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会内涵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9yky2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本内涵的挖掘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循序渐进,逐步推向深层,最终达成语言训练与体验情感有机融合呢?笔者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关键词句处为切人点引导学生深究细探,揣摩推敲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进行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真真切切地走进文本,深入人物,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拥有一颗智慧的头脑,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层挖掘,善于牵桥引线,谋篇布局,用智慧来点亮课堂。《最后的姿势》一文让学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赞颂之情,作为教学目标无可厚非,可是如果仅此而已,不去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文本内涵,那么我认为阅读教学就失去了它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意义了。因此,我在课堂中做了以下尝试。
  [教学片段一]
  出示:“天空阴沉沉的。突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生:(自读)
  师: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地震发生时的灾难场景?
  生:(疑惑不解)
  师:如果把这一段内容省略,对于地震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读删去后的课文相关内容。
  师:感觉怎么样?
  生:地震没那么可怕了!
  生:好像感受不到地震来临时的紧张气氛,也感觉不到地震所造成的严重危害,人们逃生时间的紧迫。
  师:其实这就是环境描写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它衬托出了当时情形十分紧急,千钧一发之际,谭老师在危急关头一心为学生着想。
  教学反思:
  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文本时,通过品重点句段、朗读辨析等形式,为他们搭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感悟写法。本段教学借助具体描写地震灾害发生时地动山摇、房屋坍塌的情境,让学生明白环境烘托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读懂文本,品味语言,感悟写法,体会情感,还应让学生领悟到作者遣词用句的精妙,做到习有所获。学生也在这品、读、悟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人物的形象感知,为对文本的情感体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片段二]
  出示: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同事老师的话。
  生:(自读三位人物的话语)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谭老师为了救人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张开双臂,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在场的救援人员铭记。
  生:他忠于职守,临危不惧。
  生: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我仿佛亲身感受到了地震时的山崩地裂、家毁人亡,亲眼看见谭老师的舍己为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生:自由分角色朗读。
  师: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当时人物的内心感受?
  生:震撼、感动、敬佩。
  生:震惊、感谢、崇敬。
  指导朗读,深化情感。
  教学反思: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围绕三位不同人物代表的话进行阅读品析、朗读体验,谭老师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逐渐变得高大鲜活。指导学生学会倾听,敢于交流,善于朗读,在反复朗读品味中.孩子们的心灵与文本产生共鸣,对谭老师的崇敬赞许之情油然而生。在扎扎实实进行语言训练中深化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学生有情而发,朗读得声情并茂,水到渠成。
  [教学片段三]
  师:谭千秋,一位普通老师,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师:你想怎样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谭老师呢?
  生:谭老师,您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诠释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伟大师德!
  生:谭老师,您最后的姿势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生:谭老师,您在死亡面前,恪尽职守,誓死护卫学生,您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师,我们以您为榜样,我们敬佩您!
  师:此时此刻,谭老师仅仅只是一位普通的老师吗?他更是一位——
  生:英雄!
  师:最后让我们再一起大声呼喊出这位英雄的名字——
  生:谭千秋!
  师:牢记他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生命中的——
  生:最后的姿势!
  教学反思:
  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深刻感悟,学生的感言只有在合适的情境中才会被点燃激活。在课堂结尾部分引领学生迁移,模仿文本言语直抒胸臆,既是渗透语文教学中说写的训练,更是对文本情感体验的升华,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实践中,铺设基础,初步体验,渐进深化,情感升华,课堂教学始终扎根语言训练点,充分利用语文课程内容自身所蕴含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交融因素,发掘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提点悟情,拾级而上,为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架设阶梯。通过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进行感染、熏陶、潜移默化,以关键词句处为切人点,深究细探,揣摩推敲,这样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将循序渐进逐步推向深层,最终达成语言训练与体验情感的有机融合,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真真切切地走进文本,深入人物,引起强烈的共鸣,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作者單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数学知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潜能,让他们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一、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  常言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课堂亦是如此,以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开始数学课堂的教学,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投
近日,备受关注的青岛国际啤酒城改造工程正式奠基。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五年内,啤酒城将被改造为集节庆、休闲、购物、商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都市综合体,成为青岛东部的不夜城
目的对阻生牙小切口拔除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8月治疗的60例下颌阻生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拔除术,
在现行的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散文占有很大的比重。它们语言优美,读起来顺畅,如平常的谈话那般自然,品一品,却又耐人寻味。因此,但凡公开课,我必首选之,《青海高原一株柳》就是这样赫然进入了眼帘。钱理群教授以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作为分类依据,将散文分为说理、描写、纪实和抒情四大类。很显然,这篇文章属于状物类的描写性散文。  一、尊重文体,基于“这一篇”的思考  这篇散文叙写了作者在青海高原上看到了一株极其高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教育工作者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探索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教学是否有效取决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价值观和教育目标观。而“策略”则是指教师为实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儿童进入到九年义务教育的开端。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体育不仅仅承担着一项公共必修课,更是提升儿童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承载课程。小学体育不同于幼儿教育,应当遵循自然规律,符合学生成长的特点,将小学体育进行游戏教学创新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从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层面研究,对学生进行影响分析。进而提升现阶段小学体育的教学效率,使之更加符合新课改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