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小孩爱看书
对中美儿童的课外阅读比较之后, 美国伊利诺大学阅读研究中心得出以下结论:中美普通家庭为孩子提供阅读材料的经济能力大体相当,但是美国儿童的阅读量却是中国儿童的六倍。这个令人感慨的数据,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从女儿身上我得出结论:美国孩子之所以爱上阅读,很大程度上与老师提供的扎实阅读教育有关。
每周女儿的老师都会布置阅读作业,放在密封的塑料袋里,让孩子带回家。由于老师会针对不同的学生发放不同的书本,所以每个孩子袋子里的书都不一样。这些书没有复杂的句子,上面的字拼读规则很相似,词汇的难易程度也控制得非常好,从字、词、简单句型过渡到复杂句,按级别升级。
所谓“级别”,就是每本书上标着字母,从A到I,A是最简单的绘本,每页书只有一两个字,I就相对更接近成人的水平。班级老师和每位学生常做一对一的阅读能力测验,不断确认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进步。女儿在一段时间只读G程度的绘本,一阵子之后,老师就会拿出H程度的书看她的流利程度。
阅读能力分组
同级的孩子,阅读能力也有高低之分,老师对此非常包容。有一次我到学校去做义工,发现老师把学生分成三组,按照阅读程度的不同, 轮流给予不同的辅导。
女儿在阅读比较强的一组,老师先是让她自己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哪些阅读习惯需要改变,及时纠正。老师还会在学生的发音、拼音、猜音上下工夫:念出某个比较难的字,让孩子根据发音,在书里找出相应的单字来,这样的效果比直接背单个的字强。
阅读能力比较弱的那组,为了集中注意力, 老师让孩子认真观察每页的图片, 从中找出人名、物名、喜欢的东西等,拉近孩子对阅读的亲近感;此外就是反复练习五大元音,举例长短元音, 这些都是拼字的重点。
上课形式多样
女儿上学前班时,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阅读能力和基本的写作能力。课上围绕着四个元素展开:指导阅读,自主阅读,作文和单字练习。老师会读故事书、童谣、韵文给孩子听,加入一些阅读技巧进来;女儿他们不需要一本正经地坐在椅子上,而是随意坐在地毯上。有时老师也会让学生自己阅读,读过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并复述故事大意。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小图书馆,老师给每个学生一个贴有名字标签的书袋,让大家从中挑选喜欢的书背回家,下个星期再带回学校。而对于学校的大图书馆,每周老师会轮流带班上学生去挑书,让孩子们坐在地板上读,没读完或是想再读的可以借回去,目的是养成阅读的习惯,自然而然累计字词量和提高阅读程度。
创新的读书报告
按老师要求,女儿除了阅读作业,一天至少还要花15~30分钟的时间自由阅读,读什么、读多少自己决定,自行计时,各凭能力。读后做阅读记录单,每周与作业一起收上来。满一个月了,还有一份读书报告要准备。
女儿的第一份阅读报告,我拿在手里琢磨了半天:既没写中心思想,也没写故事大概,居中她画的一幅画倒是很显眼,这也算是阅读报告吗?一点也不严肃!后来才体会到,美国的初级读书报告就是让孩子用图画来演绎阅读,因为画画是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以此作为切入点,有助于孩子爱上写报告,避免遭遇最初写阅读报告的挫折感。
果然,之后女儿的阅读报告开始“升级”了:侧重不同的主题,从图画语言到文字语言,一步步深入到用简单的句子来表达。例如读一本有关动物的书,写写心中的主角是什么样的,从动物科普书中列举学到的几个知识, 还可以在报告的最后,调皮地画一个向上或向下的大拇指,来表示对内容是否喜欢。
对中美儿童的课外阅读比较之后, 美国伊利诺大学阅读研究中心得出以下结论:中美普通家庭为孩子提供阅读材料的经济能力大体相当,但是美国儿童的阅读量却是中国儿童的六倍。这个令人感慨的数据,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从女儿身上我得出结论:美国孩子之所以爱上阅读,很大程度上与老师提供的扎实阅读教育有关。
每周女儿的老师都会布置阅读作业,放在密封的塑料袋里,让孩子带回家。由于老师会针对不同的学生发放不同的书本,所以每个孩子袋子里的书都不一样。这些书没有复杂的句子,上面的字拼读规则很相似,词汇的难易程度也控制得非常好,从字、词、简单句型过渡到复杂句,按级别升级。
所谓“级别”,就是每本书上标着字母,从A到I,A是最简单的绘本,每页书只有一两个字,I就相对更接近成人的水平。班级老师和每位学生常做一对一的阅读能力测验,不断确认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进步。女儿在一段时间只读G程度的绘本,一阵子之后,老师就会拿出H程度的书看她的流利程度。
阅读能力分组
同级的孩子,阅读能力也有高低之分,老师对此非常包容。有一次我到学校去做义工,发现老师把学生分成三组,按照阅读程度的不同, 轮流给予不同的辅导。
女儿在阅读比较强的一组,老师先是让她自己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哪些阅读习惯需要改变,及时纠正。老师还会在学生的发音、拼音、猜音上下工夫:念出某个比较难的字,让孩子根据发音,在书里找出相应的单字来,这样的效果比直接背单个的字强。
阅读能力比较弱的那组,为了集中注意力, 老师让孩子认真观察每页的图片, 从中找出人名、物名、喜欢的东西等,拉近孩子对阅读的亲近感;此外就是反复练习五大元音,举例长短元音, 这些都是拼字的重点。
上课形式多样
女儿上学前班时,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阅读能力和基本的写作能力。课上围绕着四个元素展开:指导阅读,自主阅读,作文和单字练习。老师会读故事书、童谣、韵文给孩子听,加入一些阅读技巧进来;女儿他们不需要一本正经地坐在椅子上,而是随意坐在地毯上。有时老师也会让学生自己阅读,读过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并复述故事大意。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小图书馆,老师给每个学生一个贴有名字标签的书袋,让大家从中挑选喜欢的书背回家,下个星期再带回学校。而对于学校的大图书馆,每周老师会轮流带班上学生去挑书,让孩子们坐在地板上读,没读完或是想再读的可以借回去,目的是养成阅读的习惯,自然而然累计字词量和提高阅读程度。
创新的读书报告
按老师要求,女儿除了阅读作业,一天至少还要花15~30分钟的时间自由阅读,读什么、读多少自己决定,自行计时,各凭能力。读后做阅读记录单,每周与作业一起收上来。满一个月了,还有一份读书报告要准备。
女儿的第一份阅读报告,我拿在手里琢磨了半天:既没写中心思想,也没写故事大概,居中她画的一幅画倒是很显眼,这也算是阅读报告吗?一点也不严肃!后来才体会到,美国的初级读书报告就是让孩子用图画来演绎阅读,因为画画是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以此作为切入点,有助于孩子爱上写报告,避免遭遇最初写阅读报告的挫折感。
果然,之后女儿的阅读报告开始“升级”了:侧重不同的主题,从图画语言到文字语言,一步步深入到用简单的句子来表达。例如读一本有关动物的书,写写心中的主角是什么样的,从动物科普书中列举学到的几个知识, 还可以在报告的最后,调皮地画一个向上或向下的大拇指,来表示对内容是否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