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少堂是继明末清初评书艺人柳敬亭之后的又一位说书大家,是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为传承评话艺术,1979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根据该社1959年的版本先后再版了《武松》(《武十回》)評话,口述者就是王少堂。
替父垫场说书
王少堂1889年生于扬州安乐巷一个评书世家,大伯王金章和父亲王玉堂均以说《水浒》谋生。
王少堂7岁时生了一场病,父亲就教他说《武松》书词,本来是为了打个岔,好让儿子忘记病痛,没想到王少堂学得特别认真,以致病好后宁可说书,也不愿意去上学。
王少堂9岁那年的中秋,父亲在扬州罗湾书场说《武十回》。他让儿子去给他垫一场工,王少堂不知轻重地一口答应。登上书台,王少堂让老板将椅子垫高一些,只见他正襟危坐,环顾书场,旁若无人地将“惊堂木”一拍,说起书来。说了一个时辰,他的书词不错不乱,说表有板有眼,听客又惊又喜,没有人起身离开。
初出茅庐,旗开得胜。12岁时,王少堂正式开始说书生涯。在镇江说书时,有件事让王少堂始终铭记在心。当时,有个外国小姑娘在台下听他说书。后来王少堂才知道,那个小姑娘就是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赛珍珠。这给王少堂开了眼界,看来外国人也能听懂中国故事。从此,西方世界的报端上开始了对扬州评话的介绍与推崇。
可王少堂也有苦恼,那年月,评话这一行当竞争十分激烈,当时叫得响的有康国华、刘春山等大腕。有一年春节,王少堂在扬州教场说书,没想到碰上与康国华、刘春山两位前辈对档。从初一到初五,王少堂的场子是满座,但初六以后听客就日渐稀疏。同时在教场说书的两位前辈的场子,听众依然满座。失落的王少堂偷偷去听了康国华的《三国》,一进书场,他就被康国华贯注全场的神意抓住了。他去听刘春山的《西汉》时,感受到两军对垒过程中马、鼓、炮声连绵不绝,人物表情的哭、笑、躁如在眼前。王少堂这才明白“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于是,春节过后,王少堂遂停业深研家传书艺,虚心学习康国华、刘春山等名家所长,补己之短。
20岁时,王少堂重返书坛,这次出山,他在说功、做功、脸面功(表情)上有了长足的进步,陆续推出《水浒》武十回(武松)、宋十回(宋江)、石十回(石秀)、卢十回(卢俊义),跻身于20世纪20年代扬州评话“四大名家”行列,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技艺压众惊人
王少堂又一次进军教场,对档的依然是康国华等前辈。这次没有谁输谁赢,仿佛是老一辈向小一辈交班,康国华就此歇书。王少堂已达到了自己艺术生命的第一个高峰。
王少堂说书形神兼备,描摹、说表细腻,神采夺人,使用语言准确,善于用气换气,吐字清楚,对语音的抑扬高低、紧慢起落掌握得当,做到“速而不乱,慢而不断,有声有色,入情入理”。
为了在说书过程中表现人物的武艺及格斗中的精彩场面,王少堂对武术技击做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做到口、手、身、步、神韵的协调统一,对人物的武功描述,细致而不累赘,壮美而不粗疏,一拳一脚,一招一式,来龙去脉,都表现得头头是道。他从不说跳跃式的“虼蚤”书,苦心钻研,冷中求热,把“冷书”说“热”,段段精彩,回回引人。因为说得太内行,太神似,以致于闹出了被专业拳师误认为他是“会家”而在台下与他过招的笑话。
成名后,王少堂在书情书理上作精雕细刻地探求。京剧大师周信芳、作家老舍都听过他说书,予以极高的评价。王少堂曾与京剧大师梅兰芳在上海同台演出,赢得了“听戏要听梅兰芳,听书要听王少堂”的赞誉。很快,王少堂即以年少才俊在扬州书坛崭露头角。时任国民政府江苏省省长韩国钧,曾手书“敬亭遗风”四字相赠。
人生命运多舛
王少堂的婚姻曲折。20岁那年,因母亲病危,照当地风俗,他在家人包办下娶了裴氏,用完婚冲喜。婚后两三年里,家中变故不断,母亲去世以后,父亲把家中的日常负担都卸给了王少堂,可他与妻子裴氏都不是理家好手,加上感情不和,最后以休妻告终。
1923年,王少堂在镇江说书时,又中了第二任丈母娘设下的圈套,糊里糊涂成了一位腿有残疾的周氏的丈夫。“九一八事变”后,王少堂到处闯荡。有一次王少堂在高邮说书时,周氏长期溃疡的腿大出血,客死他乡。
1934年,王少堂把扬州评话带到上海,让它在众多曲艺和戏剧艺术品种的竞争中一枝独秀。他不只在书场上说得红,而且还上了广播电台。这是扬州评话第一次借现代传媒来延伸影响,直到现在,扬州评话在上海的影响都没有衰减。在上海,老朋友给王少堂介绍了一位续弦夫人,姓史,属于老老实实过日子的贤内助。
抗战爆发后,王少堂带着一家老小到处逃亡,靠说书为生。1940年到上海,两年后又被迫返回扬州,受尽了敌伪军的敲诈勒索,直到1949年,进入甲子之年的王少堂在老年得子的喜悦中迎来扬州的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王少堂受到扬州地方政府的高度尊重,当选为第一届扬州市人大代表。1950年,他继续前往上海说书。1953年,他来到南京,在夫子庙魁光阁说完武、宋两个十回,次年春天在红楼书场说石、卢两个十回。随后,江苏省文化局开始帮他整理全部书目的文字记录本。《武松》出版后,受到文化艺术界的广泛赞誉,老舍称之为“大著作”“通俗史诗”。
1962年,王少堂参加全国文代会并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毛泽东边跟他握手边说:“你就是说书的王少堂!”那年,王少堂被推选为全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文革”开始后,王少堂遭到迫害,于1968年1月6日离开人世。
王少堂通过多年的艰苦磨练,以毕生精力完善了评话艺术形态,把扬州评话推上了新的艺术高峰,成为我国民族文学宝库中的一部艺术珍宝,为我们认识扬州评话艺术规律提供了范本。
编辑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