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传统的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有关人士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策略.终身教育建立在四个支柱的基础上,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2011年教育部修改和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简单地说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进行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使其能迎接新时期的社会挑战,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因此教育者就得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重点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用好方法好习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探索发现的能力,以顺应时代的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课程改革进程中关键的一部分,我在具体教学中采取如下几种方法进行引导.
一、改变传统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现代理念指导教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全国上下基础教育全面进入了实践过程中.教育者使用新教材,实践新理念,采用新教法,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新课标中强调的“民主、平等、尊重”的课堂气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灌输知识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在新的课改环境下,“传道、授业、解惑”型的教师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即以引导为主线,以知识传授为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显得尤其重要.迫使教师不得不重新思考,调整自己的教育思想使之与新的条件相适应;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多媒体的出现,也为教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信息的表达手段,利用这一新技术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更易于直观教学,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指导学生总结方法规律,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化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1.联想、类比、转化等思维方式的培养
初中数学知识存在很多相似或相关的内容.例如,增长率问题、传染问题和利率问题;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三角形问题和平行四边形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创设一个基础的问题情境,通过一题多问的形式,层层深入,步步引申,把一个学过的问题通过问题的一步步深入联系到新学习的知识上来,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式思考,把学过的知识作为工具,去探索新的知识.反过来,通过逆向推理从难到易回顾整个问题,一个复杂的问题,经过一步步转化,成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
2.多思多想,重视数学思想、方法规律的总结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掌握数学思想,掌握数学的精髓,才能“举一反三”.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是传播和学习已经形成了的知识,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总结数学思想方法的习惯.通过学生独立观察,让学生动脑思考,学生动口表述,尽量让学生发现问题,归纳总结问题.指导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得失和思维过程作反思,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通过易错点的纠正,加深知识的理解.力求能概括出某种问题解决的条件化和策略化的思路规律,建构数学模型.促进认知的习惯和解题思路的形成.
三、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数学是在客观实践中产生的,并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它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给学生参与的空间和时间,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典型的实际问题,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培养数学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通过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我们要由只注重结论的教学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过程,善于发现问题,大胆预测,合理推断.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能力,把握数学的本质,形成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课程改革进程中关键的一部分,我在具体教学中采取如下几种方法进行引导.
一、改变传统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现代理念指导教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全国上下基础教育全面进入了实践过程中.教育者使用新教材,实践新理念,采用新教法,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新课标中强调的“民主、平等、尊重”的课堂气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灌输知识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在新的课改环境下,“传道、授业、解惑”型的教师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即以引导为主线,以知识传授为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显得尤其重要.迫使教师不得不重新思考,调整自己的教育思想使之与新的条件相适应;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多媒体的出现,也为教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信息的表达手段,利用这一新技术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更易于直观教学,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指导学生总结方法规律,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化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1.联想、类比、转化等思维方式的培养
初中数学知识存在很多相似或相关的内容.例如,增长率问题、传染问题和利率问题;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三角形问题和平行四边形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创设一个基础的问题情境,通过一题多问的形式,层层深入,步步引申,把一个学过的问题通过问题的一步步深入联系到新学习的知识上来,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式思考,把学过的知识作为工具,去探索新的知识.反过来,通过逆向推理从难到易回顾整个问题,一个复杂的问题,经过一步步转化,成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
2.多思多想,重视数学思想、方法规律的总结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掌握数学思想,掌握数学的精髓,才能“举一反三”.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是传播和学习已经形成了的知识,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总结数学思想方法的习惯.通过学生独立观察,让学生动脑思考,学生动口表述,尽量让学生发现问题,归纳总结问题.指导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得失和思维过程作反思,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通过易错点的纠正,加深知识的理解.力求能概括出某种问题解决的条件化和策略化的思路规律,建构数学模型.促进认知的习惯和解题思路的形成.
三、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数学是在客观实践中产生的,并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它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给学生参与的空间和时间,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典型的实际问题,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培养数学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通过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我们要由只注重结论的教学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过程,善于发现问题,大胆预测,合理推断.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能力,把握数学的本质,形成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