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精神的源头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的鲁北平原,终于等来一场雨,阴湿的雨天,读作家刘奔海的散文《当老家空留一座老屋》,文中情绪和窗外的阴雨天气一样,让人的心头沉重起来。近几年,一直关注刘奔海的创作,他的文字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别一些亲情的文字,这和他多年在外客居异乡的生活有关。
   《当老家空留一座老屋》是刘奔海写一次归乡的经历,亲情散文大多流于表层的记录,无非对琐碎生活的描述。讲一个小故事,抒发怀念之情,感叹流逝的时间,加入调料,使情感膨胀起来。这种文字的结晶体,暄软而不厚重,缺少精神的根须,扎入心灵的大地上。
   亲情写作必须打开眼界,每一根感情的纤维,每一个文字,经过火的冶炼,重生出新的文本。林贤治指出:“忠實于记忆谈何容易。记忆不是实立体,记忆是可变化的。多少往事已成逝水,当通过追忆记录下来之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模样。一个作家,只有在当下仍然处于对现实问题的介入,也即是说,尚未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脱节的时候,其记忆才是可靠的,才可能富有活的思想,感染力和启示力。”作家刘奔海的乡土,是他精神的归乡,漂泊中的人,身心疲惫,需要梳理人生脉络。在返这个途中,找寻心灵的源头。如果情感和文字离开精神,那么它们变得平淡无奇,流于老套的叙述中,一百个人写,一千个人写,都是千篇一律,不可能创造出大散文,写出亲情内在的憾人作品。
   对于亲情,人们剖开时间,寻找记忆中的事情,动情的把一个人,一座建筑描写。而不是举着精神的火焰,走进故事的深处,去解析人与事的内在世界,解读人生的另一面。
   雅克·德里达说道:“精神的思想栖息在诗人的灵魂之中,它们在那里就是在家中,就是在其故土,就是本土的。诗人给予灵魂而非给予生命。他是赋予灵魂者,不是游戏的推动者或领导者,而是那激发灵魂者。”乡愁作为传统美学,从古至今,多少文人骚客为此写名篇。这种真挚的情,不是扭捏的做秀,它是从生命中爆发出,无法阻止住。亲情大多是公共写作,题材、人物、事件和细节,基本差不多。只是改头换面,变化一下时间、地点,在文字上旧衣翻新。从表面上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实老调重弹。旧人旧事,不知不觉在老一套叙述中,写作者把亲情当作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故乡是母性的土地,在这里重新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享受温暖抚摸,自由而快乐地奔走,人在这片土地上,找回许多被时间隐藏的东西。刘奔海写故乡老家,对亲人的浓情厚意怀念。感情沉实,写出内心的情感。他是一个漂泊的孤独者,远在异乡他地,故乡不仅是牵挂,它是生命的源头。不论走出多久,改变的只是口音,无法改变流动血脉中的分子。
   我决不允许荒草侵占我的家园,我在屋子里找来一把斧子,我要把这一棵棵恣意生长的野草砍除干净!一斧子一斧子砍下去,一棵棵“小树”猝不及防纷纷应声扑倒下来,它们没有任何反抗,似乎还没有回过神来,就被我砍倒了。我也砍得大汗淋漓,斧子都砍卷了刃。终于,野草意识到了我的杀戮,开始了它们的反抗,一斧子砍下去,它们只是抖抖身子,几斧子也砍不倒一棵来,它们像是在嘲笑我,又像是在质问我:“这里已没人住了,为什么还不让我们生长?!”我的手被震得生疼,磨破了皮,流了血。没想到看似弱小的野草竟也可以变得如此强大,但这里是我的家园,没有人住也不能让这里成为荒草园!
   母亲不在,家便不存在了,家园无人的气息,野草也变得盛气凌人,恣意蔓延。作家刘奔海想恢复昔日的情景,这不是人与草的搏杀,而是与时间的争夺。在拼斗中,作家发出疑问,这是对生命的叩问,也是苦苦地寻找。
   散文是真实的文体,它要剥掉所有的伪饰,把自己赤裸裸的暴在阳光下,不能有半点虚情假意。写作者的言行,毫无躲藏之地。所以要讲真情,不能耍滑头,玩一些手段,掩饰自己的行为。
   散文不是休闲文体,讲讲身边发生的碎片小事。或记录一次快餐似的旅游,摘几句历史掌故,粘贴一段景点说明。散文以心灵为文本,记下当今时世人的生存状况。它要真诚和朴素,而不是矫情抒发,空洞失血性的乱叫。
   我把老屋里的每一个物件翻看、抚摸了一遍又一遍,我觉得它们也是我的亲人,不会说话的亲人,它们静静地待在那里,等待着主人的使唤。现在,老屋里没人住了,可我也不想把它们送给别人,老屋虽然已没有了一丝生气,但我也不愿让她四分五裂,就算消亡也要让她完完整整。
   作家手中的情线,扯动每一个阅读者,对物件的抚摸,如同在察看一棵树的纹理,每一根枝杈,每一枚叶子。他在整理一部家族的档案史,留给未来的记忆。
   乡土和亲情的写作,是归乡的过程,这个归字,蕴藉甚深。不囿于离家久了,回家探省,而是听从精神的召唤。在外面世界的漂泊,城市的浮躁,灵魂如同浮萍般飘摇,在挣扎中,选择精神上的皈依。
   刘奔海通过细节的魔鬼,真实的写出一次归乡的心情。这是精神的寻找,也是痛苦的蜕变之旅。
  
   高维生,著名散文家,出版散文集、诗集三十余种,主编“大散文”“独立文丛”等书系,现居山东滨州。
其他文献
目前,举国上下正在研究和制定"十五"发展规划,"十五"规划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科学的规划是行动的先导,把握好新经济时代的脉搏,正确制定"十五"规划,是我们迎接新世
合并报表是公认的国际财务会计三大难题之一,该论文主要研究合交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会计报表编制方法涉及母公司控股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和母公司确认子公司经营成果会计处理方
目的探讨纵隔海绵状血管瘤(CHM)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与病理基础的相关性,以期进一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13年11月行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4例CHM患者资
该文试着从虹桥机场公司角度,阐述上市公司根据自身的特点,应该首先正确选择企业的成长方向,确定企业的宗旨,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采取恰当的公司战略.该文试着阐述虹桥
文中使用了SWOT方法对当前烟草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做了分析,并重点对多元化发展战略作了探讨.文中所引用的红塔集团资料就是由该文作者实地考察所得.文中不仅对欧美三大烟草(
<正> 中文政治时事性新闻周刊——《(?)望》今天正式创刊。创刊号上刊登了邓力群为周刊写的代发刊词。创刊号在《他们和群众在一起》的标题下,刊登了一组图片,报道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彭真、邓颖超深入基层,和群众在一起的生动情景;还刊登了追述周恩来同志生前关怀烧伤女工王世芬的长篇通讯。这一期还用几页的篇幅,报道了一九八三年我国农业丰收的喜讯,同
学位
口述 郭德庵 整理 侯艺兵    记者(以下简称“记”):“文革”初期,您参加设计了全国第一座毛主席雕像,后来雕塑领袖像席卷全国,“造像运动”登峰造极,给几代人留下抹不掉的记忆。当时是谁、怎样想到立毛主席像的,当时是怎样一种情形?  郭德庵(以下简称“郭”):“文革”最早的雕像是在清华大学立起来的,几乎同时韶山立起毛主席青年塑像。第一座领袖像为什么出现在清华,想想也是必然,因为红卫兵就诞生在清华附
论文共七章,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企业资产重组的概述,介绍了大业机械有限公司的现状.第二部分:在对大业机械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方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公司的重
不老的母亲rn转眼,母亲离开我已整整两年了,可我依然沉浸在失去母亲的悲痛中,难以走出那个冬日的阴霾.rn两年前的今日,和平时一样,我上班、下班,傍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