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维德·迪奥普:打破缄默的“词语音乐家”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4479786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夜里,所有的血都是黑的。”小说《灵魂兄弟》的英译名《夜晚血液都是黑的》取自书中第三章结尾的这句话。2021年6月,法国作家达维德·迪奥普的这部小说荣获2021年国际布克奖,这是法国作家首次获得该奖项。

双重的文化敏感


  1966年,迪奥普出生于法国巴黎。迪奥普的母亲是法国人,父亲是塞内加尔人,两人在巴黎的大学里相识,而后生下了迪奥普。但迪奥普的童年是在塞内加尔达喀尔度过的,直到学龄后回法国读书。
  1998年,迪奥普成为法国波城大学的文学讲师,后成为该校艺术、语言和文学系系主任。迪奥普主讲18世纪文学,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18世纪有关非洲的各种表述,尤其是出自旅行者的说明与影像。“我对各种有助于表述他者的信息来源颇有兴趣,不论是非洲还是亚洲的他者。”他说。
  在法国,迪奥普以善于揭露偏见的运作机制而著称。2012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历史小说《1889》,讲述了一名前往巴黎参与1889年世博会的塞内加尔代表的故事,该书的灵感便来自有关19世纪“人类动物园”以及欧洲的黑人“奇观”的历史记载。而2018年他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学术著作《18世纪的黑人修辞》,则涉及18世纪旅行写作和废奴主义文本中对非洲人的描述。

打破战争后的缄默


  迪奥普的外曾祖父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战争中因德国人的毒气受伤,虽然没牺牲在战场上,但很早就去世了。
  曾有约13.5万名非裔步枪兵在欧洲参与了一战,其中至少3万人战死。这些士兵的籍贯涵盖了整个西非地区,包括塞内加尔、马里、尼日尔和布基纳法索,他们从未在法国历史教材里得到应有的尊崇。非裔士兵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为法国出生入死,薪资却很微薄,退伍补助也少得可怜,这一不正义现象不乏文献记载,但他们在欧洲战场的鲜活体验却从未真正被讲述过。“因为我有双重的文化敏感性。”迪奥普说。他开始打算虚构一些士兵信件来填补这一空白。
达维德·迪奥普和《灵魂兄弟》中文版译者高方

  在阅读与研究中迪奥普发现,与法国青年士兵不同,当年参加一战的塞内加尔年轻人没有留下多少文字材料——文化水平和语言隔阂隐没了他们的声音,而在“敌对方”德国的记录里,他们甚至被丑化为野蛮人。随着创作的进展,迪奥普改变了想法,把信件写成了一部小说,《灵魂兄弟》由此诞生。这是一部以塞内加尔青年士兵为视角的小说,主人公是塞内加尔小村庄的农民之子,他辗转于战争的无主之地,亲见好友之死,也亲手制造更多的死亡,杀戮、思考、疯狂同时发生。
  在接受BBC(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迪奥普说:“外曾祖父从未对妻子或我母亲说起过他的经历。这就是为什么我总对这件事感兴趣,这些故事和描述能让人们以一种亲密的方式了解那场特殊的战争。”
  迪奥普希望能捕捉到战争造成的惊人缄默这一主题。来自法国西南部某村庄外曾祖父,在参与一战期间不慎吸入毒气后,“回到家后他什么也没说。”迪奥解释道:“他,包括非裔士兵在内的其他士兵,对此事都三缄其口,不愿回忆这些难言之隐,以免惊吓到家人。而我希望这种缄默能被一种声音所填满,这种声音是不可被听见的,因为它是思想之声、内在之声。”
  小说在法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甚至有读者会携带曾祖父的来信以及亲戚在战争期间与非洲步枪兵微笑合影的照片来参加签名活动,不少人后悔自己以前没能多关心亲人的经历。

将韵律编织在语言里


  “非裔士兵在法国又被誉为祖国的救星,其大男孩一般的形象曾出现在巴纳尼亚牌巧克力饮料的广告上……黑人面对敌人是野蛮而嗜血的,回到法国后他们又成了勇敢的士兵并有一种特别的天真烂漫。”迪奥普说。这一切都被深深地编织进了他的语言里,以此在小说风格上取得巨大的成功,这一点被小说所有获提名项目的评委提及。
  2018年,小说《灵魂兄弟》在法国瑟伊出版社出版。虽然迪奥普写意识流的时候用的是法语,但语言的韵律却透露出主角恩嘉耶是以沃洛夫语(沃洛夫人的民族语言,也是塞内加尔使用最广的语言)来思考的。迪奥普以这种方式来凸显这名男青年的内心聲音。这种丰富的内心独白的复杂性表现出一种荒谬性:殖民地部队专门学了一些初级水平的法语,方便在战壕里执行命令。
  迪奥普曾读过一本1916年的指南,内容是如何把这种散碎的基础法语教给非裔士兵。“导论中提到,由于非洲人的语言极其‘贫乏’,教授给他们的法语也得贫乏一点……许多军团士兵认为这种做法把他们低幼化了。有步枪兵回忆称,他们说这种法语的时候会遭到嘲笑。”
  “野蛮的是战争,而不是士兵。”迪奥普说道。他称自己笔下的主角为“怪物”,但转而又补充道:“与此同时,他又是如此地有人性,这也许是我们所有人的真实状况。我们分享着他的思考,我们也分享着他的亲密,但他也是一个极度暴力且饱受战争创伤的人,正如许许多多的士兵一样。”
  布克奖评委会主席露西·休斯-哈莱特表示:“这个关于战争、爱和疯狂的故事具有可怕的力量。咒语般的文字、既黑暗又灿烂的景象穿透了我们的情绪,震动了我们的灵魂。”评委贝尔纳·皮沃认为它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原创的、令人惊异”的作品,并将迪奥普形容为“词语音乐家 ”。
其他文献
袁定阳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袁隆平的小儿子、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袁定阳在悲伤中,坚定不移地担起袁老“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两大梦想,继承父亲衣钵,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跟随父亲,跳入“农门”种稻  袁定阳1970年3月出生于湖南,他出生时,父亲袁隆平正值不惑,杂交水稻育种进入攻关阶段。冥冥之中,袁定阳与杂交水稻结下不解之缘。  小时候,袁定阳
期刊
徐光华  “从经济走向艺术,是理性的思考。光华的执着不是单一的,他将练字和思考始终联系在一起,以后会带来更大的正能量……光华以自己的生命为基准,从逻辑思维到意向思维的过程里,为生命带来别样的色彩。”著名书法家言恭达在南京崇正书院举办的徐光华书法展上如此说道。  从经济走向艺术,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对于一个完整的生命而言,总有交汇点和平行线。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徐光华说,其实管理学与书法艺术一直并行在他
期刊
在航天领域做科研很辛苦,來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以下简称8511所)的韩婷婷却甘之如饴。作为航天科研战线的90后女设计师,韩婷婷肩负国家级项目,躬耕于集成电路的方寸之间。工作5年来,她一路打怪升级,在“卡脖子”的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结缘航天,执笔方寸之间  从东南大学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毕业时,面对十余家企业抛来的橄榄枝,韩婷婷不为所动。无论是外企、民企的高薪岗位激励
期刊
遗失的包被送上门  1969年春节后下乡途中,小苏在镇江长途汽车站丢了一个灰色的人造革旅行包。包里面有换洗衣服、几本书、日记本以及母亲熬的一罐肉酱。买票时,人很多,她把旅行包放在几个知青的行李附近,挤着去排队,等拿到票回头去找旅行包时,那些行李都不在了。找了一圈也没有看到那些知青,小苏急哭了。  第二天下午,两个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男知青拎着小苏的旅行包找上门来,其中一个叫亚平。原来昨天他们买好票上
期刊
2005年,日本京都的伊藤信吾接手父親的豆腐老店。他不满足于“三块豆腐100日元”的卖法,打破几十年做“标准豆腐”的传统,将豆腐造型进行了改良,并取了一个非常不像豆腐的名字:男前豆腐店,意即“男子气概豆腐店”(又译“美男子豆腐”)。了不起的豆腐  伊藤信吾从改变豆腐传统的四方形状着手,对豆腐的造型进行了改良,将豆腐放入瘦长型、水滴型或琵琶型的塑料容器里,做成了不同的形状。  软软的豆腐变成了男子汉
期刊
在俄罗斯留学我们的草原  牧马放羊,携手相伴,从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毕业后,敖木希勒和阿拉滕吉如格这对90后夫妻回到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当起了牧民。他们一改祖辈的传统畜牧方式,引进国外新品种、开拓全球新市场,在2000余亩的牧场上,书写着不一样的热血青春。留俄归国:大草原就是我们的家  28岁的敖木希勒从小在草原长大,2012年,他离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家,前往呼和浩特市的内蒙古大学读书。  
期刊
连线采访苹果CEO库克  “年轻人应该如何找到一份热爱的工作?”2021年2月18日,22岁的网站UP主(网络流行词,指在视频网站、论坛等上传视频、音频文件的人)何世杰在连线苹果CEO蒂姆·库克时问道。库克引用苹果公司上一任CEO乔布斯的一句话作为回答:“当你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你的心会告诉你,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就应该继续寻找。”测评短视频  何世杰出生在山西太原,他的成长经历像是一张Z世代(欧
期刊
胡文谷精修中的宋徽宗  皇帝们时而眨眼,时而张嘴,甚至还调皮地摇头晃脑,不免让人有一种穿越的感觉。网络博主大谷Spitzer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修复出一段3分多钟的宋代皇帝视频,引起众多网友关注。AI与艺术的碰撞  大谷Spitzer本名胡文谷,从小爱好弹琴、画画、玩游戏,初中时就开始尝试制作游戏。大学时,胡文谷和同学一起从事游戏开发。很多人认为游戏开发很难,可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兵马俑 
期刊
黄翼  从普通游客到博物馆摄影师,黄翼常年奔波于各个博物馆,做观众的“眼睛”和“腿”。8年留下近50万张照片,他不仅让文物迸发出新的生命,讲述它的故事,还能让你足不出户就“云游”博物馆,欣赏文物的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记录分享文物之美  黄翼是湖北武汉人,在北京一家证券公司工作,业余爱好摄影。2012年,他带着相机和几个朋友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步入展览现场,他就被这些巧夺天工的精美展品深
期刊
小亮在线下与粉丝互动  小亮是拥有一百余万粉丝的科普博主“无穷小亮”,也是《博物》杂志的副主编张辰亮。一个科普博主是怎么成为头部网红的?好奇少年  小亮是北京孩子,从小生活在大屯。那时家附近有工厂,周围大多是五六层的宿舍板楼,灰墙灰瓦的,没什么看头。他最喜欢去姥姥家玩。  姥姥家在十里堡,那里有火车道、菜地、河沟、芦苇。随便一个地方就是天然的舞台。这出戏没有导演,纯粹是大自然的安排,连演员也是即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