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心理优势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anz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的。而作为基础教育的高中教育,其"基础性"的作用,除了体现在服务于后续学习和成长的知识基础上外,还应该体现在影响后续生活和事业质量的心理基础上。简言之,普通高中教育,除了要回答好"让学生获得什么样的知识" 这样的问题,还要回答好"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心理素质"这样的问题。
  美国管理学会主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先驱,弗雷德·路桑斯提出了"心理资本优势"这个概念,他把四种心理能力的首字母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词--HERO。其中H代表希望,指的是你面对目标的执着,你是否愿意花数小时,甚至数月坚持不懈,直到完成你决心做到的事;E代表自我效能,也就是对于成功的信心,即你是否相信自己,是否相信自己拥有那些能让你成功的东西;R代表韧性;O代表乐观。在他看来,这种"心理资本优势"是成功人生的核心优势。我很赞赏这样一句话,"积极的人生来自于积极的人生观"。积极的人生观来自于哪里?来自于目标的追求,来自于目标实现之后的成功体验。因而,能否通过目标引领,让我们的高中学生能够在高中三年的求学过程中,不仅学得了各类学科知识,更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势,就成了衡量高中学习是否有更高价值的关键所在。
  但是放眼现今的普通高中,在应试思想一统天下的影响下,在"升学预备教育"性质定位的引领下,许多办学者的内心,"为学终生发展奠基"的价值理性已经被"追求更高升学率"的工具理性所取代;或者即使有了理念的思考,响亮的口号,也没有相应的行动机制和课程模式。在这样的学校教育氛围中,许多高中教师的教育价值观也发生了严重偏差,他们把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仅仅当做应付考试的手段,以单一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在这些教师的心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永远只是被管理,被督促,被训练的对象。而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十分关注孩子眼前的学习情况,但是缺少对孩子长远发展的思考,很少关注孩子的精神引领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学生自感在学校成了被管理、被训练的对象,青春年少应有的热情和活力,以及对于未来的美好向往都被一次次的考试和分数绑架了。他们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考上大学,学习似乎就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期望和达到老师的要求,唯独没有考虑自己的个体发展需要。他们对自己的兴趣、个性、价值观了解不够,不知道自己的发展空间或者未来的发展前景是什么。在文理科的选择、大学专业的选择以及职业选择这样重要的人生十字路口,许多学生随机作出了并不适合自己的草率的判断。同时,在高中阶段,许多学生因为学习目标的缺失,很少经歷"目标"实现后的成功体验,因而情感态度不积极。而现行的高中教育内容与学生今后的发展没有直接的紧密的关联,使学生对学习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再加上繁重的学习压力,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缺少努力学习发展自己的主体积极性。在学校里,他们往往表现为心态消极、被动甚至逆反。
  2009年秋学期起,我们学校全面启动了"以生涯规划为中心的四维一体的主动发展"的课程实践和研究。这里所说的"生涯规划",是指学生个人通过对生涯发展主客观因素的分析,探索自己可能的发展型态,确定发展目标,通过合理的策略制定以及扎实持续的行动,逐步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它其实就是一个个人的自我认知、自我探索、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这里的"四维一体",是指学生主体、伙伴群体、教师、家长这四种在高中阶段对于学生发展有影响的对象,发挥四维教育资源的互补作用,形成一股责任分担而又融合的强大合力,对生涯规划的制订实施产生正面促进作用。这里的"主动发展",是指学生主体通过生涯认知、生涯规划、生涯进展等步骤,明确发展目标与阶段任务,借助于相关人员的激励与推动,积极自觉、能动创造地实现规划目标。显然,"生涯规划"是平台,"四维一体"是方法,"主动发展"是目的。
  通过这个课程的实施,我们想努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优势,培养学生围绕目标持续努力的行动执行力。在生涯规划课程中,我们指导学生通过一定的心理量表测试,通过一定的自我分析手段,通过伙伴、导师和家长的建议,明确自己的气质特征、性格倾向、兴趣爱好,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目标。同时,以长远目标为导向,明确阶段性的努力目标和任务,制定实施规划,让学生在阶段性的"目标--任务--行动--反思--再行动"的循环往复中,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这里的阶段性的目标和任务是指向于各个方面的,有指向于学习的(大多数学生往往如此),有指向于行为习惯的,有指向于环境适应和人际交往的,等等;这样的目标和任务也是很具体的很明确的,因为只有具体明确的任务才可能去完成;这样的目标和任务有时甚至是很微小的,有的可能是某一门学科学习上的问题(例如怎样提高数学解题的准确率),有的可能是一个行为小节上的问题(例如怎样在公众场合主动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但正是阶段性的小任务,其可操作性强,学生也就容易在完成后获得成功体验,也就容易在体验成功的基础上制定新的目标和任务,向往新的成功。当然,在这整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行动"是关键。在课程中,我们通过目标引领,评价导向,各种外在力量(伙伴、导师、家长)的鼓励和督促,也包括学生自己的成功体验的激励,不断强化学生个体的行动执行力。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把我校学生的素质发展目标确定为:"志存高远"--努力有方向,追求有目标;"积极有为"--有积极向上的情态,有围绕目标持续努力的行动执行力。
  第二,充分发挥群体氛围对于学生个体发展的正面促进作用。群体氛围对于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于正处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有时他要好的同伴的几句话,要比父母的苦口婆心和老师的谆谆教诲管用得多。所以说,在高中寄宿制的学习生活中,这种群体氛围和伙伴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我校的生涯规划课程中,"伙伴共进"是课程推进的基本平台。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努力目标和个性气质、交往爱好,组合成少则三、四人,多则八、九人一组的"伙伴共进小组",每一个小组成员之间都要定期"晒一下"自己的努力目标、阶段任务、阶段规划、执行情况等等,成员之间还要提供建议、分享经验、相互鼓励和督促,每个小组都会精心设计自己的组名、口号,有的还设计有自己的标识图案。相对于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班集体建设而言,这种共进小组的成员人数较少,而且组合有选择性,所以这种"伙伴共进"推进模式,更有利于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形成充分而积极的互动(管理学上强调"八人组合"是最有活力,也是最有可能形成目标引领下的"正能量"的),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群体氛围,这种氛围对于培育成员个体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势是大大有利的。这种伙伴共进的制度还有两个重要作用,其一,提升学生校园生活的"幸福指数"。这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共进模式",能极大改善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从而提升学生校园生活的幸福感。其二,有可能让共进伙伴发展成为今后人生道路上的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本来这种小组的组建就是有点"志同道合"的意思,加上高中三年学习生活的相互帮助和促进,很有可能会有许多曾经的同学,发展成为今后人生历程中相互关心和帮助,相互督促和引领的朋友,这样,岂不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第三,引领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很欣赏德国教育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观点,他认为,"教育最应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也就是说,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把人身上存在的具有可能性的潜力,变成具有现实性的能力。教师最重要,也是最有教育本质意义的专业修养,应该是对于学生发展潜能的发现能力。在"生涯规划"课程中,"导师制"是课程推进的另一个基本平台。我们为每一个"伙伴共进小组"配备一个导师,这个导师可以是学生自己选定的,也可以是级部统一指定的。导师要研究和了解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家庭背景,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小组成员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阶段任务,制定阶段发展规划,并定期和指导对象交流和沟通,加以指导、鼓励和督促,把过程性的资料记录在"生涯规划本"上。这样的"导师制"推进模式,能够很好地引领教师去关注和研究指导对象的个性特点,发展潜能,研究指导和激励学生的策略,引领教师去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发展状况,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导师。
  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硕的教育成果之间,永远联接着"行动"的桥梁。在课程实施的策略上,我们是整体构思,系统构建,在"实践,调整,反思,创造"的循环中稳步推进。而在实践层面上,我们也意识到,有时候,规划越系统、周全,过分的理想化,反而会影响到执行者的勇气和信心,于是我们就套用中国改革开放的现成经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摸着石头过河",采用典型引路,在实践中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典型活动案例,一句话,"先做起来"!通过实践来引领教师对于这一课程的理解,通过行动来凝聚一线教师的实践智慧,也是通过行动来不断调整学校层面的方案设计和实践策略,使得该课程在不断的实践和调整完善的过程中稳步推进,逐步实现预定的各项目标。
其他文献
引言:  校园文化是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应的一种亚文化现象。它是指在一个学校内,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成的,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是一个学校校园精神与氛围集中体现。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办学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中小学校园
期刊
[摘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然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其主要的症结之一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师大多忽视了对阅读教学目标的深入思考与建构,对自己"教什么"、"为什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为什么这样学"等问题缺乏深层次的认识与考虑。尤其是反映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质量上,不少教学目标的设计常出现一
期刊
[摘要]"意外"能产生教学机遇。"意外"是教学资源的延伸。"意外"是学习情趣的激发点。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言:"教育的问题不仅在于教他们各种学习,更在于培养他们有爱学习的兴趣。"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在教师预设的引导下,孩子良好的情感体会与兴趣爱好能促进其更好的学习。当教育变成一项充满情趣的活动,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时,孩子的学习就会变得趣味盎然,乐此不疲。  关键词:机遇;延伸;激发
期刊
全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带来了小学语文培养学生的目标:即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和"写"是学生丰富情感、陶冶精神、净化心灵的平台,也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沃土。特别是引导学生会读、爱读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在教学中不仅指导学生读书的感情,同时也很注重学生读文方法的指导。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点滴所得:  一、为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
期刊
作为一名一线的老师,亲眼见证了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作业越来越多,眼镜越来越厚,但是快乐却越来越少,家长的负担也跟着越来越重,可以说学生和家长共同在承受这沉重的教育负担,从物质到精神。无奈之中,考虑的就是改变这种现状。听了陕师大龙宝新老师讲的《核心知识教学与高效课堂策略》的内容,眼前一亮,犹如黑夜行进中找到了光明,基于核心知识教学的高校课堂是有效的解决这一现状的一把金钥匙,一剂良方,作为一个有志于教
期刊
一 令我心悸的那双眼睛  学生华,女.她坐在教室内的一个角落里,总是双目低垂,少言寡语,穿着整洁,显得文静乖巧,课上从不违反纪律,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她,是她那双大大的眼睛吸引了我,我想她一定是一个好学生.然而,令我吃惊的是开学第二天,她就开始不交作业,总是说忘带,而我每次到班里,她总是一个人静静的坐在那.  二 读懂那双眼睛  了解了华的内心后,我给予了她更多的关注,并从不同渠道着手,通过多方面
期刊
一、背景  1999年新《纲要》的颁布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一个分水岭,标志着幼儿教育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它引领着幼儿教育进行一场全新的变革、一次根本性的跨越,引领着新课程走入幼教领域。主题活动、方案教学逐渐占据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导地位,同时以半日活动的方式来呈现。  1、半日活动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积极倡导一种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文化,努力建构一种对话、合
期刊
【摘要】高职教育中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十分重要,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特色部分。高职院校不断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本文结合泰豪动漫职业学院的实践教学情况就如何有效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5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和实习实训教学,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期刊
[摘要]: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导语设计要达到审美性、情感性、新颖性、趣味性、知识性、灵活性、联系性和启发性。导语设计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  [关键词]:语文;导语;设计  中图分类号:H319  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具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如何增强课堂的艺术魅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探寻的目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期刊
【片段一】创设情境,探索算法  1、出示屏幕或挂图  结合自学提纲展开自学研究:  (1)从图上得到了哪些相关的信息。  (2)"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可以怎样列式?  (3)你能用哪些办法计算出结果?  2、交流得出:  (1)夏天西瓜的单价是每千克0.8元,冬天西瓜的单价是每千克2.35元。  冬天西瓜的单价比夏天贵得多。  (2)0.8×3(板书)  追问:这个乘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