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春天的降临,北京这几天的阳光格外灿烂,冬日的寒意悄然而退。记者走进复兴门外大街1号这栋办公楼,就是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传达室的大爷非常和蔼,当他听说我们是来采访王锦珍副会长时,他笑了:“他最近特别忙。”
在办公室,记者和摄影见到了刚和地方分会负责人谈完事情的王锦珍。随和、平易,这是记者的第一印象。当听说摄影要拍照时,王锦珍特意套上了挂在一边的西装:“这样正式一些。”
1957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200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王锦珍,现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他还兼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织委员会委员、联络小组常务副组长,国际展览局(BIE)中国首席代表。谈起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贸促会所做的工作,王锦珍口若悬河。谈话间,他对贸促会采取了哪些措施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贸促会为推动我国会展业健康发展所做的工作以及上海世博会筹办的进展情况等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尽全力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
《经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促会为推动对外贸易增长做了哪些工作?
王锦珍: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外贸增速连续六年保持在20%以上,目前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中国贸促会成立于1952年,由中国经济贸易界有代表性的人士、企业和团体组成。多年来,中国贸促会积极服务政府,服务企业,促进国际贸易、促进利用外资、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促进经济合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优势。
目前,中国贸促会拥有覆盖全国、延伸至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组织体系和业务网络,同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协会、贸促机构以及众多企业建立了广泛联系,与世界上300多个对口机构签署合作协议,牵头成立或参与的重要区域性合作机制共26个,牵头成立的双多边商务(企业家)理事会为24个,还代表国家参加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亚欧工商论坛等重要国际经贸组织。
近年来,贸促会配合国家外交和外经贸战略的总体部署,开展一系列高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交往活动和经贸促进活动。每年组织我国企业出访和接待众多外国团组来访,组织研讨会、洽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为中外企业搭建高层次的沟通和合作平台,有的重大活动已连续举办很多届,成为稳定的机制性平台。如“中法经济研讨会”已经连续举办十四届,其他如“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洽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欧工商峰会等都连续举办多届,并还将继续举办。贸促会还承担了一些组织中国企业高层代表团随我国家领导人出访和接待随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来访的外国高访团的任务。2003~2008年间,贸促会组团配合我国家领导人出访活动就有40次,接待随外国领导人访华经贸代表团逾100次。这些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中外工商界间的经贸投资交流,圆满完成了政府赋予的外交、外贸任务,赢得了有关部门和企业的一致好评。贸促会还积极发挥自身在非建交国家工作领域的优势,在人员互访、经贸信息互通、经贸纠纷协调、大型展览会举办等方面有效开展工作,推动了有关国家与我国的交往。
贸促会还配合国家“走出去”战略,为广大企业“走出去”提供务实服务。如与有关部门共同主办“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中国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等大型活动,组织中国企业、贸促机构和地方政府赴国外进行投资促进信息服务培训、洽谈对接活动等,并积极与外国政府、投资促进机构和中外投资服务机构合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建立投资和贸易服务保障体系。
《经济》:贸促会采取了哪些措施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保持出口稳定增长?
王锦珍:去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的蔓延,已使很多西方国家陷入经济衰退之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和对外贸易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
面对这样的情况,贸促会充分发挥与国际商界联系紧密的资源优势,积极贯彻中央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的方针,在第一时间组织了对1000余家企业的专项调研,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入了解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并制订了具体工作方案。
首先,利用贸促会国际信息渠道优势,完善现有信息机制,特别是进一步发挥16个驻外代表处的作用,将全球经贸信息及时传递给企业及驻外中资机构。
其次,充分利用贸促会的国际网络资源和多、双边大型经贸活动机制性平台以及商务理事会,举办一系列层次高、规模大、实效好的经贸活动及国际展览会,如第五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第二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中国-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经贸论坛、2008亚欧中小企业合作伙伴洽谈会和首届服务外包大会等大型活动,在哥斯达黎加举办第二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展览会”、赴洪都拉斯举办第四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展览会”等展会,为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同时,协调和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展览,重点支持轻工、纺织、机械、电子等重点出口行业企业参加外向型专业贸易展。配合国家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重点开拓亚、非、拉等新兴市场,以降低金融危机对出口型企业的影响。今年,贸促会还拟在海内外组织多场大型“中国商品推广周活动”(China Products Week),预计将推动1000家左右企业出口。
第四,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和有关商协会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共同策划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研讨会、报告会等活动,研讨和跟踪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为政府制定促进经济增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建言献策;同时,帮助中小企业及时了解国际市场变化、积极应对危机,实现出口稳步增长。
最后,加强日常贸易投资促进服务工作,提供务实有效的信息服务、全面的法律服务,加快建立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服务支持体系。包括创建“中小企业对接网”;提供务实有效的经贸信息服务;开展贸易出口实务培训;提供法律仲裁、专利商标等服务增强我国企业应对贸易摩擦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竞争能力等。
引领中国会展业发展
《经济》:贸促会是我国会展业的引领者,全国贸促系统是我国会展业的一支生力军,请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贸促会为推动我国会展业健康发展所做的工作。
王锦珍:中国会展业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总规模以年均近20%的速度增长,出现了一批知名展览会、一批富有活力的展览城市和以京津、上海、广州为中心的三个会展产业带,在促进贸易、扩大交流、推动经济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举办的国际性展览会超过3000个,直接收入达140亿元人民币,由此带动相关行业收入近1300亿元,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体来看,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规模迅速扩张;二是场馆建设快速发展;三是办展主体多元化;四是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五是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六是法制化进程加快。
今后,贸促会还将重点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积极推动展览立法工作,为会展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打击商业欺诈和不正当竞争;在目前会展业法律法规不到位的情况下积极发挥行业主导作用,推行会展行业服务标准,促进会展业发展环境的规范化。
其次,积极推动成立全国性展览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协调办展活动,规范办展行为,优化行业环境。
第三,稳步推进会展业的统计、审计工作,建设高效、透明的展览统计、信息发布体系和信誉体系,维护会展行业的正常秩序。
第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中外会展业界创造良好的合作平台和机会,促进中外会展业界多形式、多层次、宽领域的互利合作,增强中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五,培养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引入会展业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和系统化的会展理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会展人才。
《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组展者与参展者均感到困难重重。在您看来,我国会展业应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贸促会有哪些促进会展业平稳发展的举措?
王锦珍:从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国际商品市场需求萎缩;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速度回落,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销售不畅,利润缩减。金融危机对展览业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全国出国展览实施率下降,2009年出国展览组展工作较往年困难。国内展览业也面临同样的压力,组展困难的问题越来越普遍。面对严峻挑战,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展览业有应对危机的有利条件和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中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形成了产业集聚度高、上下游配套、技术进步较快和适应市场变化能力较强的出口产业,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近几年政府积极调整外经贸政策,包括采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灵活人民币汇率政策,根据情况调整外贸产品出口退税率,等等;已经让企业提前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在压力下生存发展。
其次,政府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支持外贸发展。中国政府在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基本面是健康的,财政收支状况良好。近几年外经贸政策的调整为今后国家采取有力政策和措施支持外贸发展创造了空间。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以后中央召开的一系列会议指明,要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防止经济过度下滑、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千方百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日前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努力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及时完善政策措施,切实缓解外向型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快开拓前景广阔的新兴市场。
第三,金融危机将带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机遇。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增长潜力很大,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人力资源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迄今为止,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热情不减。这些都有利于中国吸收利用国外更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中国出口企业抵御暂时困难的能力,继续发展和壮大。
因此,在国家灵活审慎的调控措施的引导和支持下,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具备克服困难、战胜危机的能力。国家扩大出口,拉动内需的经济发展策略和企业的需求也给展览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会展业作为综合性服务产业之一,是扩大内需的有力推动力量,应整合有限资源,积极发挥作用,巩固传统市场,加快开拓新兴市场,促进消费,增加出口,帮助进出口企业渡过难关。
面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中国贸促会充分发挥与国际商界联系紧密的资源优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中央部署,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出口,做好展览审批管理工作,提高展览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中国展览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大力促进出口;二是改进展览审批管理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三是继续为中国展览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持,包括支持境内重要展览活动,把规范境内展览市场、促进境内外展览合作作为工作重点,完善职能,培育品牌。发挥展览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建设中国展览信息网,帮助企业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展览业带来的影响,指导他们通过选择参加合适的展览会拓宽贸易渠道,摆脱困境。
做上海世博会的对外沟通者
《经济》:继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海内外高度关注的又一盛事。请您介绍一下目前上海世博会筹办的进展情况。全球金融危机对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是否有明显的影响?
王锦珍:上海世博会目前进展顺利,国际金融危机迄今对上海世博会影响有限。
首先从参展方数量看,自温总理于2006年3月签发官方邀请函后,国际社会响应热烈,截至目前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官方参展者达232个(185个国家和地区和47个国际组织),创造了世博会参展新纪录。目前已有184个国家和地区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参展合同。
从园区建设看,应该说是稳步推进,初具规模。由组织者负责建设的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世博轴等工程大部分已结构封顶,今年年内全部竣工。法国、德国、卢森堡、澳大利亚、荷兰、日本、西班牙等国家展馆和世界气象馆已相继动工建设。
从展览展示的内容看,也在不断深化。备受瞩目的中国国家馆已确定展示主题为“东方的寻觅——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世博会主题馆将设“城市人”、“城市生命”、“城市星球”、“城市未来”、“城市文明”等五个主题分馆,具体演绎上海世博会主题。
从世博志愿者招募情况来看,我们已编制世博园区志愿者总体规划,准备在今年上半年启动园区志愿者招募及培训工作。
从世博会门票销售启动进度来看,2月26日,世博票务总体方案发布,世博门票基准价为160元人民币。对学生、老人等五类群体实行优惠票价。根据世博会惯例,除有特殊规定外,参观者持门票可参观世博园区内的所有场馆,真正实现“一票畅游”。
市场开发也在逐步推进。目前,上海世博会已签署全球合作伙伴13家,高级赞助商10家,项目赞助商13家。以世博会会徽和吉祥物“海宝”为设计元素的世博特许商品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世博特许商品门店、专柜陆续在全国范围开出。
《经济》:世博会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贸促会在我国参与世博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请问贸促会在本次筹办上海世博会中承担什么样的任务?与以往的世博会相比,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什么特点和亮点?
王锦珍:自1982年始,经国务院批准,贸促会代表国家组织中国馆参加世博会,目前已连续参加了12次世博会。去年,我们组织了中国馆,参加了于6月14日至9月14日在西班牙举办的、以“水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萨拉戈萨世博会(国展局认可类世博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我国第一次举办注册类综合性世博会。上海市是筹办上海世博会的主力军。组委会各成员单位和各省区市积极配合、全力支持。贸促会作为组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承担着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的日常联络和协调工作。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筹备工作中,贸促会更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据组委会批准的中国馆筹备领导机构方案,中国馆筹备领导小组组长由贸促会会长担任,成员由贸促会、上海市及外交部等国家部委共同组成。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由发展中国家主办的综合性世博会,也是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目前已有232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确认参展;预计参观人次超过7000万人次,这均将创造世博会历史之最。世博会历史上参展者最多的是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有15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参观人数最多是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有6400万人次。上海世博会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也是世博会举办历史上最大的展示区。
可以预见,上海世博会将成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世博会,同时也将成为一次“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我们要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世界文明的盛会、我们大家的世博”,激发全国人民的参与热情,用创意活力打造精彩,用平安和谐铸就成功,用快乐温馨实现难忘,将“成功、精彩、难忘”的承诺通过“创意、和谐、快乐”的行动来实现,完成对世界、对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上海世博会主要有两大创新:城市最佳实践区和网上世博会。
城市最佳实践区旨在给城市提供一个独立参展世博会的机会,它不仅集中展示全球有代表性城市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所做的公认的、创新的和有价值的各种实践方案和实物,还为来自世界各城市的代表提供一个交流城市建设和发展经验的平台。城市最佳实践区规划面积约12公顷。
网上世博会是上海世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博会的导引、补充与延伸;它是服务于上海世博会的集推介、导引、展示、教育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性的网上平台。网上世博会具有受众范围更广、传播手段更多元化、延续时间更长等特点。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与我们这个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因此参展方都很重视,都邀请了各自的一流设计师设计自己的展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世博会是全球顶级设计师的杰作,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憧憬,对我们未来生活的城市和环境有独特的见解,一定会让人耳目一新。欢迎读者朋友2010年到上海世博会体验我们未来生活的城市和环境,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王锦珍先生简历
王锦珍,男,汉族,1957年9月生于上海,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200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在中央党校第19期中青班学习。
1976年6月在上海奉贤星火农场参加工作,1977年8月到北京外贸学院进修,1979年1月到中国贸促会工作,曾任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咨询公司对外交流部副经理,1991年6月到中国贸促会国际联络部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副部长、部长,1998年任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2004年1月任中国贸促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2006年6月任中国贸促会秘书长,2006年7月兼任办公室主任。2006年11月起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会长,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
王锦珍还兼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织委员会委员、联络小组常务副组长,国际展览局(BIE)中国首席代表,国际许可贸易工作者协会(LES)中国分会会长,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中国分会副会长,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副会长,联合国亚太经社会(UNESCAP)商业咨询理事会成员,中印名人小组中方成员。
在办公室,记者和摄影见到了刚和地方分会负责人谈完事情的王锦珍。随和、平易,这是记者的第一印象。当听说摄影要拍照时,王锦珍特意套上了挂在一边的西装:“这样正式一些。”
1957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200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王锦珍,现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他还兼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织委员会委员、联络小组常务副组长,国际展览局(BIE)中国首席代表。谈起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贸促会所做的工作,王锦珍口若悬河。谈话间,他对贸促会采取了哪些措施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贸促会为推动我国会展业健康发展所做的工作以及上海世博会筹办的进展情况等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尽全力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
《经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促会为推动对外贸易增长做了哪些工作?
王锦珍: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外贸增速连续六年保持在20%以上,目前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中国贸促会成立于1952年,由中国经济贸易界有代表性的人士、企业和团体组成。多年来,中国贸促会积极服务政府,服务企业,促进国际贸易、促进利用外资、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促进经济合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优势。
目前,中国贸促会拥有覆盖全国、延伸至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组织体系和业务网络,同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协会、贸促机构以及众多企业建立了广泛联系,与世界上300多个对口机构签署合作协议,牵头成立或参与的重要区域性合作机制共26个,牵头成立的双多边商务(企业家)理事会为24个,还代表国家参加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亚欧工商论坛等重要国际经贸组织。
近年来,贸促会配合国家外交和外经贸战略的总体部署,开展一系列高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交往活动和经贸促进活动。每年组织我国企业出访和接待众多外国团组来访,组织研讨会、洽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为中外企业搭建高层次的沟通和合作平台,有的重大活动已连续举办很多届,成为稳定的机制性平台。如“中法经济研讨会”已经连续举办十四届,其他如“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洽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欧工商峰会等都连续举办多届,并还将继续举办。贸促会还承担了一些组织中国企业高层代表团随我国家领导人出访和接待随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来访的外国高访团的任务。2003~2008年间,贸促会组团配合我国家领导人出访活动就有40次,接待随外国领导人访华经贸代表团逾100次。这些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中外工商界间的经贸投资交流,圆满完成了政府赋予的外交、外贸任务,赢得了有关部门和企业的一致好评。贸促会还积极发挥自身在非建交国家工作领域的优势,在人员互访、经贸信息互通、经贸纠纷协调、大型展览会举办等方面有效开展工作,推动了有关国家与我国的交往。
贸促会还配合国家“走出去”战略,为广大企业“走出去”提供务实服务。如与有关部门共同主办“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中国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等大型活动,组织中国企业、贸促机构和地方政府赴国外进行投资促进信息服务培训、洽谈对接活动等,并积极与外国政府、投资促进机构和中外投资服务机构合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建立投资和贸易服务保障体系。
《经济》:贸促会采取了哪些措施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保持出口稳定增长?
王锦珍:去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的蔓延,已使很多西方国家陷入经济衰退之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和对外贸易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
面对这样的情况,贸促会充分发挥与国际商界联系紧密的资源优势,积极贯彻中央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的方针,在第一时间组织了对1000余家企业的专项调研,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入了解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并制订了具体工作方案。
首先,利用贸促会国际信息渠道优势,完善现有信息机制,特别是进一步发挥16个驻外代表处的作用,将全球经贸信息及时传递给企业及驻外中资机构。
其次,充分利用贸促会的国际网络资源和多、双边大型经贸活动机制性平台以及商务理事会,举办一系列层次高、规模大、实效好的经贸活动及国际展览会,如第五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第二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中国-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经贸论坛、2008亚欧中小企业合作伙伴洽谈会和首届服务外包大会等大型活动,在哥斯达黎加举办第二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展览会”、赴洪都拉斯举办第四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展览会”等展会,为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同时,协调和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展览,重点支持轻工、纺织、机械、电子等重点出口行业企业参加外向型专业贸易展。配合国家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重点开拓亚、非、拉等新兴市场,以降低金融危机对出口型企业的影响。今年,贸促会还拟在海内外组织多场大型“中国商品推广周活动”(China Products Week),预计将推动1000家左右企业出口。
第四,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和有关商协会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共同策划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研讨会、报告会等活动,研讨和跟踪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为政府制定促进经济增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建言献策;同时,帮助中小企业及时了解国际市场变化、积极应对危机,实现出口稳步增长。
最后,加强日常贸易投资促进服务工作,提供务实有效的信息服务、全面的法律服务,加快建立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服务支持体系。包括创建“中小企业对接网”;提供务实有效的经贸信息服务;开展贸易出口实务培训;提供法律仲裁、专利商标等服务增强我国企业应对贸易摩擦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竞争能力等。
引领中国会展业发展
《经济》:贸促会是我国会展业的引领者,全国贸促系统是我国会展业的一支生力军,请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贸促会为推动我国会展业健康发展所做的工作。
王锦珍:中国会展业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总规模以年均近20%的速度增长,出现了一批知名展览会、一批富有活力的展览城市和以京津、上海、广州为中心的三个会展产业带,在促进贸易、扩大交流、推动经济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举办的国际性展览会超过3000个,直接收入达140亿元人民币,由此带动相关行业收入近1300亿元,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体来看,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规模迅速扩张;二是场馆建设快速发展;三是办展主体多元化;四是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五是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六是法制化进程加快。
今后,贸促会还将重点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积极推动展览立法工作,为会展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打击商业欺诈和不正当竞争;在目前会展业法律法规不到位的情况下积极发挥行业主导作用,推行会展行业服务标准,促进会展业发展环境的规范化。
其次,积极推动成立全国性展览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协调办展活动,规范办展行为,优化行业环境。
第三,稳步推进会展业的统计、审计工作,建设高效、透明的展览统计、信息发布体系和信誉体系,维护会展行业的正常秩序。
第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中外会展业界创造良好的合作平台和机会,促进中外会展业界多形式、多层次、宽领域的互利合作,增强中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五,培养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引入会展业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和系统化的会展理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会展人才。
《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组展者与参展者均感到困难重重。在您看来,我国会展业应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贸促会有哪些促进会展业平稳发展的举措?
王锦珍:从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国际商品市场需求萎缩;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速度回落,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销售不畅,利润缩减。金融危机对展览业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全国出国展览实施率下降,2009年出国展览组展工作较往年困难。国内展览业也面临同样的压力,组展困难的问题越来越普遍。面对严峻挑战,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展览业有应对危机的有利条件和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中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形成了产业集聚度高、上下游配套、技术进步较快和适应市场变化能力较强的出口产业,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近几年政府积极调整外经贸政策,包括采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灵活人民币汇率政策,根据情况调整外贸产品出口退税率,等等;已经让企业提前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在压力下生存发展。
其次,政府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支持外贸发展。中国政府在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基本面是健康的,财政收支状况良好。近几年外经贸政策的调整为今后国家采取有力政策和措施支持外贸发展创造了空间。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以后中央召开的一系列会议指明,要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防止经济过度下滑、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千方百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日前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努力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及时完善政策措施,切实缓解外向型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快开拓前景广阔的新兴市场。
第三,金融危机将带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机遇。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增长潜力很大,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人力资源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迄今为止,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热情不减。这些都有利于中国吸收利用国外更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中国出口企业抵御暂时困难的能力,继续发展和壮大。
因此,在国家灵活审慎的调控措施的引导和支持下,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具备克服困难、战胜危机的能力。国家扩大出口,拉动内需的经济发展策略和企业的需求也给展览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会展业作为综合性服务产业之一,是扩大内需的有力推动力量,应整合有限资源,积极发挥作用,巩固传统市场,加快开拓新兴市场,促进消费,增加出口,帮助进出口企业渡过难关。
面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中国贸促会充分发挥与国际商界联系紧密的资源优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中央部署,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出口,做好展览审批管理工作,提高展览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中国展览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大力促进出口;二是改进展览审批管理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三是继续为中国展览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持,包括支持境内重要展览活动,把规范境内展览市场、促进境内外展览合作作为工作重点,完善职能,培育品牌。发挥展览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建设中国展览信息网,帮助企业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展览业带来的影响,指导他们通过选择参加合适的展览会拓宽贸易渠道,摆脱困境。
做上海世博会的对外沟通者
《经济》:继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海内外高度关注的又一盛事。请您介绍一下目前上海世博会筹办的进展情况。全球金融危机对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是否有明显的影响?
王锦珍:上海世博会目前进展顺利,国际金融危机迄今对上海世博会影响有限。
首先从参展方数量看,自温总理于2006年3月签发官方邀请函后,国际社会响应热烈,截至目前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官方参展者达232个(185个国家和地区和47个国际组织),创造了世博会参展新纪录。目前已有184个国家和地区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参展合同。
从园区建设看,应该说是稳步推进,初具规模。由组织者负责建设的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世博轴等工程大部分已结构封顶,今年年内全部竣工。法国、德国、卢森堡、澳大利亚、荷兰、日本、西班牙等国家展馆和世界气象馆已相继动工建设。
从展览展示的内容看,也在不断深化。备受瞩目的中国国家馆已确定展示主题为“东方的寻觅——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世博会主题馆将设“城市人”、“城市生命”、“城市星球”、“城市未来”、“城市文明”等五个主题分馆,具体演绎上海世博会主题。
从世博志愿者招募情况来看,我们已编制世博园区志愿者总体规划,准备在今年上半年启动园区志愿者招募及培训工作。
从世博会门票销售启动进度来看,2月26日,世博票务总体方案发布,世博门票基准价为160元人民币。对学生、老人等五类群体实行优惠票价。根据世博会惯例,除有特殊规定外,参观者持门票可参观世博园区内的所有场馆,真正实现“一票畅游”。
市场开发也在逐步推进。目前,上海世博会已签署全球合作伙伴13家,高级赞助商10家,项目赞助商13家。以世博会会徽和吉祥物“海宝”为设计元素的世博特许商品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世博特许商品门店、专柜陆续在全国范围开出。
《经济》:世博会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贸促会在我国参与世博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请问贸促会在本次筹办上海世博会中承担什么样的任务?与以往的世博会相比,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什么特点和亮点?
王锦珍:自1982年始,经国务院批准,贸促会代表国家组织中国馆参加世博会,目前已连续参加了12次世博会。去年,我们组织了中国馆,参加了于6月14日至9月14日在西班牙举办的、以“水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萨拉戈萨世博会(国展局认可类世博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我国第一次举办注册类综合性世博会。上海市是筹办上海世博会的主力军。组委会各成员单位和各省区市积极配合、全力支持。贸促会作为组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承担着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的日常联络和协调工作。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筹备工作中,贸促会更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据组委会批准的中国馆筹备领导机构方案,中国馆筹备领导小组组长由贸促会会长担任,成员由贸促会、上海市及外交部等国家部委共同组成。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由发展中国家主办的综合性世博会,也是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目前已有232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确认参展;预计参观人次超过7000万人次,这均将创造世博会历史之最。世博会历史上参展者最多的是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有15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参观人数最多是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有6400万人次。上海世博会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也是世博会举办历史上最大的展示区。
可以预见,上海世博会将成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世博会,同时也将成为一次“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我们要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世界文明的盛会、我们大家的世博”,激发全国人民的参与热情,用创意活力打造精彩,用平安和谐铸就成功,用快乐温馨实现难忘,将“成功、精彩、难忘”的承诺通过“创意、和谐、快乐”的行动来实现,完成对世界、对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上海世博会主要有两大创新:城市最佳实践区和网上世博会。
城市最佳实践区旨在给城市提供一个独立参展世博会的机会,它不仅集中展示全球有代表性城市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所做的公认的、创新的和有价值的各种实践方案和实物,还为来自世界各城市的代表提供一个交流城市建设和发展经验的平台。城市最佳实践区规划面积约12公顷。
网上世博会是上海世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博会的导引、补充与延伸;它是服务于上海世博会的集推介、导引、展示、教育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性的网上平台。网上世博会具有受众范围更广、传播手段更多元化、延续时间更长等特点。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与我们这个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因此参展方都很重视,都邀请了各自的一流设计师设计自己的展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世博会是全球顶级设计师的杰作,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憧憬,对我们未来生活的城市和环境有独特的见解,一定会让人耳目一新。欢迎读者朋友2010年到上海世博会体验我们未来生活的城市和环境,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王锦珍先生简历
王锦珍,男,汉族,1957年9月生于上海,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200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在中央党校第19期中青班学习。
1976年6月在上海奉贤星火农场参加工作,1977年8月到北京外贸学院进修,1979年1月到中国贸促会工作,曾任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咨询公司对外交流部副经理,1991年6月到中国贸促会国际联络部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副部长、部长,1998年任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2004年1月任中国贸促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2006年6月任中国贸促会秘书长,2006年7月兼任办公室主任。2006年11月起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会长,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
王锦珍还兼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织委员会委员、联络小组常务副组长,国际展览局(BIE)中国首席代表,国际许可贸易工作者协会(LES)中国分会会长,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中国分会副会长,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副会长,联合国亚太经社会(UNESCAP)商业咨询理事会成员,中印名人小组中方成员。