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性地提问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er40849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回答解决问题,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思想品德的活动过程。好的提问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环境中。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关键词:艺术性;提问;语文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9-0015
  一、打破传统细枝末节的提问方式,问题要具有牵引力
  传统教学思维中,提问作为对于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检验手段,提出的问题繁杂细碎,就需要改变提问角度,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研究,用少量具有牵引力的“主问题”来代替数量众多的“碎问”,“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它指那些对课文阅读教学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问题或提问,它有着自已鲜明的特点:1.“主问题”是在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基础上形成的;2.“主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顺序是经过认真考虑的;3.“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着内在的牵引力,能够一线串珠地、整体地带动课文的理解品读;能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如教学《故乡》一课,学生在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背景之后,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在学生边读边拟发言要点15分钟后,课堂上开始闪现学生思考的结果:故乡的面貌变化了,故乡的人也变化了(闰土和杨二嫂)。教师以此为基准进行调控,要求学生继续深入比较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并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分析完毕后追问:作者写这些变化的用意何在?这样就引出了全文的主题所在:作者一方面批判革命的不彻底,一方面对光明未来满怀信心。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问题就是“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在教学中主导着、牵动着教学进程,表现出“执一而驭万”的一系列智能训练活动,更由于这一问题而形成明显的、长时间的学生活动板块。
  二、巧妙设置问题,问题要新颖创新
  如何将学生被动回答问题转变为一种饶有兴趣地寻求答案呢?所提问题要引入入胜,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以便激发情趣。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这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师在此基础上,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三、通过一些间接迂回的提问,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把问题换成以“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所谓的“曲问”,就是改变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的侧翼或者反面,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阅读教学中,有时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说“全懂了”、“没问题”,那么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此时就需教师能提出出人意料的问题,使教学平中见奇。如教学《我爱这土地》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样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什么作者的眼里常含泪水,而我们却面带微笑呢?学生在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样不仅能体会到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之“真”,更会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同时也懂得如何去鉴赏一首诗,品味诗句。这一曲问的妙处,与直接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不能做比较的。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全文学完了,但教师提出了这样一问“老师认为文中有一处交代不清——我的父亲又怎会知道我被困小悬崖呢?”于是学生先对当时的情形作了想象,接着教师又提出“文中没有交代这些你认为是作者的失误吗?”学生在思考后明确了这是文中结构上的详略取舍。这样的提问与教师对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分析相比,其效果不言而喻。
  四、问题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每节语文课上问题都不止一两个,如何对问题进行分层设计,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 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垫,可以不费劲地回答:“见风使舵”。最后,教师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 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五、纵向、横向双向延伸,培养学生发散型思维的提问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能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方法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他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又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再如学习了《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中竺可桢持之以恒的精神后,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作者单位:贵州省修文县第二中学 550200)
其他文献
患者女,70岁.1年前不明原因出现下前牙牙龈出血,量较少(约10~20ml),继而反复多次出血,每次均含盐水等自行处理后出血停止.入院前一天,牙龈大量出血(约200ml),自行处理未能止住
经济全球化和交流活动的发展使英语语用功能越来越重要.随着英语学习意识的增强问题也不断出现,因此从语用角度分析这些问题有利于其社会实效与经济实效价值的实现.
出我院中医系教授贾春华博士主编、长春出版社出版的一书已于1999年5月面世.这本书是今年我国中医药领域对糖尿病进行探究的一部专著.rn
随着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的日渐重视 ,职称评定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出 ,作为评定职称的一项重要指标——发表科技论文质量的评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由此导致业内人士对刊登
目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人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8例人胎儿不同胎龄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PCNA、TGF-β1
目的:探讨TGF-β1在高血压所致肾损伤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选用Dahl高血压大鼠,5周龄时喂8%食盐饲料,尾套法每周测一次收缩期血压,分别取10周、11周、12周龄大鼠肾脏
剩余杂合系是QTL精细定位的较好衍生群体,它是在重组自交系构建过程中形成的。本研究均匀选择了遍布大白菜全基因组的51对前景/背景标记,随机选择了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过程中
试验表明,供试药剂360g/L乙基多杀菌素·甲氧虫酰肼悬浮剂对甘蓝斜纹夜蛾具有较好防效,对田间同期发生的菜青虫有较好的兼治作用。其速效性一般,药后1d防效在58.74%~68.59%,
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理念之一。但如何转化英语学习后进生呢?本文从笔者自身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总结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后进生的主要特点,从内因(学生自身)和外因(社会、家庭、学校等)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提出转化后进生需要遵循的策略,并在实践中采取了具体可行的转化措施加以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学习;后进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我科自2001年以来,利用背阔肌皮瓣移位重建屈肘功能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