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城的玩意儿多如牛毛,要说精致、品格,还得数内画鼻烟壶。早年间鼻烟壶,坯料取材多样,由水晶、玛瑙、象牙或玉石雕制而成,价格贵重。
北京是历史帝都,历史悠远,好玩的,值钱的,不少出自皇贵与商贾。鼻烟壶自明朝传入北京,很快便成了达官显贵的宠物。清朝盛世年间,曾经被视为达官商贾馈赠、往来的礼品,当然也有民间流传的玩意儿。
这些由皇家造办处和民间高手制作的作品就多了些文化品味,收藏价值也高,连欣赏叫法都复杂,叫“把玩儿”。京范儿!
民间的玩意儿相对手艺要求,文化品味要低些。你想啊,自个儿在家拿着菜刀三四十下铣出个陀螺,解下鞋带系在扫帚枝上,街头巷尾一个人玩命抽,一大帮人看乐呵,那还能叫把玩儿?
说白了,有没有收藏价值,主要就是看玩意儿的制作出处和给谁玩儿,说白了就是极少数人给更少数人或一个人制作的玩意儿,才珍贵。皇家贵胄的玩意儿就属这一规格,一般是专人制作或专署制作,给皇上自个和子孙玩儿;皇上一高兴,把玩意儿赏给大臣,这样的玩意儿就有文化品味和一定的艺术水准,收藏价值就高。要不怎么历代皇子皇孙都愿意做皇帝呢,就是想要什么有什么,想给谁就给得起。施舍于人心情好啊!制作玩意儿的人可忙活了,不但要精心,还要把脑袋系在腰带上。手艺人也不容易。
如今的手艺人再也不用为了玩意儿玩命了。京派鼻烟壶大师刘守本说,“有感觉就做,没感觉就不强做。”地道的京范儿!
刘守本说,“早年间,按地域分,鼻烟壶大致分广东、山东、陕西和京派,现今,师兄王习三创启冀派,自此,鼻烟壶家族枝繁叶茂;京派内画鼻烟壶清朝大致分为四支,叶派以其独特的题材和画技独树一帜,香火不断。”
清末鼻烟壶技师叶仲三先生将这一独门技艺传授给儿子叶莑祺、叶晓峰。新中国成立后,二位叶氏内画嫡传叶莑祺、叶晓峰,打破传统技艺传内不传外旧规,将自家的内画技艺传给王习三、刘守本和叶氏后人,使这一京派传统技艺继续流传。
独到的京派内画技艺
内画界流传,刘守本内画鼻烟壶老气,市场操作守旧。
作为老北京的刘守本,老北京题材给了他很大的创作空间是不可否认的。关于内画鼻烟壶创作技巧,刘守本说的很京范儿:“说容易就容易,重要的是手艺人的修养和美术基础。”
很多艺人常以能为名人、政府首脑画肖像为炫耀的话题,他不标榜吹嘘,也不故弄玄虚,只把自己的成就归结于老北京文化的滋养。这是老北京人谦恭和京派内画大师的平和心态。
关于鼻烟壶市场上的鱼目混珠和粗制滥造,他很吝啬口舌,甚至很不屑。
的确,壶嘴只有豆粒大小,小小的鼻烟壶以方寸之地呈现偌大意境,谈何容易。其制作工艺被外界称为 “鬼画壶”,称绘画者化身为狐仙,到鼻烟壶内部去作画。刘先生面对传说,淡然一笑。
四月底,在京城百工坊二层刘守本内画鼻烟壶大师工作坊内,他指着展柜里的内画鼻烟壶说,“这边是水晶壶,那边是玻璃壶。”表情坦然、淡定。
刘守本的内画作品题材大致四五种,传统人物、寓言故事、戏曲人物、花鸟鱼虫、山水建筑、京城遗韵,题材不算繁复,但有文化内涵,有独到特色;画法线条笔触细腻,当属工笔活儿;先起稿、勾勒、皴染、补色,增加实感,于雅于俗总相宜。京味作品 《乾隆赏壶图》 、 《御花园》 《颐和园春晓》 、 《京城遗韵》 系列中的一人、一树、一峰骆驼,在他的壶内,情致风韵尽显老北京风情;历史典故 《三顾茅庐》 、《踏雪寻梅》 、《八仙过海》 、《十八罗汉》等作品,人物形象神态各异,秉性尽显;《百子图》生动活泼,俏皮可爱;戏曲人物舞台动作效果表达得淋漓尽致;花鸟,花儿鲜活,鸟儿活现,风吹树枝,振翅欲飞。
刘先生最先推荐的是新作 《三顾茅庐》 。画面上骑在驴上的刘备不甘心地回头作别,显示出留恋与不甘心的神态。画面配一茶晶壶坯,满目烟褐色,朦胧不知天和地,显示出刘备困惑迷茫的心境,但是画面边缘补画一枝寒冬的梅花,暗喻刘备对邀请诸葛的希望。整个画面不大,桃花、天空、山水、毛驴诙谐趣味跃然壶壁。可贵的是,壶坯选用茶晶,气氛渲染得恰到好处。这是刘先生京派内画的功力。
刘守本左手执壶,夜读春秋状;右手捏笔,将尖端弯曲的竹笔伸入壶内;凝目息气,气行指尖,一山一水、花鸟鱼虫精准毕现于壶内壁。
他的右手中指第一关节上,那块凸起的厚厚老茧,诉说着五十多年来拿笔作画的恪守。
水晶壶坯给内画添彩
传统制作鼻烟壶的坯料材质广泛,造型多样,外雕小巧、内画精致是其特点。刘守本的作品继承了京派用坯料讲究精髓,他只钟爱水晶和玻璃。问其缘由。他只说:“水晶透明,更适合做壶料。也是个人喜好。”
他的作品中,果然大都是以水晶、茶晶、发晶为主要壶坯料。刘先生一指展柜一侧几件仿水晶壶说,“那是玻璃的。”但做工一点不含糊。
谈起内画鼻烟壶工艺流程,刘大师倒背如流:大致为选料、制胎、壶内书画和配盖包装四道工序。选好材料,经过磨制或熔炼吹制而成坯料;制胎,用钻石粉磨具先在壶口中心打竖眼,再向四周逐步扩展,直到内膛与外型的薄厚一致、平整均匀,再用细金刚砂打磨壶体,把金刚砂、小铁球和水装进壶内,用手或机械来回摇动,直至内壁匀细适度为止;.壶内书画根据壶型设计图案,用勾笔直接蘸上墨色在壶内勾好线条,西洋画用淡赭色起稿,着色时应手法利落,一气呵成,避免厚薄不匀或漫浸外溢;最后是,配盖和装盒。
刘大师的作品名扬鼻烟壶收藏界,来“百工坊”购买壶的人逐渐增多,这也是刘大师从不用出席低档次展会的原因吧,“酒香飘散坊间外,哪怕客家不识醇。”
谈话间,一位衣着整洁、温雅的中年女性,在刘守本的鼻烟壶展柜前驻足很久。从他们交谈中听得出,来者是一位医生,是听同事们举荐,特意来搜寻刘先生的作品。女顾客看好作品后,很快以上千元的价格,收藏一个水晶壶。 刘守本说,“来这里选购鼻烟壶的人,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公务员;二是教授或专家;三是医生。大都属于稳定、中高收入群体。柜台里明码实价。大多数顾客都是经朋友介绍或引荐来的,一律都不砍价。”
刘守本把“艺苑之珍”写在作品集册的封三扉页上,足以显示对这一行业的珍视与责任。溥杰先生生前题字 “巧夺天工”,褒奖刘守本内画技艺。
传承技艺需灵气和持守
刘守本1943年生于北京,16岁进入北京工艺美术厂,先是做了两年珐琅。1960年师从第一代鼻烟壶匠师叶仲三的儿子叶晓峰、叶莑祺。叶家技艺主要集中在传统人物上,叶晓峰继承叶氏内画技艺较全面,叶莑祺的成就在绘制古月轩珐琅彩上。刘守本以画传统人物为主,兼工花鸟鱼虫、山水等。
内画界皆知,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这一时段,京城顶级的内画大师,从人文及人性等方面,应当归属叶仲三、周乐元、马少宣、丁二仲几位先生。在他们之前,没有艺人能在鼻烟壶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这也是今天界内记录的“京派鼻烟壶只有上述四家”的说法。从追溯考证内画鼻烟壶历史上说,是一份遗憾。“师从叶氏专攻内画时,内画鼻烟壶这个行业还属于国家的保留行业,京城画内画的一共只有6人,作品很受国外客户欢迎。”刘守本说。
但凡工艺大师,大多忌讳伶牙俐齿之徒,他们喜欢的是“守得住,心领神会”之人。但说起技艺,他们并不保守。刘守本说,“内画鼻烟壶创作没什么神秘之处,入门很容易,技巧也不算很高超,重要的是手艺人的修养和美术基础。但是,内画对人的眼力和心力要求很高。”
不善言辞的刘大师,说到动情处,历数起上世纪90年代,去巴黎参加内画活动的一次经历。当时北京市的一位领导带队去巴黎参加活动,双方互赠礼品。中方赠送给巴黎某区区长的肖像壶是在北京就画好的,背面空白。开幕式那天,带队的领导临时写了几个字,要求刘大师写在壶背面。他现场拿出鼻烟壶,正要往壶上写字,发现场地里光线不够,把他急出一脑门子汗……这个花絮权当笑话了。
在国际收藏界,外国藏家钟情中国的古董,第一是瓷器,第二就是鼻烟壶。国际收藏界专门于1968年成立了国际中国鼻烟壶协会,总部在纽约,每年都办年会。刘守本作为鼻烟壶大师,参加过两次。他曾在英国一位收藏家乔治·布洛赫家里金字塔状的橱窗里,看见陈列着玉壶、玻璃壶、象牙壶、铜壶、瓷壶和石壶等上千件鼻烟壶。那时,他才发现原来在档案中记载的那些好壶,都在他们家。这人2010年去世,好多东西都拍卖了。
谈到国企时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刘守本表示很遗憾,他说,“入厂学徒期间,对一些画质模糊不清的旧壶,直接涂了旧画,再画新画,根本没有考虑到它们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后来得知,这些旧壶,很多出自周乐元、马少宣等名家之手。现在再想看看前辈的作品都很难了。”
刘守本身居繁华都市,笑看各界嘈杂沉浮,自个儿像他的名字一样,固守着一份内画鼻烟壶京味。至今,在他的弟子中,多继承师傅的信条,不为嘈杂悬浮的市场心动,信守京派固有技艺。杨继刚是其中之一,他不以市场喧杂而动,制作京派内画之余,把自己几十年练就的美术功力,传授给喜好美术绘画的学生,如今桃李布京城。
北京是历史帝都,历史悠远,好玩的,值钱的,不少出自皇贵与商贾。鼻烟壶自明朝传入北京,很快便成了达官显贵的宠物。清朝盛世年间,曾经被视为达官商贾馈赠、往来的礼品,当然也有民间流传的玩意儿。
这些由皇家造办处和民间高手制作的作品就多了些文化品味,收藏价值也高,连欣赏叫法都复杂,叫“把玩儿”。京范儿!
民间的玩意儿相对手艺要求,文化品味要低些。你想啊,自个儿在家拿着菜刀三四十下铣出个陀螺,解下鞋带系在扫帚枝上,街头巷尾一个人玩命抽,一大帮人看乐呵,那还能叫把玩儿?
说白了,有没有收藏价值,主要就是看玩意儿的制作出处和给谁玩儿,说白了就是极少数人给更少数人或一个人制作的玩意儿,才珍贵。皇家贵胄的玩意儿就属这一规格,一般是专人制作或专署制作,给皇上自个和子孙玩儿;皇上一高兴,把玩意儿赏给大臣,这样的玩意儿就有文化品味和一定的艺术水准,收藏价值就高。要不怎么历代皇子皇孙都愿意做皇帝呢,就是想要什么有什么,想给谁就给得起。施舍于人心情好啊!制作玩意儿的人可忙活了,不但要精心,还要把脑袋系在腰带上。手艺人也不容易。
如今的手艺人再也不用为了玩意儿玩命了。京派鼻烟壶大师刘守本说,“有感觉就做,没感觉就不强做。”地道的京范儿!
刘守本说,“早年间,按地域分,鼻烟壶大致分广东、山东、陕西和京派,现今,师兄王习三创启冀派,自此,鼻烟壶家族枝繁叶茂;京派内画鼻烟壶清朝大致分为四支,叶派以其独特的题材和画技独树一帜,香火不断。”
清末鼻烟壶技师叶仲三先生将这一独门技艺传授给儿子叶莑祺、叶晓峰。新中国成立后,二位叶氏内画嫡传叶莑祺、叶晓峰,打破传统技艺传内不传外旧规,将自家的内画技艺传给王习三、刘守本和叶氏后人,使这一京派传统技艺继续流传。
独到的京派内画技艺
内画界流传,刘守本内画鼻烟壶老气,市场操作守旧。
作为老北京的刘守本,老北京题材给了他很大的创作空间是不可否认的。关于内画鼻烟壶创作技巧,刘守本说的很京范儿:“说容易就容易,重要的是手艺人的修养和美术基础。”
很多艺人常以能为名人、政府首脑画肖像为炫耀的话题,他不标榜吹嘘,也不故弄玄虚,只把自己的成就归结于老北京文化的滋养。这是老北京人谦恭和京派内画大师的平和心态。
关于鼻烟壶市场上的鱼目混珠和粗制滥造,他很吝啬口舌,甚至很不屑。
的确,壶嘴只有豆粒大小,小小的鼻烟壶以方寸之地呈现偌大意境,谈何容易。其制作工艺被外界称为 “鬼画壶”,称绘画者化身为狐仙,到鼻烟壶内部去作画。刘先生面对传说,淡然一笑。
四月底,在京城百工坊二层刘守本内画鼻烟壶大师工作坊内,他指着展柜里的内画鼻烟壶说,“这边是水晶壶,那边是玻璃壶。”表情坦然、淡定。
刘守本的内画作品题材大致四五种,传统人物、寓言故事、戏曲人物、花鸟鱼虫、山水建筑、京城遗韵,题材不算繁复,但有文化内涵,有独到特色;画法线条笔触细腻,当属工笔活儿;先起稿、勾勒、皴染、补色,增加实感,于雅于俗总相宜。京味作品 《乾隆赏壶图》 、 《御花园》 《颐和园春晓》 、 《京城遗韵》 系列中的一人、一树、一峰骆驼,在他的壶内,情致风韵尽显老北京风情;历史典故 《三顾茅庐》 、《踏雪寻梅》 、《八仙过海》 、《十八罗汉》等作品,人物形象神态各异,秉性尽显;《百子图》生动活泼,俏皮可爱;戏曲人物舞台动作效果表达得淋漓尽致;花鸟,花儿鲜活,鸟儿活现,风吹树枝,振翅欲飞。
刘先生最先推荐的是新作 《三顾茅庐》 。画面上骑在驴上的刘备不甘心地回头作别,显示出留恋与不甘心的神态。画面配一茶晶壶坯,满目烟褐色,朦胧不知天和地,显示出刘备困惑迷茫的心境,但是画面边缘补画一枝寒冬的梅花,暗喻刘备对邀请诸葛的希望。整个画面不大,桃花、天空、山水、毛驴诙谐趣味跃然壶壁。可贵的是,壶坯选用茶晶,气氛渲染得恰到好处。这是刘先生京派内画的功力。
刘守本左手执壶,夜读春秋状;右手捏笔,将尖端弯曲的竹笔伸入壶内;凝目息气,气行指尖,一山一水、花鸟鱼虫精准毕现于壶内壁。
他的右手中指第一关节上,那块凸起的厚厚老茧,诉说着五十多年来拿笔作画的恪守。
水晶壶坯给内画添彩
传统制作鼻烟壶的坯料材质广泛,造型多样,外雕小巧、内画精致是其特点。刘守本的作品继承了京派用坯料讲究精髓,他只钟爱水晶和玻璃。问其缘由。他只说:“水晶透明,更适合做壶料。也是个人喜好。”
他的作品中,果然大都是以水晶、茶晶、发晶为主要壶坯料。刘先生一指展柜一侧几件仿水晶壶说,“那是玻璃的。”但做工一点不含糊。
谈起内画鼻烟壶工艺流程,刘大师倒背如流:大致为选料、制胎、壶内书画和配盖包装四道工序。选好材料,经过磨制或熔炼吹制而成坯料;制胎,用钻石粉磨具先在壶口中心打竖眼,再向四周逐步扩展,直到内膛与外型的薄厚一致、平整均匀,再用细金刚砂打磨壶体,把金刚砂、小铁球和水装进壶内,用手或机械来回摇动,直至内壁匀细适度为止;.壶内书画根据壶型设计图案,用勾笔直接蘸上墨色在壶内勾好线条,西洋画用淡赭色起稿,着色时应手法利落,一气呵成,避免厚薄不匀或漫浸外溢;最后是,配盖和装盒。
刘大师的作品名扬鼻烟壶收藏界,来“百工坊”购买壶的人逐渐增多,这也是刘大师从不用出席低档次展会的原因吧,“酒香飘散坊间外,哪怕客家不识醇。”
谈话间,一位衣着整洁、温雅的中年女性,在刘守本的鼻烟壶展柜前驻足很久。从他们交谈中听得出,来者是一位医生,是听同事们举荐,特意来搜寻刘先生的作品。女顾客看好作品后,很快以上千元的价格,收藏一个水晶壶。 刘守本说,“来这里选购鼻烟壶的人,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公务员;二是教授或专家;三是医生。大都属于稳定、中高收入群体。柜台里明码实价。大多数顾客都是经朋友介绍或引荐来的,一律都不砍价。”
刘守本把“艺苑之珍”写在作品集册的封三扉页上,足以显示对这一行业的珍视与责任。溥杰先生生前题字 “巧夺天工”,褒奖刘守本内画技艺。
传承技艺需灵气和持守
刘守本1943年生于北京,16岁进入北京工艺美术厂,先是做了两年珐琅。1960年师从第一代鼻烟壶匠师叶仲三的儿子叶晓峰、叶莑祺。叶家技艺主要集中在传统人物上,叶晓峰继承叶氏内画技艺较全面,叶莑祺的成就在绘制古月轩珐琅彩上。刘守本以画传统人物为主,兼工花鸟鱼虫、山水等。
内画界皆知,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这一时段,京城顶级的内画大师,从人文及人性等方面,应当归属叶仲三、周乐元、马少宣、丁二仲几位先生。在他们之前,没有艺人能在鼻烟壶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这也是今天界内记录的“京派鼻烟壶只有上述四家”的说法。从追溯考证内画鼻烟壶历史上说,是一份遗憾。“师从叶氏专攻内画时,内画鼻烟壶这个行业还属于国家的保留行业,京城画内画的一共只有6人,作品很受国外客户欢迎。”刘守本说。
但凡工艺大师,大多忌讳伶牙俐齿之徒,他们喜欢的是“守得住,心领神会”之人。但说起技艺,他们并不保守。刘守本说,“内画鼻烟壶创作没什么神秘之处,入门很容易,技巧也不算很高超,重要的是手艺人的修养和美术基础。但是,内画对人的眼力和心力要求很高。”
不善言辞的刘大师,说到动情处,历数起上世纪90年代,去巴黎参加内画活动的一次经历。当时北京市的一位领导带队去巴黎参加活动,双方互赠礼品。中方赠送给巴黎某区区长的肖像壶是在北京就画好的,背面空白。开幕式那天,带队的领导临时写了几个字,要求刘大师写在壶背面。他现场拿出鼻烟壶,正要往壶上写字,发现场地里光线不够,把他急出一脑门子汗……这个花絮权当笑话了。
在国际收藏界,外国藏家钟情中国的古董,第一是瓷器,第二就是鼻烟壶。国际收藏界专门于1968年成立了国际中国鼻烟壶协会,总部在纽约,每年都办年会。刘守本作为鼻烟壶大师,参加过两次。他曾在英国一位收藏家乔治·布洛赫家里金字塔状的橱窗里,看见陈列着玉壶、玻璃壶、象牙壶、铜壶、瓷壶和石壶等上千件鼻烟壶。那时,他才发现原来在档案中记载的那些好壶,都在他们家。这人2010年去世,好多东西都拍卖了。
谈到国企时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刘守本表示很遗憾,他说,“入厂学徒期间,对一些画质模糊不清的旧壶,直接涂了旧画,再画新画,根本没有考虑到它们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后来得知,这些旧壶,很多出自周乐元、马少宣等名家之手。现在再想看看前辈的作品都很难了。”
刘守本身居繁华都市,笑看各界嘈杂沉浮,自个儿像他的名字一样,固守着一份内画鼻烟壶京味。至今,在他的弟子中,多继承师傅的信条,不为嘈杂悬浮的市场心动,信守京派固有技艺。杨继刚是其中之一,他不以市场喧杂而动,制作京派内画之余,把自己几十年练就的美术功力,传授给喜好美术绘画的学生,如今桃李布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