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音乐对音乐审美的情感启示

来源 :当代音乐(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43532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中国艺术歌曲《声声慢》为例,从中探讨在音乐审美中的情感情绪问题,从作品实例出发展示音乐审美的重要性。同时简要论述标题音乐在音乐审美中的作用,并对自己的观点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审美;情感;情绪;表现;标题音乐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5)06-0098-02
  [收稿日期]2015-04-29
  [作者简介]郑发奋(1973-),男,山东枣庄人,硕士,山东枣庄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枣庄277160)音乐美学(Aesthetics of Music)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特别是音乐艺术的特殊性、音乐的美与美感为总目标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音乐美学特别关注音乐审美中的心理效应以及音乐与人的心理结构关系的研究。心理学意义上的情感情绪问题的研究,最终要落实到音乐审美、立美活动的心理研究上来。[1]
  音乐审美属于情感认知的范畴,同时它还有别于一般的视觉审美,它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以乐音来表达人的情感和情绪,因此,在音乐艺术审美活动中,更多的是体现人的情感和情绪。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我们的论述也主要集中在“音(音声)”“心(情感)”的关系上。笔者将透过中国古典艺术歌曲《声声慢》,来阐释音乐审美中的情感情绪问题,并对其中问题作简要对比。
  一、对中国古典艺术代表作《声声慢》的分析
  中国古典艺术歌曲是古人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创作产生的,是当代中国声乐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歌曲大多采用依曲填词的方法,而这些古诗词经过作曲家的重新谱曲又重新焕发出新的艺术光彩,成为兼具文学性与艺术性高的古典艺术歌曲。《声声慢》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在表现中国古诗词特有的意蕴的基础上,运用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因此古典艺术歌曲与诗词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声声慢》的作者是北宋词人李清照,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经历坎坷。她的作品《声声慢》,是她南渡之后成就较高的作品之一。这首词描绘的是秋天萧瑟的景色,借以抒发家亡国破、沦落天涯的凄苦,表达了女词人身处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以及孤苦寂寥的忧郁情绪,是一首独具人物个性的名作。作为婉约派的代表,李清照不仅在诗词方面的成就很高,而且对音律也有着极深的造诣,她对这首词做了创造性的改编,把韵脚押平声字改为押入声韵,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字、齿声字(齿音) 、双声字及舌声字(舌音)等,使得舒缓转为急促,哀惋变为凄凉,充分体现了女词人一生的不幸与悲凉。
  中国古典艺术歌曲《声声慢》在曲式结构上是个四乐句乐段。四个乐句都以切分节奏的弱起开始,在演唱旋律的音高关系上,多以不协和音程为主,在演唱旋律方面,对作者的孤苦寂寥之情表达得淋淋尽致,有如听到一个悲伤之极的人在倾诉心中无限的哀愁,中间夹杂着断气的小休止,叠字“寻寻觅觅”是全曲的开始,二字的重叠效果鲜活地表露出来女词人国破家亡双重打击的剧痛和难以忍受的哀愁。
  二、从作品《声声慢》看音乐审美的情感和情绪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语言,它叩击人的灵魂,能表达人们内心世界中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音乐美的本质在于它能实现音乐主客体之间谐和,使音乐心理由平衡到不平衡,又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动态形式变化。
  (一)音乐审美与音乐表现对象及形式
  笔者第一次听到《声声慢》这首古老的艺术歌曲的时候,即被其凄苦、惆怅的音乐所感动。它以切分节奏的弱起开始,演唱旋律在音高关系上多以不协和音程为主,用以渲染出一种悲苦、凄凉的气氛,即使不知道这首词的内容和意义,那凄苦的音乐也会把词的意境无限地渲染到你的内心。这是音乐特殊的功能,体现了音乐审美中情感情绪问题,这种情感体验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文化,感性体验的丰富多样性和各种精神活动,使我们的情感处于运动状态之中,内心的感受促使情感的运动,即产生了与音乐相同的感受。
  音乐带动人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听觉审美感知中,在音声中展现的往往是情感的外观形式即动态结构,即情绪状态。在生活中,人的内心情感反映到声音中,同时我们又在音乐听觉审美中体验到这种情感,这些都是通过音乐的情绪表现来完成的。音乐的情绪表现就好似“中介”一样,传递和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声声慢》这部艺术歌曲中,在听觉审美中感受到这部艺术歌曲音乐中所透出的凄凉,将这种听觉感受通过情绪传递到内心深处,引起笔者深刻的共鸣,并以这种音乐情绪表现出来。只有外部事务与内在情感得到统一或者某些程度相似,才能激起人对外部事物的审美经验,这也是一种相互的美的感受和体验。这如同拥有同样经历和故事的人,总是格外理解、珍惜和相见恨晚。
  音乐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情绪,这种情感形式不是单纯地对自然情感的模仿,而是升华和表现。音乐审美情感的表现不单单是一种动态的结构形式(“动像”),而是与人的多种心理活动相关的“有意味的形式”(“意象”)。强调这是一种“意象”,并非忽视其动态特征,而是突出在创作(表演)中审美主体的创造性作用。“有意识的形式”是音心关系的显示,审美活动中情感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是实现其的原动力。
  人的情感体验往往参与了人的意识、想象、理解等心理活动,通常来说,生活阅历丰富的人,其音乐修养就越高,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越丰富,因此能够更多地触动其在审美中方面的感知。不同的人对欣赏音乐情绪的感受和体会或许有相同之处,但是在内心的情感体验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人们经常注意到作曲家在音乐活动中的创作才能,而忽视了音乐接受中审美主体的创造性才能的存在。同时又引出另一个问题,作曲家所设定的音乐情绪是否能引起听众的共鸣?而听众们是希望在假定的情况下进行音乐赏析,还是喜欢凭着自己的感知去理解作曲家的意图?
  (二)关于标题音乐的音乐审美   《声声慢》这部艺术歌曲营造出一种凄苦的气氛,其旋律的线条即表达出一种幽怨,这是作品所给予的音乐情绪。同时《声声慢》这部艺术歌曲,是根据古代词填曲而成的,这部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本身便给我们一个特定的情绪。这便是是西方音乐中所说的标题音乐。
  关于标题音乐,目前有至少四种的概念:
  1有文字做标题的器乐曲都是标题音乐。如《百鸟朝凤》等。
  2广义地说只要不是音响游戏,任何音乐都是标题音乐。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等。
  3取材于文学、诗歌、美术、戏剧、民间传说等姊妹艺术的器乐曲,音乐有明确的内容,有暗示内容的标题,甚至有作曲者的题解说明。如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等。
  4用标题给听众提示的音乐。如柴可夫斯基的《四季》等。
  音乐是作曲家们全身心投入创作中所得产物,作曲家通过音乐的动态形式来将自己的内心的情感完全体现出来,是他们个人情感的体验、结晶,也是他们想给听众们呈现出的一种特定的情绪。标题性音乐并不会限制人们对音乐的想象,相反它是在引导听众可以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写作意图,这是对作曲家辛勤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和认可。标题音乐提供的是一种想象模式,是在特定的范围内给听众一个想象的空间,而不会使听众漫无目的地遐想。标题音乐能使听众在作曲家既定情感下,充分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同时由于每个人的境遇、修养不同,他们所得到的情感体验也是不同的,《声声慢》便是如此。这首凄楚的词,限定了音乐的感情基调,给予我们一种感情上的引导,因此我们对音乐情绪的感受是相同的,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环境、修养的不同,我们的情感体验又是截然不同的。曾经有过艰难生活经历的人,他们对于《声声慢》中的那种凄凉之情,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可是由于时代不同,对于那种背井离乡、国破家亡的悲愤情绪,却始终难以达到一致,这便是情感体验上的差异。
  无论标题音乐,还是非标题音乐,乐曲的内容并不是由标题而是由音乐本身表现出来的。无论何种形式的音乐,我们都不能离开音乐本身,片面地根据标题望文生义地去理解乐曲的内容,只会偏离主题。作曲家利用标题提示乐曲内容,必须根据音乐本身的特点来判定,是为其音乐的主体来服务的。如果从标题望文生义,很可能歪曲原意。如浪漫主义作曲家舒曼写过一部钢琴套曲——《蝴蝶》,可是音乐本身丝毫听不到有任何蝴蝶的踪影,经过舒曼的解释,原来乐曲写的并不是真正的蝴蝶。舒曼说:“我的蝴蝶是艺术家的乐思,它们急速地从他的想象中产生出,就如同小蝴蝶从静止的蛹里孵出来,向四面八方飞去。”[2]这里的“蝴蝶”只是一种隐喻,其真实含义,只是象征思想的泉涌、奔放而已。
  结语
  文学、雕塑、绘画、服装等艺术形式可以通过可触可视的艺术形象塑造表现出来,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而音乐艺术要借助乐器、音响设备(即声音)的先后次序来表情达意,人们只能通过变化的旋律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作曲家要想表达一种情感,首先,他要进入一种情境状态,将他在生活中获得的情感体验融入到音乐动态形式的创作中,充分体现内心情感的印象形式。这使得听众在欣赏作曲家作品时,能在第一时间唤起一定的情感体验,找到音乐共鸣。因此,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我们应尤其强调音乐的立美成果——审美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于音乐表演者来说,应当对音乐注以生命,音乐艺术的发展永远是富于个性、趋于独特而不是雷同或效仿。
  [参 考 文 献]
  [1]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薛金炎漫谈标题音乐[J]音乐研究,1980(03)
  [3]修海林谈“音心对映论”之争[J]人民音乐,1989(01)
  [4]修海林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与音乐美学研究[J]人民音乐,1997(05)
  [5]修海林音乐审美中的情感情绪问题[J]中国音乐学,1987(02)
  [6]索科洛夫,堪国璋译论标题音乐的美学原则[J]中国音乐学,1987(03)
  [7]张前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中[J]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01)
  (责任编辑:章若艺)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以“东北师范大学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子课题之一的“舞蹈学实践创新互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回顾了舞蹈编导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历程,并对舞蹈编导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提出了建议。  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满足社会发展对舞蹈编导人才的需求,我们以“东北师范大学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子课题之一的“舞蹈学实践创新互动型人才
期刊
中图分类号:J6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5)06-0025-02  [收稿日期]2015-05-04  [作者简介]唐磊诚 (1985- ),男,湖南株州人,硕士,湖北长江职业学院教师。(武汉 430074)2014年7月11日,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八届年会首场音乐会在武汉VOX-livehouse(下简称VOX)举行。学会会长乔建中教授,副会长王耀华教授、萧梅教授及
期刊
中图分类号:J6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5)06-0023-02  绯红色封面的左下方,一只编钟嵌印在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八届年会会议论文手册上。编钟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湖北地区楚音乐文化的代表。学会历经34年首次在武汉举办,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和美国的学者都携各自领域之研究成果赴会,编钟便作为湖北本土的音乐符号,伴随在每一位参会人员左右。  在中国传统音乐研
期刊
[摘要]  本文探索了歌唱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我们演唱不同国家的作品时,我们不仅有机会了解他国文化,还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因此,演唱不同文化的歌曲在我们民族认同感建构、了解他族和本族文化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文化从本质上理解是复杂和多重的。研究结果表明,唱歌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我们认为,演唱多元文化的歌曲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理解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全球化、
期刊
[作者简介]韩雯(1990-), 女,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武汉 430079)2014年7月,第十八届中国传统音乐年会在武汉成功召开。按照惯例,大多数年会承办方在年会期间会举办主题音乐会。一来,音乐会的舞台为展示某乐种、某区域或某民族的传统音乐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与平台;二来,与会者可通过音乐会从不同角度了解大会主题与宗旨;再者,音乐会丰富了年会内容,是年会中的亮点。笔者根据
期刊
[摘要]  维多尔德·鲁托斯拉夫斯基(Witold Lutoslawski,1913—1994),波兰继肖邦之后又一蜚声国际乐坛的作曲家。在创作中摸索寻求突破,技法应用与音乐表现的中和,使传统与现代两者得以完美呈现,而他的晚期作品无疑是又一巅峰。本文就以其小提琴遗作《骤然地》为例从传统性和现代性两角度分析并总结其晚期音乐风格的三个特点。  维多尔德·鲁托斯拉夫斯基(Witold Lutoslaws
期刊
[摘要]  簧,又称弦、嘴琴,在彝语中称其为“荷火”。它不仅是中国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性的古老乐器。它广泛地分布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南亚以及北亚)、美洲 、大洋洲以及欧洲等各个国家。但在中国,簧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在中国的各个少数民族中,四川凉山彝族的簧较有代表性。本文将从簧音乐的结构特色、功能特色以及文化内涵,探究四川凉山地区彝族簧音乐的地方特色。  簧,又称弦、嘴琴,在彝语中称其为“荷火
期刊
[摘要]  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的剧情是围绕女主人公薇奥列塔而展开的,剧中绝妙的唱段使她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第三幕《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是音乐会的经典曲目,而对于歌剧中咏叹调演唱时情感的把握以及技巧的运用是有一定难度的,本文运用收集资料法、举例法、比较法,对该咏叹调进行较为详细、系统、深入、全面的分析,以便于更好地演唱这首作品。  [关键词]威尔第;《茶花女》;《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歌剧  一、
期刊
[摘要]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从1984年开始,每隔一年举办一次,已经成为当前对我国歌唱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视节目,也是我国音乐界中的一项重要赛事,是很多新人走入乐坛的一个重要台阶。近年来,我国很多海外同胞也不断回国参赛,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地看到这项大奖赛对青年歌手的重要影响。青歌赛对于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开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得美声唱法水平不断提升,促进了美声声乐作品在我国的传播。本文以青歌
期刊
郭西元  又名锡元,曦元。1947年生,山东诸城人。196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深圳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文人画研究所所长,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旅游联谊中心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认真”没饭吃      亚明老师诙谐,谈到画画和做人,说画家人品重要,做人要认真,但话锋一转说画画不能“认真”,他的意思是指画面僵、死、无生气意趣,特别“文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