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壁画小镇奥伯阿梅尔高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k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镇露天咖啡厅、酒吧

  德国小镇奥伯阿梅尔高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四面群山环绕,峰峦叠翠,林密水丰,自然风光十分秀美。奥伯阿梅尔高之所以能成为享誉全球的旅游、度假胜地,除了天赐的自然之美外,主要是因为这个仅百十户人家的小镇,每家每户外墙上都绘有精美、艳丽的壁画。徜徉小镇中,仿佛走进了一座露天壁画博物馆,正因如此,奥伯阿梅尔高赢得了“壁画小镇”的美誉。

古老小镇生机盎然


  一早,从德国菲林市乘坐大巴车出发,沿着风景如画的山间公路行驶一个多小时便抵达了奥伯阿梅尔高。步入小镇,一股带着泥土幽香、绿植清新、鲜花芬芳的山野气息扑面而来,连空气都好像经过过滤一般新鲜,甜丝丝的,沁人心脾。
  奥伯阿梅尔高的宁静、美丽与欧洲很多历史悠久的小镇并无二致。小镇中的房屋大多是上百年历史的老宅,但都维护得特别好,如果不是古老的建筑风格,很难相信它们是一把年纪的“老人”了。街巷中的人行步道和一些小路依旧保留着青石铺路的旧时风貌,这些青石路面经过风霜洗礼、岁月打磨,悄无声息地彰显出中世纪的遗风古韵,诉说着小镇悠久的历史。
  镇中民居基本都是独门独院的建筑,房前屋后、窗户边、露台上无不栽满了绿植、鲜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许多植物从房顶如瀑布般倒挂而下,各色各样的花卉竞相绽放,红花绿草将房屋妆点得格外美丽,远远望去如同一幅幅精美的风景画。

精美壁画独具风采


  这些老宅最吸引人眼球之处是外墙上大大小小的彩色壁画。这些壁画小的一两平方米,大的几乎占据满满一面外墙。每幢房屋外墙上的壁画均不相同,可以说一房一景、一房一主题,内容主要是《圣经》《格林童话》中的故事,和一些流行于当地民间的历史传说。画中人物惟妙惟肖,山水多姿多彩,每一幅都堪称艺术佳作。
  为什么奥伯阿梅尔高小镇居民都喜欢在房屋外墙上大面积绘制壁画呢?导游介绍说,主要有三个原因:一、小镇是室外壁画创始人茨温克的故乡,他在这里开始研究、创作室外壁画,内容以《格林童话》和历史传说为主,随着技艺日臻成熟,逐渐形成一种绘画风格,后来小镇被誉为室外壁画的发祥地,在房屋外墙上绘制壁画也成了小镇居民的传统。二、中世纪战争期间,黑死病瘟疫一度席卷整个欧洲,小镇居民也未能幸免。1633年,信奉天主教的小镇居民们为免遭瘟疫侵害,虔诚地祈求上帝保佑全镇人,并许诺排演一出“耶稣受难剧”,每隔十年演一场以示感谢。许下诺言后,小镇再没发生瘟疫死人,于是第二年小镇居民按照承诺排演出一部由一千多名居民主演的“耶稣受难剧”。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圣经》里的故事便成了小镇居民青睐的壁画题材。三、早在公元16世纪中叶,小镇的工匠们便开始根据《圣经》故事手工制作圣像木雕,由于手艺精湛、做工精致,制成的圣像栩栩如生,逐渐畅销德国各地,到18世纪,各种木雕作品还远销荷兰、西班牙、俄国等多国。鉴于此,1878年政府在小镇成立了国立木雕专业学校,以培养更多的雕刻艺术人才,因木雕集绘画与雕刻于一身,这也为小镇造就一批室外壁画创作人才,此后小镇代代都有高手涌现,艺术香火不断。
小镇民居
木雕工艺品店内景
房屋外墻壁画
小镇街景

  听了导游的介绍,再轻步慢履欣赏小镇丰富多彩的房屋外墙壁画时,除了感叹每幅作品画面精美外,更为小镇居民对一门艺术世代相传的精神感慨不已。

惬意生活令人艳羡


  与柏林、慕尼黑等大都市一样,奥伯阿梅尔高小镇街边也有不少露天咖啡厅、酒吧。或几位朋友一起,或情侣相伴,喝咖啡、品红酒,谈笑风生,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舒心的微笑,尽情享受着惬意的生活。
“吴下名园”匾额
五峰仙馆
花窗
太湖石
冠云峰

  镇中不宽的街道两旁,小商铺一家挨一家,主要经营当地特色产品和工艺品。很多店铺临街橱窗里摆满制作精良的木雕艺术品,既有男女人物、飞禽走兽,也有亭台楼阁、花草果蔬,几乎涵盖了生活中能见到的一切。最有趣的是,不少作品将各种元素汇聚在一起组成群雕,展现的生活场景十分生动。走着看着,一家店铺橱窗里摆放的木雕人偶小挂件吸引了我的眼球。挂件上的人偶是个顽皮的小孩,头上歪戴着帽子,撅着小嘴眼看前方,一脸稚气地微笑着,非常可爱。我走进店中,毫不犹豫地将它买了下来。
  希望今后有机会再访奥伯阿梅尔高小镇,再好好品味这里独具风采的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文心
其他文献
生活中常常會有一种错觉,总觉得一些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总觉得一些够不着的东西才是最想要的。被这样一种错觉左右着,我们总是在不停地仰望,不停地寻找。仰望那些看似离我们很近,但实际上并非唾手可得的东西;寻找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如镜中花、水中月。  仰望那些够不着的东西,是一种煎熬。倘若你想要的东西是那枚高高挂在树梢上的果子,即便你踮起脚尖,即便你搬来梯子,即便你找来长长的竹竿,仍然够不着,你会
期刊
“永远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这是七旬老人平静与老伴老曹共同的生活目标。退休后,平静与老曹一人一背包,十几年间走遍祖国六百多个市县,还游览了七十几个国家。  2018年,他们登上了“和平号”邮轮,开启了108天的环球旅行。在邮轮上,他们领略到海洋的壮美,也感受到了海洋的恐怖。10月17日,风云突變,狂风掀起的巨浪让全长205米、宽26.5米、十几层楼房高、3.5万吨重的庞然大物,像树叶一样在大海中起
期刊
人造之物中灯光最美,堪比星月。星月之光是冷光,而灯光偏暖,多了一份人间烟火气。看见灯光就会想到城市,就想要回家。乡村零星的灯光亦然,看见它总觉得有人在那里居住,一种神秘的生活正在那儿进行。坐在夜行的长途汽车上,贴着冰凉的玻璃,窗外的黑暗中有灯光划过,敏感的人不禁惆怅。什么人生活在那里?又过着怎样的生活?错过了那灯光就像错过了生活本身。你很想让车停下并向它走去,至少思路朝着灯光的方向琢磨着,想象着…
期刊
杰西.鮑尔  相对于先锋作家,杰西·鲍尔更像是文艺青年。在快速、高产的创作表象下,他的戏谑、直白与深刻都无可厚非。为世界增加魔法  1978年,鲍尔出生于美国纽约。身为图书管理员的母亲和在医疗管理部门任职的父亲努力经营着家庭。鲍尔从记事起就照顾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哥哥,温和、体恤成为他为人处世之道,因此能和性格迥异的朋友们相处得很愉快。  鲍尔曾在一所公立学校就读,尽管热爱文学让他看起来有些格格不入,
期刊
苏州丝绸博物馆  从《诗经》里的“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到《敦煌曲子词》里的“皎皎绮罗光”,从《红楼梦》里令人遐想的“轻烟罗”到王安忆的《天香》里名动一方的织锦绣画,丝绸就像一段轻盈的梦,从岁月的彼端缥缈而来,缱绻在中国文化的长廊里。只是很多时候,丝绸在中国文化中更像是一种随处可见却浸润无声的衬托,无论是画作里的轻纱薄绢,还是诗文里的锦缎绫罗,它们都很少以主角的身份出现,而常常是以自己的光辉渲染出“
期刊
1965年5月,“431工程”第六测量设计队将举办一场大型文艺演出的消息在云南永善县城不胫而走,人们奔走相告,互相打听哪里能弄到门票,县里各个部门更是直接前来测设队要票。一时间有测设队的演出票成为当地人最高兴的事情。测设队的业余演出居然会在县城里引起如此轰动,与那一年来关于测设队的传闻有关。1  “431工程” 是四川三线建设一号工程的代号。这个工程延绵数百公里,开发初期测设队就有六个。我们第六测
期刊
“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漫读作家吕峰的《一器一物:遇见旧时光》时,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里说过的一句话蓦然闪现心头。  这本记录生命中遇到的老物件的书,共分四辑,计66篇散文,也就是说,涵盖了66样旧物、66种情味。一个粗瓷碗、一只咸菜坛、一柄油布伞,甚而一块磨刀石、一只汤婆子……在乡间的老屋内外,在风雨如晦的日子,它们其貌不扬,平凡又质朴,如同憨厚善良的父老兄弟
期刊
站在南京长江大桥南桥头堡,循着滚滚翻腾的江水望去,江岸边一栋民国建筑风格的两层小楼,便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和记洋行”仅存的旧址。和记洋行原先是南京乃至全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食品加工厂,也是南京开埠后外国资本家在下关开办的第一家工厂,更是南京工人阶级反帝反封建反剥削反压迫斗争的前沿。一  和记洋行由英国商人韦斯特兄弟于1913年在南京下关宝塔桥筹建,定名为“英商和记有限公司”,简称和记洋行。建厂初期规模
期刊
近来,不断有关于城市传记的图书面世,其中,《北京传》融合历史与现实,大气磅礴,收放自如。作者邱华栋大致是为了避免此前城市传记过多纠缠历史过往,彰显自己撰述城市传记的当下性与时代性,在开篇就以京师重地的“中国尊”来瞭望京城苍茫气势如虹,颇有先声夺人之仪态;而第十章到第十一章乃至收尾的终章,都是着眼京华之地的国际地位与未来发展,城市天际线、国际大都市、未来之城、智慧城市、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北京新机
期刊
近些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开始打造图书推广项目“生活美学馆”,至今推出的新书已有五种,包括从台湾引进阿宝的《讨山记》(该书被评为新华网年度好书)、北京作家施亮的饮食文化散文集《吃的风度》,以及我将要谈到的三部由名家所编的多人散文集:其一为汪曾祺主编、施亮补编的《知味集》,其二为吴祖光编、施亮策划、刘茁松补编的《欢笑微醺的饮者》,其三为袁鹰编、施亮策划、刘茁松补编的《欢聚一谈的茶客》。  《知味集》是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