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区市和东、中、西部各区域环境规制强度、政府研发投入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对地区生产率提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环境规制政策影响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投资,约束地区生产率的提升;政府研发资金投入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积极性与市场竞争力,提升地区生产效率;东部地区政府研发投入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较小,中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对生产率的影响最大.
【机 构】
: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34;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区市和东、中、西部各区域环境规制强度、政府研发投入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对地区生产率提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环境规制政策影响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投资,约束地区生产率的提升;政府研发资金投入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积极性与市场竞争力,提升地区生产效率;东部地区政府研发投入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较小,中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对生产率的影响最大.
其他文献
基于ACSI模型理论结合民营企业扶持政策实际状况提炼出民企对政府人员的期望、政策质量感知、政策效果感知和民企满意度4个潜变量,构建民营企业扶持性政策执行效果满意度模型,并用SEM方法对该满意度模型进行检验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对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价一般;变量4受变量1、变量2及变量3的直接影响,而在这些变量之中,变量1又直接影响变量2和变量3,变量2直接影响变量3;在模型中,变量2和变量3是中介变量,而由这两个中介变量所连接形成的三组中介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基于以上结果,对民营企业扶持性政策的实
以金融科技为研究背景,以数字普惠金融减贫为应用方向,构建解决核心问题的可计算策略研究框架.将核心问题定义为数字普惠金融减贫需求与供给匹配的概念集合,即解决在一定阈值R(R=满意度/风险度)范围内,寻求最优T(T=)值的概念节点关系路径.结合问卷调查与网络文本数据爬取,综合利用文本挖掘、概念图、实证分析等方法,充分发挥大、小数据分析优势.实验证明,融合大、小数据分析获取的数字普惠金融减贫策略更能追溯到问题的本质.为大数据环境下数字普惠金融减贫策略研究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在提高入选高校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基础上对其财政支持绩效进行评价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各高校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现状未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故有必要完善“双一流”建设高校财务信息披露框架,并构建具有针对性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案及工作指引,以推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序开展,进而达到优化资金配置效益的目的.
利用CiteSpace计量可视化工具对2018—2021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以“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共计443篇CSSCI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绘制了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域的知识图谱,综合考察了国内该领域有效衔接问题的总体发展脉络,探寻合理有效衔接的研究现状,挖掘相关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研究表明:我国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学科类别多样;研究机构呈现“总体分散、部分集中”的特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困境与实现路径、脱贫攻坚成果与“五大振兴”具体层面的有效衔接和微观区域有效衔接
基于产业结构的视角,以八大城市群为中心探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总体上呈现促进作用;验证了产业结构对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在不同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下,东部城市群和东北城市群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部城市群和西部城市群促进作用不显著.其政策含义在于,地方政府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应考虑当地产业发展状况,要注重人力资本结构上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相结合,减少因二者的错配对地
科技人员是创新创业(简称“双创”)的重要力量,推出激励政策从而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是“双创”成功的关键.为了解政策工具的效果,建立了科技政策对“双创”的影响模型,基于四川科技人员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科技人员所在单位创新制度环境营造、党政干部直接联系制度、人才引进自主权、薪酬分配自主权、经费使用自主权等都正向影响“双创”成效,并首次从实证的角度论证了现有单位科技成果转化规程对“双创”有显著的负面作用.这些发现既完善了创新理论,更为科研管理部门进行更加深入的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决策依据.
以2005—2019年我国除西藏外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来测度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并采用门槛回归方法探讨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进口多样性与能源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政策不确定程度跨越门槛值将削弱进口多样性对能源效率的正向作用.政策环境稳定的能源输入省,需摒弃被动跟进型贸易政策,增加当地劣势产品的进口种类和进口渠道的多样性.稳定经济环境,刺激国内市场是中国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从个体需要理论出发,结合社会交换理论研究知识型新员工组织认同产生的过程机制.对工作未满一年的高校毕业生中201名知识型新员工进行问卷跟踪调查,研究发现:知识型新员工的归属需要对组织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主需要对组织认同有负向影响;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型新员工主动性人格调节了归属需要(自主需要)同领导-成员交换之间的关系.
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重要性,再采用系统GMM和固定效应等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维度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中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显著性和效果高于产业合理化,其次不同维度的数字普惠金融主要是通过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产生作用,最后数字普惠金融在中西部地区产生的作用相比东部地区更为显著.
基于投入产出视角构建建材上市公司创新效率评价体系,运用DEA模型对2016—2018年间30家样本公司进行创新效率评价,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我国建材上市公司的创新效率均值不高,且总体呈下滑趋势;西部地区、水泥领域的建材上市公司创新效率表现最好;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冗余率较高,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净利润率产出不足率高;政府补助、财务冗余与建材上市公司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而企业性质与建材上市公司创新效率显著负相关.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优化我国建材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