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枪”延安诞生记

来源 :党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un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中国第一支自制步枪

  2020年12月26日,笔者参加了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50周年纪念活动。会上,大家回顾了50年前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艰苦的环境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造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光辉历程。笔者不禁想起在艰难岁月里,中国第一支自制步枪在延安诞生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所展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样值得人们永远学习和铭记。

毛泽东赠枪给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最后一任组长


  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国共开始了第二次合作,但后来国民党政府逐渐停发共产党军队的军饷和武器弹药,致使共产党军队作战步履维艰。由于是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及其所属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队伍,既不能打土豪,又不能剿劣绅,军饷只能自筹,武器弹药只好依靠缴获。为了获取枪支弹药,付出的代价很大。为此,中共中央、毛泽东发出指示,必须建立自己的兵工厂,自己动手制造武器。中国第一支自制步枪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由延安的兵工厂制造出来的。
  提起中国自制步枪,人们想到的、提到的、看到的往往是汉阳造、沈阳造、太原造等。其实,这些五花八门的步枪都是依靠外国图纸仿制的,挨不上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边。中国真正的第一支自制步枪,即由中国人自己画图、设计、制造的无名式马步枪,诞生于1939年4月25日,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由陕甘宁边区机器厂枪械修造部完成的。该枪主要设计制造者刘贵福因此获得了毛泽东的题词褒奖:“刘贵福同志,你是生产战线上的英雄”。
  现在,这种步枪的其中一支,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它比德国的突击步枪问世早了4年,比美国的小口径步枪问世早了27年,是世界枪械专家公认的世界轻型化步枪的始祖。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种枪的某些性能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比如,折叠式三棱刺刀在枪管下方,用按键扣合,拼刺时可随手甩出,有利于拼刺刀,等等。后来,该枪由刘贵福等在黄崖洞兵工厂作了进一步改进,加上了可调准星和防尘罩,被彭德怀命名为八一式马步枪,深受前方将士的欢迎。其中的一支,也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无名式马步枪和八一式马步枪,在庆祝解放军建军90周年时,被列入“波澜壮阔90年·难忘的90个第一”展览专栏。2018年,该枪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第一枪”。
  1944年8月,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最后一任组长克利福德·扬率观察组到达延安。毛泽东将一支八一式马步枪送给克利福德·扬。他见到这支枪后,惊讶地说:没想到在山沟沟里能制造出世界一流的新型步枪。中共中央、毛泽东将一支八一式马步枪,作为接待美军观察组的礼物送给克利福德·扬,充分说明八一式马步枪在毛泽东心中的分量。
  中国第一支自制步枪发明和制造的最为难能可贵之处,是刘贵福等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设备不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依靠“自己发明、自己动手、自己创造、自己制造”的创新精神,土法上马,在一双双布满血泡和老茧的手上制造出来的。

刘贵福带领研发组在标新立异、创新创意中完成了造枪任务


  中国第一支自制步枪的主要设计发明者是刘贵福。他没有套用现成的图纸,而是在参考了世界各国各种各样的步枪、马枪,还有中国的汉阳造、沈阳造、太原造等基础上,反复对比这些枪的优缺点,反复学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根据八路军主要进行的是运动战、游击战、麻雀战等特点设计出来的。这些因素决定了八路军使用的步枪必须适应流动性、灵活性、方便性的作战特点,必须适应近战、夜战的作战形式。马枪短小、轻便、灵活机动,而步枪火力猛、射程远,只有将马枪、步枪的优点结合起来,既缩短步枪不必要的射程又克服马枪射程太短的缺点,减轻枪体重量(采用挖空式枪托),再配上折叠式三棱刺刀,才能便于携带,才能适合急行军、游击战、肉搏战。由此,在反复讨论、试验、探索中,中国第一支自制步枪即无名式马步枪终于诞生了。该枪口径7.9毫米,短而轻,长不到1米,比一般步枪短100~200毫米,枪重仅3.36公斤,近似马枪,后坐力小,但枪身和刺刀总长超过三八式步枪,折叠式三棱刺刀在拼刺刀时占尽优势。因此,该枪在延安工展会上获奖。
  没有造枪的钢材,刘贵福与大家就用日军的铁路钢轨。钢轨上部用作造枪管,中部用作造零件,底部用作造刺刀,精打细算,物尽其用。
  在仅有的几台机器没有动力设备无法开动的困难面前,他们想出了用人力摇动转轮带动机器运转的土办法,即在每台机床前都安置一个自制的大轮子,工人摇起大轮子,用皮带带动机器旋转。制造枪管要用枪管深孔钻床,由于日军严密控制,买也买不到。怎么办?在这看似常人不可逾越的困难面前,刘贵福和大家集思广益、土法上马,制造出了中国首台土洋结合的自制枪管深孔钻床。在一个长条板凳的前面架起一个石头磨盘,安上摇把,负责槍管钻孔的工人骑在长条板凳上,把枪管毛坯插在磨盘中心孔里,用肩膀将钻头顶在枪管毛坯的中心点。钻头是在一根细长的铁杆前端焊上刀头,另一个人摇动磨盘飞快旋转,带动枪管毛坯转动,钻头渐渐前进,进入枪管的内部,直至贯通。就是靠着这台自制的土洋结合的枪管深孔钻床,刘贵福和工人竟然制造出了中国第一支自制步枪。
  当时,延安没有专用的枪械金属零件表面防锈处理设备,他们又发明出一种巧妙、实用、简单的“烤蓝”工艺:在火炉里铺上一层烟煤,控制好适当的温度,把金属零件放在烟煤上,金属零件经过加热、烟熏、氧化,再反复用皮油在表面上擦,使金属零件表面形成一层黝黑锃亮的薄膜,达到了枪械金属零件的防锈要求,而且效果相当好。
  膛线(来复线)是枪管制造的一个关键环节。可是没有膛线机,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加工出设计标准的膛线呢?刘贵福带领研发小组,尝试采用冷压法,反复研究、试验。尤其在对“中国第一枪”的改进期间,研发小组经过反复研究、试验,想出个土办法,就是利用纺机的原理,让木工自制了一台纺车式土镟床,利用刀具拉伸配合枪管旋转的切削操作,成功地按照设计缠角完成了规定导程360°的旋转膛线。
其他文献
1978年5月,段云(前排右三)在香港考察林乎加率中國经济代表团,段云为顾问,先行考察日本  197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派出4个代表团(组)到海外调研取经,其中包括4月10日至5月6日,以段云为组长、房维中为副组长的国家计委、外贸部赴港澳经济贸易考察组。当时我任段云的秘书,参加了港澳经济贸易考察组对港澳的考察。  当时决定,段云和房维中、陈一平、肖秧三人先到日本,而后直接到香港。段云在离开北京之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过来的人们,对于英雄杜凤瑞这个名字,耳熟能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战旗方阵中,以他名字命名的“杜凤瑞中队”荣誉军旗,让人们眼睛一亮:被岁月尘埃湮没的英雄回来了!征求父母意见,坚持参加解放军  1933年8月,杜凤瑞出生在河南省方城县杨楼乡赵洼村(今杨楼镇凤瑞村)。赵洼村东边有一道岗,西边有一道岗。村子夹在两道岗的中间,故名“赵洼”。村民靠种地为生。但赵洼村的土地
期刊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正在苦闷中摸索、在黑暗中奋斗的中国先进分子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一大批中国先进分子开始用它作为观察和认识国家命运的工具,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探索建立一个新型的革命政党的方略,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越南民众在南海问题上针对中国的街头集会与示威等抗议行动,由零星的活动,逐渐演变成常态化的活动,表现形式是定期活动与突发活动相互交织在一起。定期活动往往出现在越南视角下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时间点即每年的1月19日和3月14日,突发活动则会在一些重大事件的刺激下发生,如2014年的5月事件。越南民众针对南海问题的街头抗议,客观上因应并强化了越南官方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华博弈,事实上形成了越南对华博弈南海问题的“双簧”态势。越南官方在此类活动中的放任(纵容)以及“收放自如”的管控,均显示出民间的此类行动事实上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近年来,笔者在进行党史研究和写作中发现,党的出版工作在党组织成立前就已开始。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时,共产国际在中国设立的组织机构中,出版局就是其中之一。1920年8月,经与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多次商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8月17日,维经斯基在写给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东方民族处的信中说:“我在这里逗留期间的工作成果是:在上海成立了革命局,由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这一精辟的论断,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党史的认识,而且阐明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让全体党员深刻领悟百年初心,自觉担当历史使命,进而开创新时代践行初心使命的新局面。
如果不是到宁夏工作,我也会和有的人一样,把六盘山当成贵州的一座山,以为它旁边就流着六盘水。  如果不是到了六盘山,我也可能会像有的人一样,以为毛泽东说的“不到长城非好汉”中的“长城”指的是北京八达岭长城。事实上,毛泽东说的是六盘山上的秦长城。  毛泽东翻越六盘山留下的那首词作《清平乐·六盘山》影响太大了,也被不求甚解的人误读误解太深了。一  1935年10月,六盘山一带的天气已经有点儿寒意,但天高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100年风雨路。100年艰难而光辉的历程,正如毛泽东所说,经历了一个“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曲折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形象地说,就是从血与火中走来的。与这个伟大的斗争历程相应,中共的情报保卫工作,更是从血与火中走来的。溯源:早于武装、先敌一步的独特起源世界各国情报机构的创建。
中共一大最后一天的会址——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仿制)  南湖红船是南湖革命纪念馆最重要的一件陈列展品。它真实地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召开时的历史场景,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革命圣地,是大家公认的“党的摇篮”。笔者曾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工作近30年,现就一些南湖红船的有关问题,整理成文,以飨广大读者。为什么把中共一大会议纪念船称为南湖红船  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红色,红色情结与生俱来,它流淌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但明怎样的理,增什么信,崇什么德,怎样力行?是每个党员干部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rn学史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