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抗焦虑、抑郁治疗对血管性痴呆的观察。方法:结合抗焦虑、抑郁治疗血管性痴呆12例。结果:显效 7例,有效4例,无效1例。结论:结合抗焦虑、抑郁治疗有效。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合抗焦虑 抑郁治疗
血管性痴呆(VaD)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症,在我国是痴呆第二位常见病因,其在临床上多伴有焦虑,抑郁症状,治疗较困难,疗效差,现将我院2004-2008年12例血管性痴呆配合抗焦虑、抑郁治疗的临床资料收集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男9例,女3例,男∶女=3∶1,年龄57-79岁,平均年龄68岁,以65-76岁最多,其中9例有卒中史,3例为入院后检查可见多发腔梗,均有2个以上认知功能障碍(如定向,注意,言语,视空间功能,执行功能,运动控制等),严重程度已干扰日常生活,所有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症状,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定,符合诊断标准,其中重中度抑郁8例,轻度抑郁4例。
1.2治疗方法
1.2.1原发病的治疗:控制高血压,抗血小板聚集剂:如阿司匹林50-100mg/d。
1.2.2心理治疗:解释,支持性治疗,认知治疗。
1.2.3高压氧治疗(0.15-0.18mPa)。
1.2.4脑代谢剂:如小牛血注射液,胞二磷胆碱等。
1.2.5改善认知功能:哈伯因。
1.2.6抗焦虑,抑郁治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使突触间隙5-HT含量增高,常用氯西汀,苯二氮类:能增强抑制剂神经递质r-氨基丁酸的作用,起效快,如阿普唑仑。
1.3治疗目的:缓解症状,争取临床治愈,提高生活质量,恢复社会功能,预防复发。
2结果
12例中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1例。
3讨论
血管性痴呆是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全脑缺血、缺氧引起,并可因脑血管病变部位,大小和数量不等,导致各个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及认知功能的损害各不相同,其抑郁发生的机理可能与脑内单胺类物质的减少有关,与抑郁关系最密切的神经递质是称为5-HT,其产生于脑干的中缝核。焦虑推测可能与蓝斑的去甲肾上腺素产生过多有关,有证据表明血管性痴呆患者脑中蓝斑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正常而多巴胺含量减少达42%。
近10年来随着人均寿命,生活质量及医疗水平的提高,血管性痴呆的发病逐年增多,而有调查认为血管性痴呆(VaD)或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者的抑郁症状发生率约为40%-60%,患病率高,伴发焦虑,抑郁症状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进一步降低,因此有必要加深血管性痴呆患者伴发抑郁,焦虑的认知和处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潘集阳、田经、马文彬,抗抑郁药物在神经科的合理应用.《中华内科杂志》 2008年7月P.603-604
2王桂红、王拥军,卒中后抑郁障碍研究进展 .《中华内科杂志》2008年3月:P.256-257
3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专家共识组;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08年1月:P.80-81
作者单位:745000甘肃省庆阳市老年保健医院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合抗焦虑 抑郁治疗
血管性痴呆(VaD)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症,在我国是痴呆第二位常见病因,其在临床上多伴有焦虑,抑郁症状,治疗较困难,疗效差,现将我院2004-2008年12例血管性痴呆配合抗焦虑、抑郁治疗的临床资料收集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男9例,女3例,男∶女=3∶1,年龄57-79岁,平均年龄68岁,以65-76岁最多,其中9例有卒中史,3例为入院后检查可见多发腔梗,均有2个以上认知功能障碍(如定向,注意,言语,视空间功能,执行功能,运动控制等),严重程度已干扰日常生活,所有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症状,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定,符合诊断标准,其中重中度抑郁8例,轻度抑郁4例。
1.2治疗方法
1.2.1原发病的治疗:控制高血压,抗血小板聚集剂:如阿司匹林50-100mg/d。
1.2.2心理治疗:解释,支持性治疗,认知治疗。
1.2.3高压氧治疗(0.15-0.18mPa)。
1.2.4脑代谢剂:如小牛血注射液,胞二磷胆碱等。
1.2.5改善认知功能:哈伯因。
1.2.6抗焦虑,抑郁治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使突触间隙5-HT含量增高,常用氯西汀,苯二氮类:能增强抑制剂神经递质r-氨基丁酸的作用,起效快,如阿普唑仑。
1.3治疗目的:缓解症状,争取临床治愈,提高生活质量,恢复社会功能,预防复发。
2结果
12例中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1例。
3讨论
血管性痴呆是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全脑缺血、缺氧引起,并可因脑血管病变部位,大小和数量不等,导致各个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及认知功能的损害各不相同,其抑郁发生的机理可能与脑内单胺类物质的减少有关,与抑郁关系最密切的神经递质是称为5-HT,其产生于脑干的中缝核。焦虑推测可能与蓝斑的去甲肾上腺素产生过多有关,有证据表明血管性痴呆患者脑中蓝斑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正常而多巴胺含量减少达42%。
近10年来随着人均寿命,生活质量及医疗水平的提高,血管性痴呆的发病逐年增多,而有调查认为血管性痴呆(VaD)或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者的抑郁症状发生率约为40%-60%,患病率高,伴发焦虑,抑郁症状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进一步降低,因此有必要加深血管性痴呆患者伴发抑郁,焦虑的认知和处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潘集阳、田经、马文彬,抗抑郁药物在神经科的合理应用.《中华内科杂志》 2008年7月P.603-604
2王桂红、王拥军,卒中后抑郁障碍研究进展 .《中华内科杂志》2008年3月:P.256-257
3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专家共识组;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08年1月:P.80-81
作者单位:745000甘肃省庆阳市老年保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