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交易的真相》撕下“美丽的谎言”

来源 :智囊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__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书为投资者提供了崭新的投资技巧及方法。作为成功的投资者和财经作家, 杰夫·奥格先生在本书中揭示了金融投资以及金融市场背后那些真实的驱动力量,并提供了一种由识别市场趋势、利用全球经济走势、交易新闻、价值风险以及解析政府公布的各种经济报告共同构建的投资新策略。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定价:33.00元
  [美]杰夫·奥根
  
  [名家点评]
  撕下“美丽的谎言”
  许多真理诸如“长期投资可以获得客观的利润”、“当前的亏损只不过是账面损失”、“抄底是一种优质的操作方式”都变成了“美丽的谎言”
  
  一场金融风暴袭来,让全球投资者都很失望。面对当下的投资形势,谁也不敢说未来的投资趋势如何。这自然有全球经济形势在近几年都不乐观的原因,但就算山河一片大好之时,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也都会感到钱越来越难赚了。
  对于这个事实,小散户们虽然知道,却从未仔细思考过其中的深层原因。一方面,在大部分情况下,个人投资者会在自己亏损时抱怨糟糕的经济形势和疲软的市场;而在盈利时却坚信一切均是由于自己做出了正确的投资策略。另一方面,个人投资者交易平台的优化,往往会让他们错误的认为自己拥有了可以迅速洞悉大盘真正趋势的能力。正是对于自身能力过于乐观的评估,造成了个人投资者无法真正看清市场,导致或大或小的亏损。正确而客观的研判市场对于投资至关重要,仅从这一点的解析来看,《华尔街:交易的真相》一书也值得推荐。
  通常来说,“真相”一词是被大众喜闻乐见又怕深入了解的,窃探出的真相很可能打破所有人的幻想。事实上,本书作者杰夫·奥根从一开始就在告诉所有投资者,在面对全球证券市场时,每个人都是渺小的,参与到由别人控制的危险游戏中,许多真理诸如“长期投资可以获得客观的利润”、“当前的亏损只不过是账面损失”、“抄底是一种优质的操作方式”都变成了“美丽的谎言”。对于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市场来说,真实情况是“长期投资无疑已经是前些年经济稳定且持续增长的遗物了”、“账面损失经常被作为继续持有糟糕投资的佐证”、“目前还没有一项技术能精确地预测股价的底部”。
  除了作者所论述的这些常被人忽视的“真相”,个人投资者还常常会错误的估计自身与对手——那些大型金融机构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个人投资者赖以生存的技术图形分析法当下已经过时,面对应用超级计算机系统进行高效程式买卖的大型金融机构,转瞬间的变化就可以让他们还来不及反应就已经被置于亏损境地,毕竟一台普通电脑上的技术平台是无法与以超级计算机为武装、能拥有更多信息和反应快上百万倍的强大对手竞争的。
  当然,如果只是让普通投资者心灰意冷地阐述他们在这场不公平的游戏中有多么的渺小和无力,本书就不值得如此大力推荐。杰夫·奥根只是想通过对严酷事实的解析让普通投资者更为清醒,他认为持有悲观而理性的观点能够让投资者变得客观,促使其更加努力和勤奋。通常,越是有经验的投资者越会高估自己对所投资公司的了解,但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能对投资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新投资时代的来临,让众多投资者不得不开始直面正在发生的问题,股票市场的疲软、技术图形分析的失灵让其必须寻找新的投资方向和新的投资策略。可能很多读者都会认为本书的内容只是在讲述华尔街的情况,对于在我国股市沉浮的众多投资者来说不具备态度的借鉴意义,但事实上,本书中所讲到的新投资时代也是我国股市不久后的未来,本书对于股市中种种假象的分析也会让读者感觉到这些问题也同样正在自己身边发生;同时,作者有关新投资时代、新投资策略的论述就更是为我国普通投资者指明了新的投资方向。
  杰夫·奥根在介绍这些新投资策略之前,重点介绍了对证券市场来说极为重要的波动率,利用波动率的计算来评估跨各行业和证券交易市场的风险,可以帮助投资者们去伪存真,更为准确的把握投资市场中的信息。在本书中,他还为那些渴望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获利的投资者介绍了对冲套利、项圈策略、牛市垂直套利、星期期权、极价内看跌期权等新投资策略。不得不说,这些投资策略的确不太容易理解,但恰好适用于当下的市场,而且对于我国投资者也是具有前瞻性的。
  另外,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本书也有助益。金融市场是一个复杂的全球体系,金融危机这种全球性金融事件所产生的连锁效应,毫无例外地波及到我国的大型金融机构,因此本书中的“真相”对机构投资者而言也同样重要。面对因为欲望无限制所导致的日益泡沫化的市场,再强大的机构也会显得渺小。
  杰夫·奥根在为本书做中文版序的时候提到:“当下,没有什么比中国经济的强大发展势头更令世人瞩目的了!”在全球投资者都纷纷瞄向我国市场的时候,我们的投资者没有理由不在自己的地盘上分一杯羹,真诚希望投资者能看到身边的机会并实实在在地抓住它们。
  
  巢克俭: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部总监
其他文献
《简化你的时间》  『 悦读推荐 』  摆脱排满的日程表、整日的繁忙和没完没了的待办事项列表——本书介绍的简化原则将帮助你学会更有把握地、轻松地掌控时间,应对紧迫的任务。洛塔尔·赛韦特教授是时间管理方面欧洲顶尖的权威和培训专家,他将在书里告诉你,如何简单地应对你的工作任务,更加开心和轻松地生活。    作者:[德]洛塔尔·赛韦特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  定价:29.00元    名家点
期刊
这是一个有阳光和红茶温暖陪伴的悠然长假,刚才看完了一个在微博中流传的复旦大学一节关于情商的课程,是讲孤独心、朋友、感恩的。课中提到孤独的快乐是思考者的快乐,又说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中说话是最低档次。当我看完视频随手翻开书店上月新鲜的销售排行榜准备盘点时,恍惚地一时间竟觉得自己是一个被时光交替了的双面人在休息的快乐工作着,这大概也是一种孤独吧。但是,阅读总是一剂很好的处方,尤其是读到了有益于自己的那
期刊
人才是从外面招,还是自己培养  管理的问题集中在人身上,而根据20/80法则,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被称为“人才”的人,或者说“关键的人才”。  谁是关键的人才?  关键的人才是那些假如离开你的公司,就会对你的公司产生很大负面影响的人。  我们得到这些人才的途径通常只有两个:一是内部培养,一是从外面招聘。而从外面招聘的手段又有许多,例如参加人才招聘会、登广告、内外部人的推荐以及现在越来越时髦的猎头,等
期刊
《模仿的力量》  『 悦读推荐 』  在商业领域,模仿可谓臭名昭著,备受指责:有些企业领导认为,模仿者是一种亦步亦趋的角色,在《模仿的力量》一书中,石家安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他认为,模仿——对创新的精确复制或者粗略仿制——与创新一样,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当二者结合运用时,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    作者:[美]石家安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价:32.00元    [名家点评] 
期刊
行走江湖多年,遇到了很多朋友都喜欢读书,在一起分享的时候总是很有收获,如同品尝了美食    我认字大概是在4岁半以后,而且不是从读书,而是读茶杯开始的,那时候茶杯上都是毛主席的诗词或者革命口号,基本没有不带字的杯子。我记得最早认识的字是读毛主席的《咏梅》中的,之后是《沁园春·雪》。到五岁时,我已经认识几百字了,能看小人书了(也就是连环画),这才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  那时候,家庭没有电视、没有时尚
期刊
在组织学习中,有两种学习的来源:向过去的经验学习和向涌现的未来学习。第一种类型的学习(向过去学习)众所周知,而且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它是所有主要的学习方法论、组织学习最佳实践及途径的基础。相比之下,第二种类型的学习(向涌现的未来学习)还基本上不为人所知。  而这也成了《U型理论》的作者奥托·夏莫思考和研究的起点,在他看来,U型理论是有关生命场境的理论——而不是线性的机械式过程,观察李小龙、拳王阿里或
期刊
考古研究表明,在远古时代……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模仿远远超出了我们今日顺理成章的猜想。  ——加布里埃尔·塔尔德  模仿是生物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模仿是万千物种学习、推理、生存、竞争和进化的手段,因为通过模仿,它们获得了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有利于在各自环境中繁衍生息。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机制,人类获取语言等基本技能需要模仿,组织机构相互学习、相互竞争需要模仿,不同文化、不同社会树立价值观
期刊
团队、组织或更大的系统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才能接近集体创造力的深层根源?中国企业的能力提升需要在新型组织团队和社群网络中完成    《第五项修炼·心灵篇》和《U型理论》中把“感知”现实、“当下”把握未来和实现能力开发“收获”的U型过程,看成是个人和组织创造未来的容量能力建设的根本路径。  两本书都引用了美国已故著名企业家奥布赖恩(Bill O’Brien)的话,说明领导者内心深层修炼之艰难:“决定介
期刊
《追随内心:乔布斯,从每一次失利开始》  《颠覆性思维》  《最高职责》  《会赚钱的行为经济学》  《社会化营销:人人参与的营销力量》  《微博营销》  《不宣而战》  《与世界接轨的15种表情》  《看懂中国贫富差距》  《故事照亮未来》    《追随内心:乔布斯,从每一次失利开始》  [美]艾伦多伊奇曼 著 中信出版社 39.00元  上榜理由:那个天真、专横、激烈、横冲直撞的乔布斯已离我们
期刊
作者简介  彼得·圣吉: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斯隆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国际组织学习协会(SoL)创始人、主席。在麻省理工大学史隆管理学院创立了“组织学习中心”,对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如微软、福特、杜邦等,进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辅导、咨询和策划。1970年,于斯坦福大学获航天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之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学院,获社会系统模型塑造硕士学位。    我们四人尽管背景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