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渗透题,是命题者利用其它学科的信息和知识串联成的知识网络题。设计此类题目,意在考查学生的语言理解、分析、判断、综合能力,从语文的角度考查考生对各学科知识内容和课外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促进学生放眼世界,关注民生、关注社会,体现了课文课程的价值取向。纵观近两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体现这一精神的试题屡屡出现。
一、与数学学科的渗透
例1“1、2、3、5、8、13、21、34、55、89、144……”这是数学中的斐波那级数。此级数最大的特征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05年黑龙江)
例2老师口述了一道数学题“15减3的平方等于多少?”小聪的答案是144,小明的答案是6。请根据小明的理解,把这道题用文字简明地表达出来》。(不超过15个字)(05年江苏省盐城)
解析:这两道题将语言表达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以“知识渗透”和“能力迁移”的方式,拓宽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天地,考查学生对数学现象的性质、概念、特点表述的严谨准确性。解答这一类试题,往往要从相关学科知识入手,之后充分施展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作答。解答例1先要把握此数列的规律,1 2=3,2 3=5,3 5=8……再用简明的语言准确表述,可拟为:任意相邻的3个数,第三个数是前两个数之和。例2要根据题意先确定这个算式的写法,然后用说明语言准确表述为:15与3的平方差是多少?(或15减去3的平方等于多少?)
二、与英语学科的渗透
例3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北京举行,到时你可能已经上大学了,假若你作为青年志愿者迎接八方客人,并向他们致以美好的祝愿,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你该怎么说?(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1)接待外国观众:_______________(用英语)
(2)接待中国运动员:______________(用汉语)(05年江苏泰州)
解析:此题综合性比较强,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包括英语)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对象说话要有所变化。答案可以拟为:(1)WelcomtoBeijing,China.(或WeHopeYouWillhaveawonderfultimeinChina)(2)您好,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为您服务。(或祝你在比赛中取得胜利,为国争光!)
三、与物理学科的渗透
例4爱因斯坦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20世纪初,他提出了一种理论,任何物质都可以转化为有用的能量,并提出了著名的公式:E=mc2,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质量,c表示光速。請用汉语把它准确表述出来。(05年江苏常州)
解析:此题是语文与物理学科的渗透,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否简明准确。对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题,不能忽视题中对公式符号的提示,然后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一般要用说明性的文字。答案可以拟为:能量等于质量与光速平方的积。
四、与化学学科的渗透
例5萤火虫呼吸的时候,氧气从小气管进入细胞,和萤光素结合,在另一物质萤光酶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发出光来。可以写成一个简单的公式: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05年湖北宜昌)
解析:此题是语文与化学学科的渗透,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提取能力,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能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归纳其规律。解答此题应从内容入手,找准它们的逻辑关系,提取相关词语,然后结合化学方程式的知识,得出公式:萤光素 氧气→发光。
五、与历史学科的渗透
例6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成了青少年的共识。假如一位抗日老战士来到你身边,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假如一位来华谢罪的日军老兵来到你身边,你又将对他说些什么?
请围绕“记住历史,珍惜和平”这一主题,根据不同的对象,写下你想说的话,每句话不少于10个字。
(1)你将对抗日老战士说:________________(2)你将对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说:___________(05年江苏无锡)
解析:这是一道与历史学科渗透的试题,但重点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可拟为:(1)老爷爷,感谢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做出的贡献。(2)老爷爷,您的勇气值得敬佩,相信这一举动会给贵国一些怀军国主义的人以最好的教育。
六、与地理学科的渗透
例7 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对联,融历史、地理、诗文典故等文化于一体,成为晚会的精彩亮点之一,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下面对联前填上省名。
()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05年湖北)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考查了学生对历史、地理以及语言的理解能力,答案依次为:湖南省、湖北省、云南省、海南省
例8 阅读下面的表格,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文字概括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2)读此表后你有哪些感受?(03湖北省黄冈)
解析:这是一道与地理知识相关的试题。在地理教材中我们学过:能源可分为再生能源(太阳能等)和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煤、天然气等),当前世界上主要是使用不可再生能源,世界能源使用的趋势是从不可再生能源向再生能源过渡。考生能运用这些概念和知识点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容易多了:(1)世界能源使用的趋势是从不可再生能源向再生能源过渡,核电、太阳能将成为未来世界能源的主导。(2)我们要珍惜能源或“要保护环境”等。要把这类题目做得准确,除了学生具有从教材获得观点的能力外,必要的地理知识也是少不了的。
中学语文跨学科渗透题涉及到其它学科的知识,这就对我们的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试题的出现也对语文教学发挥了正面的引导作用。对于各学科知识,学生在学习时既要及时总结这些知识的规律性,又要经常思考这些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的关联性,为跨学科考查奠定基础。
一、与数学学科的渗透
例1“1、2、3、5、8、13、21、34、55、89、144……”这是数学中的斐波那级数。此级数最大的特征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05年黑龙江)
例2老师口述了一道数学题“15减3的平方等于多少?”小聪的答案是144,小明的答案是6。请根据小明的理解,把这道题用文字简明地表达出来》。(不超过15个字)(05年江苏省盐城)
解析:这两道题将语言表达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以“知识渗透”和“能力迁移”的方式,拓宽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天地,考查学生对数学现象的性质、概念、特点表述的严谨准确性。解答这一类试题,往往要从相关学科知识入手,之后充分施展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作答。解答例1先要把握此数列的规律,1 2=3,2 3=5,3 5=8……再用简明的语言准确表述,可拟为:任意相邻的3个数,第三个数是前两个数之和。例2要根据题意先确定这个算式的写法,然后用说明语言准确表述为:15与3的平方差是多少?(或15减去3的平方等于多少?)
二、与英语学科的渗透
例3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北京举行,到时你可能已经上大学了,假若你作为青年志愿者迎接八方客人,并向他们致以美好的祝愿,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你该怎么说?(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1)接待外国观众:_______________(用英语)
(2)接待中国运动员:______________(用汉语)(05年江苏泰州)
解析:此题综合性比较强,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包括英语)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对象说话要有所变化。答案可以拟为:(1)WelcomtoBeijing,China.(或WeHopeYouWillhaveawonderfultimeinChina)(2)您好,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为您服务。(或祝你在比赛中取得胜利,为国争光!)
三、与物理学科的渗透
例4爱因斯坦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20世纪初,他提出了一种理论,任何物质都可以转化为有用的能量,并提出了著名的公式:E=mc2,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质量,c表示光速。請用汉语把它准确表述出来。(05年江苏常州)
解析:此题是语文与物理学科的渗透,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否简明准确。对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题,不能忽视题中对公式符号的提示,然后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一般要用说明性的文字。答案可以拟为:能量等于质量与光速平方的积。
四、与化学学科的渗透
例5萤火虫呼吸的时候,氧气从小气管进入细胞,和萤光素结合,在另一物质萤光酶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发出光来。可以写成一个简单的公式: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05年湖北宜昌)
解析:此题是语文与化学学科的渗透,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提取能力,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能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归纳其规律。解答此题应从内容入手,找准它们的逻辑关系,提取相关词语,然后结合化学方程式的知识,得出公式:萤光素 氧气→发光。
五、与历史学科的渗透
例6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成了青少年的共识。假如一位抗日老战士来到你身边,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假如一位来华谢罪的日军老兵来到你身边,你又将对他说些什么?
请围绕“记住历史,珍惜和平”这一主题,根据不同的对象,写下你想说的话,每句话不少于10个字。
(1)你将对抗日老战士说:________________(2)你将对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说:___________(05年江苏无锡)
解析:这是一道与历史学科渗透的试题,但重点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可拟为:(1)老爷爷,感谢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做出的贡献。(2)老爷爷,您的勇气值得敬佩,相信这一举动会给贵国一些怀军国主义的人以最好的教育。
六、与地理学科的渗透
例7 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对联,融历史、地理、诗文典故等文化于一体,成为晚会的精彩亮点之一,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下面对联前填上省名。
()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05年湖北)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考查了学生对历史、地理以及语言的理解能力,答案依次为:湖南省、湖北省、云南省、海南省
例8 阅读下面的表格,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文字概括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2)读此表后你有哪些感受?(03湖北省黄冈)
解析:这是一道与地理知识相关的试题。在地理教材中我们学过:能源可分为再生能源(太阳能等)和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煤、天然气等),当前世界上主要是使用不可再生能源,世界能源使用的趋势是从不可再生能源向再生能源过渡。考生能运用这些概念和知识点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容易多了:(1)世界能源使用的趋势是从不可再生能源向再生能源过渡,核电、太阳能将成为未来世界能源的主导。(2)我们要珍惜能源或“要保护环境”等。要把这类题目做得准确,除了学生具有从教材获得观点的能力外,必要的地理知识也是少不了的。
中学语文跨学科渗透题涉及到其它学科的知识,这就对我们的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试题的出现也对语文教学发挥了正面的引导作用。对于各学科知识,学生在学习时既要及时总结这些知识的规律性,又要经常思考这些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的关联性,为跨学科考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