点爷爷的饼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倘若充分利用课文中空白处,设计一些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充,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语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五、运用课文中的略写处帮助学生发展语言
由于表达的需要,课文中有的情节写得较为简单。此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扩写,把那些比较简单的片段加以扩充、拓展,使之具体详尽。
例如,《少年闰土》中闰土给我讲趣事、“装弶捉鸟”和“看瓜捕猹”是详细描述的部分,而“海边拾贝”和“看跳跳鱼”是略写,其实在闰土的心中,我们知道还装着很多的新奇的事儿,作者没有一一写出。此时,教师可以运用课文中的略写处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即指导学生扩写,联系生活实际补充描写自己经历过而同学们却没有经历过的乡村趣事,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特点。经过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交流与汇报,课堂立即活跃起来了。同学们踊跃举手,有的补充“水田挖泥鳅”或“河畔摸螺”;有的补充“沙地烤地瓜”或“菜园捉金龟子”;有的补充“农忙过家家”……许许多多新鲜稀奇的事儿从孩子们的口中侃侃而出。在学生口头表达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装弶捉鸟”和“看瓜捕猹”对这些趣事进行描写。这些与阅读紧密结合的课堂写作训练,不仅拓展了语言文字的训练面,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关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更要关注文本语言和语言形式,利用教材进行发展语言的训练。让学生运用文本语言,提高语言质量,培养语文素养。在拓展处要自然,练习与文本紧密相连,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为目的,做到开合自如的迁移,避免为教教材而用教材的弊端,很好地以文本为工具,使语文课具有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杨海英.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王国萍.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实践,切实提高学生习作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2).
[3]张国军.小学生在习作中如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9).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鼓山苑小学)
关键词:词语;句式;段落;空白处;略写处;发展;语言
常言道:“士兵的阵地在战场,教师的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作为教师,“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然而,教师教得如何,关键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小学教材内容丰富,文质兼美,集思想、知识、情感、教育于一体,字里行间蕴含着字、词、段、篇,听、说、读、写等各种语文基本训练的因素。如何利用课堂这一阵地有效利用文本,将一节课上得扎实,上到学生的心上,发展学生的语言呢?下面,我粗浅地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新学的词语帮助学生发展语言
运用新学的词语帮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通常是从仿照课文例句开始,而后逐步展开,层层深入,从而获得强化效果,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对词语的意思理解准确了,才能很好地加以运用。因此,对重点词语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准确把握。
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中的“千钧一发”一词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第一步,抓住字面解词,让学生得到初步的理解。第二步,联系文本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写“千钧一发”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千钧一发”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战士们当时的心情怎样。第三步,根据实际,深入理解,让学生用“如果……就……”造句,再用“如果不……就……”造句,让学生知道此时情况的危急。第四步,联系生活,深化理解。让学生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情形。学生们思如泉涌:洪水就要把木桥冲垮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老共产党员拉住了自己的儿子,把最后一名乡亲推上了独木桥;火蛇就要吞没屋中的小孩,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消防队员从天而降,救出了他。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词语的深刻含义,又练习了造句说话的能力。
二、运用新学的句式帮助学生发展语言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学生平时是一味地背、抄,没有真正体味句子的精妙,因此,作文中的句子总显得平淡无味,读起来毫无感情。记得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伟大的创造主要还是源于学习和模仿,即使是文学创作也应该如此。句子仿写是作文的一个分支,在训练中,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灵感以及创新的精神。它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方面明确提出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技能,融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于一炉,促使学生去回忆、筛选出平时生活中积累的点点滴滴,仿照各种句式进行遣词造句,使句子符合语法与修辞规范,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以及表达方式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适时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仿写指导。
如在《山中访友》课文中的第五小节部分,可以看出句式整齐,又有趣味性和生动性,读起来让人感到朗朗上口。指导学生熟读之后,我立即抛出话题:“作者的眼中,山中的一切已经成为了他亲密的朋友,你们愿意和大自然中的谁交朋友呢?”学生们的手举得高高的:“这校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情地跟它们打招呼:你好,高大的松树,你撑起了一把巨伞,是让我赶紧到你身下遮阴吗?你好,树上的鸟儿,你的歌声真是动听;你好,绽放的花朵,你张着笑脸,校园中飘荡着你的馨香;你好,花间的蜜蜂,歇歇吧,别累坏了身子。”通过优美的句式训练,不仅帮助学生发展了语言,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运用课文中的优美段落帮助学生发展语言
我们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克服讲练脱节等低效率状态,把练的机会留给学生,锻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草虫的村落》这篇课文时,当学生跟随着小游侠穿梭于草虫的村落中欣赏甲虫这些音乐家们的演奏会,我在指导学生充分地朗读感悟之后适时点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能欣赏到如此美妙的音乐吗?”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有的说:“知了音乐家们,它们正在聚精会神地振着美丽的翅膀,这首优美动听的音韵,像泉水叮咚一般流了出来。这时,我感受到它们演奏的音乐绝对好于人间的一切音乐。啊,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如此美妙音韵来的!”还有的说:“蝴蝶仙子们也正在全神贯注地扇动着那华丽的翅膀,那翩翩起舞的美姿,不知陶醉了多少的观众。这时,我觉得它们优美的舞蹈也绝对好于人间的一切舞蹈,啊,只有蝴蝶们才能演绎得如此美妙!”……在语音训练中,我融学生的观察、语言、思维的训练为一体,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下掌握了文章主要内容的同时,又及时地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样训练何乐而不为!
四、运用课文中的空白帮助学生发展语言
在课文中,有些地方跳跃性大,有些地方又表现得比较简单甚至出现省略的部分,这些为读者留下了“空白”,也为学生留下了自由发挥、自由想象的天地。在阅读的时候,又需要我们对这些地方作一些补充,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理解。针对课文实际,我以问题为引导,激发学生想象,再转换到语言训练上来。
例如,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时,可以在老人亲昵呼唤海鸥的省略号处设计这样的问题:“我们静下心来听一听老人与海鸥亲昵的讲话,似乎从中听到他们在说些什么?”学生们纷纷回答:“独脚,你今天的平衡感好多了。公主,饿了吧?你太瘦了,多吃点爷爷的饼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倘若充分利用课文中空白处,设计一些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充,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语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五、运用课文中的略写处帮助学生发展语言
由于表达的需要,课文中有的情节写得较为简单。此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扩写,把那些比较简单的片段加以扩充、拓展,使之具体详尽。
例如,《少年闰土》中闰土给我讲趣事、“装弶捉鸟”和“看瓜捕猹”是详细描述的部分,而“海边拾贝”和“看跳跳鱼”是略写,其实在闰土的心中,我们知道还装着很多的新奇的事儿,作者没有一一写出。此时,教师可以运用课文中的略写处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即指导学生扩写,联系生活实际补充描写自己经历过而同学们却没有经历过的乡村趣事,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特点。经过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交流与汇报,课堂立即活跃起来了。同学们踊跃举手,有的补充“水田挖泥鳅”或“河畔摸螺”;有的补充“沙地烤地瓜”或“菜园捉金龟子”;有的补充“农忙过家家”……许许多多新鲜稀奇的事儿从孩子们的口中侃侃而出。在学生口头表达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装弶捉鸟”和“看瓜捕猹”对这些趣事进行描写。这些与阅读紧密结合的课堂写作训练,不仅拓展了语言文字的训练面,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关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更要关注文本语言和语言形式,利用教材进行发展语言的训练。让学生运用文本语言,提高语言质量,培养语文素养。在拓展处要自然,练习与文本紧密相连,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为目的,做到开合自如的迁移,避免为教教材而用教材的弊端,很好地以文本为工具,使语文课具有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杨海英.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王国萍.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实践,切实提高学生习作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2).
[3]张国军.小学生在习作中如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9).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鼓山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