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致伤”因素为“治伤”条件—辩证思维与异物取出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a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不切开皮肤取出刺入人体组织的鱼钩及缝衣针等尖锐异物。方法:利用尖锐异物本身所具有的创伤性贯穿组织制造一个将其取出的通路。结果:所有刺入人体组织的鱼钩及缝衣针等尖锐异物均顺利完整取出。结论:辩证思维,可将尖锐异物的“致伤”因素转化为“治伤”条件,从而顺利将其取出,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关键词】“致伤”因素 ;“治伤”条件;辩证思维;异物取出
  【中图分类号】R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70-02
  
  
  笔者在外科门诊工作中,从实际出发,辩证思维,化“致伤”因素为“治伤”条件,十年来,以不切开皮肤的最简便的操作方式、以最小的组织损伤、以最低的治疗成本总计为17例鱼钩钩进手部的成人及1例缝衣针刺入大腿月余的婴儿成功地取出异物,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7例鱼钩钩进手指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岁-62岁,平均年龄34岁,鱼钩钩进指腹者9例,钩进中节或近节手指指掌侧面者6例,钩进大、小鱼际者各1例,钩伤深度浅者0.3cm,深者1.0 cm,平均深度0.5 cm,受伤到来院时间0.5h-3.0h,平均1.5 h,所有患者均曾自己试行拔钩而未果;1例缝衣针刺入大腿的婴儿为女性,年龄9个月,受伤到来院时间约一月余。(一月前患儿曾不明原因哭闹,当时家长发现其右大腿上段后侧有一青紫瘀斑,直徑约2cm,中央有一微痕,以为是虫子所咬,未重视,直至给患儿洗澡时偶然发现其右大腿异常才来就医)
  1.2 症状和体征:17例鱼钩钩进手部的患者伤口均少量出血,局部无明显肿胀;缝衣针刺入右大腿的婴儿右大腿中段前侧红肿,直径约5.0 cm,皮肤无溃烂点,扪及皮下似有尖刺状质硬异物。
  1.3 影像系检查:鱼钩所伤者均未摄片检查。婴儿行X光摄片检查发现其右大腿内有一完整的、长4.0 cm的缝衣针,由右后上方朝向左前下方,针尖距皮肤约3mm。
  1.4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未切开皮肤,而是利用鱼钩或针尖再次刺穿皮肤制造一个出口将其取出。
  2 结果
  所有病例伤口均迅速痊愈,无一例继发感染。尤其是取缝衣针一例,未施麻醉未切开皮肤而顺利取出,全程不到半分钟,仅相当于一次肌肉注射,患儿家长非常满意。
  3 讨论
  3.1 对于鱼钩钩入手部的患者,若切开皮肤探查取出,会人为地制造一个更大的伤口,未免有杀鸡取卵之嫌;又因鱼钩的钩尖有倒刺,若从原处强行拔钩存在两种潜在的风险:一是倒刺挂伤邻近的组织器官,如肌腱、神经、血管、肌肉等;二是倒刺被强力拉拽而折断,形成微小的金属异物存留在组织中更难取出。笔者的做法是:麻醉后(钩在手指者采用指根部阻滞麻醉,钩在大、小鱼际者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以老虎钳剪掉鱼钩钩柄的绑线部位,留在组织外的残钩长约0.5cm。清洗消毒手部皮肤连同残钩,用持针钳夹住残钩外露端,象手术缝合一样,顺着沟尖方向往外挑(尽量避免损伤深部组织),利用钩尖刺穿皮肤,露出钩尖及倒刺,然后夹住钩尖及倒刺顺着钩身弧度往外拔,很容易就将残钩完整取出。挤出伤口内的血液,再次消毒后贴上创可贴,常规抗感染治疗3天。手部刺伤按受伤部位不同,易引起的并发症分别有脓性指头炎、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化脓性滑囊炎、手掌深部间隙感染以及破伤风等,除了取出异物、以药物预防感染外,这些都需与患者详细交待,讲清注意事项,症状加重时须及时复诊,该切开引流的一律切开引流。但在初诊时,是否应该全部预防性地切开、扩创、清创,临床上尚存在争议。笔者的意见是暂不切开,根据伤情发展状况再作决定,这样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医源性的副损伤,实践也证明其是稳妥可靠的。
  3.2 缝衣针刺入右大腿的女婴究其病程可能是一月前该女婴不明原因被针刺入右大腿上段后侧,日后缝衣针在大腿肌群本身收缩以及大人搂抱等各种内、外力的推挤作用下,从大腿后侧移位至大腿前侧,直至局部发炎时才发现情况异常。因患儿年幼不合作,麻醉、手术均有一定困难。又因缝衣针的针尖就在皮下,针尾端亦可隐约扪及,估计可不切开皮肤将其取出。在无菌条件下,小心推顶针尾,使针尖刺破皮肤,外露约2mm,用持针钳夹住外露的针尖,顺其方向往外拔,将针完整取出。本例患儿的缝衣针取出时虽已锈成黑色,但尾端的针孔完整无损。消毒包扎伤口,常规抗感染治疗3天。在此例操作当中,需特别注意的是用力要适当、均衡,避免将针折断于体内。
  3.3 辩证思维认为,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本文所提及的体内异物有其消极因素的一面,同时也有其积极因素的一面。鱼钩及缝衣针均为锐器,具有创伤性这一消极的“致伤”因素,但合理利用,因势利导,就能将消极的“致伤”因素转化为积极的“治伤”条件。笔者利用钩、针自身的创伤性再次刺穿皮肤,暴露其锋芒于体外,再加以取出,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探查,同时也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喉梗阻是指喉部急性阻塞引起的吸气性呼吸困难,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其特点是起病较急,病情进展快,短时间内可发生严重缺氧、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全身衰竭而死亡。笔者曾遇1例因异物引起的IV度喉梗阻的患儿,因医护人员发现、抢救及时,使其迅速转危为安,挽救了患儿的生命,缩短了治疗时间。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岁3月,于3天前吃面包、火烧等食物时突发呛咳,当时无明显呼吸困难及面色青紫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62-01    单采血小板指将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在无菌密闭的条件下,从单个供体内分离采集血小板成分称为机器单采血小板。由于机采血小板为循环采集, 费时较长, 时有献血反应发生。我就本站采集过程中一些诱发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 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
期刊
作者简介:段武杰,男,专科, 山西省古交市西曲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健康体检; 化验;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11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61-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大,好多慢性病和老年病年轻化日趋严重,这些将直接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1]。如今人类对生命的价植越来越重视,对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消化道B超与造影X线检查的现状,正确选择适宜消化道影像检查技术。方法: 基于基层医院有限医学影像设备技术资源现状,对基层医院消化道B超与造影X线检查从检查方法、检查范围、检查部位,轮廓显示、病种诊断价值等方面的对比,研究造影X线检查技术在消化道病变中诊断价值的优越性。结论 :传统的X线消化道造影检查在基层医院仍占主导优势,超声显像检查消化道疾病具有风险性,它的应用目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护理学也从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新的护理模式转换,以 “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已成为当代护理学的核心[1]。产科护理也跟随护理模式转型的潮流,在一系列改革中前进,围绕着以其独具特色的专科护理,最突出的是以母婴健康为中心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模式不断出现。产科护理除提供日常生活和产科特殊照顾外,工作重点应转向给产妇提供产科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传授与育婴相关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CR系统在乳腺钼靶X线摄影诊断腺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MIEV钼靶X线机、IP板、斜位乳腺拍片、轴位、经处理后的CR系统拍出激光照片。结果:48例患者中,恶性肿瘤27例,良性肿瘤例21例, 与手术后病理切片对比, 诊断正确率93 % 。结论:CR的广泛应用为钼靶X线摄影提供更精确的诊断信息,为乳腺肿瘤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提供了最有效的筛查方法和治疗依据。  【关键词】乳腺病;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治经验。 方法:总结2001年至2011年我们收治7例严重胰腺损伤患者,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的分级方法,我们术中所见损伤情况,7例患者为Ⅳ级胰腺损伤,5例行胰头侧断端胰管结扎,缝合闭锁,胰体尾切除,胰周引流;1例近侧封闭,远侧胰管外引流,6个月后二期手术,行胰瘘管胃吻合;1例胰头侧断端胰管结扎缝合闭锁,体部断端胰空肠Roux—y吻合术。结果: 7例治愈
期刊
作者简介:孙鑫,男,34岁。毕业于锦州医学院,九七级医学影像本科专业。2002年8月参加工作。主治医师。共产党员。  【摘要】  目的:探讨CT影像的孤立性肺结节识别与分析。方法:回顾2008年6月—2011年5月间,确诊为孤立性肺结节的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病症在CT影像中的表现,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识别和探讨。结果:孤立性肺结节在CT影像中表现为毛刺、分叶征、CT晕征、钙化、空洞症、血管集束征以及孤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61-02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输血事业发展,成分输血已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采血小板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机采血小板是一种单采技术,它具有纯度高浓度高白细胞和红细胞污染率低、储存期长,无需大量献血。由于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使用了抗凝剂( ACD- A, 主要成分为枸橼酸钠)
期刊
本文分析冠心病及非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旨在探讨其在冠心病中的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冠心病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5±9.2)岁,诊断均参照《实用内科学》冠心病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同时排除明显影响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下列情况:(1)肝胆系统疾病;(2)贫血及溶血;(3)明显心衰(NYHA心功能分级达Ⅲ~Ⅳ级),非冠心病组32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