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那个背影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一直有一个背影,时不时触动着我的神经,让我神伤。
  2002年,我在《石道》担任编辑,当时《石道》还是一份彩报,工作量并不大。编辑部时常只有我一人,每天处理完石友的来稿、来信后,便百无聊赖地转悠,或擦拭展示的石头,或翻阅各地与石相关的书籍,过着不思长进的日子。
  那是夏天,一个午后,来了一个与我年纪相仿的小伙子,瘦小的身材,脏兮兮的已然很多天没换洗的衣服,白色的跑鞋在尘土的包围下略显滑稽。从他半探着的身子,我看到了我的影子——稚嫩,诚恳,忐忑不安。
  在确认这是要找的地方后,他真诚地对我说:“老师,我刚买了个石头,您可以帮我看看,鉴别鉴别吗?”他这一张口,我的脸刹那红到了脖子根,赶紧接话:“我不是什么老师,我跟你一样,也才刚接触石头,这样,我们一起探讨探讨吧!”
  他从肩上取下背包,小心翼翼地摸索了半天,捣鼓出一个20公分大小的天峨石。石面上,朱红色点缀的两只蝴蝶栩栩如生,在米黄色石肤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抢眼。这让我心里一惊,太像了,太像了,活生生的“比翼双飞”嘛!
  我说,这个画面真是太绝了,你在哪里买的?多少钱?
  听到我的话,他的脸如春天的阳光般灿烂了起来,笑着说,不贵,300块,就在下面的摊上。我暗自思量,300块,爷爷的,我一个月的饭钱!
  我感叹他出手的魄力,加上都二十出头,我们便拉开了话碴。闲适的午后,难得有这样一个大活人陪我侃大山。
  聊天中,我得知他是贵港的,从小就喜欢石头,这次出来一是为了感受石都柳州的风采,二是长长石头方面的见识。一路走走停停,能坐车就坐几趟,想省钱了就靠两条腿走。已经两个多月了,除了身上留的50块钱路费,其它的全搭在这个“比翼双飞”上了。
  其间,他问我是不是喜欢石头。我尴尬,说实话,毛头小伙子,风花雪月还差不多,石头,就算了吧,编辑只是一份工作,千儿八百的,混口饭吃,仅此而已。
  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回答:“喜欢,不喜欢怎么会干这个!”
  他更开心了:我也很喜欢,中了邪的喜欢!我总以为年轻人里面没几个喜欢石头的,因为我一路跑了那么多地方,见到的年轻人不是扛石头的就是搬座子的,喏,你看市场里,转悠的全是大爷大叔,年轻人全是脚步匆匆,而且我还发现,卖石头的通常也懒得招呼咱们这种年纪的,因为买不起!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喜欢,小时候在河里玩,常看见一些稀奇古怪的石头,就捡回家了,后来懂事了,就查,看报纸,才知道原来石头已经成了一个行业了,所以我就出来了……
  他滔滔不绝的描述以及发自内心的欢喜表情让我脸烧心愧,心想,若是你干了我这份工作,怕是石界之幸吧,喜欢只是喜欢,不掺功利,不像我,出于利益而逼迫自己,假装喜欢。我忍不住用我的小人之心问他:“那你是不是因为知道石头也能卖钱,才出来的?”
  他憨憨地笑了,挠挠脑袋:不怕你笑话,我家里全是东捡西拉的石头,后来被我妈扔了些,她说我放着正事不干,就搞这种邪门玩意。那时身上有点钱,全拿来上山下河了,这么久,我从来都是一个人去捡石头,朋友同学都拿我当傻子,而且,我原来根本不知道石头能卖钱,就是纯粹的喜欢!与他相比,我太市井了。
  正感叹着,几位相熟的前辈来看石头,一进门,就注意到了“比翼双飞”,几个人纷纷上前观赏。其中一位捧过去端详了一阵,便冲我呵呵笑:“小吴啊,你们是不是又要搞打假报道啊?这块石头的造假水平很高,可惜美中不足,就是太完美了,连画家都画不出来这样的比翼双飞啊,你看,这个划痕还在呢!不错,上报纸的确称得上造假典型!”
  一听说是假的,几个人就饶有兴致地研究开了。而他,脸色立马铁青,也默默听几位前辈说“假”的证据。越听,脸色越难看。直到最后大家一致认定这是一块造假的石头时,也仍然一言不发。因为不忍心伤害,自始至终我也没说这石头是他的,是他花300块钱从市场上买来的。
  前辈们走了,石头重新摆到了石茶台上。
  我一时竟找不到安慰的话语,因我的不学无术,还惺惺相惜地聊了一下午。我心存愧疚而更觉不安,再次看见他伤心的表情,才猛然想到:“快,去找卖石头的人理论!”
  他叹了口气,故作轻松地说:“这个石头是我自己看上的,我路过的时候他正在收摊,是我自己笨才求他卖给我的,卖完石头他就收摊走人了。算了,权当花钱买经验,只是没想到这么贵!”
  两人再次相对无语,于我,似乎能感同身受。刚才两人所谈的对于石界的美好未来刹那间成了无所适从,我只能在心底感叹,石界啊石界,奈何你的盾牌总是不经意地挡住真诚喜欢你的人,却让唯利是图的人屡屡得手?
  落日的余晖照了进来,屋里的石头被映出一种美好的无法形容的梦幻色彩。不觉中,两个年轻人已经聊了一个下午。
  临别时,他仍一层又一层把“比翼双飞”包好,小心翼翼地放进背包里,说是以此留念。他说:“谢谢你,今天收获了很多。定了晚上的票,得走了!有机会来,我就把我捡的石头拿过来给你看看。我们那里不是产地,河里山上的石头也不值钱,但是喜欢归喜欢,只要喜欢,就不只是石头了!”而那个背包,在走了很多路之后仍旧轻便的背包,此时似乎也沉重了起来。他下楼时,抬头看了看阳光斜照的马鞍山片刻,便决然离去了。
  只是那一别,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他没有遵照他所说的,找机会把捡的石头拿给我看看,久而久之,我也就忘了,甚至忘了我的生命中曾有这样一个人路过。
  时过境迁,如今,我早已忘了他的模样,留在记忆中的,是他离去时的背影,那个背影,失落、孤独、无助。那个疲弱而坚决的背影,像极了曾几何时的我!
  我在心里默念,走好,千万不要因为路上磕绊的小石子便停下追求梦想的脚步。
  而这些年,冥冥中我也相信能再次遇到他,只为了知道,是否会因为喜爱而坚持,又或是早已远离。当然,在我心里最理想的,是他留在了这个行当,并且已收获了很多。同样的,在很多年后,他仍然可以拍着胸脯对我说:“我是因为喜爱石头而喜爱石头,不是因为石头能卖钱,能卖很多钱!”
  可是我再寻,似乎也寻不到他了,又或者是,他真的已然远离了吧。
其他文献
“三年不开张,开张管三年”,这句常被石商挂在嘴边的经典语录,不仅是奇石这种特殊商品经营特点的真实写照,更道尽店主们在坚守中承受寂寞,在寂寞中迎接收获的苦与乐。  开石店,似乎注定要坚守寂寞。而如何在寂寞中经营,在寂寞中坚持,让一位普通石商告诉我们其中的酸甜苦辣……  采访对象:唯一奇石馆馆主张成 玩石资历:18年  建馆时间:2000年主营石种:戈壁石    唯一石馆,一个以地方单一石种为主要经营
期刊
黄河及黄河石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河南等九个省、自治区,由山东进入渤海。沿途岩石坠入河道中,经河水的搬运、冲击形成黄河石。黄河石为水成的卵石,主要产于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至宁夏青铜峡水库、黄河中游三门峡水库至小浪底水库的黄河河道里。  由于黄河水系基本覆盖了西北高原各大山脉,而各山脉的生成年代不一,山岩成因复杂多变,外加岩石的硬度、经搬运时间和距离等因素,致使黄河
期刊
最近几个月,赏石类报纸、杂志不约而同地给全国石友传递着一个信息:石市低迷。一时间,“分析”低迷、“应对”低迷的文章纷纷出炉。  有人说是“天价”惹的祸,有人说是市场缺乏规范,有人说是石友水平不高、赏石文化缺失等,于是就有人出谋划策:诚信经营、低成本运作;薄利多销,提高水平和眼力……  大家莫衷一是,又都有些道理。我认为大家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市场规律。大的经济环境的起伏左右着艺术品市场的起伏,更何
期刊
我还不太懂各种岩石在多少亿万年前的成因,但我希望能在写作的过程中,对观赏石之美可能会引起一些新的发现。  这种已知和未知的矛盾心态,可能增加审美活动的兴奋感。……但我知道,读者不会因为我讲不出每块石头的出身和来历而责怪我无知。也许正因为我的写作有这样的弱点,读者可能情不自禁地替我的描述作些有关地质学知识的补充。  我自己对待身边的这些有个性的石头的兴趣,不免既有差别又有变化。正如我读《红楼梦》,对
期刊
中国赏石文化发展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对玉石的发现、认识、玉器的雕制和赏玩,或为礼器,或为饰品。  什么叫玉?玉石也属于岩石。地壳中的岩石有上千种,但只有质地细腻、品性坚韧、光泽油润、颜色美观的数十种岩石才可称作玉。古人对玉的解释是:“玉者,美石也。”《辞海》释玉为:“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说文解字段注》又释玉曰:“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角思里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
期刊
赏石文化,离不开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是我国独特美学思想的形成期。士人回归自然、注重意境和生命的体认,成为风尚。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被称为山水诗创始人的谢灵运(公元385-433年),在《山居赋》中说:“敞南户以对远岭,辟东窗以瞩近田。”这标志着当时的园林追求自然与意境的自觉。谢灵运的山居在会稽山(今绍兴)中,包括南北两山之间的大片山水,修建了两处
期刊
米芾反对写大字时用力捉笔,以免把字写得“愈无筋骨神气”。他主张写大字“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他反对字体结构追求表面的均衡,主张不拘笔画的多少、肥瘦,“各随其相称写之,挂起气势自带过,皆如大小一般,真有飞动之势也”。  米芾这些论书法美丑的观点,是否可以间接理解他对石头之美的判断,可能与他拜石的痴劲有点联系,难说。他还认为,书艺之美,在于“字要骨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秀润生,布
期刊
讲起青菜,我时常会想起十余年前在内蒙戈壁的一次觅石之旅。  那是九六年的秋天,我独个儿去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一个叫阿拉善左旗的小城市,在当地石友老周的帮助下,租了一辆北京吉普车,深入沙漠戈壁滩,找寻那些可爱的戈壁石。  吉普车离开城市前,驶进了一个农贸市场,老周拽着我,买了好多把新鲜的青菜。由于沙漠戈壁滩难种青菜,这里的青菜大多从外地运入,所以既少又贵。“到戈壁觅石只是两三天的事,带足干粮便可,何必
期刊
在宜昌市果园一路花鸟奇石市场,“三峡奇石馆”虽不大,精品却不少,石种虽单一(几乎全为三峡画面石),石头画面却千变万化。比起其他经营实体石馆的店主,卢锋有一个最大的优势,他不仅把三峡奇石馆开在当地奇石市场里,也开到了无地域限制的网络上。这个起初只为了更广泛地宣传三峡石的简单愿望,短短两年便给卢锋带来了经济与影响力的双丰收。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所在企业的破产,即使有一个中级技师的职称,卢锋也难逃
期刊
由中国观赏石协会、兰州市西固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09兰州全国图案石精品博览会”于2009年6月13日至19日在兰州西固区隆重举行。中国观赏石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葛锦久、中国观赏石协会顾问阎立本、主任王纪民、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杜耀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阮文辉、青海军区原司令员兰仲杰将军等嘉宾,兰州市领导王冰、段英茹、张祖迁、姚国庆、孙晓刚等出席了开幕式。此次展会得到西固区委、区政府的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