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教学:慎用音像资料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ppat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
  
  一位青年教师执教诗词鉴赏的公开课,用周杰伦演唱的《菊花台》导入。欣赏一遍歌曲后,马上进入正题:诗词鉴赏中的炼字、炼句、炼意。关于这个导入,在评课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应该播放该歌曲的MTV而不应仅仅是音频文件,可以展现周杰伦憔悴的脸,忧伤的表情,渲染愁绪。且这些与歌词的意境贴合,可以增强效果。但也有另一种意见:播放MTV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
  不仅如此,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媒介的音像资料被广泛运用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它们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了沉寂的机体,给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因而倍受执教者的青睐。有很多的执教者热衷于利用画面、音乐、色彩来营造教学情境、刻意追求把课堂变成一个有形、有声、有色的艺术天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这本无可厚非,也展示了多媒体技术较传统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问题在于,这些资料的滥用往往会造成语文课堂教学功能的缺失,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鉴赏,过度使用音像资料会事与愿违,使课堂教学徒具观赏性而失去实际效果。笔者认为,许多音像资料说到底不过是对诗文的“图解”或增强音响效果,提供它们,实在不当。这种不当反映出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或者说是教学设计出现了偏差,悖谬于文学鉴赏规律。这样,就必然造成语文课堂教学某些功能的缺失,而且这种缺失往往是不易觉察的。
  那么,音像资料在文学鉴赏中的使用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下面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不能脱离文本内容
  
  音像资料的使用,一定要和文本很好地结合起来,否则,教学就会事倍功半。如某教师在执教《边城》时,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深入的了解,制作了以笛子和古筝为背景音乐的多媒体课件。于是在一片音乐声中,屏幕上出现了“美丽的湘西”和“美丽的湘西姑娘”,但无论怎么看,都看不出是于沈从文笔下,或者说是翠翠的“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的“温柔、美丽和平静”的湘西。“画面”展示的是“现在的湘西”、“旅游的湘西”,而“美丽的湘西姑娘”也只是现在的导游小姐而已,与念想中温柔、美丽、平静同时还有点幽幽的、野野的、自在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湘西姑娘相差可谓十万八千里。这样使用“画面”,必然把学生的思想导向别处,既不能帮助学生理解小说《边城》的主题,更不能提高学生对小说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只有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透过人物语言看到人物灵魂的方法,从而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阅读文本、感受语言的过程是学生体验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绝不是任何高科技可以代替的。
  如果音像资料背离了文本怎么办?是干脆弃之不用吗?高明的教师会充分利用这样的“错误”,把对文本的阅读提升到另一高度。比如江苏省特级教师汪兆龙在执教《项链》的公开课时,要求学生找出录像中(玛蒂尔德还项链时,佛莱思节夫人打开了盒子)与原文描写(佛莱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不符的地方并讨论“盒子该不该打开”,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又可从新的角度创造性地解读文本。
  
  二、不能忽视语言训练
  
  现行新编高中语文教材,其主体是文学作品。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尤其是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素养,对此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求学生亲身参与阅读活动,心灵直面课文及作者,以自身的生命激情与文本和作者热烈相拥。通过语言的品味、揣摩来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从中受到某种感染和启迪。按照鉴赏文学作品的原则,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以语言为媒介,并结合学生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塑造艺术形象,从而获得某种审美愉悦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想象、再创造,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普高语文课标》),很显然,如果把语言转化为“画面”,直接提供给学生,这就跳过了思维、想象的环节,变成了被动的认知、识记的过程。如教现代诗歌《再别康桥》时,不少课堂是按诗节提供一幅幅带有背景音乐的“画面”,尽管“画面”是执教者花费很大的心血精力设计的,意境也贴近诗文,但它毕竟是执教者自己的二度创造,学生处在被动的接受地位。其实,这也是一种包办,一种代替,丧失了最有价值的部分,能力的级别也由“E”级下降到“A”级。这是文学鉴赏教学设计的一个大忌。同样教这篇文章,2004年5月在扬州的宝应中学的一次省级示范课活动中,来自北京的韩军等三位特级教师,都没有运用什么音像资料,他们都高度重视文本语言,有的以解读意象为主,有的进行比较赏析,有的利用诗中意象进行再创作等,各显神通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让听者折服。
  不仅如此,特级教师汪兆龙教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峡》﹙该课被拍成录像,在中央教育电视台播放八次﹚时,就没有随便播放三峡的风光“图画”给同学观赏,而是截取了有关巫峡的画面,处理成了“无声电影”,请学生配解说词。这一环节设计得有理而又独到。
  
  三、不能制约学生想象
  
  鉴赏文学作品,需要想象力的參与,因此教授此类课文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大好时机。可是学生的想象力是有差异的,各自的审美经验亦不尽相同,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就会千差万别。图解文本指用图形、图像等一系列具体可感的画面来表现文本内容。如某教师在讲授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时,将精心制作的寒蝉、长亭、古道、暴雨、都门、帐篷等图片一组组地呈现给学生,使原本优美的诗句变得毫无生气,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人们常说“诗中有画”,其实,这幅“画”,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对文字本身的阅读去想象、去拥有。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无穷魅力,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只要学生认真地品味语言,就能从中体验到各种情感,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关于这一点,浙江师大人文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主任潘涌也有论述:“当阅读教学回归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且不受教师和教参对课文预设目标的控制,那么,由于学生阅读期待、心理积淀和文化背景的诸多差异,必然会对同一篇课文产生自己的原初反应,并在继续深化阅读中而逐渐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思考和体验,这种阅读个体精神反应的独特性构成了阅读;群体之间精神反应的差异性,使诸种心智‘浮出’课文,翩然起舞,从而形成阅读教学中的共鸣、交融、存异等状态——而这正是阅读教学中令人激赏、令人向往的一种理想境界”。但若此时出示具体而实在的画面,又把艺术的真实拉回到生活的真实,让所有学生的想象力都定格在同一层面上,抹杀了个性差异。这也是造成文学鉴赏课堂教学功能缺失的一个突出方面。
  
  四、不能损失语感培养
  
  既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又是具有丰富性和无限性的特点,所以,语言的艺术表现力是任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可代替的。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宝玉肖像有多次描写,但角度不同,场合不同,人物内心不同,而《红楼梦》被搬上银屏,尽管导演调动多种手段展示,人物的味道始终难以到位。朱自清的散文《绿》曾倾倒无数读者,“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这幅特别的画面已深深地烙在读者的脑海里了。因为它倾注了作者的无限感情,独特体验,哪能够画得出来啊?假如配上任何一副关于“绿”的图片,都会让读者感到索然无味。江苏省电教馆曾经来我校调研,汪兆龙老师在处理到这个内容时,只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朗读、品味、仿写,就是没有“图画”,让听课专家大为赞赏:“特级教师就是‘特’,有自己独到的功夫。”
  同样的道理,“以机代读”运用的是录音机或其他影音设备,再怎么充满激情的朗读,一经那冷冰冰的机器处理,也会变味。笔者在执教《满江红》时,曾从网上下载了名家的朗读,可课堂播放时效果并不好,甚至有同学还觉得很好笑。后来笔者修改了这一教学环节。在理解完诗词的内容后,笔者将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溶入到朗读中,先范读,再传授一些朗读的技巧,最后师生共同朗读。大家时而激昂,时而低沉,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深入理解了文本。特级教师韩军在讲析《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带着自己的独特体验,把这首诗读得声情并茂,如诉如泣,学生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读文言文的声调铿锵,足以传出原文的情趣。读语体文时就同话剧演员在舞台上念诵剧词一般,贴合语言之自然,表情、说理,都能使听者不但了解,而且深深地印在心坎里。”
  
  结语
  
  文学鉴赏是一种由一系列心理因素和心理活动组成的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再创造性的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体一般要经过阅读感知、感情体验、理解领悟和回味判断等几个非线性阶段。一幅“池塘荷花图”怎能尽展朱先生《荷塘月色》的神韵?一幅山水画怎能尽现《山居秋瞑》的意境?“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林黛玉又岂是电视剧“剧照”那般模样?
  另一方面,学生语感产生的过程是言语主体向言语对象(言语作品)主动、创造性地融入的过程,是其言语结构将言语对象有所加工、吸纳的过程,主体的言语结构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补充、优化乃至重构。像《荷塘月色》那样节奏明朗、清新而不失自然的言语形式,徐志摩那不沾人间烟火、透着性灵的诗句以及流动的韵律,正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个体语言能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绝佳样本。
  如果教师还是把那些优美的、空灵的、清新的文字肢解成一幅幅热闹的、能夺人眼球却无法走入内心的画面,演变成一段段由机器代劳的充满“他(她)”色彩却毫无教师个性色彩的朗读,那么文学鉴赏课将仅剩下感官的刺激,何谈语感的培养、鉴赏力的提高,更不要指望语文能陶冶性情、提高文学综合素养了。
  说到底,音像资料在文学作品鉴赏中的使用,应该是二者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其他文献
建立复方参柏温敏凝胶的质量控制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蛇床子、苦参、黄柏、蒲公英、金银花、地榆药材进行定性鉴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进行测
Based on anisotropic total variation regularization(ATVR), a nonnegativity and support constraints recursive inverse filtering(NAS-RIF) blind restoration method
通过扩展罗默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依次将模仿与自主创新两种技术进步的方式引入研发部门建立一个后发经济体技术赶超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后发经济体技术赶超中的经济运行路径
《伤寒论》是一部主要阐述多种外感疾病的辨证论治的古典著作,它对外感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论述详尽,尤以在辨证论治上有独特见解,它的问世不仅为外感病提供了辨证方
直到20世纪下半页,在女权主义批判的影响下,德国同其它欧洲国家一样,意识到了社会性别不公平性,开始逐步改善,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经过女性解放运动半个世纪的努力,德国社
天津师范大学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就天津师范大学校园的十几家快递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研,并对调研的数据进行了收集、统计、归纳及分析。工作人员依据调研过程中所反映出的问
以“发展是一个过程”为视角,综合考虑产业发展潜力和现有水平,从发展资源投入能力、发展环境支撑能力、发展成果产出能力三方面构建了展览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经变
文章分析了我国代建制模式下代建人信用缺失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通过构建一般博弈模型,引出重复博弈模型(其中考虑到信息搜寻、监督、沟通等方面的成本),分析代建市场中主体间促
目的:分析探讨影响糖尿病足愈合的危险因素,以便综合治疗,预防致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2例,分析患者的病程,年龄,
随着“金盾工程”建设的逐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公安系统的数据量以指数方式迅速增长。与此同时,数据的管理和综合应用变得越来越复杂,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